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90KB ,
资源ID:6249      下载积分:2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62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1、(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富世平导师职称教授2011年5月12日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

2、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4目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WORDS2一、桃花扇的结局2二、桃花扇结局的原因探析4(一)黑暗的现实4(二)爱国主义情感6(三)侯李二人的性格9注释11参考文献12致谢13本科生毕业论文5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朝戏剧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迥然不同的结局做尾,给人深刻印象。本文首先对其结局做具体的分析,然后深入地从黑暗的社会现实,爱国主义情感、侯李的性格这三方面对俩人双双入道结局的原因做出分析。【ABSTRACT】KONGSHANGREN“P

3、EACHBLOSSOMFAN“ISONEOFQINGDYNASTYPLAYOUTSTANDINGREPRESENTATIVEWORKS,THEAUTHORMAKESTHETAILBYTHETOTALLYDIFFERENTRESULT,FORHUMANDEEPIMPRESSIONTHISARTICLEFIRSTMAKESTHECONCRETEANALYSISTOITSRESULT,THENFROMTHEDARKSOCIALREALITY,THEPATRIOTISMEMOTION,HOULISDISPOSITIONTHISTRIPARTITEMAKESTHEANALYSISINPAIRSTHORO

4、UGHLYFACINGTHEPAIRSPERSONOFBECOMINGALAYPRIESTRESULTSREASON【关键词】爱情;爱国;结局;入道;桃花扇【KEYWORD】LOVE;PATRIOTIC;RESULT;BECOMINGALAYPRIEST;PEACHBLOSSOMFAN康熙三十八年,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剧本取材于数十年前的明末历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展示了危难动荡时期的社会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明末清初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大明三百年基业覆亡的哀悼,更有对众多正义之士悲剧命运的痛惜。桃花扇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历史剧。一、桃花扇的结局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是文人戏剧创作的高潮,康熙朝

5、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之一。康熙甲子八月,随着老赞礼的一席话拉开了桃花扇的序幕。河南名士侯方域(朝宗)寄居南京,寻访佳丽,认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魏阉余孽阮大铖也闲居南京,为正义之士所不容,复社领袖吴次尾、陈定生曾写了一篇揭露阮大铖罪行的留都防乱帖,号召士人提高警惕,防止阮大铖死灰复燃。是年上丁节士人文庙丁祭,阮大铖混入祭祀大典,被发现后遭众人痛打。阮大铖为之本科生毕业论文6所苦,想尽千方百计,想缓和与南京士人的关系。恰好侯方域来南京,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于是,杨龙友为之出主意,以资助侯朝宗成婚,以求为之说情解围。李香君有强烈的正义感,严词加以拒绝,阮大铖怀恨在心。后来武昌左

6、良玉因军无粮饷,想要就食南京,侯方域怕引起内乱,写信劝阻,被阮大铖诬为勾结左良玉作乱,侯方域不得不离开香君去史可法处避难。后马士英与阮大铖迎立福王有功,阮大铖官复原职,为报香君却奁之仇,逼其嫁漕抚田仰,香君宁死不从,撞得头破血流,血溅定情折扇,后假母李贞丽代她出嫁。事后杨龙友添枝加叶,是为桃花扇。香君托苏昆生带扇与侯,望他早来相会。侯返回时,香君已被遣入宫,而侯与名士吴次尾、陈定生等一起被捕入狱。后清兵南下,弘光帝出逃,南京城乱,侯从狱中逃出,香君也从宫中逃出,双双来到栖霞山上。二人正欲叙旧情,却被老道士张瑶星撕碎桃花扇,巨声断喝“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

7、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这一声喝破世情,“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作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二人面对国亡家破双双猛醒,上山“修真学道”去。这是一部“历史剧”,又是一部很有时代感的“时事剧”,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根据真实的历史,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并从中揭示出明代三百年基业一旦瓦解的历史原因;同时是一部结构新颖,情节曲折的“传奇剧”,是中国戏曲史上首屈一指的作品。剧本以一生一旦的离合为主线,串联起南明政权各派各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以典型道具(宫扇)作为

