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67KB ,
资源ID:702169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7021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

1、- 1 -第 20 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教材分析】:苏维埃俄国诞生后,摆在俄共面前有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完成这两大任务的过程中,俄共先后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922 年苏联成立,1924 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在他执政时期,国家经济政策改变,开创了以高度集中为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即“斯大林模式” 。本节分三目内容,对上述经济建设的探索作了诠释。第一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介绍

2、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其内容,归纳其特点。第二目“新经济政策” ,分析了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介绍了它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指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第三目“斯大林模式” ,重点介绍了“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利弊,充分肯定了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同时指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是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2)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简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

3、1)通过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从而了解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表现、利弊进行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教学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

4、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宁和布尔维什克党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问题情境 1: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1918 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 1/4 的国土上飘扬,- 2 -全国 3/5 的人中在反革命势力之下,既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 月 30 日,恐怖

5、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勤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思考: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国内:政治上,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剥削资产阶级正准备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材料二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 1/8 磅面包。思考: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国内: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材料三 1918 年 5 月,5 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 年开始,协约国发动 3 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 年 3 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

6、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 年夏到 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 年 4 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思考: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多媒体展示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1)政治与军事上: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剥削资产阶级正准备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

7、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94 本课正文。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问题情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是什么?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4.、特点:它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这些政策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

8、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因此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情境 3:阅读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部分,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多媒体展示材料:)- 3 -材料一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 “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材料二 1920 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

9、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三 1919 年俄国 1 普特(16.38 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 6 卢布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黑市价格 200 卢布材料四 1918 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五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5、评价:(1)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

10、2)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提供了一种尝试;(4)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道路。(过渡):三年艰苦的内战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依然适应苏俄以后的发展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苏俄的经济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请看下列材料。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 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

11、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921 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材料二 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材料三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 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 。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

12、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 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 月 28 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参加叛- 4 -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苏俄的发展,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苏俄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同时概括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学生依据材料归纳,教师总结: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

13、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寻找新模式。2、概况(时间、目的)时间:1921 年,俄共(布) “十大” 召开,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目的:解决危机,稳定政权3、内容:新经济政策是相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这一政策“新”在何处呢?(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有

14、利于利用外资与技术。(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程评价:同学们的概括非常全面,简单来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那些特点:由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由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问题情境:探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4.实质(多媒体展示材料:)新经济政策是否要发展资本主义呢?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利用商品货币关

15、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 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特点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学生阅读表格回答:不是。合作探究:是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实质)问题情境 7:新经济政策给俄国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呢?小结:新经济政策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它使苏俄(联)在短期内发生了- 5 -巨变。到 1925 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社会秩序稳定,整个社会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你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呢?5、

16、评价必要性:在严重的社会危机形势下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作用:积极方面:(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 年)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 对此感到很欣慰,他 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消极方面;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问题探究:

17、新经济政策实施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演变中你可以得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说明:(1)说明新经济政策适合苏俄(联)国情。 (2)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3、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4、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坎坷地。正当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之时,伟大导师列宁逝世,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的历史重任落在“钢铁般的人”斯大林身上。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

18、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即政治集权、经济集中、思想集控,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致命不足。1、背景:(1)国际形势:虽然赢得三年战争的胜利,但仍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2)政治形势:1922 年苏联成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上台,通过政治斗争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3)经济形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迅速恢复,但总体而言其生产力水平仍相对落后,20 年代末工业产值仍只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 45。尤其重工业发展不足。(4)历史传统与

19、社会环境:沙皇俄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奴制国家,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虽然走上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仍存在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从经济上讲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落后的农业国;从政治上讲,长期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根深蒂固,而且有着强烈的扩张- 6 -欲望。(5)思想环境:斯大林多次在国家问题上强调, “阶级的消灭,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的道路,而是经过阶级斗争加强的道路达到的” , “只有最大限度的加强国家政权,才成车次铲除垂死的阶级的残余” 。(6)斯大林的个人性格特点:粗暴、非凡的意志力、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由此可见,苏联

20、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道路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这一“斯大林模式”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这是苏联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1)内容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自主探究】:苏联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2)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3)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自主探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利与弊?利:与当时的苏联的

21、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弊: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1937) (P96 历史纵横)【自主探究】: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失误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致使苏联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3、特点: 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4、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

22、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1)积极: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爆发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取得了如此大的经济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弊端:- 7 -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

23、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结论: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合作探究】: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 ,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20 世纪 50-70 年代末实行过。启 示:(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

24、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本课小结】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苏联的诞生。为巩固新生政权,苏俄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对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被后来的苏联领导人过早地终止了,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济建设方针,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日益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种模式的日益僵化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习题解答学思之窗:结

25、合列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提示:为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并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它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红军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分配,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它不是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本课测评:简述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答案提示: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学习延伸:谈谈你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答案提示:我国

26、学术界对“斯大林模式”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说。有人认为,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病,但这种体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适用的,也不能说没有调动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个模式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成现实,并且敢于同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还有人认为,评价经济建设模式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是否符合国情和世界形势,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斯大林的经济建设模式,它的历史功绩是抹杀不了的。- 8 -二是“过大于功”说。有人认为, “斯大林模式”的弊病包括政治上的不民主和“肃反”严重扩大化,经济上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协调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大国主义。它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只是人们走向正确所必须经历的谬误,是走向正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