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汉语易学轮”的影响,许多来华耶稣会士认为,汉语语法较拉丁语法更为简单易学,因此与同时期的汉语语音、词汇研究相比,汉语语法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有两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著作完成,尤其是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来华西方人在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并对日后来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具有相当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论文关键词:来华耶稣会士,汉语札记,汉语语法16世纪末,伴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传教。1578年,耶稣会远东教务视察员范礼安在巡视澳门之际,断然改变以往“全盘葡化”的传教方式,提出“中国化”的构想,正如他本人所言,要确保在华传教成功,“最要之条件,首重熟悉华语”1P21。以罗明坚、利玛窦为首的来华耶稣会士们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将学习汉语作为头等大事,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研究中国语文、写作及风俗习惯上,掀起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第一次西方人汉语学习高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耶稣会士的叫苦连天声中,却传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这便是曾德昭、安文思等人所持的“汉语易学”论。在他们眼中,汉字音节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