8、全剧结构的贯穿物,让它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多次出现,构成全剧结构的核心。桃花扇最后以侯李二人双双入道为结局,为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一般人的思想和戏剧惯常的结构方式中,应该是侯李以团圆为结局,两人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按中国人的话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是两人却以一个戏剧性的悲剧终结,较之之前文人的作品有明显不同,如李渔的凰求凤、玉搔头比目鱼等写才子佳人的故事大多写成了喜剧、闹剧。如汤显祖的本科生毕业论文7牡丹亭最后也以夫妻父女团圆为结局。而桃花扇却以悲剧收场,这个悲剧不是因为生离死别而不得不分开,只是因为张道士的一句大骂。孔尚任以不拘一格的思维逻辑创作了此结局,让我们不得不去寻找导致这结局的

9、原因。二、桃花扇结局的原因探析(一)黑暗的现实任何一个朝代快要走到尽头时,都疾病缠身。贪官污吏与平民百姓的矛盾就是那把致命的利剑。在汉代,儒家学术成了正统文化,拜官加爵、求取功名那是千万儒生心中的志向。可当那些幸运儿终于站在那一台阶时,有几个还会真正为官清廉,为君分忧,为民办事他们只是把读书当成他们谋权谋财的途径。在明朝末年,这种事更是司空见惯。百姓们每天都得为交赋税,为了生计,奔波忙碌,那些当官者、掌权者却锦衣玉食,真是枉读圣贤书虽然作者创作此剧本的时候已经是清朝初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作者不了解南明王朝的社会现实。桃花扇是作者奉命到江南治水的四年时间里构思的。1686年,孔尚任被派到江南任职,

10、正是那一年的秋天,扬州等地发生了水灾,朝廷派了一位工部右侍郎去治理水灾。孔尚任本以为他用世思想可以得到实践,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起了矛盾,互相攻击,治理工作就此停顿,最后孔尚任被朝廷查办,留在扬州待命。在扬州的这几年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一个专心只读圣贤书、一心要做父母官的书生变成了一个拿笔写史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剧作家。扬州是桃花扇的孕育之地,作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足迹遍布南明故地,结识了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南朝遗民,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王朝各方面的认识。在桃花扇小引里,孔尚任就写到“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

11、,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1在桃花扇中,孔尚任借柳敬亭的口进一步地指出本科生毕业论文8列位看我像个甚的,好像一位阎罗王,掌着这本大账簿,点了没数的鬼魂名姓;又像一尊弥勒佛,腆着这副大肚皮,装了无限的世态炎凉。鼓板轻敲,便有风雷雨露;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班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了加他些人祸天诛;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褒讥之妙用。2事实上,在桃花扇中,不少人物的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塑造了马士英与阮大铖这两个经典的奸贼形象。阮大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蛀虫”。依附魏忠贤失败之后,退到

12、南京,他为了使自己能够再次得权敛财,就把目标投向当时的复社,他想再次登上政治舞台。于是在丁祭时,他跨出了第一步,想加入众儒生的队伍进行祭拜,但却被吴次尾骂道“魏家干,又是客家干,一处处儿字难免。同气崔田,同气崔田,热兄弟粪争尝,痈同吮。东林里丢飞箭,西厂里牵长线,怎掩旁人眼笑冰山消化,铁柱翻掀。”3同时其他儒生也对他谩骂,甚至大打出手。他记住了这被侮辱的时刻,后来他有机会上位时,对复社文人进行了残酷的打击,正是“装了无限的世态炎凉”。马士英的出现为南明王朝的覆灭起了催化作用。他与阮大铖狼狈为奸,抢先迎立昏庸的福王为帝,实则是他掌了权,为他胡作非为创立了美好的条件。最后清兵兵临城下,两人仓皇出逃

