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1KB ,
资源ID:626820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6268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同备一堂课教学设计参赛.DOC)为本站会员(国***)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同备一堂课教学设计参赛.DOC

1、1“同备一堂课”教学设计参赛诗 歌 教 学古诗题西林壁一、基本说明1 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5.古诗两首 之 题西林壁2 年级: 四年级上册3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4 所属的章节: 第二组5 学时数: 40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2、内容分析:这是苏轼在 1084 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2、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23、学情分析: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如何理解古诗的方法也略知一二,基本能熟读古诗,但是对古诗蕴含的道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4、设计思路:教学题西林壁时

3、,要突出“横” “侧” “远” “近” “高” “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 ,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庐山的图片进行引导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生谈感想读诗题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4、二、初读题西林壁1听范读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检查预习:壁 缘 庐 峰4指名读题听读反复出现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3西林壁5齐读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7质疑读古诗描写庐山的景色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三、学习题西林壁:1解题: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n)州”是苏轼一生的总结。在宋元丰七年(1

5、084)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学生交流和了解。 了解诗人及背景,为理解诗歌作准备。4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本诗是最后一首。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壁诗:崔灏的黄鹤楼 )2理解:(1)学习 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 “远”强一些,“近”弱一些, “高”强一些, “低”弱一些。(4)学习 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和交流读讨论理

6、解怎样的不同?理解诗意从试题开始。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诗歌的朗诵。5”不识:不认识,看不清。 缘:因为。 (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把握朗读重音:“真” “只”要读重音。(7)指名说全诗意思3感悟:(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3)提问: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 3、4 句诗的含义熟读理解之后让学生谈体会,联系生活,学以致用。6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

7、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看。 )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了些重要地人生启示。学生自由谈感受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指导、引导 学生朗读背诵 感悟中读读中感悟五、布置作业:1.默写全诗;2.完成练习,预习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北宋 苏轼横岭 侧峰远 近 高 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7四、教学反思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

8、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