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重阳节感悟 8 篇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2013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既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又赋予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了更好的让老人安度晚年,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医疗方面的改革,方面老人有病可医。社会层面,社区、志愿者团体积极行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老年人活动,营造良好的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现代社会,年轻人忙于工作,老年人给与儿女充分的理解,但对于老人来说最盼望的还是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虽说工作繁忙,但作为儿女要对父母的精
2、神生活给予特别的关心。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多抽空陪父母聊聊家常,为他们敲敲背,捶捶腿。日常生活的细节能更好的体现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尊老敬老还要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给予特别的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到异地甚至异国求学或工作,阖家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空巢老人的孤独已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对于不少老人而言,最盼望的是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代人虽已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多抽空陪父母聊聊家常,叙叙亲情,为他们敲敲背,捶捶腿,却是可以做到的。而孝老敬老正体现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是我们永远的根,老人需要我们的陪护和关心,传承中华美德,
3、祝愿所有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幸福安康。重阳节感悟10 月 17 日是重阳节,随着长辈们年纪渐长,容颜老去,身为子女是否忽略了陪伴老人呢?信息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一年也就只能见到父母一两次;对于是否愿意陪伴老人,超过九成受访者表示“愿意”陪伴,但近一半人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对老人有所忽略。因为重阳节,敬老的话题自然引人关注。如何敬老事实上并不复杂,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然而,越是简单,在如今却越不容易办到,令人不胜唏嘘。每到此时,无论是能回家的还是不能回家看父母的,大多充满愧疚,从媒体发起的调查中不难看出这般滋味。过节才想起陪伴父母,让重阳节越来越有仪式感,显然
4、,这与亲情养老的需求反而越来越远。人们的愧疚或许一半是无奈,因为生活的种种原因,不得不与父母分开而居,每天忙忙碌碌无暇得顾,的确时代的发展让传统同堂而居的形态不复存在,失去了陪伴父母的天然便利,许多远离父母的人一年都难得见面几次。然而,愧疚的另一面或许就该归咎自身的忽略了。这种忽略是多方面的,一是意识性的忽略,沉浸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忽视了父母对亲情的渴求;二是借口性的忽略,总认为自己很忙没时间,或者认为父母健康、生活也无忧,敬孝还有机会;三是技巧性的忽略,陪伴父母总是匆匆忙忙,人在心不在,看而不陪、忽视与老人交流,甚至忙着玩手机刷微信,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得不说,对父母的忽略是普遍的。
5、我们做得都很不够,乃至这样的忽略成了生活的“理所当然”。“常常回家看看”是每个父母的期盼,但我们的责任通常都在父母一次又一次“孩子忙”的理解与包容中,变得模糊而充满惰性。与父母的需要相比,我们的愧疚其实是一钱不值,于事无补,仅仅只是自我原谅的心理安慰。父母想要的并不多,是我们给予的太少,特别是行动上。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受到条件限制,是“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实每个人都还有可努力的空间。一方面,离得再远、工作再忙,总可以找到“做加法”的办法,“找点时间、找点空闲”,让“回家看看”别总停留在规划和许诺中;另一方面,回了家不妨放下所有羁绊与包袱,清空与陪伴父母无关的思虑,陪父母好好说说话、吃顿饭,哪
6、怕是听听他们的唠叨、陪他们逛次街买次菜,珍惜回家陪伴的机会,提高亲情慰藉的质量,不让陪伴成了“打卡”。别让重阳节充总是满愧疚。每年只有一次重阳,而亲情养老是长期的需求,“常回家看看”是为人子女的基本责任。尽管受制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父母亲情养老的需求,但还是要尽力少一些遗憾。还是那句老话:子欲孝而亲不待。重阳节感悟“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又到了一年一度九九话重阳的日子,重阳节从最初一个旨在辟邪的节日如今崇尚孝亲敬老的风尚,节日的内涵及民俗事象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步入新的时代,产生于农耕社会的重阳节,对现时社会生活的价值与启发,我们更需要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挖掘,以传承和弘扬重阳
7、节的不朽价值。看到过一个习总书记的敬老爱老的小故事。一位生活拮据的老汉说认识习近平同志,他就专门去街上找到这位老人,把自己身上带的钱、陕西省粮票、全国粮票都掏出来给了那个生活拮据的老人。另外呢,还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也给了这个老人。在那个年代,习近平同志他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但却对一位老人倾囊相助。古人有云“解衣推食”,把自己吃的送给别人,把自己衣服给别人,这是一种仗义疏财。习近平同志做,是出于对一个老人的一种敬,一种爱,一种帮助。所以我想,这种关爱和尊敬就是一种大孝、大义和大爱。而几十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像过去一样关爱老人,他仍然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所以,孝亲敬老在
