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 国内外如“郑百文”、“银广夏”、“巴林银行”、“安然”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尽管这些事件的发生背景不完全相同,原因较为复杂,但是内部控制失控是一致的。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内部控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还犹如盲人摸象,不同的人根据其不同的研究及认识,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但是,总的来说,一般都认为内部控制是 从早期的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芽期的内部牵制阶段、发展期
2、的内部控制阶段、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成熟期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 国外 权威报告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 关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是杂乱无章的,因为目的与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涵义。下面就国外各权威报告对于它的鉴定做个综述。 1.1 美国 COSO 的界定 1992年 9月 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一一整合框架 ,于 1994年又进行了增补,简称内部控制框架 , 即 COSO内部控制框架。 COSO委员会对 内部控制的定义是 “ 受企业董事会 、 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 , 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
3、证的一种过程。 ” 高霞,赵妍( 2009) COS0委员会在 2001年成立了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项目咨询委员会,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COSO委员会在 2003年 7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 整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于 2004年 9月 29日颁布正式稿。 COSO委员会在 ERM内容摘要中,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是企业风 险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 ERM涵盖了内部控制,但并不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取代。 可见, 内部控制 是一个过程, 受人的因素影响 同时 受目标的驱动; 他并不能提供绝对的保证。我们可以看到, COSO报告对
4、内部控制的定义具有丰富的内2 涵,同时具有科学的限定,这是目前为止最权威、最通用的内部控制定义。 1.2 英国 特恩布尔委员会 (Turnbull committee)的界定 英国 Turnbull committee( 1999) 界定的内部控制与 COSO基本相同。张宜霞( 2006) Turnbull内部控制指南是英国乃至欧盟内部控制的主 流形式,原则导向,偏向于公司治理,强调董事会的责任。指南指出内部控制要融于公司的经营过程之中并形成文化的一部分。 根据 Turnbull内部控制指南 ( 2005) ,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管理那些对实现经营目标有重要意义的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套健
5、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保护股东的投资和公司的资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司适当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 相对于 COSO的框架来说, Turnbull内部控制更加侧重公司董事会层级的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公司治理导向的内部控制。 1.3 INTOSAI的界定 为指导 各国审计准则的制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于 1992年制定了审计准则( Auditing Standards)并于 1995年进行了修订。其提出了一个公共部门的内部控制框架,将资产安全目标单独分离。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应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应对风险和为组织使命的追求提供合理保障,包括以下一般目标:经营的正确、
6、道德、经济、效率和效果;受托责任的完成;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条例;防止资源损失、错误使用和损坏。内部控制融于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并不是附加于经营之上的活动。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 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视。 1.4 加拿大 CICA的界定 加拿大 CICA( 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1995) 将 “内部控制 ”的概念扩展到 “控制 ”,其定义为 “是一个企业中的要素集合体,包括资源、系统、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支持达成该企业的目标 ”。 与 COSO 框架文件中所使用的“内部控制”术语相比
7、, COCO 更倾向于使用“控制”一词,并且“控制”一词的含义比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含义更为宽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与 COSO 报告 也还是一致的,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风险管理过程。 3 1.5 巴塞尔银监会的界定 1998 年 9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名为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该报告提出了与 COSO 内部控制目标体系非常相似的目标体系,只要包括 :行为的效率和效力(绩效目标);金融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信息目标);遵守适合的法律规则(遵守目标)。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由五个要素组成:管理监督和控制文化、风险识别和评估、
8、控制活动和职责分离、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与纠正缺陷。 从整体构架来说 ,巴塞尔银监会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与 COSO 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非常相似,但是较 COSO 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综上所述 ,不管是 1992年还是 2004年的整体框架,都把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内部控制要素, 强调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 英国的特恩布尔报告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合为一体,认为两者是近乎等同的概念。可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融合,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2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 相较于外国发达国家,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起源于 20世纪80年代。
9、国内学者对 内部控制的研究, 从对国外理论成果的介绍逐步转向对我国实际情况的阐述 , 从仅仅在会计与审计的视角研究转向公司治理、经济学等视角研究。 2.1 会计导向的内部控制研究 阎达五,杨有红( 2001)认为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她们提出,虽然内部控制的目标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但是维护资产的安全、保证信息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会计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以具体贯彻落实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出发点, 张俊民( 2001)研究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构造及其分层 设计 ,他认为 正确合理地构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特别是按照
10、公司治理结构中权责关系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则是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应唯等( 2004) 从职业界与监管部门对4 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调查结果出发,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2.2 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相关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主要侧重 于会计和审计领域,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杨有红,胡燕( 2004)提出 由于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来保证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11、,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石本仁, 2004)。 吴水澎等( 2000) 运用 COSO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法, 系统分析了 郑州亚细亚集团内部控制失败案例 后,建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可从两方面人手,其一是由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其二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 做到二者并举 。 曹伟,桂友泉( 2002)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天然的监督作用使其自然成为内部控制方式之一,同时又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2.3 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 对于内部控制研究,很多学者认为有必要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 等相关理论研
12、究入手, 只有运用丰富的公司治理理论并以管理控制口径来定位,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形成有效指导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论成果 。 张宜霞等( 2002)在借鉴系统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看法,对内部控制的内涵、控制权的分 配及优化、内部控制的外部效应、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并提出了建议。 孟焰,王志成( 2003)提出, 对于多会计主体的企业来说,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是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他们对这代理问题所带来的资金内部控制问题及其防范进行了讨论,特别是 企业对其分支机构的资金内部控制问题 。 陈志斌( 2
13、004)认为 问责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一切制度一样,依赖于严格精当的惩罚机制而得以有效的贯彻,如果没有严格的惩罚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就 可能流于形式。 问责制作为一种惩罚机制 , 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 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思想上的同源性、作用上的链接性和互动性, 许新霞,王学军( 2007)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双重委托代理下控股股东和小股东5 间的治理策略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指出作为内部控制思想渊源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改变必然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要求。林钟,高郑军( 2007) 通过对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分析评述后提出, 一
