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4KB ,
资源ID:6090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60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让”类词的语法化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让”类词的语法化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让”类词的语法化及机制研究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让类词的语法化及其机制研究,主要是探讨“让”这一类从表动作的实词逐步转化为表示一种被动结构的语法标记的过程。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让”等使令类词的具体来源、形成和发展途径以及推动其演化的内外机制。这里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概念1语法化,2使令类词,3历时的研究角度。什么是“语法化”关于语法化的概念和起源,沈家煊在“语法化”研究综观中是这样解释的“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

2、象,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语法化”最早是由中国人提出来的,早在13世纪,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為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郑奠、麦梅翘编1964,HARBSMEIER1979)。欧洲到18世纪才有法国哲学家ETIENNEBONNOTDECONDILLAC最先指出动词的屈折形态。这当然有道理,不过“虚化”主要是针对词义的变化由实而虚,西方已经有了“SEMANTICBLEACHING”、“SEMANTICWEAKENING”这样的名称。”【1】刘坚等在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写到“通常是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

3、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变成了虚词。”【2】这两种论述中,我比较倾向于前者,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强调了“虚化”。2使令类词关于使令类动词的定义,刘永耕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论文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中是这样说的“现代汉语使令类动词最典型的是请、派、命2令一类,它们所构成的N,V。N。V。式如我们请李教授作报告是多数人公认的兼语式。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吕叔湘先生很早就论述过中国文法要略第七章致使句节,今天看来,大体可以这样表述施事者以一定的行为支配受事者,意欲促使受事者发出某行为或接受某变化。”【3】而我论文主要研究的是“让”这一

4、类词的语法化过程。而具体的来看,“让”这一类词主要还包括了“使”,“叫”这2个词。那么这一类词又如何来看呢在刘永耕教授的论文中,也作出了相应的论述“一般地现代汉语动词“使”和“令”等也归入使令类动词,其实“使”、“令”和上述使令类动词“请”、“派”、“命令”等,不论语义特征还是句法功能,差异都是很大的。综上所述,“使”、“令”、“讨”与“请”、“派”、“命令”不是同类动词,“请”、“派”、“命令”是使令类动词,而“使”、“令”、“讨”不是使令类动词,可以称为“致使词”,现代汉语致使词是封闭类词,这也与使令类动词不同。就是说,致使词数目不多,大体只有“使”、“令”、“叫”、“让”、“讨”这几个,

5、不容易增加,也不容易减少。”【4】从定义中我们了解到,“让”类词更加精确的说是使令类动词中比较特殊的“致使词”。3历时研究语法化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历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语言演变的一部分,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途径;一个是共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一种句法和语用现象,考察在日常语言使用中表达语法关系的各种手段。我觉得语法化本身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故而着重从历时角度进行着手。沈家煊在面对这两个角度时写到“研究语法化的目的是要解释共时现象,但语法化本身却是个历时过程”。他更侧重历时这个角度,并且认为“研究这个过程有两条主要的路子。一条是着重研究实词如何虚化为语法成分,另一条着重考察章

6、法成分如何转化为句法成分和构词成分。前者偏重于从人的认知,后者偏重于语用和信息交流。”【5】这就为我们研究“让”的语法化提供了两个角度,是以历时的研究方法中的两个角度。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3在明确了这几点后,我们下面就可以来看看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个问题和“让”这一类词在语法化研究中,所主要争论的一些问题。关于前者的研究,胡壮麟在语法化的若干问题中提到“1语法化研究的目的和定义、2语法化的常见模式、3单向性与脱语法化、4范畴化与脱范畴化、5自动化、6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7导致语法化的认知过程”这些问题。而我觉得,对我主题最有帮助的就是第四点

7、的“范畴化与脱范畴化”“法则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结构所出现的语境可以扩展。如NE(动词)PAS或BEGOINGTO。结构总是含有一个可变化的空位,不然它只是一个固定短语而已。就是这个可变化的空位总是限定于一定的范畴。这些范畴一般可以在语义上限定,如“人类”,“意愿”,“状态变化”等等。有些范畴要求非常严格,如短语TOWENDONESWAY只许可移动的动词,或描写移动的动词,或有关拾路而走的一些习语SWIGGLEDHISWAY,MADEOURWAY,CUTTHEIRWAY时,动词后的位置需要一个与主语参照相同的代词。可见,结构中不同的位置要求范畴化,这决定于经验ROSCH1978,LAKOFF19

