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 山东潍坊期末,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光照B.光能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和消费者答案 A解析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要使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的动物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光能供生产者利用合成有机物,A 项正确;光能
2、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但它们不是分解者,B 项错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C 项错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D 项错误。2.(2016 贵州遵义一联,6)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答案 B解析 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
3、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且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变化较大,由此可见,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正确;甲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但不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错误;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增加,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错误;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 S 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 S 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 正确。3.(2016 河北保定模拟,30)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湖泊的
4、叙述错误的是( )2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C.四个月份中,9 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D.当水深超过-0.6 m 时,7 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答案 C解析 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A 项正确;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B 项正确;由图可知 9 月份有机碳生产率比 5 月份低,C 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当水深超过-0.6 m 时,7 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D 项正确。4.(2016 山西临汾一中月考,5)
5、右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乙为根据图甲绘制的能量金字塔(数字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没有被标出的生物类群是分解者B.碳元素和能量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实现自给自足C.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稳定的基础D.若土壤中有某种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乙生物中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是答案 B解析 在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缺少的生物是分解者,A 项正确;碳元素的循环是全球性的,能量也需要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B 项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稳定的基础,
6、C 项正确;如果土壤中有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富集化作用,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由图可知营养级是最高的,D 项正确。5.(2016 安徽安庆二中一检,24)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图甲表示海洋鱼类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增长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甲3乙A.图乙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是 A 、C、 DB.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a 点C.图乙的食物链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20%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
7、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低答案 C解析 图乙中 A 是生产者,D 和 C 都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 A 和 B,A 项错误;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捕捞之后种群数量在 b 点上增长最快,B 项错误;图乙中的食物链是 ADC,所以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5106)/(7.5106)100%=20%,C 项正确;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会使估算值偏高,D 项错误。6.(2016 湖北七市 3 月联调,6)有一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50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 A 种植物B 种动物C 种动物,B 种动物种群的 K
8、 值为 2 000 头。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当 B 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2 头/km 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B.若 C 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内,A 种植物的数量也增加C.在 A 种植物B 种动物C 种动物食物链中,A 的同化量是 B 的同化量的 1020 倍D.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 B 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1 50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 B 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3 头/km 2答案 C解析 由于 B 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2 000 头,B 种动物种群处于 K/2 时,种群密度为 1 000/500=2 头/km 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A 项正确;由于生态系统存在负
9、反馈调节机制,所以 C 种动物的数量增加时,短时间内会导致其食物(B 种动物)减少,而 A 种植物增多,B 项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因此 A 的同化量/B 的同化量的最大为 1/10%=10,最小为 1/20%=5,因此 A 的同化量是 B 的同化量的 510 倍,C 项错误;B 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1 500 头,种群密度=1 500 头/500 km 2=3 头 km 2,D 项正确。47.(2016 第四次全国大联考,3)某学习小组调查校园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关系,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碳以 CO2形式沿着箭号所示渠道流动B.生产者同化的
10、太阳能最多有 20%流经箭号所示渠道C.该系统的信息沿着图中箭号所示渠道进行传递D.若乌鸦被驱出校园后该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 D解析 图示箭头所示渠道中碳流动形式应为“含碳有机物”而不是“CO 2”形式,A 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合果芋、九里香和酢浆草,它们同化的太阳能,最多有2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蜗牛、昆虫和乌鸦),B 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错误;若乌鸦被驱出校园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项正确。8.图 1 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图 2 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
11、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B.图 1 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二、三、四营养级C.图 2 中代表下一营养级(或人)摄入的能量D.图 2 可表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答案 B解析 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化学信息的传递,A 项正确;图 1 中有农作物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牛人 3 条食物链,人只能占第二、第三营养级,B 项错误;图 2 中代表牛同化的能量,代表牛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代表人摄入的能量,代表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代表牛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 项正确
12、;图 2 中人只能获得牛同化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这体现了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D 项正确。59.右图中 a、 b、 c、 d 表示不同的生物含义, M 代表相关指标的高低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若 M 表示基因多样性, a 至 d 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 b 若 M 表示物种丰富度, a 至 d 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 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若 M 表示种群密度, a 至 d 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 b 种内斗争最激烈 若 M 表示生物所含能量, a 至 d 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 a 是最高营养级A. B. C. D.
13、答案 C解析 基因多样性越多的生物,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错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正确;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越低,正确。10.(2017 山西孝义一模,30)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野兔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答案 B解析 野兔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
14、标志重捕法,A 项错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不是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C 项错误;生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11.(16 分)(2016 黑龙江双鸭山期末,31)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基础是 。 (2)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15、(用字母表示)。在过程中碳以 形式进行循环。 (3)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 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若杂食性6动物的食物中草占 1/3,则其体重增加 30 kg,需消耗草 kg(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 答案 (1)次生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多少(食物网复杂程度、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等) 负反馈调节(2)B、D CO 2(3)N+R 2 100解析 (1)由题意知,群落演替的起点是火灾后的草原,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的根或其他生命体,所以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次生演替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
16、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食物链)的复杂程度,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分析图甲可知,A 是无机环境,D 是生产者,B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D、B,在过程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过程是分解者通过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在过程中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3)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R 和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N;分析图乙可知,杂食性动物在两条食物链上,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 1/3,则其体重增加 30 kg,需消耗草是 301/310%+302/310%10%=2 100 kg。12.(24 分)(2016 江西五市八校二联
17、,32)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构成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 (2)研究者选择 4 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 69 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 红松 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18、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 处理。 7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 最为喜好。由此说明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 的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 。 导学号93420280 答案 (1)群落 分解者 物质循环(2)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灭菌 高于(或“大于”) 杨半分解叶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3)蚯蚓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解析 (1)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即分解者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2)选择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是为了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由数据分析可知,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未分解叶。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该实验的自变量即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因此可以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