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管教工第三支部川(爨)底下村实践考察活动总结2007 年 10 月 27 日,经管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组织支部的党员教师、培养 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 18 人,到位于京西与河北交界的川(爨)底下村学习考察。川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现保存着 500 间、70 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整个村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更可贵的是墙上还保留着清朝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以及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步入其间,犹如走入历史长廊。川底下村利用京西古驿道优势,发展河北、内蒙、山西等地与京城的商品交易和客栈经营,在康乾时期川底下古山村有八家买卖铺子,三四家骡马店,留下名号的有瑞福
2、堂、瑞庆堂、三义堂、保全兴。发展农商结合的多种经济,促进了古山村经济的兴盛。古村重视教育已形成传统,就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者烧村、杀人的情况下村内的学堂仍在山洞里坚持教学、至今还保留着“抗日小学”遗址。由于重 视教育,村民文化素质得以提高,人才辈出。在历史上村内有中举者多人,新中国时期有国家高级将领、驻外大使及部、司级 官员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古村民风纯朴,村民对国对家有着炽热朴素的爱,当国难当头,日本侵略者入侵家园之时,当时仅有 108 户的村庄,就有 70 余名青年先后参军,其中有 34 名烈士为国捐躯,另有 30 多人随军南征北战。还有“ 抗日小学 ”七童子徒步去延安参加革命的
3、佳话等等,展示了村民爱家爱国的民族精神和事迹。川底下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农村小社会的典型。古村清新自然的田园环境充满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充满往来商旅交际和村民间祥和的环境氛围、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以及那小而精的社会体系等是中国农村村落小社会的写照。川底下的历史具有“活化石” 般的价值。第三支部的教师们仔细聆听了讲解员解说,参观了村中各处遗址,吴海燕老师还结合目前的科研课题详细调查了该村农村能源的使用情况。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教师们看到了极具传统特征的古山村,加强了对当地历史的了解,也看到了在新时期川底下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变化。在活动中支部的同志们互相关心,彼此帮助使本次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加强支部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支部团结的作用。经管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200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