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概念阐述】1.洋务运动背景: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和师夷长技的思想引导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 ,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内容:在“自强” “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掀起了 19 世纪 6090 年代的一场近代化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其中,洋务工业主要是官办工业,也有一定的私人资本(例如民用企业里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影响: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
2、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经济结构。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主要原因)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产生及其分布: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和开埠通商较早的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民族工业。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都是比较著名的企业。内涵:机器生产、私人资本和民营性质,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内涵,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影响:进一步冲击自然经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社会的政治变革提供阶级基础;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在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是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民族工业的发展发展表现:(1)民国初期到一战结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抗战前夕,是又一个发展阶段,工商业产值的增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发展条件:(1)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 群 众 性 地 提 倡 国 货 运 动 ; 一 战 期 间 , 欧 洲 帝 国 主 义 国 家 暂 时 放 松 对 中 国 的 经 济 侵 略 。( 2)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广大群
4、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定位: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轻工业方面;相对于外资和官僚资本,近代民族工业的规模主要是中小工业;从生产关系来说,民族工业往往也视同为民族资本主义。4.官僚资本含义:官僚资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事实:19 世纪洋务派开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20 世纪 30 年代的“币制改革”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以四大家族的企业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急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没收全部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影响:一方面官僚资本是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是
5、大工业;另一方面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极力压迫民族工业。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成因:中国经济在自然经济瓦解和逐步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形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构成: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 在近代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超过了中国的资本,具备控制权。评价:它终究体现了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它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相连;它实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6.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历史必修第二册课程配套资料2命运的概述: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一方面它在夹缝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它在
6、斗争中求发展;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种种努力终以失败而告终。基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始终没有摆脱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物质条件的限制。【史料解读】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乏桕树皆弃为 不材;洋铁、洋针、洋 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材料二 洋布“ 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 夺我之利, 实为最巨”。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 业史资料第二卷资料显示:(1)由于各类洋货输入中国,传统手工业
7、趋于破产。 (2)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夺利甚巨,不少中国土货滞销。 (3)在洋货的冲击下,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问题设计:(1)材料一总结了各类洋货进入中国的现象,洋货大量输入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作者总结这些现象时,最早应当在什么时期?(2)洋货为什么能够“夺我之利”?它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3)综合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问题解析:(1)19 世纪 40 年代;19 世纪晚期。 (2)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 (3)自然经济不断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近代民族工
8、业的兴起。2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材料一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竟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 矣! 孙中山:工业建设会趣旨材料二 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 买国货。 民国时期“火柴大王”刘鸿生资料显示:(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提出了革命成功后必须致力于经济建设的思想。 (2)20 世纪初期的爱国运动是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3)共和政体的确立和提倡国货运动是民国初期出现实业潮的两个主要因素。问题设计:(1)孙中山为什么会认为“产业革命者
9、,今也其时矣”?(2)刘鸿生认为当时推动他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民国初期出现实业潮的两个主要因素。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问题解析:(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在民族资产阶级看来,发展工商业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2)1915 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五四运动。(3)共和政体的确立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3
10、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材料一 后方中小工厂联合会所属军布、制革、炼油、煤矿、机器、印刷等行业的 1110个加工厂,尚未正式停业,而实际停业者已逾 80%。后方工业尚能幸存者, 仅限于基础比较雄厚的大纱厂,以及并无外货竞 争的小手工业而已。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材料二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 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 美式装备了”!解放日报1946 年 7 月 8 日资料显示:(1)抗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内迁,由于战争的形势及其国民政府强化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2)内战爆发以后,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新的不平
11、等条约,中国成了美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3)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及其官僚资本膨胀,使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问题设计:(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现象?(3)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4)对抗战时期的企业经营情况,“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表明这一时期他受到的排挤和打击来自哪些因素?(5)综合上述信息,说出导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因素有哪些?问题解
12、析:(1)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2)抗战胜利后的内战时期,美国商品在中国泛滥。(3)日本投降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反苏反共,经济上欲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奉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蒋介石出于内战需要,为获得美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了美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4)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榨。(5)列强的侵略,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膨胀和对民族工业的压制。4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传统因素材料一 (同治以后)卡若 栉比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 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征榷考材料二 19
13、22 年华洋义赈会所做的调查,那个 调查包含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五省里面的 240 个村庄,共有 7079 个家庭,内含 37191 人。调查的结果在中国东部村庄里面农家之 17.6%,在中国北部村庄里面农家之 62.2%,其每年收入不及 50 元。英R.H.Tawney 著,陶振誉编译:中国之农业与工业历史必修第二册课程配套资料4资料显示:(1)清代同治以后,关卡林立,苛捐杂税繁重。 (2)农民收入极其微薄,农民极其贫困。 (3)农村经济的落后与政府的沉重盘剥,这些传统因素也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问题设计:(1)材料一包含了怎样的信息?(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农村经济怎样的状况?(
14、3)在破败的旧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4)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根据上述事实你能得出什么认识?问题解析:(1)清代同治以后,关卡林立,苛捐杂税繁重。(2)农民收入极其微薄,农民极其贫困。(3)不能。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与摧残,使得农村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农民生活困苦。而衰败的农业、破落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民又对工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原材料以及劳动力。(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工业在遭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剥削的同时,仍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沉重压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艰难。【难点辨析】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5、与特点(1)历史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也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 。 “先天不足”表现在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表现在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且地区分布不合理
16、。2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1)民国初年至一战结束(19121919)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 纪 的 成 就 。 但 是 传 统 经 济 形 式 仍 然 占 绝 对 优 势 。( 2) 一 战 之 后 至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成 立( 19191927) ,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以及军阀混战等因素,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3)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工业的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官僚资