14、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应考虑现代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契约的不完整性,他们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 , 首 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 , 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 , 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契约公正的共生互动性,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成为内部控制契约公正性的伦理诉求和道德评判 。 2.4 结合 COSO框架的研究 李凤鸣( 1992)结合 COSO 框架进行了内部控制研究,他在 1992 年出版的内部控制学中介绍了 COSO 框架的一部分内容,并且从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设计和评价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内部控制理论。吴水澎( 2000)在 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 , 即 COSO 报告出台的背景、具
15、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 , 运用 COSO 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 法 , 对郑州亚细亚集团内部控制失败案例进行系统分析 , 从中引发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同时 提出 了 COSO框架 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朱荣恩, 贺欣( 2007) 介绍了 2003 年 7 月美国 COSO 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并强调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应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 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 , 内部控制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框架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为广泛 , 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 , 是一个主要针对风险的更为明确的概念。
16、 2.5 公司 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 近年来,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杨有红等( 2001)明确指出 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在 2001年,冯均科从产权结构特征出发,认为 不同产权结构下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不尽相同的效率 , 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应该针对特定产权结构,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出 发。 李希富,李培根( 2003) 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 ,
17、 系统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6 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相互关系 。他们认为,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依赖于企业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因素,而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些宏观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是构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涵与外延的变化正是公司治理结构作用的结果。同样,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杨有红等( 2004)认为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下,是决定公司经 营效率和公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他们两者虽然产生于不同的背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但具有思想同源性,即在委托代理关系成为现
18、实的情况下,实现不丧失控制的授权。这为两者对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然而其委托代理的层次是不同的。 公司治理规范的创新是实施对接的途径 。 程新生( 2004) 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 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决定和影响内部控制演进的是公司治理和组织结构这两极结构的效率 , 追求效率的内生变量是内部控制演进的根本原因。 李连华( 2005)也提出,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他 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理论元素进行对比分析 后,认为 “嵌合论”更能准确地描述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 并提出 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和
19、内部控制制度相互关联的共时结构,既是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手段。 3 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在企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且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引起了一些专业学术团体和机构的高度重视。秦荣生( 2007)因为建立适当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 ,更是企业为应付所面临的风险而权衡成本与效益以最小化控制成本的选择结果。 1977 年 12 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反国外行贿法( FCPA),除规定禁止各种形式的行贿或具有行贿可疑的行为之外,还要求在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管辖下的每一家公司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
20、须拥有持续的内部会计控制,以合理保证所有的交易事项都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权和认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随后财政部发行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于强化内部7 控制监督也具有十分智能更要的意 义。 由此可见,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应履行的一项法律责任,企业必须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成本 -效益分析,选择适当规模的内部控制。 4. 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斯蒂文 M布瑞格,( 2008)指出:工资薪金是欺诈活动的“重灾区”,通常欺诈活动运用以下两种手段:通过制造“幽灵员工”(不存在的员工)把钱汇入欺诈者的账户;通过虚报工作时间造价。
21、除此之外,工资薪金这个领域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转换,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错。因此,为了减少欺诈与数据出错,需要在工资薪金流程的关键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秦荣生( 2007)认为薪金通常采用现金的形式支付,因而相对于其他业务更容易发生错误与舞弊行为,如虚报冒领和贪污等。同时,职工薪酬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项目,所以工薪与人事循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实践证明,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一种有
22、效机制,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工资薪金是比较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环节,很多财务 丑闻事件的发生都是工薪环节出现纰漏,因此应特别注重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 8 参考文献 1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 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秦荣生内部控制与审计 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 3李凤鸣 内部控制学 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2 4阎达五 , 杨有红 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J会计研究, 2001( 2) 5吴水澎 , 陈汉文 , 邵贤弟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启示 J会计研究, 2000( 5) 6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由亚细亚失败引发
23、的思考 J会计研究, 2000( 9) 7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J会计研究, 2003( 8) 8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 经济 学思考 J会计研究, 2002( 8) 9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J 会计 研究, 2004( 4) 10杨有红 , 胡燕 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 J会 计研究 , 2004(10) 11高霞,赵妍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4) 12张俊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 J 会计 研究, 2001( 5) 13朱荣恩 , 应唯 , 吴承刚 , 邓福贤 关于企
24、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 J会计研究, 2004( 10) 14石本仁 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J. 会计 研究, 2004( 4) 15曹伟 , 桂友泉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J审计研究, 2002( 1) 16孟焰 , 王志成 论企业会计主体间资金内部控制 J会计研究, 2003. 17陈志斌问责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J会计研究, 2004. 18许新霞,王学军双重委托代理下的治理策略与内部控制 J会计研究, 2007( 2) 19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 究 J会计研究, 2007 20盛术俊,孙艳艳内部控制理论的文献综述 J上海会计, 2008(5) 21冯均科
25、不同产权结构下内部控制效率的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 2001( 8) 22李希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3( 19) 23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 J会计研究, 2005( 2) 24美 斯蒂文 M布瑞格 会计控制最佳实务 M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译大连出版社, 2009 25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 Internal Control - Integrated FrameworkM. COSO ,1992 9 26Crite
26、ria of Control ( COCO ) Board of The 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Guidance for Directors -Dealing with Risk in the BoardroomM.COCO ,1999 27Alan Trenerry.Principles of Internal ControlM.Australia: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1999 28The Turnbull Report. Guidance for Directors on the Combined CodeR ICAEW, London,199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