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情况一、修编背景1.宏观区域战略转变对通江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009 年四川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出台,给通江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0 年国家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掀起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浪潮,刺激通江快速发展。2011 年四川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出台,为通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指明道路。2012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科学发展执政为民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奠定通江发展的优良环境。2.上层次及相关规划发展思路的转变推动通江大步发展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2、要 (2011) 、 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5) (2011) , 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5)(2007)以及巴中市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等上位规划对通江的发展提出了众多明确的发展思路,引导着通江快速的发展。3.区域重大项目的建设极大的刺激通江快速发展未来巴(中)万(源)铁路、巴(中)万(源)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国道省道的全面提升将极大的改变通江的交通战略地位,打破了原有的交通限制瓶颈,强化通江与外界的联系,极大的提高了产品输出输入的能力,为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通江未来的跨
3、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修编原因1.人口增长迅速,突破原有总规预测,急需新的规划给予指引通江县县城人口发展迅速,截止 2010 年,县城人口达到 12.2 万人,远超过 03 版总规预测的 9 万人。建设用地容量与人口发展速度不匹配,不能满足通江后续发展需求,亟待新的规划指导通江未来发展。2.人口密度大,城市设施负载较大,亟待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公共设施用地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片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居住环境拥挤,设施超负荷运转,市民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都大幅降低。此外,根据十二五规划,通江县城市化进程速度将有很大提高,亟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满足通江人民的使用的同时,辐射周边区域,
4、扩大影响力。3.特色产品丰富,但产业特色挖掘不足,亟待提升区域竞争力通江具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也有诸如茶叶、干果、粮油、渔业、畜牧业等众多生态农产品,应挖掘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4.红色文化已成规模,但红色资源挖掘不深,亟待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通江作为全国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全国红色文化的不断发展,通江的地位也将凸显,这将给通江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5)的出台将更加对通江红色文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亟待新的规划提升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5.山水环境优美,但生态环境培育不足,亟待提升城市自然环境特色通江地处山区,是西部生
5、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条件敏感,后续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生态,注重山水环境的保护,山水特色的塑造。6.其它新出现的变化因素,亟需给以新的应对巴万高速公路、巴万铁路建设是通江县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随着巴万高速公路的建成将大大缩短通江到巴中和万源的时间,这为通江资源的开发带来良好的契机。随着巴万高速公路的修建完毕,通江丰富的资源开发也成为了可能,这将带来资源转化工业以及其相关工业的发展,也需给予新的考虑。三、规划创新点1.区域统筹思考在“全域通江”的视角下,结合外部发展机遇与内部自身优势,立足长远、协调远近,对通江进行整体宏观定位,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2.强化经济发展以两化互动、三化联
6、动为出发点,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考虑区域产业布局,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深加工的区域化集群化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打造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农业之乡” ,提升通江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力。3.提升红色资源依托县域内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开发与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红色旅游线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带,把通江打造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精品带和革命教育基地。4.强化现代服务依托中心城区现有发展基础,以“商业强县” 、 “商务兴县” 、 “商旅结合” 、 “商业超前”为发展策略,将通江打造成为辐射川、陕、渝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5.坚持民生为本重视基层公共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