8、如今,更是一种对全社会老人的大孝、大义和大爱。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研究表明,未来几十年,我国社会养老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艰巨任务。所以,提高全社会的敬老意识对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国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现代社会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上的满意,更需要的是亲情的交流和精神生活的提升,他们并不希望孤独地在家终老一生,而是能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顺应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
9、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安心养老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资源整合,在中心城区开展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这也展现着我区悠久的大孝文化。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重阳节”内涵不断丰富,我们也不断创新形式,弘扬中华孝道和敬老之风。但主旨依旧是不变的,让大孝、大义和大爱的文化融入“重阳节”,更烙进每一个人的内心,使和谐有爱的家文化、孝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重阳节感悟“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伴随着旖旎秋景、
10、飒飒秋风,重阳节如约而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个洋溢孝敬之风的时刻,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日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晒秋节”、“女儿节”或“踏秋”。重阳节的起源,与道家有关。据易经载:“以阳爻为九。”古人以一、三、五、七、九代表阳数,以二、四、六、八、十代表阴数,九月九日,双九重叠,日月相并为阳,故成“重阳”,也称“重九”。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 季秋纪 中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春秋战国时,重阳深受
11、宫廷重视,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当时的祭庆活动均在皇宫中举行,主要是祈求长寿。到了汉代,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每年重阳之时,人们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健康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古往今来,重阳节祭庆活动因与各地民俗相融而日渐丰富,形成了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这些习俗均与祈求健康长寿有关。九月九日,二九相逢,“九”“久”同音,为长寿之象征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1989 年,我国政
12、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 年 12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对不少老人来说,重阳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刻,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对很多子女而言,重阳是一个知感恩、尽孝道的美好时节,可以表达款款心意;对更多忙碌的人来说,重阳是一个休憩的片刻,出游赏秋、登高远眺、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节,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描绘着新时代的文化图腾。正所谓“诗书立业,孝悌做人。”中国人向来以“百善孝为先”,重阳节蕴含的敬老、惜老之情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祖国各地“敬老月”展演活动,满足老人的精
13、神文化需求;“福寿绵长庆重阳”等主题展览,反映着人们对“福、禄、寿”最具象、最真切的诉求;社区组织“爱老敬老、情暖重阳”道德讲堂活动,感恩父母立下道德承诺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幕幕暖心之举,传递的是人们的孝爱之道,秉承的是几千年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阳已经从一个节日、一个节点,上升成一种纪念、一种文化,滋润人们的道德土壤,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其实,登高也好,敬老也罢,重阳说到底都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写照。无论从时间上来看,还是从空间上来看,重阳节都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氤氲,倒映着大好河山的壮丽。没有文化的沁润,重阳节就难有寓意;没有家国的情怀,重阳节就难以生长。人有志,家有孝,国有
14、史。可以说,于己,重阳是感恩养育的一次回归;于家,重阳是尊老敬老的一个契机;于国,重阳是“家国两相依”的一种情怀。既寓意吉祥如意,又彪炳生生不息,既彰显韶华易逝,又铭刻岁月不居,这正是重阳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文化基因、民族血脉。重阳节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古时重阳节就有家人、亲朋好友相聚、登高出游的习俗,是人们相互交流,进行社交活动的日子;也有在重阳节之时围猎、骑射、迎女等习俗。现在的重阳节,已定为老人节,是国家尊重老人的体现,倡导全社会都尊重老人。小时候,每到重阳节这天,无论家里的活多忙,每家每户都要“打糍粑”,孩子们口里念叨着民谣:“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舂碓,老虎要咬妹。”所以,想吃糍粑我们就盼着重阳节的到来。仔细想来,其实就是提醒大家节日时要记得尊老爱幼:妈妈代表长辈,妹妹代表小孩,圆圆的糍粑代表着团圆,当然,也代表着家人、亲戚朋友的团聚。如今,沐浴着改革开放 40 年的春风,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好了:想吃糍粑到处都可以买到,天天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