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8 页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24 题、总分 48 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B C D 3.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
2、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A.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4唐朝颁布的关市令规定:“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 ”这说明唐朝A商品经济活跃 B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管理C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 D中央集权涉及经济领域5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
3、以发展福安一中 2015-2016 学年上高三半期考历史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6.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南向北房 B东厢房 C西厢房 D北向南房7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 。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 。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法
4、贵简当,通俗易懂8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 查士丁尼法典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10“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
5、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 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 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11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上述事件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2“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6、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 B爱国与保守 C反帝与反封建 D正义与非正义1公元 1912 年 1 月 1 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 ,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141913 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
7、: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第 3 页 共 8 页15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境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清朝 B明朝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16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17下列图片说
8、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标志 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 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铜币 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18.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19下表为 1917 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时间( 俄历) 机构(政府) 3 月
9、 2 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 月 6 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 月 24 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 月 25 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20. 20 世纪 50 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 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10、C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211953 年 1 月 13 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 32 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 2 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 1 位。以上材料说明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第 4 页 共 8 页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22.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120 年后的甲午年,习近平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两提
11、“甲午” ,习近平说:“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 。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的建设成就的是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31941 年 2 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24富兰克林罗斯福说,二战将 “结束多边行动体系、排他性的联盟、均势
12、和所有其它已尝试了许多世纪但总是遭到失败的权术”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组织”和“永久的和平结构的开端” 。历史发展表明A和平与发展成为二战后的时代主题 B联合国和美国没有能力制止流血的地区冲突C两极格局维持了世界短暂的和平 D二战后恐怖主义盛行,威胁世界和平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3 题,52 分)25(24 分)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 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 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 进入阶级社会
13、时,地 缘战胜 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 辽阔领域精耕细 作型农耕经济,生 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 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材料二 东西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把其他没有中国式行 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 夷、番、鬼。20 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 材料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竞中进行的,并且
14、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 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 态度,出 现了两种极端的 倾向;一是“保存国粹” ,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 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西两种政治体制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8 分) 第 5 页 共 8 页(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 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8 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
15、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8 分)26(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徙以国体一旦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 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由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公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 选举为总理大臣,今当兹新旧
16、代 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 总期人民安措 ,海宇义安,仍合汉、 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 处宽闲 ,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材料二 关于民元孙中山 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竖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表现,是辛亥革命失 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 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 赢家;帝国主 义、立 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袁世凯的当?袁世凯
17、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10分)第 6 页 共 8 页(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6 分)27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 规模超过 100 万的有
18、 3 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 50 至 100 万之间。与之相比 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 5 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4 分)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
19、。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 (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二中国与西方城市发展状况来概括说明这一观点。 (4 分) 材料三 19 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4 分)国 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 年) 约 1800 48 52 法国(
20、1851 年) 约 3600 75 25 中国(1851 年) 约 43200 89 11 第 7 页 共 8 页福安一中 20152016 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A C A B B A D D C C 1120 C B D B A B C B C C 2124 B B C B 25 题(1)差异: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2 分) 原因: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工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6 分) (2)态度:全面学习西方文明,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
21、度、思想文化。(2 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6 分,任意答三点 6 分) (3)观点:辩证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2 分) 评价:“保存国粹”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 。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
22、失败(6 分) 或评价:“醉心欧化”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6 分)26(1)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立定共和政体;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任答三点6 分) 评价:清帝逊位是清王朝在无力维护统治
23、以及优厚的退位条件之下采取的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2 分)但是清帝逊位与中国传统的禅让不同,不是退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和平退位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2 分)(2)清王室退位,享有优持条件;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力量相时弱小的形势下,让出大总统之位,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衷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夹在清王室和革命党两难境地的袁世凯通过迫使清帝退位,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任答三点 6 分)27 题:(1)原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两点 4 分) (2)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2 分)西方城市自制权利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商业影响较大。(2 分) 第 8 页 共 8 页(3)现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西方国家,且与西方差距较大;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4 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