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适度超前建设城乡全覆盖的民生工程,打造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6.注重显山露水以“山水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山水”规划构思,保护城市内部山水格局,突出通江的魅力山水,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及社会文化相结合的功能特色,构建环境优美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7.夯实基础设施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供水安全、供电安全、信息安全为目标,夯实城市发展的支撑要素。构建内畅外快的交通网络、构建综合配套的水利网络、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网络、构建保障有力的信息网络为手段,改善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8.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生态优先策略,加强建设生态环境,将生态培育与山水格局塑造
8、结合起来,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一体化。四、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本规划分为近期(2011-2015 年) 、中期(2016-2020 年)和远期(2021-2030 年)三个阶段。规划范围:本规划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通江县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 4125 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城市规划区范围:范围包括现状中心城区及涉及到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统筹而所需的控制范围。3.中心城区范围:指规划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为 30.00 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中心城区规划。五、总体战略定位贯彻的两化
9、互动、三化联动、城乡统筹、产城一体的方针,围绕省委“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市委“促增长、强基础、转方式、增投资、惠民生”的工作要求,把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时机,实现经济突飞、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设施完善、人文兴盛的全面小康社会。将通江建设成为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农业之乡” 、国家级“绿色旅游胜地” 、 中国红色旅游精品带和革命教育基地、国家级生态宜居标杆城市。将中心城区构建为既具红军精神气质,又有现代文明气氛, “宜居宜业宜商”的魅力山水红军城。六、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通江县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川陕苏区首府,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宜居宜
10、业宜商的山水魅力红军城。城市职能1.全国红色生态旅游区,四川红色旅游重心和服务基地。2.以银耳及其产业链为主导的全国绿色产业基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3.全国连片扶贫开发示范区。4.集聚独特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为一体的魅力山水红军城。5.巴中市重要的副中心城市,通江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七、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发展目标以融入成渝经济区,合作关天经济区,打造巴中中心城市为目标, “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为指导思想,通过城乡统筹、全域推进、产业强化、中心极化等措施,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城镇体系。发展战略1.中心极化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良好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凝聚资源,打造县域发展中心,并积极响应撤
11、县设市的政策指引,有序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实现中心极化发展。2.重点引领重点打造发展一批优势城镇,利用已有的丰沛资源及交通优势,重点加强人口和产业集聚,形成带动全域发展的优势地域单元。3.全域推进依托巴万铁路、巴万高速及县域一级、二级、三级公路网络,联结各优势城镇及其它城镇,从县城向外辐射点线面全面推动县域快速发展。4.三化同步城镇体系建设要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明确各城镇职能,保证各城镇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通过城镇体系的建设实现工业强县。5.融入巴中通江县作为巴中的城市副中心,是巴中城镇体系中重要的节点,应紧紧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同时借助巴中