13、,也应了作者“那班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了加他些人祸天诛”这句话。阮大铖与马士英是众儒生中甚至是当权者中的腐败者的典型。但是对于侯方域、吴次尾等怀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作者也没有用赞扬的笔法来描写他们,反而含有微讽的语气。在辞院这一出戏中,侯方域受到了阮大铖的陷害,杨龙友赶来报告他,他却觉得“(愁介)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李香君一声严厉的责问“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之态”此一语点醒了侯方域,他对香君连连称是,心里还是忧愁一时没个去处。他的软弱正是当时一大群儒生的代表,他们比不上社会的底层人物香君。江南是南明王朝的消歇之地,也是作者孔尚任认清社会现实之地。官场的黑暗,儒生的无能失败,底层人

14、民的辛苦,都透过作者的笔记录了下来。作者本科生毕业论文9写此文章也主要是“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将两人的爱情与政治和社会现实紧紧地联系起来,以政治来统领他俩的爱情,最后国家灭亡了,爱情也就破灭,不能团聚了,这也正好符合本剧的写作目的。最早对桃花扇进行研究的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世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

15、且桃花扇之作者,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4在王国维看来,在中国文学中,除了古典小说红楼梦这部真正的悲剧以外,就不存在其他悲剧作品了。的确,侯朝宗、李香君二人的分离是不符合中国悲剧的特色的。中国式的悲剧是正义力量在大团圆结局这种艺术延展中经过反复斗争,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尽管这是一个虚构和想象的过程,但它毕竟是现实世界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邪恶势力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折射,只不过它集中在悲剧人物的生命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延续和发展上罢了。因此,从爱情的追求上来说,侯、李二人应该是团圆的,而

16、不是分离。从作品描写来看,明亡的原因之一是权奸祸国。马士英、阮大铖等魏党余孽恃迎立有功,把持朝政,对上以酒色侍君,极尽谗媚逢迎;对下则结党营私,大肆残害忠良,当清兵南下国势倾危之际,他们却非跑即降。无论是现实中的社会,还是剧本中的南明王朝,都是导致桃花扇结局的直接原因。作者想以两人的最终分开来证明黑暗的社会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痛苦与磨难。(二)爱国主义情感中国人是很有恋旧情结的,同时也是很有民族自豪感的。清军入关,满族人开始统治汉族,对于那些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汉人来说是根本无法接受的。清朝统治后,实行了打压汉族人民的政策,作为那些南朝遗民来说,他们是拒绝“开国元勋留狗尾,换朝逸老缩龟头”。作者把他们

17、的情绪投到了剧中的人物身上。作为南明的忠实支持者、维护者史可法在面对阮大铖、马士英等人把昏本科生毕业论文10庸的福王推上帝位的情况之下,虽有不满却没有反抗。清兵兵临城下,明朝军队明显寡不敌众,他去南京想搬救兵,路上遇到了老赞礼,得知皇帝逃走,半壁江山即将不保时,当场大哭“撇下俺断篷船,丢下俺无家犬;叫天呼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累怨”。5他一跺脚,跳入了滚滚的长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被胸中满腔的爱国主义情怀驱使的结果。一个武将尚能如此爱国,更何况是像侯方域一样的文人呢作为读书人,他追求功名利禄,来到南京,参加乡试不幸民落孙山后,机缘之下,结识了李香君。在遭到阮

18、大铖的迫害后,他被迫辞院,投到了史可法门下,帮着史可法为国效力,出谋划策、东奔西走。“争位”这出戏中这样描写“世兄可知今日四镇齐集,共商大事,不日整师誓旅,雪君父之仇了。(生)如此甚妙只有一件,高杰镇守扬、通,兵骄将傲,那黄、刘三镇,每发不平之恨,今日相见,大费调停,万一兄弟不和,岂不为敌人之利乎”6当时,史可法心中也许还不以为然,然而事实果然不出侯生所料,四镇各自不服,争起座位来,史可法只好说“侯兄长才,只索凭你筹画了。”由此可见,侯方域有自己的见解和政治才能,在反对权奸的斗争中坚持了正义的立场。他想要明朝收复失地,对那些奸臣“呼朋引党”,“私君、私官、私恩、私仇”,无一不私,把朝廷搞得乌烟

