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苏洵政论文研究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苏洵所生活的宋代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这些措施使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是宋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面貌。此外,宋代继承并发扬了唐代广开言路的优良传统,且得到了宋朝最高统治者的明令保护。宋太祖建隆三年962,曾立有“戒碑”,其中特别强调“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并且告诫后代“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可以说是赋予了宋代文人一把“尚方宝剑”,有了它
2、的支持和保护,宋代文人更放言无惮,好发议论,蔚为风气。论政、论兵、论史、论道等,成了宋代文章的重要内容。宋代文章中议论之多,超过了战国以来的任何朝代。苏洵的议论文风格在当时是独具一格的。既不同于欧阳修的纡徐宛转、平易自然,也不同于王安石的简洁峻切和曾巩的平正周详,而是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文,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散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欧阳修称赞其文“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弛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这些评价都是比较中肯的。苏轼、苏辙兄弟,无论在思想倾向还是文学创作方面,都深受其父影响,善于议论,颇有父风。“一门父子三词客”,
3、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苏洵上继韩、欧,下启轼、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因此,对苏洵及其作品的深入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20世纪前八十年之苏询研究20世纪的前八十年,大陆学术界的宋代文学研究相对萧条。苏询研究亦概莫能外,相关论文的数量很少,然台湾学者却在苏询研究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各种专文或专著近六十篇部,呈现出不少亮色。在苏询的生平研究方面,刊于学术论坛年第期的姜克涵的者泉非苏询号辨正等文章,较早注意到苏询的字号间题,而大陆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则要迟至年代末。在苏询的文学思想研究方面,台湾学者黄盛雄的苏询之文论是值得注意的一篇文章2。文章认为,苏询文
4、论受到儒家、纵横家、兵家、法家等多方面思想的影响,其特点,一是修正了道统的内涵,将儒道、为将用兵之法等皆纳人道的范畴二是建立了文统,所论涉及多家文章风格及其形成的外部环境三是论文期于实用总之,具有“道的观念单薄、广泛而模棱”、“文的强调与实行”、“源流广、包含大”等特点。这对后人的研究是有启发的。另外,讨论苏询思想的文章,尚有华盛顿大学贺巧治的博论文赤询的思想论北宋观念多元论的社会意义(1972)(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苏询研究(一)文献研究(1)年谱。台湾学者黄淑贤在其三苏学养探源后即附有“三苏年谱”,对苏询的生平行事作了初步的考证。到1981了年,曾枣庄在此年的四川大学学报第4期上,发
5、表了苏淘年谱,较为详细地考察了苏询的家世、生平行迹和创作情况3。大约同时与稍后,有刘少泉的苏老泉年谱和关贤柱的苏询年谱相继问世,也对苏询的生平、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对于刘、关两谱中的不足,曾枣庄又分别提出了商榷与补正意见,具载于苏询生平事迹考辨对关贤柱同志苏询年谱有关系年的几点商榷和刘少泉苏老泉年谱商榷。(2)传记与生平考证。曾枣庄在编撰苏询年谱的基础上,又写出了苏询评传,较为客观地揭示出苏询一生的行迹和交游情况,分析一苏询思想和创作的特色。命国永的苏询也是一部较为优秀的苏询传记,书中对苏询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比较深刻。(二)思想研究(1)学术思想。从蜀学的角度,将三苏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是本期苏询
6、学术思想研究的一个特色。胡昭曦、刘复生和粟品孝是较早进行蜀学研究的学者4。其中,粟品孝对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学派特征、衰微原因等,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如苏氏蜀学正统意识不强、哲学本体论与伦理观的结构较松散、不以求道成圣为治学宗旨、不注重传道授业等5。此后,肖永明认为苏氏蜀学的特征是会通诸家,以儒为本长于经史文学,理论思维薄弱6。冷成金通过对东坡易传的分析,认为蜀学是以感性为基础,以理性为保障的哲学它长于经史文章,短于理论思辨,倚重感性,轻忽理性,在中国哲学及学术史上自有其特。王书华也认为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是以儒为宗、援佛人儒、援道人儒、援诸子人儒,其特点便是驳杂。苏询的经学思想,以前
7、少有人注意。陈致宏的苏询六经论次第与经学思想探析一文,从六经论的排列次序切入,指出苏询经学思想有重礼和以人情为本的特点。金生杨的苏询易学浅论,认为苏询易学是“由文人道、学用结合”、“体真用假、贵道轻数”、“独树一帜,天人合一另外,谷建的苏询易学浅论,也对苏询易学的特色有所论列。(2)政治思想等。舒大刚撰文认为,苏询父子在政治上关心社会现实,勇于揭露矛盾注重法治,强调吏治的“法人并重”思想力主改革,持稳步前进的改良主义主张7。阎笑非撰文对苏询出处进退的政治态度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苏轼、苏辙兄弟的矛盾作了比较8。徐碗章则从君道、臣道、国策三方面,全面分析了苏淘的论政宗旨与实际主张9。而伊藤晋太郎和马
8、斗成从三苏对诸葛亮的评价人手,论述苏询父子的政治思想特色。陈正雄从苏询的性情人手,讨论其在吏治上的看法,也都自有见地。其他如吴孟复、詹亚园论苏询的义利观和军事策略,曾枣庄论苏询的军事思想,徐培华、胡建华论苏询的人才管理思想,张守军、杜艳萍论苏询的经济思想等,也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苏询思想的丰富性。(3)文艺思想。学术界对苏询文艺思想的研究,也己有很多积累。曾枣庄是较早从文学角度探讨苏询文艺思想的学者。他的苏询与北宋古文革新运动一文,既逐一分析了苏询“反对时文”、“主张文章应有真知灼见”、“主张写不得不为之文”、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有用于社会”、主张“品评古文时应注重各家的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文
9、学观念,又指出苏询文章的特点,是语言凝练、气势纵横磅礴、曲折多变、古朴简劲而又不乏华丽藻饰,并认为“苏询对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贡献,除了表现在他以自己的文论和创作丰富了北宋文坛外,再一不朽功绩就是为我们培育了文坛巨匠苏轼”。(三)文学研究苏询创作成就最显著的是散文,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也在这一方面。如台湾学者谢武雄苏询言论及其文学研究10、廉永英宋代散文苏询11,都是苏淘散文研究的专书。其中谢氏研究的一些主要看法和后续研究,又见于学术期刊。像苏询文章结构之探究分析苏询文章篇、章、句的结构原则,揭示其笔力坚劲、结构谨严的写作特色苏询六经论意组评价六经论的创新意义,认为六经论虽是对六经的学术性解说,但在
