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7.46KB ,
资源ID:728475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7284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蔗赤腐病菌拮抗细菌TWC2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效研究.doc)为本站会员(龙***)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蔗赤腐病菌拮抗细菌TWC2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效研究.doc

1、甘蔗赤腐病菌拮抗细菌 TWC2 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效研究摘 要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赤腐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可导致甘蔗产量严重损失。为探求赤腐病有效的生防措施,从热带牧草台湾草叶片上分离到一株生防菌 TWC2。经形态观察、16S rDNA 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平板对峙试验结果发现,TWC2 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香蕉黑星病菌(Macrophoma musae) 、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

2、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甘蔗环斑病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 、王草茎点霉叶斑病菌(Phoma herbarum) 、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等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发现,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抑制率达 72.01%,盆栽试验与离体叶片接种结果一致,表明 TWC2 菌株对甘蔗赤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结论为开发甘蔗赤腐病生防

3、方法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生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76.1 ;S435.66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2.013 Abstract Sugarcane red rot is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 and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sugarcane, causing serious yield loss. An antagonistic bacterial strain

4、TWC2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Taiwan grass (Zoysia tenuifolia Willd. ex Trin.) , a tropical grass, and used to control the red rot disease. The strain TWC2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

5、ical identification. The plate confront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TWC2 had a strong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the growth of some pathogenic fungi such as Colletotrichum falcatum, Macrophoma musa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nfecting Hevea brasilliensis, stylosanthes and mango, Leptosphaeria

6、 sacchari, Phoma herbarum and Fusarium oxysporum. In vitro leaf inocul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TWC2 had an inhibition rate of 72.01% against C. falcatum, which was the same as the pot experiment. This conclusion indicated that TWC2 had a better control effect against the sugarcane red rot. The stu

7、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biocontrol method to control the sugarcane red rot. Keywords sugarcane red rot ;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identification ; biological control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一?N 重要的糖料作物和可再生能源作物,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现已成为继巴西、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种植国1-2。甘蔗易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

8、但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 引起的赤腐病( Red Rot)是甘蔗生产过程中的毁灭性病害,从苗期到成株到收获后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蔗茎和叶片中脉,侵害叶鞘和宿根蔗头3。该病害不仅导致产量降低,其病原菌还可促使蔗糖转化,降低蔗汁纯度、减少蔗糖糖分4-5。抗病育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防治甘蔗赤腐病最安全有效的手段,然抗病品种培育时间长,易因病原菌小种变异而丧失抗性6-7;化学杀菌剂是当前最有效的甘蔗赤腐病防治方法,但长期使用易使病原菌产生抗性而导致防效下降,且频繁、高浓度的化学杀菌易产生农药残留,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8。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

9、,生物防治以无毒、无害、无污染、高效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因此,研究新的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成为解决甘蔗赤腐病的当务之急。 关于甘蔗赤腐病的生物防治,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如 Viswanathan 等9-10 从甘蔗根际土壤分离到产几丁质的荧光假单胞菌株 CHAO、KKMI,并研究其对甘蔗赤腐病菌的防治效果;Singh 等11 从 76 份印度北方邦、比哈尔邦甘蔗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哈茨木霉(Tichoderma harzianum) 、绿色木莓(Tichoderma viride) ,均对甘蔗赤腐病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哈茨木霉比绿色木霉的抑菌效果更佳;Vijai 等12-13发现,哈茨木霉(T.

10、 harzianum)和绿色木莓(T. viride)的复合培养物、孢子悬浮液和代谢产物对降低甘蔗赤腐病的发病率,提高甘蔗的分蘖率、产量以及蔗种萌发率具有显著效果;Hassan 等14报道 3 株枯草芽孢杆菌通过产生脂肽抗生素、水解酶、铁载体等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赤腐病菌;Goswami 等15报道铜绿假单胞菌 RL-DS9(rhamnolipid biosurfactant)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能有效抑制甘蔗赤腐病菌。可见,利用生防菌控制植物病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为此,本研究从热带牧草台湾草植株叶片上筛选获得一株对甘蔗赤腐病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菌株 TWC2,并结合形态学、生

11、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离体接种和盆栽接种的方法探究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甘蔗赤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病原菌 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 、香蕉黑星病菌Macrophoma musae (cooke) Berl.et Vogal.、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 and Sacc.、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 and Sac

12、c.、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Penz. and Sacc.、甘蔗环斑病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 V. Breda. de Haan、王草茎点霉叶斑病菌(Phoma herbarum Wested)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分离、鉴定、保存。 1.1.2 供试培养基 细菌分离纯化采用 LB 培养基(蛋白胨 10 g,酵母浸出物 5 g,NaCl 10 g,琼脂粉 15 g,pH 7.0) ;菌株筛选及抑菌谱测定选用

13、 PDA 培养基(去皮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粉 15 g,pH 7.0) 。 1.1.3 植物材料 甘蔗品种为桂糖 21 号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1.2 方法 1.2.1 拮抗细菌的分离 选取健康的台湾草叶片,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分别剪取直径约 5 mm 的叶片组织,用 75%酒精+0.1%升汞混合液表面消毒 30 s,无菌水清洗 3 次,移植到 PDA 平板培养基上,28培养一定时间后挑取菌落形态不同的菌株,进一步划线纯化保存备用。按五点接菌法将具强致病力的甘蔗赤腐病菌接入 PDA 培养基平板中央,分离物接于病原菌四周,以不接