19、瘴气,推行卖国主义政策,进行了狠狠的鞭笞。在却奁中,得知“疏栊”得到阮大铖资助后唱到“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同青黄。那些社友平日重掩侯生着,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贤,那时群来起攻,自救不暇,焉能就人乎节和名,非泛常;重和轻,须审详。”7他认为阮大铖之流,是绝对不能结交的,阮大铖送的东西如果接受了,就对不起那些敬重他的人,爱国思想是节、是名,更是他们复社各位社友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掌权者整日不图治国,为自己的蝇头小利斗争,外来的真正恶势力却不去抵抗,使外人有了可趁之机,南明最后在皇帝老子逃跑之后灭亡了,各地百姓为了躲避战争四处逃亡。侯方域在采真观遇到了李

20、香君,香君显得格外激动,一时似有满肚子的话要与他诉说,侯方域拿出扇子,两人边看边聊,这时张道士怒骂道“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本科生毕业论文11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8这一声当头棒喝,逼得人喘不过气来,也使得他们斩断了情根“(生揖介)几句话,说的小生冷汗淋漓,如梦忽醒。(外)你可晓得么生弟子晓得了。(外)既然晓得,就此拜丁继之为师罢。(生拜副净介。旦)弟子也晓得了。(外)既然也晓得,就此拜卞玉京为师吧。(生、旦换衣介)”9热闹就是冷淡的根芽,一切入定,侯方域就此入道,这时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爱国的初衷了吗不是这样的,而是,作为一个衰败王朝的遗臣旧民,他是带着亡国之恨

21、而作出的一种无奈的抗争,一种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不合作态度,一种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对邪恶势力的拒绝和坚守。从这个意义上说,侯方域的入道无疑也是一种拒绝和坚守。不但是对南明奸权的拒绝和坚守,更是是对满清统治的拒绝和坚守。面对面的鱼死网破的斗争是抗争,拒绝和坚守同样也是抗争,一种无声的抗争,这就是入道结局的内涵,也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结局的关键。剧中的正面人物基本都有爱国主义情感的存在,而作者笔下最出彩的就要数李香君的爱国主义了。李香君是秦淮河畔的一位青楼女子,在那里,大多数人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流。作为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一个青楼女子,李香君却怀

22、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正如现代诗人洪烛深情的赞颂了李香君的民族气节“风是没有骨头的/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10李香君坚决反对权奸,她虽然只是秦淮河边的一名歌妓,处于被压迫被侮辱的地位,但是对于黑暗势力绝不妥协,当她得知侯方域梳栊的资助者是阮大铖时,义正言辞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11在骂筵一出里,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险痛骂马士英、阮大铖“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

23、觞咏。”“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乾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奴家已拚一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12在这一出戏中,她措辞尖刻而“粗暴”,骂得官员无法忍受,甚至比男子汉还要决绝。她想以自己微弱的能力为风雨飘摇的国家出点力,尽管是十分微不足道。她始终强本科生毕业论文12烈的憎恨那些误家误国的乱臣贼子由始至终都没有做投降派。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都做出了不同的反抗。侯李二人最终是分开了,但是他们双双入道是对满朝统治的无声反抗,他们的爱国情感驱使他们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此决定,这是桃花扇结局的根本原因。(三)侯李二人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侯李两人因为道士

24、的一句话而斩断情根,双双入道与他俩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侯方域在此剧里是一个矛盾体。他爱国但是他性格软弱致使他不能成为当时救国之人,只能在现实的阻扰中失败罢了。桃花扇中对侯方域进行了多角度的性格描写。在却奁中当他得知阮大铖为他“梳栊”出资时,他并没有像李香君一样义正言辞地拒绝,反而在听了杨龙友的几句好话后,心里上对阉党余孽进行了妥协,他认为“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杨龙友的几句可怜话,就使得侯方域的心理产生了动摇,可见他心中对反对阉党事情的态度上相当不执著。在闹谢中他还想要阻止吴次尾等