17、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一定的限制。 (4)抗战开始以后到南京的民国政府退出大陆(19371949) ,由于战争及其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也由于官僚资本的膨胀以及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而艰难。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5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
18、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在近代经济结构中,民族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占据统治地位。结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都朝着近代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中国资产
19、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简表变动情况 时间 现象或表现 影响自然经济解体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外国商品的输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条件,也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起步 19 世纪 60 至90 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机器生产的出现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 族 资 本 主 义经 济产生和发展19 世纪六七十年 代 至 20 世 纪初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轻工业获得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0、推动了中国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进程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积聚巨额财富 维护了蒋介石的国民党独裁统治,抑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期(19531956)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图说历史】图片 1:张謇和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内容解读: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立宪派,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二十多个企业,三百七十多所学校,为我国历史必修第二册课程配套资料6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1、。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厂址设在南通,1899 年开车生产,至 1921年发展成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第二公司倒闭,第一、第三公司在 1952 年公私合营。历史价值:张謇及其创办的企业是研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重要载体。图片 2:申新纺织公司内容解读:申新纺织公司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民国四年(1915)创办于上海,荣氏兄弟占股 60%。后公司不断发展,从一家扩大到九家。但后来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压榨,至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得以恢复发展,1955
22、 年,荣毅仁出任董事长,并且加入公私合营行列,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典型。历史价值:图片反映了一战期间,申新纺织公司迅速发展的恢弘景象,折射了近代民族 工 业 获 得 短 暂 春 天 的 历 史 特 征 。 申 新 纺 织 公 司 的 发 展 史 基 本 是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史 的 缩影 。图片 3: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内容解读:中国近代由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的一家卷烟企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始于香港,后在上海设分厂,创办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广东南海人。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公司发展迅速,营销机构遍布全国以及东南亚各地。1927 年以后,在帝国
23、主义与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下,公司营业额衰退,1937 年日寇侵华,官僚资本乘人之危,以低价收买该公司股票,并取得半数股权,由宋子文任董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各厂于 1951 年公私合营。历 史 价 值 : 南 洋 兄 弟 烟 草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被 宋 子 文 收 购 , 是 官 僚 资 本 公 开 吞 噬 民 族 企 业 的代 表 性 例 证 , 体 现 了 民 族 工 业 在 夹 缝 中 生 存 的 艰 难 , 说 明 了 资 本 主 义 在 中 国 行 不 通 的 历 史命 运。【习题荟萃】(一)选择题1 (2008海南)19 世纪 30 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
24、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7【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 19 世纪 30 年代。只有 B 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 19 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要求。【 答案】B2 (2008宁夏)18701910 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25、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1900 21.5 4.7 0.71910 14.7 4.3 1.5上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除机械进口稍有增长外,18701910 年我国对棉花、金属和矿物的进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我国自身工矿企业的发展,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C3 (2008广东)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 9 世 纪 末 镇 江
26、 海 关 报 告 称 : “从 前 如 江 北 内 地 各 州 县 , 均 用 洋 布 , 近 则 用 土 布 者 渐多 。 ”B20 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解析】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过程是“纺与织”“耕与织”分开的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查看材料,即可得出。【 答案】C4 (2008江苏)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
27、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解题时抓住“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的含义,可知与民用工业相关。【 答案】C5 (2009广东)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 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 18961911 年应是( )历史必修第二册课程配套资料8A4.6 个 B3 个 C 2.5 个 D 0.55 个【解析】本题考查
28、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从 19 世纪 60、70 年代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即 18751895) ,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即 18961911)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到一战前(1912191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914191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据此可以推断在这四个时间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递增关系。【答案】C6 ( 2008上 海 ) 下 列 选 项 中 正 确 反 映 了 18701956 年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趋 势的 是 (
2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把握,曲线图主要反映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从产生标志看,A、C 项正确,从消亡情况看,A、C 项正确,只有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7 (2009海南)1937 年、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 16% 4.4% 7.3%1942 58% 78% 49%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 1937 年的重工业大
30、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答案】A(二)非选择题8 (1995全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 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 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 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原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 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 风潮最 剧时亲友危之,宗族 议 之,( 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
31、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日开,南、 顺(南海、 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摘自南海县志卷二十一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材料二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 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 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 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摘自1872年捷报请回答:(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出来
32、,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试题解析】本题共引两段材料,文字量较大且共设两问,故为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学生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后,可确定两段材料的中心是讲南海的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并可与必修二课本“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部分内容挂钩。精读设问部分从要求回答的两问中,可体会出第(1)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围是从“艰苦创业” “生产经营”两方面,而第(2)问则是第(1)问的延伸,是综合第(1)问情况后作出的结论,从中可把握第(2)问的解题
33、方向,结论应以“艰苦创业”和“生产经营”两方 面 来 下 , 要 注 意 对 有 关 情 况 直 接 的 认 识 结 果 , 更 应 有 在 此 基 础 上 上 升 到一定 理 论 高 度 的 认 识 。【答案要点】(1)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缫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人工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2)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A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敢于创新,使这家早期民族工业企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B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
34、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遇到各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9 (2008山东)阅读下列材料:从 1840 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3 年有人写信 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李长莉:晚
35、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1)材 料 二 中 大 量 带 “洋 ”字 的 词 语 , 后 来 在 百 姓 日 常 用 语 中 逐 渐 消 失 , 其 原 因 是什 么 ?【试题解析】本题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来立意,材料部分提供了 19 世纪晚期的工业现象,导语部分点出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巨变,两部分都是解答该题的有效信息,解题时要视为一个整体,考查学生准确合理地解读材料信息和进行宏观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是:第(1)问孤立地抓住张之洞和机器而误答洋务运动,第(2)问忽略导语历史必修第二册课程配套资料10的提示而不知所从。【答案要点】(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情绪;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