10、整个理论架构上,皆以圣人之道如何施行为基点,强调六经的实用价值,是一篇结构严密的文章。所论皆切实可据。再如韩俐华、魏福惠的苏询散文艺术论,从四个方面,讨论苏询散文的艺术表现,指出其“格调高古,论说周详而析理精微、“气势磅礴,明爽骏快而掉厉风发”“意繁枝茂,开阂抑扬而结构谨严,“妙喻连篇,穷情尽变而义理幽深”。所论甚精微。而卓伯翰的苏询散文特色之研究,秉承知论世的传统,讨论苏询散文的渊源、特色、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视野颇开阔。又,李李苏询书信体散文研究,从文体学的角度,考察苏询书信体散文的主旨、艺术技巧和特色与价值,并为其编年周林晶的苏询杂文的艺术特征,专论苏询杂文抒情真攀、行文曲折、语言
11、凝练生动的特色,也多有可取。与思想研究一样,苏询散文是否具有“纵横”风格也是热点问题。像贺圣逮的苏询文章的议论色彩、洪本健的苏询苏辙散文创作比较论12、张玉璞纵横上下出人驰骤一一论苏询的散文艺术13、沈惠乐的有王佐之才存战国遗风论苏询的散文14、王水照的苏询散文与战国策15、朱根的苏询散文与“纵横”之风等16,皆从苏询的创作实际出发,指出苏询学杂“纵横”,文章亦有“纵横”之风。其中如沈惠乐认为,苏询试图用他的文章来疗救社会,广采博纳各种学派的思想,纵论时弊,而又能从形象生动,绚烂多彩的战国策中汲取营养,故为文内容上能通权达变,不持一端,风格上老辣纵横,雄辩滔滔,具有战国纵横家遗风,有别于欧阳修
12、的雍容委婉、曾巩的纤徐曲折、王安石的刚劲峭刻。王水照不仅指出苏询散文重权术、善辫难等纵横学的特点,而且认为苏文在结构和语言上也继承了战国遗风而又有所变化。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基本内容研究者们对苏洵的家世、平生交游、学术思想、文学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也从中可以看到目前对苏洵的研究仍存在领域狭小,研究对象过于集中等问题。研究者大多注重于苏洵的散文,而对其平生的事迹和其独到的思想则关注的较少。比如苏洵早起与苏涣、欧阳修的关系,晚年编撰礼书直至死去时的心态,蜀学的传统与其思想学术的关系,经学思想对其文
13、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其政论文中体现出来的个人思想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尤其是苏洵的政论文,篇幅较多,不同时期的著作体现了他不同时期的思想,具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我们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影,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即时的心态来看出同时期苏洵政论文中所体现的文章意图,并进行归纳。阅读苏洵各个时期的散文,对苏洵的政论文进行重点分析,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苏洵政论文的内容特点。1与不同时代的政论文(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秦论、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的封建论、韩愈的杂说等)2与同时期的政论文(欧阳修伶官传序、苏轼平王论、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二、苏洵政论文在艺术上的特点。1从时代文化背景方面2从个人
14、的气质内涵方面三、苏洵政论文与宋代议论风气。北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接受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采取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二)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相关资料的查询,通过文史互证、对比分析法及文本阐释(文本解读法)对苏洵政论文做多方面探索。(三)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对苏洵各个时期的政论文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分析当时的思想对其政论文的影响,总结出这些因素对苏洵政论文风格形成影响。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第一阶段2009年7月11月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文献综述和开
15、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2、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3、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初内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4、第四阶段2010年6月初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论文1曾枣庄苏洵评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台黄盛雄苏询之文论,静宜学报1979年第2期。3此潜又附录于其所撰苏询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并收人他与舒大刚合撰的北宋文学家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侧洲1999年版。4胡昭曦、刘复生和粟品孝合作撰写的宋代蜀学研究,1997年由巴蜀书社出版。5粟品孝论苏氏蜀学
16、衰隐的原因,载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1期。6肖永明论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载学术论坛1999年第1期。7舒大刚试论“三苏”政治思想中的改良主义特色载南充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8阎笑非略论三苏出处进退的思想矛盾,载佳木斯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9徐碗章苏询及其政论台文津出版社1984年版。10作者谢武雄,台)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版。11作者廉永英,载于中国散文讲话七,(台)巨流图书公司,1986年版。12洪本健的苏询苏辙散文创作比较论,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13张玉璞纵横上下出人驰骤一一论苏询的散文艺术,枣庄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14沈惠乐的有王佐之才存战国遗风论苏询的散文,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5王水照的苏询散文与战国策,宁波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16朱根的苏询散文与“纵横”之风,沧州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