25、人对阮大铖的行动,并且劝他们“他既回避,我们也不必已甚之行”,这是他的善良,也是他的软弱,他想放过阮大铖,更可见他反对党争的态度上不坚决。会狱则用柳敬亭的勇敢衬托出侯方域的胆小,他看见周镰、雷绩柞被绑了,居然脱口而出“吓死俺也“。入道则贬责他在国家破亡后还顾着自己的爱情,想的是夫妻还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他不能担当起救国救命的大任,他只是一个书生,在面对比他大很多势力的困难面前,采取了妥协,这就是他性格软弱的地方所导致的。但他绝不是个被鞭挞,被批判的丑角,他也有正直的性格特点,他的胸中还是有正义感的,他对现实有一定的认识,他有自己的才华,他在当时的百姓之中也是一个先进者。他二十二岁时到南京考试

26、,和陈定生等复社人士结交,成了复社的主心骨之一,他们一起抨击阉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等人。尤其是福王在南京称帝后,阮大铖为了复仇,为了自己的地位与尊严,诬赖侯方域与左良玉勾结,想要占领南京,侯方域不得不投奔史可法避祸,写了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言语犀利地谴责了阮大铖。桃花扇中,孔尚任以此为本,本科生毕业论文13写修札这一出,它不仅增加了戏剧的传奇色彩,更是对侯生性格中刚直的一面作了有力渲染。阻奸中,他提出“三大罪,五不可立”,更表现出他的才华,对政治有独到见解的一面。在他身上也有一般文人骚客的通病,风流与真情、正直与软弱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侯方域的出场就极好表现了他的风流多情,“暗思量那些莺颠燕

27、狂,关甚兴亡”,国家大事,他没有提及,只顾寻柳眠香,这与历史上的“朝宗佑酒,必以红裙”相吻合,才子的风流本性可见一斑。初遇香君也是因其“妙龄绝色”,首先从外貌上入了他的眼,而到却奁一出中,当他差点误入阮大铖的圈套,香君及时喝醒,他才渐渐由狎容慕色转入倾心真情。却奁前后他对香君的赞词也起了微妙的变化他初赞“香君天姿国色。今日又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13香君摘珠翠,脱绮罗,斥责他。他从善如流,及时醒悟,此时再赞“俺看香君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14从对香君外貌的欣赏转到对她人格的饮佩,这也使得侯方域与李香君在政治上达到了共鸣。

28、在侯李两人达到心心相印之时,侯方域则陷入爱情与政治的矛盾中,两者不能两全的力量,使他性格不好的一面暴露了出来。辞院中,杨龙友把阮大铖诬陷他的事告诉他时,侯方域却记着“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想的是他的情。高杰被杀,他在不得已逃亡中见到香君血溅的桃花扇,更是把国家兴亡抛在一边。只记得“香君香君,叫小生怎生报你”。南明覆灭,他与香君相逢于坛场,想的是“夫妻还乡”,说的是“男女室家,人之大伦,离合悲欢。情有所钟,先生如何管得”张瑶星一句喝破“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这才说得他“如梦方醒”,发现他的爱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爱情、理想也同时幻灭了,他自身的软弱又不可能使他拿起武器与满清为

29、敌,他也只能归入空门。香君的性格可以说是正好与侯方域相反。她性格的形成与从小养她的鸨母脱不了干系,鸨母李贞丽是一个性格豪爽之人,香君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处事之中也事事体现她的这种性格,同时她率真、刚强、勇敢,对于小人敢怒敢言、不畏权贵,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李香君的性格是慢慢地通过周围事物影响而形成的,在刚开始出现时是一本科生毕业论文14个怯场的人,她不敢亮嗓子唱歌,被李母训了一顿。而在却奁中,她的性格慢慢显现出来了,她视金钱如粪土,把奸人送的珍珠绸缎扯落在地,不屑一顾,认为接受了这些东西,等于是和那些人同流合污。辞院中,面对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拒媒中的坚定不移。从侯方域走后,她并没

