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91.50KB ,
资源ID:6069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606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八.doc)为本站会员(bo****9)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八.doc

1、 单元质量检测(八)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分,共 3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 :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所以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普通小麦 (六倍体 )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由马铃薯 (四倍体 )产生的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 色体组,但不叫二倍体,而叫单倍体。 【答案】: D 2、 农业技术员在

2、大田中发现一株矮状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 A. 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环境条件改变 【解析】: 基因突变的结果导致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先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杂合子的个体在产生后代时,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 C 3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连 续种植几代后仍保持异常果形;乙株上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乙株变异一定发

3、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解析 选 C。根据题干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甲株变异可能发生在植株发育的早期,这个生物体都表现出突变的性状。乙株变异的结果是乙株上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其他果实仍然是正常的。说明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答案】: C 4 抗生素被国家药监局定为处方药,由于患者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不断增强, 下列最 能科学 地 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诱导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生存下来的病菌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把抗药性差的个体都淘汰掉了 D长期

4、使用抗生 素 ,使 得病菌种群的 抗 药基因频率 越来 越高 , 不 抗 药的基因 频 率 越 来越低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 A 项错; 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B、 C 项错。 【答案】: D 5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如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家族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 6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对该家族系谱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7的致病基因中有一个来自 Il C.甲病是性

5、染色体病,乙病是常染色体病 D.若 8和 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 1 8 (解析 选 C。 根据 3、 4、 8 “无中生有”为隐性及利用反证法确定乙病不可能是伴 X 遗传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 5、 6、 9,“无中生有”为隐性,又知道 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甲病只能为伴 X 隐性遗传病。用 Xb来表示甲病基因, a 表示乙病基因,则 8 基因型为 aaXBXb(1 2)或 aaXBXB(1 2); 9 基因型为: AaXbY(1 2)或AAXbY(1 2),两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1 2 1 2 l 4,患乙病的概率为: 1 2 12=1 4。 【答案】: C 6、 现有

6、 一长度为 3000 碱基对 (bp)的线性 DNA分子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 H 单独酶切,结果如图 1。用酶 B 单独酶切,结果如图 2。用酶 H和酶 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 3。该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 ( ) 【解析】: 从图中所示的结果看,酶 H 单独酶切时会将 DNA 切割成两种长度(分别为 2000bp、1000bp),可以排除 D 选项,酶 B 单独酶切时使 DNA 切割成三种长度(分别为 2000bp、 600bp、400bp),由此可排除 BC 选项。 【答案】: A 7、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

7、所示,通过标 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 (目的基因 )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表示当外源基因插入 a、b、 c 不同点时细菌的生长情况,据表推测三种重组后的细菌,其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 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 细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 能生长 能生长 能生长 不能生长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是 a,是 c,是 b B是 c 和 b,是 b,是 c C是 c 和 b,是 c,是 b D是 a,是 b, 是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当一个基因序列中间被插入一段其他基因的片段后,这个基因将被破坏不能再正常表达。如果目的基因从 a

8、点插入,则对 b 和 c 位置的基因无影响,含有该重组质粒的基因可生长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也可以生长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如果目的基因从 b 点 插入,则破坏了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则含有该重组质粒的细菌将不能在 含 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可在 含 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同理如果目的基因从 c 点插入,则含有该重组质粒的细菌将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 】: A 8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

9、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解析 )选 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存在着抵抗杀虫剂的变异,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 ,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某 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以后不断使用该种杀虫剂,会导致 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杀虫剂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作用。 答案 B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

10、,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 BB 个体占 81, Bb 个体占 18, bb 个体占 1,则在基因库中 B 的基因频率为 90 (解析 ) 选 D。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可以计算如下: B 的基因频 率 (81 2 18 )200 90。生殖隔离是指不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或者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D 10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有640 只浅色的蛾和 369 只深色的蛾,群体是哈迪 温伯格平衡,那么有多少只蛾是杂合子的 ? A 210 B 50 C 240 D 323 【解释】: 设显性基因频率为 p,隐性

11、基因频率为 q。 根据 (p 十 q)2=p2 十 2pq 十 q2 1, 已知 q2= 640640 369 =0.63, 因此 q 0 8。 又因为 p 十 q=1, 所以 p=1-q=1-0.8=0 2, 根据哈迪 温伯格平衡,杂合子蛾在群体中应为: 2pq: 2 0.8 0.2=0.32。 可知:杂合子的蛾约为( 640 369) 0.32 323 只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个小题 , 共 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 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4分 , 其他情况不得分。 11用人工诱变方 法使黄色短杆菌的质粒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 C