12、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的地位,充分发挥通江在巴中城镇群中的职能。 6.城乡统筹通过多级城镇辐射带动,新农村体系建设,乡村政策改革,农业产业化等多项措施来处理好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关系,最终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城镇规模等级发展规划建立“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乡镇 ”的三级城镇等级结构。一级城镇对应中心城区(1 个) ,二级城镇对应中心镇(13 个) ,三级城镇对应一般乡镇。城镇职能发展规划中心城区是以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旅游服务、生产服务为主的综合型城镇,是县域的发展中心。县域其他城镇依据现状资源状况、区位
13、条件和发展特征,大体分为综合、旅游、工矿、物流、商贸、能源、农副等几种类型的主导职能重点城镇发展指引中心城区(县城诺江镇):中心城区未来应建设成为巴中市的区域副中心城市、市级旅游服务次中心、中等规模城市,宜居宜业宜商的魅力山水红军城。拓展城区规模,发展城区新组团,并进一步增加人口规模至 30 万及以上。在拓展规模的同时,注重保证城市空间的良性发展,构建符合现代化中等城市主体功能的空间载体。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显山露水的魅力山水红军城,创造具有特色且高环境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城市空间可持续生长。广纳:县域西南部的工贸型城镇,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特色,积极发展农产品的加工。铁佛:县域南部的工
14、贸型城镇,镇域有连接四川达州的 201 省道经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是经济总量(GDP )仅次于县城关镇的经济强镇,系县南通江下游流域的物资集散中心。至诚:位于县城关镇东部的工贸型城镇,以茶叶种植及加工业的发展为重点,为县东物资集散中心之一。涪阳:位于县城关镇西北的工贸型城镇,连通四川巴中和陕西汉中的 302省道穿镇而过,交通条件优越,成为县域西北部小通江中游流域的物资集散中心。铁溪:县域东北部的工矿型城镇,境内有至万源的 302 省道穿过,系大通江上游钢溪河流域的物资集散中心。产业以铁矿开采加工为特色,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民胜:位于县城关镇西面的省道 302 沿线上的工贸型城镇
15、,积极发展食用菌展示加工产业,系县西物资集散中心。洪口:县域东部的工贸型城镇,为县东物资集散中心之一。沙溪:旅游型城镇,产业发展以茶叶为特色。境内有规划的巴万铁路经过,并设置铁路站场,为县东物资集散中心之一。诺水河:县域西北的旅游型城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系大通江上游的物资集散中心。永安:县域中部的工贸型城镇,位于 302 省道沿线,系大通江中游流域的物资集散中心。火炬:县城关镇西北的工贸型城镇,巴万铁路经过镇区,积极发展物流产业。瓦室:县域中部的工贸型城镇,位于 302 省道沿线,系大通江下游流域的物资集散中心。麻石:县域东南的工贸型城镇,以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为主,系县东
16、南部的物资集散中心。贯彻三化联动, 建设农业强县,提升区域竞争力突出“三片”和农业特色产业带的区域布局按照通江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和自然环境,形成“南部特色养殖及食用菌展示带,中部特色茶叶、干果发展带,北部生态菌类、马铃薯发展带”的产业规划布局,积极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构建便捷高效交通, 建设畅通之县,提升区域交通地位i. 对外交通外快。1.高速公路:完成通江与巴(中)达(州)高速公路、通江与巴(中)陕(西)高速公路连接线,完成巴(中)通(江)万(源)高速公路,在高明和秦家岭各设置一个下道口。2.县域对外公路:依托原有省道 302(通竹路、通水路段)和省道 201(通前路、通达路段)改造升级
17、为一级公路,建立纵贯通江县域的主要快速疏通线路。东西向打通马平临空檬两路、沙涪路平长路洪新路、烟钟路,构建通江横向主要的四个二级出口,方便通江与西侧的南江以及东侧的万源的交通联系。南北向打通通前路(省道 201)局部地段、通平路局部地段、通达路(省道 201)局部地段,方便通江与北侧的陕西汉中和南侧的平昌联系。ii. 内部交通内畅一级公路:通竹路(升级原省道 302) 、通水路(升级原省道 302) 、通前路(升级原省道 201) 、通达路(升级原省道 201) 、通平路局部地段等五条公路升为一级。二级公路:东西向有马平临空檬两路、沙涪路平长路洪新路和烟钟路,南北向有民草路、沙胜至沙至唱路、通
18、平路局部地段,均为二级公路。凸显红色资源,建设红色之县,提升红色旅游影响力规划县域旅游开发总体布局为“五区三线三中心”:1.五区:诺水河国家 5A 级景区(光雾山诺水河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建成国家 4A 级景区、空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陈河温泉疗养区。2.三线:“县城-毛浴-沙溪-王坪-永安 -两河口-空山”红色科考旅游线。“县城-诺水河- 临江丽峡- 空山天盆”体验式观光旅游线。“诺水河-光雾山”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线。3.三级服务中心:本次规划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分为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次中心、旅游服务基地三级服务体系。重视基
19、层公共设施,建设民生之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1.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重点,一般乡镇为支撑,建设城乡全覆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2.通过提高、完善行政、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宜居宜业宜商”的发展目标。3.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民生优先,提升质量,适度超前,健全城乡居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服务体系。培育区域生态,建设生态之县,提升城乡生态环境保证全县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结合生态立县和三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排放型)的建设目标,将“两河三带”作为全县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县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水土保持区和水源涵养保护区、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区
