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2015-2016 学年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物理试卷(满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第卷(选择题,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 下列各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 速度 力 B时间 加
2、速度C 位移 路程 D质量 位移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的位移为零时,其路程一定为零B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C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杂技演员不能看做质点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3下列关于重力、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总在物体上B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C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D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4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也一定变化得越快C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也一定发生变
3、化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D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其速度也一定逐渐减小5在一次野外活动中,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营地 A 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 B,其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速率相等B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甲同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同学的平均速度D在任意时刻,甲同学的瞬时速度都大于乙同学的瞬时速度6一辆汽车以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那么开始刹车sm24 26sm起,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s5A45m B48 m C144 m D 195 m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 、 的作用下,静止在水
4、平面上,若 保持NF1042 2F不变,当 减小至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16A大小为零B大小为 ,方向向右N2C大小为 ,方向向右D大小为 ,方向向左8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B轻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杆的方向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物体间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且弹力方向和摩擦力方向必定是垂直的9A、B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A 比 B 晚出发 5 sB在 10 s 末 A、B 两物体相遇C前 15 s 内 B 的位移比 A 的位移大 50 mD前 15 s 内 B 的速度
5、总是大于 A 的速度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10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6s 内的位移比第 4s 内的位移多 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加速度大小为 20.1smB小球在第 4s 初的速度大小为 .4C小球在第 4s 内的位移大小为 7.0mD小球在第 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s5.311四个质点作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四个质点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四个质点在 02s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 2 秒末,质点(3)( 4)回到出发点D在第 2 秒末,质点(1)( 2)离出发点位移相同12如图所示,A、B 两个物块的
6、重力分别为 5N、6N ,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2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可能是A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 3N,地板受的压力为 4NB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 3N,地板受的压力为 8NC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 7N,地板受的压力为 4N D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 7N,地板受的压力为 8N 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格 2 分,共 14 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3. 某同学利用如图 a 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
7、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 状态(填 “水平”或“竖直”)(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 b 所示的弹力大小 F与弹簧长度 x 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 _cm,劲度系数0lk_ mN14. 某同学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3)某次纸带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从某点 A 起,每打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间间隔0.1s),并标明
8、 A、B、C、D、 E,依图中数据算出小车在 B 点处的瞬时速度是 ,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 。(以上答案均保sm2sm留3 位有效数字)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8 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 分)一小球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经时间 落到地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st5速度 。求:210smg(1)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v(2)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 h16.(8 分)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9、 vt 图象,如图所示。求:(1)此物体从 2 s 到 8 s 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 a(2)此物体从 0 到 8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v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7 页 共 6 页17.(10 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 ,一端固定在质量 的物体cmL80kgm2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00N/m,(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F擦力 相等,取 g=10m/s2)(1)若将弹簧从原长缓慢拉长至 时,物体仍未被拉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cL1多少?(2)若将弹簧从原长缓慢拉长至 时,物体恰好被拉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m2擦因数是多少?(3)若将弹簧从原长
10、缓慢拉长至 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cL1318(12分)2015年1月1日,沈海高速某路段内,一辆面包车 A 与前方一辆同方向行驶的货车 B 发生追尾。B 车在前,其速度 ,A 车在后,其速度 。因大smvB15smvA30雾能见度低,A 车在距 B 车距离 时才发现前方有 B 车,此时 A 车立即刹车,但S360A 车要减速行驶 才能够停止。L15(1)A 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多大?(2)A 车从刹车开始经多长时间与 B 车发生追尾?追尾时 A 车的速度多大?(3)为了避免发生追尾,当 A 车刹车 后,B 车以加速度 加速前进,则st20215.sma两车相距最近距离为多少?
11、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8 页 共 6 页2015-2016 学年宁德部分一级达标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12 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C C B B B D D AC AD CD BC二、实验题(共 2 题,每空格 2 分,共 14 分) 13、(1)竖直; (2) 4 (3)2514、(1)交流; (2)A (3)0.285 1.12三、计算题(共 38 分)注:以下各题其它正确解法参照参考答案给分15. (8 分)解析:(1)由 得 (2 分)gtv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 (
12、2 分)smv/50(2)由 得 (2 分)2th小球下落高度 (2 分)116. (8分)解析:(1)由 (2分)tva得:2 s 到8 s 的加速度大小 (2分)267.10smstva注:学生若写 也给分2/35sm(2)由图可知:汽车位移 (2分))(10610s平均速度大小 (2分)(5.28stv17. (10分)解析: (1) 由于物体未被拉动(1分)1Ff(2分))(01Lkx代入数据解得 (1分)N3高一(上)物理期中试卷 第 9 页 共 6 页(2) 由于物体恰好被拉动2Ff(1分))(02Lkx(1分)mgf代入数据解得 (1分)2.(3) (1分)NkxF5)(033(1分)2f(1分)4318.(12 分)解析:解(1)由 得 (2 分)aLvA2A 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1 分)2/3sm(2) (2 分)021sttB解得:t=4s 或 t=6s(舍去) (1 分)注:若 t=6s 未舍去则不得分轿车追上货车时的速度 (1 分)atvAv=18m/s (1 分)(3)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此时 A 车行进时间为 t(1 分))(011tvtBA(2 分) 01010210 )(2)(tattatvsBAm代入数据得: (1 分)ms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