12、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不会发生的是 ( ) (可能用到的相关密码子为:脯氨酸 CCG、 CCA;甘氨酸 GGC、 GGU;天冬氨酸 CAU、GAC;丙氨酸 CCA、 GCU、 GCC、 GCG;半胱氨酸 UCU、 UGC)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基因和性状均没有改变 D基因没变,性状改变 (解析 )选 B、 C、 D。对照比较 CCGCTAACG CCGCGAACG,发现 CTA CGA,即基因中 T突变为 G,密码子由 GAU变为 GCU,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丙氨酸。 答案 BCD 12在某一种群, a的基因频率为 40%,则有

13、关该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A、 Aa和 aa 基因型的频率可能为 30%、 60%、 10% B该种群中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60% C AA、 Aa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种群中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比例 D AA、 Aa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不可能有固定的比例 【解释】 :题干中: a 基因频率 40% ,则 A 基因频率 60% ;根据“哈 迪 温 伯格”基因平衡定律: (p 十 q)2=p2十 2pq 十 q2 1( p 60% , q 40%),可得: AA p2 60% 60%36% , Aa 2pq 2 60% 40% 48% , aa q2 40% 40% 16% ;当

14、该种群数量达到平衡时,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种群中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比例。 【答案】: BC 13、科学家将一段控制某药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白色来亨鸡胚胎细胞的 DNA 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在每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物蛋白;而且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 据此分析 ( ) A这些鸡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B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该过程运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D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 【解析】: 将外源 DNA(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原理是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是定向的。 【答案】: ABD 14、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

15、着一些安全性问题,包括 ( ) A某些目的基因编码的产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的基因重组 C转基因动物与正常动物杂交,一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解析】: 某些目的基因编码的产物有可能是新毒素或新过敏原,对人体有害;把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起来,属于基因重组;转基因动物与正常动物杂交,产生的后代带有该目的基因,则可能具有生长优势和竞争优势,可能使自然种群被淘汰。对于植物来说,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答案】: ABD 15、 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

16、( D)抗病( E)小麦和纯合矮秆( d)染病( e)小麦快速 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 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进行 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 过程 为花药离体培养 C实施 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 植物细胞全能性 D 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解析】: 该示意图为单倍体育种过程,是杂交,目的是 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是花药离体培养, 依据的原理是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 【 答案】: AC 三、非选择题:本 大题共 5小题。共 50分 16、(

17、14 分) 如图为某植物种群 (雌雄同花 )中甲植株的 A 基因 (扁茎 )和乙植株的 B 基因 (缺刻叶 )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 A基因和 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 列问题: (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 _。 (2)突变产生的 a基因与 A基因的关系是 _, a基因与 B基因的关系是 _。 (3)若 a基因和 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_、_,表现型分别为 _、 _。 (4)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程序,培育出具有圆茎圆叶的观赏植物品种。 (解析 该题“巧”在实验材料不是常规的纯合子,所以要利用所

18、给材料来获得 AaBb,再进一步获得所需,即该题还是没有走出常规育种题的路子,所以解题时先理解题意,确定育种思路,然后再将思路细化,做到由“粗”到“细”,并且最好借助于遗传图解解题。 遗传图解如下: 答案 : (1)DNA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 2分) (2)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3)AaBB AABb 扁茎缺刻叶 扁茎缺刻叶 (4)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 (aaBB)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的 (AAbb)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 (AaBb);得到的扁茎缺刻叶 自 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

19、(也可用遗传图解表示 )。 ( 6分) 17、( 14 分)如图为人类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请回答: (1)仅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请利用遗传图解简要说明原因。 (显性基因用 A 表示、隐性基因用 a 表 示。只写出与解答问题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即可 )。 (2)如果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5 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 I2 的概率为 _;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 I2 的概率为 _。 (3)如果将该系谱图中一个表现正常的个体换成患者,便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系谱图,而且根据新系谱图,就可以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哪

20、种染色体上。请写出这个个体的标号和致病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 (写出一个即可 )。 解析 由题目可获得的主要信息有:图中为一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基因位置不确定,需假设分析。解答本 题可先整体把握一下系谱图的情况,找出关键位置,然后再推断出基因型。 (1)由题中系谱图我们首先根据“无中生有”推断出为隐性遗传病,然后按两种遗传情况分别推断。 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患者为隐性纯合子知: 2、 3 和 6 均为 aa,他们的亲代和子代均含有基因 a,若表现显性性状为 Aa,若表现隐性性状为 aa。 若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仍先从患者入 手 ,若为男性,则其基因型为 XaY,若为女性,则其基因型为