14、分离物为对照,倒置培养,从中筛选抑菌作用较强的菌株。 1.2.2 菌株鉴定 1.2.2.1 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16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7进行。 1.2.2.2 16S rDNA 序列分析 依据细菌 DNA 提取试剂盒(OMEGA )步骤提取 TWC2菌株的 DNA,采用细菌通用引物 27F:5-AGAGTTTGATCCTGGCTCAG -3,1492R:5-TACGGCTACCTTGTTACGACTT-3和引物 gyrB:UP-1-Rev1 (5 -CAYGCNGGNGGNAARTTYG-3 ) ,UP-2r (5 -CCRTC

15、NACRTCNGCRTCNGTCAT-3)进行 PCR 扩增18 。反应体系为 25 L ,包括 10 PCR 缓冲液( 含 Mg2+ ) 2.5 L, dNTPs(10 mmol/L) 2 L,引物对 27F/1492R各 1 L ( 10 mol/L) ,Taq DNA 聚合酶( 5 U/L ) 0.2 L,模板 DNA 1 L,最后 ddH2O 补足至 25 L,以清水为对照。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 3 min,94 变性 30 s,55 退火 30 s,72延伸 1.5 min,30 个循环;72再次延伸 10 min,4保存。PCR 反应产物经 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与 pE

16、ASY-T1 克隆载体连接,转化至 E.coli DH5 感受态细胞,经阳性克隆检测,挑取有外源片段的质粒于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2.3 TWC2 菌株抑菌谱测定 采用平板对峙法,将 7 株供试病原菌接入 PDA 培养基,28培养 5 d,待菌丝长满培养皿,用打孔器取直径 5 mm的菌块置于 PDA 平板中央,四周接种 TWC2 菌株,以没有接种 TWC2 菌株为对照,每处理重复 3 次,按以下公式计算病菌抑制率。 病菌抑制率(%)=(对照菌落半径 -处理菌落半径)/对照菌落半径100% 。 1.2.4 TWC2 在甘蔗植株及离体叶片的生防效果 将甘蔗赤腐病菌转接在 PDA

17、平板上,28培养 3 d,备用。TWC2 接入 LB 液体培养基,34 ,200 r/min 培养 24 h,备用。取嫩绿甘蔗叶片,每处理 8 片叶片,每片用针刺法刺伤 3 处,随后处理如下: 将 TWC2 菌液先喷洒在甘蔗叶脉,待风干后马上接病原菌于针刺处(T+S) ;先接病原菌于针刺处,后喷洒 TWC2 菌液(S+T) ;只接病原菌于针刺处(S) ;空白,只喷清水于叶片表面(CK ) 。3 d 后观察结果,按十字交叉法测病斑直径并求出面积,按以下公式计算病斑抑制率。 病斑抑制率(%)=(对照病斑总面积 -处理病斑总面积)/对照病斑总面积100% 。 2 结果与分析 2.1 TWC2 菌株的

18、获取 台湾草叶片组织在 PDA 培养基培养后,经分离纯化,挑取单菌落,获得形态、大小、颜色一致的纯化菌株 31 株,备用。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上述 31 株细菌的抑菌活性,最终得到一株对甘蔗赤腐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抑菌率达 70%以上(?D1) ,将该菌株命名为 TWC2。 2.2 TWC2 菌株的鉴定 2.2.1 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 在 LB 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近圆形,表面湿润,有褶皱,不透明;经显微镜观察,菌株呈杆状,具芽孢,革兰氏反应阳性(图 2) ;具体生理生化指标见表 1 。 2.2.2 16S rDNA 序列与同源性分析 以 TWC2 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19、 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一条大小约 1 500 bp 的条带(图 3-A) ,测序结果为 1511 bp。将测序结果在 NCBI GenBank 上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与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N382250、KU363819 和 NR116022 同源性最高,达 99%。利用 MEGA6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图 4) ,TWC2 菌株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聚在同一分支上,初步认定TWC2 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2.2.3 gyrB 基因序列分析 进一步用细菌分类中常用的 gyrB 基因

20、对 TWC2 进行分析,以 TWC2 基因组 DNA 为模板,扩增 gyrB 基因,电泳检测目的片段(图 3-B)与预计片段大小基本吻合。搜索GenBank 数据库里相关芽胞杆菌 gyrB 基因序列,以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为外群,采用 MEGA 6 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 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图 5) ,结果显示,Bacillus thuringiensis、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pumilus、 Brevibacillus brevis

21、聚在一个大分支里,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聚在另一个分支上,TWC2 与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的 GM-1、FQS38、DY1b菌株聚在同一分支,亲缘性最近,这与 16S rRNA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一致。 综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 序列分析、gyrB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 TWC2 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2.3 对其他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为研究拮抗菌株 TWC2 的生防潜力,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谱进行测定。结

22、果表明,菌株 TWC2 对 7 株供试病原真菌均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图 6) ,其中对甘蔗赤腐病菌、柱花草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均达 70%以上(表 2) 。 2.4 TWC2 对甘蔗赤腐病的防治效果 如图 7 所示,对照组叶片叶脉状况良好,没有出现病斑。由表 3 可知, T+S 处理组叶片叶脉出现病斑,但面积较小,仅为 9.11 mm2;S+T 处理组叶片病斑面积较大,为14.44 mm2;S 处理组叶片受赤腐病菌侵染较为严重,病斑面积达 32.56 mm2。说明 T+S 处理组、S+T 处理组对赤腐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 T+S 处理组抑制率最高,达72.01%,S+T 处理组其次,为 55.63%,而未喷洒 TWC2 菌液的 S 处理组和空白处理抑制率为 0。盆栽试验(表 4)与离体叶片接种结果(表 3)基本一致, 说明 TWC2 菌株对甘蔗赤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赤腐病是甘蔗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蔗区,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严重时可导致 30%左右的减产13。目前,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抗病育种和化学防治,但均存在较多缺陷;生物防治以其无污染、持效期久、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防治方法之一。开展甘蔗赤腐病生物防治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就是筛选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生防微生物,国外研究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