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 年)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南 平 市 人 民 政 府2017 年 11 月 2 3 前 言南平市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发展绿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 2002 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时明确要求“发挥比较优势 ,走出山区特色的 发展路子,把生 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十五年来,南平 历届市委、市政府牢 记习总书记当年的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 理念,努力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
2、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福建农业大市和老工业基地,赶转并重压力增大;作为福建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面临更高的要求。2016 年以来,南平市委、市政府明确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支撑点放在产业上,选准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打造南平绿色产业升级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 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市绿色发展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南平,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及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3、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订本行动纲要。本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4 一、 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 绿色生态为基础 ,以促进产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发展为核心,以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优势、选准产业、延伸链条、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全力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南平市建成“机制活、产业优 、百姓富、生 态美”的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二)基本原则生态为本。绿色生态是南平的最大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推 动生
4、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调并重,因地制宜构建适宜绿色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新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放在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大力拓宽绿色发展空间。统筹优化。优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到结构优化上,科学推进产业区域布局和结构优化布局,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把绿色生态优 5 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融合发展。融合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全力推动区域产业融合,积极推动一二三产
5、融合,加快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努力构建差异化协调共生、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格局,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在融合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以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为重点,初步构建起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低碳化的绿色产业体系,生态产品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明显提高,建成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域、绿色产业的新兴基地、幸福宜居的美好家园。到 2025 年,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绿色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绿色品牌全国知名,实现生产发展、生
6、活幸福、生态优美的有机统一,努力把南平打造成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6 二、重点 产业及主要任务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先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旅游业,重点提升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健康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育生物产业、数字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将南平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一)现代绿色农业1优化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发展区推动绿色发展,适度发展区坚持友好发展,保护发展区强化循环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坚守“福建粮 仓” 底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 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
7、业,调优绿色种植业,提升健康养殖业,做优特色水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引领推动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等农业园区建设。2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化、品牌化、信息化现代绿色农业转型。积极推行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方式,提升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水平,促进种养业集约化、规模化、优质 化发展,持续强化土壤治理和土壤修复。优化茶叶、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特色农产品企业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运营、高质量生产。3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
8、 7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重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养生农业。推进农林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广“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加快推进建设家庭农场、休闲农庄、农家乐、水乡渔村等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二)旅游产业1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遵循南平北山南水的自然肌理,打造南北走向的闽源文化旅游产业带和东西走向的山水民俗旅游产业带,形成“ 北山南水 ”共振效 应。加快体制机制 创新,构筑“一核心、两轴带、金三角、六组团、四圈层”的开放型旅游产业 空间布局。重点推进旅游引擎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综合体,带动全域旅游统筹发展。2
9、优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科学有序推进健康养生、文化创意、游学教育、特色小镇、优美乡村、体育赛事、休闲度假、工业体验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重点打造自然生态、武夷茶文化、武夷科考、文化村镇、养生度假、户外运动、特色美食、多彩乡村、夜间旅游、节会展会、体育赛事等系列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需求。3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等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建设南平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壮大提升旅游投资集团,对接国际化服务管理体系,创新个性化旅游服务,提高旅游企业国际化、企业化、市场化水平。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实现更优质、更高效的发展。(三)健康养生产业 8
10、1优化健康养生产业布局。以武夷山为区域核心,以一区一市一县即建阳区、邵武市、浦城县为依托,构建“1+3”健康养生产业核心带。积 极引进和培育健康养生品牌企业,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有序配套发展,大力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2培育健康养生特色产品。围绕“医、食、住、行、康、乐、养”七大要素,全面培育壮大健康养生新产业。加快特色农产品、中药材技术研发,开发药食同源特色养生餐饮产品。开展茶、竹等提取天然物生产保健品、化妆品、药膳等高品质产品研发,开展中医特色理疗、针灸推拿、情志养生等服务项目。推进养生服务与美容、抗衰老等新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3创新健康养生服务模式。加强
11、中医药养生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推行中医“ 治未病” 服务模式,鼓励各 级各类中医医院开展融医疗、康复、 预防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进一步完善中医养生医疗服务网络, 积极探索建设南平健康养生大数据管理新模式。(四)生物产业1重点发展四大生物领域。集中力量推动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优先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南平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体系。加大生物创新资源引进力度,实现生产原料和中间体为主向生产高附加值的终高端产品转变。2优化生物产业区域布局。统筹规划生物产业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和生物服务业的发展布局,建设以武夷新区为核心的生物产业 9 集聚
12、区。支持和引导生物产业研发机构、企业、服务机构等在核心区实现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建设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发酵制品、保健食品、香料香精、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生物能源等七个功能区,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产业联动与集聚发展。3加快构建生物产业集群。引导生物企业向优势地区、重点园区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推进关联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构筑若干竞争优势突出又相互关联的生物产业集群,力争建成“ 海西生物硅谷” 。(五)数字信息产业1提升优势电子信息制造业。依托武夷新区信息产业园、南平市物联网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积极对接先进地区数
13、字信息产业创新溢出和产业转移需求,重点围绕数据电缆生产等优势领域,提升发展光机电一体化器件、智能终端配套零组件、物联网关键产品等电子信息制造业。2加快培育发展特色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大力引进数字信息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本地化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持开发本地特色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重点培育面向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行业的特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积极发展数字信息产业新业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服务创新,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实现生产能力分享、生活服务分享、教育资源分享、休闲度假 10 资源分享等。发展数字社
14、区经济,打造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络。(六)先进制造业1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瞄准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新型轻纺、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方向,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路径,实现从发展初级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2重点发展壮大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引导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壮大汽车及汽配产业、电力装备产业、农业及食品加工装备产业等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装备、智能农机装备、食品加工装备及相关系统集成服务,推 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和绿色化。3积极培育若干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先进复合材料、新型竹功能材料、高端铝合金材料、白炭黑、含氟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应用电子、云大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相关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太阳能集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技术与装备,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七)文化创意产业1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发展娱乐演艺、文化会展、影视传媒产业,深度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重点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动重点会展项目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传媒数字化生产平台。保护发掘传统演艺资源,培育现代演艺市场体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