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辽源市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管理办法(修改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保障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正常运行,防治城市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 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建成区范围内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城市排水设施是指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河道及沟渠、水塘、排水泵站和闸门、各类排水检查井及其他附属设施。包括公共排水设施和自用排水设施两部分。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政府投资建设的市
2、政排水设施。自用排水设施是指由单位或者个人自行建设的排水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是指污水处理厂、雨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配套管网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2第四条 市公用事业局(以下称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工作。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可委托其下设的供排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市规划、环保、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做好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第五条 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鼓励、支持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
3、、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第六条 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环保、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省建设主管部门备案。3因经济社会发展确需修改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审批并备案。第7条 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地理、气象、水文等情况,编制城市内涝防治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第八条 市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加大对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第九条 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
4、确定的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第十条 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环保、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合理确定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并制定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度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按照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优先安排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建或者已建但未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按照年度改造计划进行改造,提高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4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利用建
5、筑物、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雨水径流控制要求建设相关设施。第十二条 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需要与公共排水设施相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市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征求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的意见。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就排水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和相关标准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排水设计方案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未建设或者未按规定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市供排水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第十三条 城市排水与污水
6、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报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备案。5第十四条 城市公共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投标、委托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设施维护运营单位负责管理。城市公共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法人资格;(二)有与从事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设备;(三)有完善的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四)技术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五)有相应的良好业绩和维护运营经验;(六)法律、法规规定的
7、其他条件。自用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的确定,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排水与污水设施建设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排水设施质量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不少于两年;污水处理设施保修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6第三章 排水管理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加强雨水排放管理,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水平。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水利、气象、住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建立城市内涝防治预警、会商、联动机制,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加强对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和河道防护、整
8、治,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确保雨水排放畅通。第十七条 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环保、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城市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确定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标准,明确雨水的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合理调控雨水径流。第十八条 新建排水设施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既有实行雨水、污水合流的排水设施,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可以结合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同时进行。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时,不得将7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混接。在有条件的区域应当逐步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合理确定截流倍数,通过设置初期雨水贮存
9、池、建设截流干管等方式,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污染防治。第十九条 已建成城市排水设施,并且城市排水设施具备接入污水条件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第二十条 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应当向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水许可证) 。排水户应当按照排水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未依法取得排水许可证的,不得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第二十一条 申请排水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污水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市排水规
10、划的要求;8(二)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其中,经由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还应当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有关行业标准;(三)已按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四)已在排放口设置专用检测井;(五)排放污水易对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水户,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酸碱度) 、CODcr(化学需氧量)或 TOC(总需氧量)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其他重点排水户具备对水量、pH(酸碱度) 、CODcr(化学需氧量) 、SS(悬浮物)和氨氮等进行检测的能力和相应的水量、水质检测制度;(六)对各类施
11、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堵塞或者损坏的,排水户已修建预沉设施,且排放污水符合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标准。重点排水户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门会同市环保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二条 申请排水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9(一)排水许可证申请表;(二)有关专用检测井、污水排放口位置和口径的图纸及说明材料;(三)按规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关材料;(四)排水许可证申请受理之日前一个月内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出具的排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五)排放污水易对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水户,应当提供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酸碱度) 、CODcr(
12、化学需氧量)或 TOC(总需氧量)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的有关材料;其他重点排水户应当提供具备检测水量、pH(酸碱度) 、CODcr(化学需氧量) 、SS(悬浮物)和氨氮能力及检测制度的材料。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排水许可证申请有关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排水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第二十三条 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五年。因建设施工需要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临时排放污水的,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根据排水状况具体确定,但最长不10得超过施工期限。排水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城市排水
13、主管部门重新申请排水许可证。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准予延续的,有效期延续五年。第二十四条 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水排放口设置以及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应当要求排水户采取措施,限期整改。第二十五条 市供排水管理机构应当委托排水监测机构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并建立排水监测档案。排水户应当接受监测,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排放污水易对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水户安装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市环保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市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将监测数据与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共享。第二十六条 因城市排水设施维护或者检修可能对排水造成影响的,维护或者检修单位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相关排水户;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