30、有找另外的枝头攀附,而是守在媚香楼等待她心爱的人儿归来,不管媒人是以利诱之,还是恐吓,李香君都不为所动,她“舌战群媒”。如果说“却奁”中表现了她富贵不能淫,那么在拒媒中则显现了她威武不能屈的高尚节操。在拒媒之后,那些权贵们并没有放过她,马士英下令强娶。杨龙友带着士兵来到媚香楼,李香君坚决不从,她义正言辞地指责李贞丽与杨龙友,说他们在强权面前的妥协,见风使舵,她为了爱,为了尊严,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不顾自己的生命,倒地撞头,血溅桃花扇,表明自己的坚贞不渝,看出她性格刚毅,执着。骂筵中,李香君以其假母李贞丽的名字被迫入宫排戏,她知道民间疾苦,当看到官者歌舞升平时,怒从中来,她把那些当官者骂得狗血碰

31、头,揭露了那些趋炎附势,粉饰太平的无耻行径,使他们丑态毕现,狼狈不堪。他们把她推倒在地,要打她,可她还是在骂,她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她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李香君从一个刚正纯洁的妓女成为有节操、有正义感和鲜明政治倾向的巾帼,在她身上,鲜明的政治爱憎和坚贞不渝的爱情得到统一,同时也表现为对侯方域的脉脉柔情和面对奸臣的英雄血性。她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和政治斗争连在一起,她的人格美也就在对爱情的专一执著和对“隳三百年之帝基者”的痛恨中表现出来。爱情的失落,理想的破灭,香君找不到寄托,以她性格的刚烈纯洁,又不可能在如此巨变后还能安之若素,最后也就情有可原地遁入空门,以这一举动继续进行斗争反抗

32、。侯李二人历尽沧桑双双入道的结局,成为读者心中的遗憾。文学理论家也以此为焦点,进行了很多方面的论述,甚至,有的人改了结局,把它改成了大团圆。后人的这些作为无不彰显着桃花扇结局的独特性。孔尚任以史为料,根据真人真事把结局如此安排是综合考虑了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发展及情感表达等各方面因素后的合理性选择,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5注释1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页。2翁敏华桃花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页。3韩兆琦等主编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7页。4朱伟明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8卷

33、,第4期。5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43页。6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21页。7朱伟明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8卷,第4期。8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57页。9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57页。10翁敏华桃花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07页。11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5页。12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63页。13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4页。14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

34、,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6页。参考文献1、王季思等合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2、蒋星煜桃花扇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朱伟明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韩兆琦等主编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5、翁敏华桃花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6、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7、聂石樵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略,聂石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6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

35、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他出生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这正是明清之交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明朝末年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剥削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贫困潦倒,逼迫人民揭竿而起,反抗明政权的统治,但由于农民起义自身的局限性和明朝汉奸与清兵的南下,遭到了悲惨的失败作者以史为依据,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并接自己南下亲自感受当时的历史风貌,三易其稿创作了桃花扇。桃花扇是我国戏曲史上的瑰宝,它和洪昇的长生殿并成为清代“戏曲双壁”。作者以凄婉的笔调来宣泄自己的胸怀,在先声中,通过副末老赞礼之口道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1“桃花扇底送南朝”2,在整的

36、文本之中,先进力量和权奸力量进行斗争的主线贯穿全局。以李香君为代表的底层人民,以史可法为代表的忠义之臣,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复社文人与阮大铖为代表阉党余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李香君在却奁、守楼、骂筵中表现出来的正义凛然、对马士英、阮大本科生毕业论文17铖自行的尽情披露、一一控诉、掷地有声的言辞,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全歼力量的痛恨和斗争,表现了光辉的爱国思想。桃花扇一直受到人们热切的关注。二十世纪出,王国维先生曾称赞过元杂剧,但他认为却比不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词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3王国维先生对孔尚任在人物刻画上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清末维新派的

