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背景下的设施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 要: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根据设施农业技术跨行业、多学科的专业特点及其自身优势,研究提出了水利背景下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农业+水利” 、 “生产+ 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季节式工学交替,三段三循环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全程全真三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55-04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迅猛。全国设施栽培面积从 2000 年 210 万 hm2 发展到 2012 年362 万余
2、 hm2,居世界首位。处在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设施农业发展更快,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面积由 2001 年的4.65 万 hm2 发展到 2012 年 18.25 万 hm2。此外,喷微灌等设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浙江省委 2009 年提出了 5a 发展(6.7 万 hm2)的喷微灌发展“百万工程” 。2012 年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提出:通过 3a 的努力,使特色精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设施智慧农业水平领先全国。为了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根据自身优势于 2006 年在省内率先开设了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作为全省首个,尤其是在水利类院校开设的该专业,没有现成的人才模式和
3、专业建设方案可以借鉴。学院根据背靠水利行业、服务农业的办学思想及其优势,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0 年,该专业被列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同时,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水利工程及设施农业实训基地被列为“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并获得了省科技厅“基于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的设施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支持。通过几年的摸索、研究、实践和不断完善,创新性地提出了水利背景下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农业+水利 ”、 “生产+ 工程” 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季节式工学交替,三段三循环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全程全真三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形
4、成了鲜明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并初步在省内外和行业内有了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已成为行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2014 年 2 月,该专业被水利部确认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 1 主要研究和建设内容 设施农业是指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依赖的有效生产的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一种最有活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1。它是通过工业技术和工程手段来实现的。它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是集生
5、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专业2。本研究以全国水利示范专业建设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围绕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靠什么培养人?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探索和实践。 1.1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根据浙江省区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岗位为导向,通过大量深入的调查分析设施农业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同时根据设施农业技术跨行业、多学科的专业特点及我院背靠水利行业、服务农业、建设大土木专业群的办学思想及其从事水利、建筑、机电等方面的师资和实验实训等教学条件和优势,着力培养既懂农业、又懂水利;既会农业生产技术,又会农业设
6、施施工和管理的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建设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在农业设施建筑与施工、农业设施排灌工程、设施园艺生产等岗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缓解本省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紧缺局面。 1.2 怎样培养人 1.2.1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秉承学院“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素质目标为基础,以知识目标为重点,以能力目标为中心,建设和完善“季节式工学交替、三段三循环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水利工程及设施农业技术
7、实训基地” ,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生产性,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全程全真”实践教学,实现全学程职业能力培养。 1.2.2 课程体系构建 依托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全面分析在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一线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及素质要求,构建以“农业+水利 ”、 “生产+ 工程” 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工农结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创新拓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确立以灌溉与排水 、 设施园艺栽培 、农业设施建筑与施工等为核心课程及其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和建设。 1.2.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
8、“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全程全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水利工程及设施农业技术实训基地,以现代农业设施设计与施工、维护管理、现代设施条件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内实践训练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岗位考证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即“五个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将“课内实训” 、 “独立实践” 、 “顶岗实习”构成“全程全真三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 1.3 靠什么培养人 1.3.1 “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 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
9、教学团队,要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复合型”能力,那么,首先要求有一支“复合型”的教学团队。为此,我们通过“引” 、“培” 、 “聘”等多种手段建设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学团队。一是大力引进和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学团队,二是通过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特别是利用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水利工程及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和锻炼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1.3.2 “全程全真”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农业生产是一项具有成长性、过程性、季节性的生产活动,它不同于工业生产可以在一成不变的环境