21、XaXa,其他也可依次推出。两种假设,通过书写图解可知,均可能出现题中情况,故究竟是哪种情况无法确定。 (2)若为伴 X 遗传,且 5 为携带者,可推出 5 基因型为 XAXa,其 a 基因不可能来自父本 5,因 5 表现型正常 (XAY),可推出母本 4 的基因型为 XAXa。同理推出 2 为 XAXa,而1 为 XAY,故5 致病基因只能来自 2,其概率为 100。 若为常染色体遗传,且 5 为携带者,可推断出 5 为 Aa;因 6为 aa,所以 4和 5均为 Aa; 5 的 a 基因来自父本、母本的可能性均为 1 2;同理可知, 4 的 a 基因来自 1和 2 的可能性也均为 1 2;所

22、以综合得来 5的 a 基因来自 2 的可能性为 1 2 l 2 即为1 4。 (3)根据遗传病判断方式中一种必然的情况:“无中生有为女孩”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只需改 4 或 5为患者便可满足上述情况。 ( 6 分) 18、 ( 16 分) “苏丹红 I 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 I 号”会导致鼠类患癌症,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请设计实验探究“苏丹红 I 号”是否能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 (1)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苏丹红

23、 I 号 溶液 A、 B、 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 );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2)方法步骤 (请简要写出 ) 步骤 1:选取 _的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成 _组,并编号甲、乙、丙、丁,分别饲养。 步骤 2:分组分类处理 (表示添加 ) 普通饲料 苏丹红溶液 甲 A 乙 B 丙 C 丁 等量水 步骤 3:将四组置于 _分笼饲养,定期测量体重,注意观察记录。 步骤 4: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 (3)结果预测与分析 (填写下表 ) 预测结果 结果分析 A.甲、乙、丙、丁各组大鼠体 重 相当 A B B C C 【解析】: 本题是情境条件限制型实验设计分析题,根据所

24、 要探究的目的和所给实验药品分( 各 2 分) ( 各 2 分) 析,该实验所要控制的单一变量为不同 浓 度的苏丹红 I 溶液,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体现等量性原则,对实验材料分组时,尽量避免因实验材料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观察实验结果可以用体重来衡量,因患癌症大鼠体重会迅速下降,也可以通过解剖观察肝脏是否发生病变为指标。探究实验的结果,可以依据已有的理论知 识进行预测,将所有可能结果全部预测到。 【答案】 : (2)身体健康 、 发育正常 、 体重相当 ( 2 分) 4 相同环境条件下 ( 2 分) (3)A .添加不同剂量的“苏丹红 I 溶液”对大鼠的健康均无不良影响 ( 3

25、 分) B.丁 甲 乙 丙 B .添加“苏丹红 I 溶液”对大鼠的健康不利,且剂量越大越有害 ( 3 分) C.丙 乙 甲 丁 C .添加“苏丹红 I 溶液”对大鼠的健康有利,且剂量越大越有利 ( 3 分) 19( 6 分)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 1:取培养皿 A 若干个 (A1、 A2、 A3 ),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 B 若干 (B1、B2、 B3 ),加入含有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 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 涂抹 在培养皿 A1 的培养基 表面 ,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 )。 步骤 3:用

26、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 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 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 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地“复制”到了 B1 之中。将 B1 培养一段时间后, B1 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 4:根据 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 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 取出 (见图 ),均匀涂抹在 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 3、 4,在 B2、 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 B 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 _的结果,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

27、起 _作用。 (2)如果 Bl 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_。 (3)细菌与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 _。 【解析】: 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选择的过程。 A 系列为普通细菌培养基培养普通细菌, B 系列为加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在 B 系列上能生存的细菌为抗青霉素的细菌。实验采用扩大培养的方法,不断选择抗青霉素的细菌。用“印章”在 A1中盖一下再在 B1中盖一下,是将 A1 中的菌种接种在 B1 上,在 B1上能生存下来说明其细菌能抗青 霉素,根据 B1 中的菌落位置确定 A1中的抗青霉 素细 菌的位置,并接种到 A2 中,再依次盖“印章”到 B2,进行下去,可提纯分离到抗青霉素的细菌。若用“印章”的方法在 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菌落,则说明 A 培养皿中无抗青霉素的细菌,可以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期得到所需要的细菌。 答案 : (1)变异 选择 (2)用各种射线或激光照射 (或人工诱变 ) ( 3 分) (3)无核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