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改革开放 40 年征文 5 篇作为警队里的“八零后”,我们从出生起就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对我们来说,改革开放大环境像阳光、空气一样平常。但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经历过寒冬的人,体会不到春天的温暖。要弄清“改革开放”四个字的份量和与“八零后”人生的关系,我们需要跳出职业视角局限,透过历史的长镜头,重新聚焦现在,审视自身。改革开放是历史转折、不朽伟业话说苏东坡年轻时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就担任了签书凤翔府判官,相当于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年少得志的苏东坡刚进“职场”,就遇到个特别严格的上司凤翔府知府,“市长大人 ”陈光弼。这天,被陈大人百般挑剔的苏东坡终于逮到“报复
2、”机会。原来,陈大人在官府后花园修了座亭台,起名凌虚台,让苏东坡就此写篇“正能量”的文章。忿忿不平的苏东坡借题发挥,洋洋洒洒的写道,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现在建凌虚台的地方,从前是一片废墟,将来总有一天,“高大上”的凌虚台也终将化为废墟。在凌虚台周围,历朝历代所建造的豪华宫殿,哪一个不比凌虚台大一百倍一千倍,现在不都成了断瓦残垣。建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世的功名权势了。“市长大人”看了这篇文章,不但没生气,还要求一字不改刻在凌虚台旁的石碑上。沧海桑田,距苏东坡写出凌虚台记已近千年,凌虚台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曾经权倾一世的风云人物也已作古。但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苏东坡主政杭州期间修建的苏堤,直
3、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每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依然鸟语花香,游人如织。而在四川都江堰,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仍然绿水长流,波光粼粼,守护着千里沃土、滋养着天府之国。为什么凌虚台和帝王宫殿难以长久,而苏堤、都江堰却穿越千年时光,“青春长驻”“活力不减”。也许正是因为苏堤、都江堰这些伟大工程,从建造之初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的福祉,建成后造福着无数百姓,方能经久不衰,流芳百世。大江东去,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哪项工程能像历史上那些不朽之作一样,历久弥新、万众拥戴呢。毫无疑问,正是四十年来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四十年前,文革浩劫之余,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背负“开除球籍”的忧患,全国人民在邓小
4、平同志带领下开启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到四十年,积贫积弱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阔步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让祖国山河的面貌和无数国人的命运彻底改变,注定是青史留名的不朽伟业。改革开放是春潮浩荡、民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说:“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之际,央视播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中一幕令人感叹:经历十年浩动,中国钢铁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央派员考察日本钢铁产业,被邻国高度现代化的生产流
5、水线深深震撼。国家的钢铁产业,就是国家的实力象征。一位在文革中扫了多年厕所的知识分子“老夏”,在邓小平同志关怀下,站到了改革最前沿,投入上海宝钢项目工程,誓为祖国建设世界一流的钢铁基地。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老夏”作为宝钢建设项目总指挥,拨通邓小平办公室的电话,请邓小平听宝钢开工的炮声。隆隆的炮声如惊雷炸响,“老夏”手握话筒,情不自禁泪流满面。经受过屈辱的人,更懂得光荣的含义。历经浩劫的国家,这一刻吹响走向复兴的号角。在无数像“老夏”一样投身改革,埋头苦干的人用汗水浇灌下,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个特大型现代化建设项目的宝钢,如今已跻身世界钢铁行业综合竞争力前三名,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
6、业。宝钢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时代剧变的缩影。从七十年代逃港风潮中为生活所迫,千方百计偷渡香港的人群,到世纪之交港澳回归,鲜艳的五星红旗下,美丽的紫荆花和盛世莲花竞相绽放;从四十年前拿着粮票、油票、布票、肉票排长队的国营商店,到如今现代都市不输任何发达国家的购物中心和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从崇尚科教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恢复高考莘莘学子重返校园,喊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改革开放让古老的华夏大地春潮涌动,激情豪迈。1984 年邓小平南巡考察深圳渔民村时,在改革中富起来的村民担心政策会变,邓小平哈哈大笑。“党的政策肯定会变,只能向好的方面变,不会向坏的方面变。” 改革
7、开放四十年历程,印证了小平同志的承诺。2012 年,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广东视察,走了和当年小平南巡非常相似的行程路线,其中寓意不言自明,我们的党会继续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因为改革开放是民心所向,是神州大地亿万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是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告别票证时代、走过温饱队段、迎来了全面小康。过去的一切只是开场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不忘初心,风雨兼程,携手同心向未来跨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每个年轻人奋力向前奔跑,改革事业就有不竭动力,国家民族就有美好未来。身为警队中的年轻人