10、中进行生产和复制,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过程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也需随环境的变化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变化和调整,且往往生产周期和过程较长。故每项技能的学习和操作只有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职业性、生产性的稳定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设施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条件。该研究以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将15.3hm2 基地建设成包含水利与设施农业综合实训区、田间灌排实训区、泵站实训区以及设施栽培实训区 4 个功能区块,基地内农业设施(包括喷微灌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对环境因子的可控性强,作物栽培种类较多,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延续性、
11、真实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同时,集“教学、科研、生产、师资培养、创业创新、技能培训、示范推广”于一体;能实现学生的“动手能力” 、 “应用能力” 、 “创业创新能力”和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及其“示范推广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主要研究和建设成效 2.1 构架了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及对人才的要求,基于“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及水利工程及设施农业实训基地,构建和完善了设施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晰了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农业+水利 ”、 “生产+ 工程” 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既懂农业,
12、又懂水利,既会农业生产技术,又会设施环境调控等工程技术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构建了设施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季节式工学交替、三段三循环职业能力培养” 。即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殊性,开展“季节式”分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第一学期开展为期 3d 左右的始业教育;第二学期开展为期各 1 周认识实习和工程制图综合实训;第三学期开展理实一体的测量教学和为期半周的气象实训;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分别安排 4周和 5 周的生产性实习及 3 周的喷微灌设计和农业设施施工综合实训;根据全学程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三段式”能力递进的培养,即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专业认识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第二阶段(第二至第五
13、学期)为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第三阶段(第五、第六学期)为职业岗位能力及岗位迁移能力培养为主;“三循环”是由课内实践、独立实践、顶岗实习构成的“全程全真三循环”实践教学体系。 2.2 构建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现代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岗位,农业设施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设施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等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以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 4 大能力培养为平台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全程全真三循环”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中除职业核心能力外的 3
14、大平台课程均有课内实践环节;每个学期根据作物的生长季节都有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加上 2 个暑期社会实践总共有 12 个独立实践环节,最后一个学期为系统的顶岗实习。这些实习实训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在完全真实的生产性环境中进行。由课内实训、独立实训、顶岗实习构成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系统的 3 个实习循环系统,通过 3 个实习循环,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得到螺旋式的提升。该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体现了水利与农业结合、生产与工程结合、教学与岗位结合“三结合” ;实现了“全学程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从学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 2.3 实施完成了主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15、和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灌溉与排水 、 现代园艺设施 、 设施园艺栽培等 3 门核心课程及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 种子种苗生产技术 、 工程制图 、 工程测量 、 建筑材料等 5 门骨干课程的建设。对这 8 门主干课程都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探索,对教学大纲,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课件及考核方式设计等都进行了新的设计和建设。撰写并发表了相关课程改革论文 10 篇。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如建设完成了院级精品课程灌溉与排水技术 ;校企合作编写完成了 1 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设施园艺栽培和 2 门省级重点教材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 、 南方现代设施园艺栽培技术 ,并开发编
16、写了农业设施建筑材料 、 设施花卉栽培 、 设施蔬菜栽培 、 农业设施建筑材料等项目化校本教材 4 本及园艺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 农业设施建筑与施工综合实训等实习指导教材 6 本。 2.4 探索建设了“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及其运行管理机制 通过全国水利示范专业建设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使该专业实训基地已经建成了一个集“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业创新” “五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依托该实训基地,可根据教学计划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作物的种类和种植计划;以实施所有课内实训、独立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除教学实训外,还利用该基地较好的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
17、广和技术培训,如开展了“浙江省经济作物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模式研究”等多项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依托该基地建立了省级农业水利类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了花卉园艺师、绿化工、测量放线工等 6 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和培训,先后开展花卉园艺师、绿化工、测量放线工等技能鉴定 436人次;获得“双证”并毕业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达 425人。并为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水利员、农技员、蔬菜技术员、果树技术员及现代设施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达 1 488 人次,实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效果。依托实训基地“全程全真”的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的学生不少投入到自主创业中去,并且都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如
18、毕业生周龙斌在松阳县玉岩镇创立百合种植基地,2011 年 7 月开始创业,当年种植食用百合 3.33hm2,2012 年 8 月就收入达到 60 多万元。2012 年扩大了种植规模,并成立了松阳县玉丰百合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玉丰”商标,带动周围农户科学种植百合。他的事迹和经验多次被县、市及省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为使“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较好地发挥各项功能,并有效运作,在做好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其生产性、职业性、开放性运行管理机制。为此,实施完成了省科技厅项目“基于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的设施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院级课题“设施农业技术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根据基地特点和功能,研究提出了“统一管理,分片经营”的运行管理模式和机制,即成立专门的基地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并确定专职的基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生产工作人员,负责对基地实施统一的生产安排和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