37、代表人物梁启超却在结合文学思潮方面给出了这样的说法,“桃花扇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体制之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由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4的确,作者在孤吟中,假借老赞礼之口说“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分。5”暗示他在线这篇剧是的显示无奈之感,他还特地在先声中列举康熙年间出现的十二种祥瑞,歌颂太平盛世,为剧本买一个保险的手法。后来容肇祖的孔尚任年谱梳理勾勒了孔尚任生平及著作的一般情况,其中有些结论仍为后人所采用。但是在这清代末年没有人对桃花扇的结局做出过多或者深入的评价。在入道这一出中李香君与侯方域经过重重磨难终于

38、相遇,当两人不禁憧憬起为好的未来时,却引来了张道士一声怒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6这一句当头喝棒,使他两人猛然惊醒,双双入道。作者把整本戏剧处理成这样的结尾,开创了一个先河,它和前人创作的剧本相比没有一个顺理成章的结尾,反而进行了大逆转,这不得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清时期的的文人对这本戏剧评点是主要放在了表层次上。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二十世纪,各个时期的学术界对于桃花扇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最早对桃花扇进行研究的就要数王国维先生了,他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吾国

39、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本科生毕业论文18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世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且桃花扇之作者,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7这里,王国维论述的重点是通过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比较说明红楼梦的价值。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桃花扇内涵的把握及悲剧特点的定位,都是十分准确

40、的,并且在后来的桃花扇研究中亦有较大的影响。吴梅认为桃花扇的词曲科白俱佳俱美。到了梁启超,他对桃花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梁启超的桃花扇注本,是第一个详细注释本。梁启超对桃花扇原著进行了大量的考释和订证史实的工作。并按照现代话剧的形式加以改写,目的是为了使剧本更加通俗易懂。梁注本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以大量的史料,详细的考证,为后人研究桃花扇的历史真实与艺术表现统一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参考的历史材料。8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术界对桃花扇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1956年王季思先生等据诸本择善互校,出版了较为权威性的校注本。到了1962年山东人民文学才出版社出版了袁世硕著孔尚任年谱,这是桃花扇及其作者研

41、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标志。年谱对前人做过考证的问题,结论正确的,都直接引用,并且注明了出处,以此来表示尊重;对考证不正确的,都加以辨正,说明其理由。同时,年谱对所引用的孔尚任事迹,有直接材料可以证明的,大多摘录原文,至少列举篇目;已为前人考证而无定论者,均援引其考证及根据,并酌情加以补正;重新论证、辨正者,尽量写出考证所依据的材料。除了收入与孔尚任生平有直接关系的材料之外年谱还收入了一些朝政大事,意在说明孔尚任所处的时代环境的特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对桃花扇的研究主要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的,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一批重要成果同时出现在这时期,形成了桃花扇研究的繁荣局面。然而,与此同时,

42、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与学术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19不和谐的音符。1962年12月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署名穆欣的文章不应为投降变节行为辩护,指斥桃花扇“严重歪曲历史”,是为清王朝服务。随后,还有的文章认为,孔尚任是以“权奸亡国论”掩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实际上是在谴责马、阮的同时,无形中开脱了外来侵略者和其他汉族统治者的罪恶。也有人把桃花扇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观点与康熙皇帝修明史的政治目的联系起来看,从而得出桃花扇完全适应了清初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的结论。这样,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和看法迅速上升为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到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桃花扇与一大批中国古代文学名一样,被作为大毒草而受到