20、等 3 个国家级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 32 个主要的生态功能控制单元。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安全之县,提升人民生活安全感防洪规划适当提高防洪标准,保障防洪设施高质量。县域范围内通江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一般城镇按照 20 年一遇标准设防。消防规划分层级配备高水平消防设施,完善消防体系。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 7km2。城镇道路网为消防通道。空地、广场、公园等开阔地作为火灾避难场所,火灾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不大于 2km,并且应保障火灾避难地的疏散联系通道的畅通。地质灾害防护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达到防灾、减灾、消灾的目的。基于国土
21、部门提供资料,将全县地质灾害划分为 3 个一级区、14 个亚区。应急疏散通道规划县域内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主干道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规划要求主要疏散通道两侧建筑倒塌后有 710 米的通道。夯实市政设施,建设安全之县,提升供水供电供气安全给水工程规划1. 以建设节水型城市为目标,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逐步建设分质供水管网系统,确保优水优用。2. 规划期末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生活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供水保证率达到 100%。3. 预测至规划期末 2030 年县域总用水量为 20 万立方米/日。4. 县域内规划自来水厂 25 座。排水工程规划1. 县域内采用分区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式对乡镇周
22、围污水进行收集处理。2. 各城镇污水量按城镇用水量总量的 80%计算,预测至规划期末 2030 年县域污水总量为 19 万立方米/日。3. 县域规划设置 25 座污水处理厂。供电工程规划完善输配线设施,改善线路,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至 2030 年通江县县域最大电力负荷达到 60 万千瓦。燃气工程规划远期城镇燃气用户普及率达 100,管道燃气用户普及率达 95。至 2030 年通江县域内总用气量为 56.35 万立方米/日。通信工程规划统筹城乡通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地区通信设施建设,提高城乡通信服务水平。至 2030 年通江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43 万部。八、构建宜居宜业宜商的魅力山水红军城
23、构建健康活力的空间格局本次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心二翼,两江四岸” 。1.一心:由老城区组团、城南组团组成的核心城区。2.二翼:西部发展翼老城向西部拓展。南部发展翼城市向东南部金堂春在工业组团拓展。3.两江:大通江、小通江。4.四岸:小通江中心城区流域南北两岸,大通江金堂春在组团流域东西两岸。构建山水融城的用地布局1.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本次规划中心城区的空间增长边界东至春在乡秦家岭,西至民胜镇周子坪,南至广纳镇金堂村,北至城东南岭上。2.用地平衡规划 2030 城市建设用地 29.78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85.09 平方米。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体系创造宜居生活到 2030 年,规划城市交
24、通设施用地 600.82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0.17%,人均 17.17 平方米。1.路网格局:构建“两环五横三纵”的路网格局。(a)两环:一个是城市外环,即串联各组团的外围环路;另一个是老城区的内环,保证老城区的交通畅通。(b)五横:连接老城区组团、周子坪高明组团的四条横向主干道,连接金堂与春的一条横向主干路。(c)五纵:连接老城区组团与金堂春在组团的三条纵向主干路,连接老城组团与周子坪高明组团的两条纵向主干道。构建超前完备的公共中心创造宜居生活规划到 2030 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达到 205.68 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 6.91%,人均用地 5.87 平方米。规划建设
25、城市、片区、居住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完整的公共设施网络。在老城区组团建立区域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在周子坪高明组团建设一个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在石牛咀组团建设一个城市级的行政中心,在城南组团建设一个城市级文化教育娱乐中心,在金堂春在组团各建设一个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构建显山露水的公共开敞空间创造宜居生活2030 年,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 418.5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4.05,人均 11.95 平方米。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由公园、滨水绿地、街头绿地系统组成。规划 2030 年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 349.48 公顷。(a)城市公园:规划扩建列宁公园;新建 5 个城市公园:石牛咀公园、金堂公园、春在公园、城南公园、城西公园。(b) 红色主题公园:结合城南文娱基地建设,规划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突出通江县深厚浓重的红色文化。(c)郊野森林公园:规划扩建壁山森林公园,将壁山海拔 500 米以上山体一律划为壁山森林公园范围。(d)滨水绿地:规划在大小通江沿岸建设 1030 米宽的滨江绿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