8、,我们要牢记改革先驱的谆谆教诲,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醒,为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做出应有贡献。如果你是一名刑侦民警,在通宵加班的寒冷冬夜,在遥远漫长的缉凶道路上,不要怀疑自己的吃苦奉献是否值得,你为公平正义作出的每一次努力,都将化为人们心底最踏实的安全感,你的加班加点将带来安定的社会环境,这是祖国改革开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备条件。如果你是一名社区民警,面对鸡毛蒜皮的邻里小事、枯躁繁琐的基础数据,不要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你为和谐社区增添的每一点温暖,都将化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美好未来的信心,这是祖国改革开
9、放事业扬帆远航的坚实基础。如果你是一名政工民警,面对劳神费力的文字工作、源源不断的各项任务,不要抱怨自己的“幕后付出”不被理解,你为公安政工工作投入的每一份心血,都将化为队伍执行力、战斗力的稳步提升。在金色盾牌闪耀的光芒中凝聚着你的光热,在改革奉献者的璀璨星空中,有属于你的那一颗。作为蓉城警队的一员,身处国家中心城市,每天都触摸着改革开放的脉搏。我们的公安事业,随改革开放一路前行,每位民警的心,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改革开放四十年,青羊公安队伍涌现出无数爱民模范,破案能手。从把社区群众视为亲人的二级英模江志敏,到提出“巡逻查疑五步法”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贺全胜,再到总结出“三定四讲一提前”治安
10、调解工作法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张援越,每位优秀的青羊公安人,都是投身改革大潮,坚持实事求是,破解现实难题的时代尖兵。手握历史接力棒,包括“八零后”在内的警队年轻人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改革开放这项不朽的事业,值得我们为之奉献毕生精力。当我们的工作、生活与改革大业、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和无数国人的命运与梦想紧密相连,我们就一定能找准自己人生的定位,不断体悟人生的意义,获得奋斗中那份特有的幸福。改革开放 40 年征文有人说,旧事是一只恋家的狗,追随着你久久不肯离去。卧室床头柜上的触摸式台灯因灯罩下面的金属垫圈坏了,整天搭拉着个脑袋,无精打采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好几次想把它交给收破烂的,另买一个新的
11、,但心里却有些舍不得-那是 30 年前自己被评为韩城市优秀教师时的奖品: 桔黄色的圆形金属灯座,深绿色的有机玻璃灯罩,古朴而典雅,端庄而秀气。而它最大的优点是用起来非常方便,不需要开关,只要用手触摸一下金属灯座,就可以控制灯光的强弱了。几天前,30 年前教过的一个名叫薛蓉的学生-现已是厦门大学一名教授了-带着一大堆礼品前来看望自己,其中有一盒来自南国的“椰子粉”。开启“椰子粉”时,脑子里灵光一闪 :能不能用它的金属盒盖代替灯罩下面的金属垫圈?试了一下,果然可以。于是欣欣然用刀剪锤锥之类在盒盖的中间掏了一个直径约一公分的小洞,把它套在灯罩下面作为原产品的替代品:还真合适,灯罩又稳稳当当地站立在灯
12、座上面了。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不免有些飘飘然了,而旧事也渐渐似潮水一般涌上了心头。对灯的记忆最早恐怕要追溯到儿时,脑海里残留的印象只有清油灯昏黄如豆, 闪烁如萤。大约在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吧 ,也记不清当时自己是几岁,总之还没有上学,电灯对农村人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幼时的我和奶奶睡在一个房间。家里穷,点不起煤油灯,奶奶就找来一小团陈旧棉花,搓成两寸多长的捻子,把它放在一个粗糙的小碟子里,倒上一点点棉籽油,用火柴点着,漆黑一团的房间里就燃起一颗黄豆大的光亮,发出幽幽的光晕。不过那时晚上用灯照明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能点灯的。奶奶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用纺车纺线,然而一切的工作程序
13、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着进行。每到夜深人静,一缕清凉而又苍白的月光从已经被风吹破的窗户纸的缝隙里探进头来,我就会在奶奶 “嗡嗡嗡”的纺车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60 年初期,奶奶的清油灯换成了小小的煤油灯。这种灯是担任大队干部的父亲自己做的:用一个空的墨水瓶装上一些煤油,在一根细细的金属管里穿上捻子,把它放在墨水瓶里, 就成了一盏灯。煤油灯点燃后的光比清油灯亮不了多少,也是黄豆粒那么大一点儿。可最让人发愁的是煤油灯里经常没有煤油。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城乡物资极其匮乏,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市场上也买不到,煤油、“洋火”(即火柴)就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年三十日晚上,在那幽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兄弟
14、姐妹 6 人围坐在铺着一张破席的土炕上,拥着一床破棉被,等候母亲为我们发放过春节的新衣服,编织象征着又长大了一岁的钱牌子。淡淡的煤油香味在不大的房间弥漫开来,洋溢着丝丝温馨、浓浓亲情。1966 年初,上了初中。学校晚上要上晚自习,教室里没有电灯,每个学生只好自带蜡烛或煤油灯来照明。我学着父亲的样子给自己做了一个小小的“墨水瓶煤油灯”,就着那微弱的亮光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校园的夜空里,是满天繁星慈爱的目光。下了晚自习,天色已晚,黑咕隆咚。学校离家还有二三里地,为了安全,不少同学的父母给孩子买了让人羡慕得两眼发直的手电筒。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却异想天开,给我买了一盏灰头土脸的破马灯。这让年仅 14 岁的我尴尬无比,颜面尽失。要知道,一个女孩子手提着一盏马灯上学,这在整个学校是空前绝后的壮举。就这样,在同学们的窃窃私语、阵阵白眼中,我硬着头皮,手提马灯,每天来往于学校和家的道路上,成为一道亮丽而又特殊的风景线。不过到了第二学期,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校停课,学生造反,不上晚自习了,马灯陪伴我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长大后才知道,父亲之所以买马灯,一是煤油要比手电筒电池的花费小,二是马灯要比手电筒干农活时的用途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