8、87。语言学的范畴或基于形式,或基于意义,都有一个原型结构。它不能用必要和充分条件定义,而是根据中央成员或更边缘化成员定义。为范畴增加新的边缘成员的可能性导致可产性和变化。如果新词项可同现有成员一样使用,便可在该结构中使用。经过一定的积累,会导致中央成分和边缘成分的变化。”【6】李文星在兼语句中“使”、“叫”、“让”的范畴特征中,便是讨论了这一点。“原型与范畴理论UNGERER,SCHMID认为认知范畴主要体现在概念上较为突出的原形上,所以原形在范畴的界定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范畴之间的边界又是模糊的,即相邻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因而,范畴之间的区别这里具体而言指词类的

9、区分也主要反映在其典型成员上。审视动词和介词的典型,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这两类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典型动词的特征1有完整的时间特征可以跟“着、了、过”等助词2可以重叠使用3可以把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疑问句4可以单独用作句法成分作谓语或构成祈使句5可以单独被“不”和“没有”修饰6可以带宾语,宾语也可省略或放到动词之前7可以带任何补语,可以单独用作定语、4宾语或主语。典型介词的特征1句法位置固定只能出现在某些词前面起介引作用2后面不能跟“着、了、过”3不能把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疑问句4不能单独用作句法成分,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5不能单独被“不”和“没有”修饰,只有形成介词词组时才能被否定

10、词修饰6可以跟宾语,但宾语不能省略也不能放到被限定的词之前。可以看出,典型的动词与典型的介词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同时,两类词的非典型成员之间的关系又是不那么清晰的。”【7】原型与范畴理论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让”的词性。而“让”的词性正式现今不少学者所争论的话题之一。李文星在论文中关于这些争论,做了一个阐述,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讨论兼语句中的第一个动词V1时,范晓在注释中列出了下列一组句子A虚心使人进步。B这叫我不安。C他的生活让人羡慕。他指出句中的“使、叫和让”不是动词,因为它们缺乏动词的语法特征。但还有一些语言学家如赵元任、吕叔湘把这些句子中的“使、叫、令、让”看作动词,因为它们有“引

11、起、导致、促使”这样的词汇意义。同时,吕叔湘指出这些词后必须跟一个兼语式,即后跟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它既是“使、叫、或让”的宾语,又同时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石毓智,李讷列出了动词的四个主要特征以被“不”和“没”修饰可带各种宾语可跟“了、着、过”可并列来表示数量少或时间短介词保留了动词的前两个特征而失去了后两个特征。看来“使、叫、让”符合了介词的这些标准。陈昌来指出使、叫、让这样的致使动词在形式上与介词非常相近,因为它们没有“词汇意义”。总之,许多学者把这些词看作介词,同时,一些学者又强调它们的致使含义而把它们看成是致使结构中的第一个动词。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8】(引自李文星兼语句中“使”

12、、“叫”、“让”的范畴特征)5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总的来说,关于“让”类词的语法化这个问题,我主要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让”类词的演变,从历时研究的两条路子入手,兼顾“让”这类词语法和句法的演变,从而探究其虚化的动因以及虚化的机制。四、注释(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1】吴福祥主编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第1页“语法化”研究综观沈家煊【2】刘坚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1995年03期【3】刘永耕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新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4】刘永耕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新疆

13、大学学报,2000年01期【5】吴福祥主编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第4页“语法化”研究综观沈家煊【6】胡壮麟语法化的若干问题,现代外语,2003年01期【7】李文星兼语句中“使”、“叫”、“让”的范畴特征,才智,2008年07期【8】李文星兼语句中“使”、“叫”、“让”的范畴特征,才智,2008年07期五、参考文献【1】吴福祥主编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2】刘坚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1995年03期【3】刘永耕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新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6【4】胡壮麟语法化的若干问题,现代外语,2003年01期【7】李文星兼语句中“使”、“叫”、“让”的范畴特征,才智,2008年07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