43、批判,已无任何正常的学术研究可言。9到了70、80年代,文革结束,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首先,一大批新的研究资料的发现,丰富了孔尚任的生平资料。其次,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对桃花扇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是这一时期桃花扇研究的主要特色。有关桃花扇内容的研究,主要围绕桃花扇主旨的探讨、“权奸亡国论”的内容与评价,以及侯方域形象与作品的结局展开。桃花扇的主旨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60年代前后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是桃花扇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寄托了孔尚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后来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一度将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造成了一些混乱。80年代前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又展开了正常的讨论。概括

44、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仍然是表现民族意识说,第二种是拥护清朝说,第三种是悼明诫清并存说。第三,桃花扇剧本的高度艺术成就,也开始引起更多的研究者的重视。90年代,对桃花扇主题与内涵的探讨,是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所在。在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者们开始将剧本置于比过去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到了现在,桃花扇不断的被搬上舞台、银幕,研究成果上也遍地开花。整体学术走向,由零星到系统,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的作家、作品研究到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的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单纯的思想性的判别,转入文本本身

45、的审美研究,从单纯的文学研究,转入到对文化现象与历史事实的描述本科生毕业论文20或阐释的变化过程。10在最新的对于桃花扇结局的研究上,学者们认为,造成如此结局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作者的创作意图上。在文章的试一出先声里,作者就提出了文章的中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整一出戏就是围绕着这一观点写的,因此开篇就已预示了这个结局。第二,生旦的爱情上。学者们认为侯、李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因此两人脆弱的关系才会轻易被张道士喝断,两人对爱情的误解也在最后被点破,两人也才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第三,正统观念与民族意识。对于南明末期的动乱与黑暗,爱国意识在侯、李二人的心理深深扎根,这种意识远远超出

46、于他们的“爱情”之上,所以,最后被张道士喝斥之后,他们能双双入道,舍弃团圆。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前人对桃花扇的研究已深入各个方面,无论是作品的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有涉及。而我将在仔细研读桃花扇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进行探析。桃花扇的结局如此与众不同,作者更是三易其稿,才得出此结局,必定有他的匠心所在。作为儒家学派的接班人,儒生的无能、儒生的失败、儒家的门户党派之争都和伤害竟然有孔尚任来指点、来总结、来表现,其一字一血,可以想见,最后倾向于道教也是他对现实失望的一种表现,这是第一个原因。

47、结局的塑造虽然与现实环境脱离不了关系,但是,作者没有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而是强烈透露出悲愤之感,那么作者的心并非到了绝望,反而表现出了他的爱国之情,同时他把自己的爱国之情也投射在了李香君、侯方域等人的身上,这是我认为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在文本中,李香君,侯方域的性格鲜明。李香君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但是她敢爱敢恨、敢怒敢言、不畏强权、思想先进,比之那些受过先贤教育的儒生,思想开悟方面更胜一筹。在侯方域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软弱与坚强的矛盾体,在得知阮大铖得势之后要来抓他时,表想出了束手无措本科生毕业论文21的一面,但是在另一方面上,他又一直坚持着他的爱国心。这两个主要人物的个性也促成了结局

48、的形成。以上三个方面将是我对桃花扇结局的原因分析的侧重点,通过对原因的的分析,更好地对文本加以研读,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了解,对文学创作进行深入的体会。四、注释1桃花扇,王季思等合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第1页2桃花扇选评,翁敏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7页3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韩兆琦等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第267页4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朱伟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28卷,第4期5桃花扇,王季思等合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第140页6桃花扇,王季思等合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第257页7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朱伟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

49、社会科学版,2001,第28卷,第4期8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朱伟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28卷,第4期9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朱伟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28卷,第4期10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朱伟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28卷,第4期五、参考文献桃花扇,王季思等合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桃花扇研究与欣赏,蒋星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本科生毕业论文22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朱伟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韩兆琦等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桃花扇选评,翁敏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略,聂石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64代孙。作者字聘之,又字季重,他出生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这正是明清之交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明朝末年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剥削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贫困潦倒,逼迫人民揭竿而起,反抗明政权的统治,但由于农民起义自身的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