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公共卫生部分)科学技术部二八年五月十三日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II目录前 言 .1第一章 肠道传染病防治 .2第一节 霍乱 .2第二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 .4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5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6第五节 沙门氏菌病 .7第二章 人畜共患疾病及虫媒传染病防治 .8第一节 疟疾 .8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第三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11第四节 鼠疫 .12第五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14第三章 易发皮肤疾病防治 .15第一节 破伤风 .15第二节 湿疹 .17第三节 浸渍足 .17第四节 股癣、体癣 .18第四章 食源性疾病防治 .19第一节 葡萄球
2、菌及其肠毒素中毒 .21第二节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中毒 .21第三节 变质甘蔗中毒 .22第四节 霉变谷物及其呕吐毒素中毒 .23第五节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中毒 .23第五章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24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25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6第三节 支原体肺炎 .27第四节 衣原体肺炎 .28第五节 猩红热 .29第六节 风疹 .30第七节 麻疹 .30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31第六章 其他疾病防治 .32第一节 链球菌感染 .32第二节 肺炎球菌感染 .33第三节 鼠咬热 .34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1前 言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7
3、.8 级地震,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指示, 科技部组织专家编写了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公共卫生部分),重点针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急性、突发性疾病,提出了预防控制技术,现印发供参考。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疾病有: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等;2、人畜共患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脑等;3、皮肤破损易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等;4、食源性疾病,如葡萄球菌及肠毒素中毒等;5、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6、其他疾病,如鼠咬 热等。地震之后要注意做好地震的疾病预防工作,特别是上述疾病预防与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力争震后无大疫,以保护 好震区民众健康。为了把灾害减到最小限度,要
4、做到以下几点:“灭蝇灭鼠抗感染,净手洁水防虫咬,皮肤破 损涂碘伏,头痛发热早问医”。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难免有不当之处, 请批评指正。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2第一章 肠道传染病防治肠道疾病是地震等灾害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生的疾病种类,特别是肠道传染病,严重影响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健康。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水、食物传播 为主,也可 经日常生活接触等感染。通常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等。容易造成流行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霍乱、伤寒、副伤 寒、沙 门菌感染,甲型和戊型肝炎、出血性大肠杆菌
5、O157感染和诺如病毒感染等。人群对各种肠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但病原体不同,免疫力持续的时间 不同。地震 过后,当地 卫 生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自来水、地下水等饮用水水源极易发生污染,这些情况都可引发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因此, 应做好水源、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集中处理粪便和生活垃圾;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个人 卫生,进餐前要清洁手,无供水条件 时,尽量采用消毒 纸巾等,如无洗手条件或消毒 纸巾,就餐时,手部尽量不要直接接触食品;运送和提供的食品要有完整包装,避免污染,尽量 饮用开水或清洁水;地下水、自来水等饮用水可能因地震而导致饮用水污染,若发现水颜色异常或有异味
6、时,应立即停止 饮用,并及 时报告当地有关部门。一旦出 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者要及时就诊 ,同 时注意补液及休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为群体性发病的,要注意及时向卫生机构报告相关信息,以便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暴 发流行。第一节 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主要 临床表现为腹泻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3(水样便)、呕吐等。大多数霍乱患者的潜伏期为12天(数小时至5、 6天) 。潜伏期后,典型病人起病急骤,少数有头昏、倦怠、腹涨、 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为泻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诊断】1. 疑似病例:(1)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7、如剧烈腹泻、水 样便(黄水样、清水 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 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周 围循 环衰竭和肌痉挛 (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之前;()霍乱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等) ,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 查者。2. 确诊病例:(1)凡有腹泻症状, 粪便培养O1群霍乱弧菌阳性;(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的典型症状,粪便培养O1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3)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应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者;()在疫源检索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O1 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日
8、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治疗】 病人隔离,采取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1. 支持 疗法:(1)静脉补液:及时、正确的 补充液体和 电解质,其中静脉补液对中型和重型霍乱患者尤其重要。(2)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配方(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1000ml液体中含葡萄糖20g(或白糖4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或枸橼酸三钠2.9g)、氯化钾1.5g。如果口服补液中含甘氨酸110 mmol/L 可促进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2. 抗生素治疗:四环素作为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此外, 强力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 复方新 诺明)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等亦有效。其它呋喃唑酮 (
9、痢特灵)、氯霉素、黄连素、 红霉素对霍乱的疗 效尚不肯定,氨 苄青霉素 对霍乱弧菌无效。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4【预防和控制】1.发现、查找传染源。确 诊的霍乱患者是肯定的传染源。有疑似症状和疑似暴露史的腹泻患者。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其用水人群。2. 霍乱病人死亡后,尸体应进行火化。3. 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应用生石灰覆盖并及时处理。患者的粪便用专用器具盛放,加入2% 漂白粉混合半小时或用生石灰完全覆盖粪便。4. 保护水源:病人衣裤 、泻吐物等 进行有效的消毒,但严禁在各种地面水源(江河、井、塘)洗涤。对可疑受污染的水源,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5. 食具用具消毒: 应对患者用过的食
10、具用具用0.5%漂白粉浸泡洗涤;对剩余食品于煮沸消毒后方可食用。6. 保护易感者:加强个人卫生、确保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第二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HA)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 传播。甲肝感染者的 粪便或生活污水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常引起甲肝的暴发或流行。甲肝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常见1550天。典型病例 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多数可自愈。【诊断】1. 疑似病例:(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 厌油、乏力、
11、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2)血清转氨酶(ALT)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52. 确诊病例:(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暴发点工作、旅行、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3)血清抗HAV IgM 阳性。(4)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 IgG 滴度呈四倍升高。(5)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 HAV颗粒。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 2)两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4)、(5)中任何一项。【治疗】1. 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休息。2
12、. 急性肝炎食欲不振者,应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有明显食欲下降或呕吐者,可静脉滴注10% 葡萄糖。3. 目前治疗急性肝炎的中西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别,各地可根据药源,因地制宜就地选用适当西药或中西药进行治疗。用药种类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 4. 重型肝炎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阻断肝细胞坏死,促 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 综合性措施及支持疗法以阻断病情恶化。【预防及控制】1. 搞好饮食、饮水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2. 接种甲肝疫苗。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沙 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为粪口传播途径,传播因素主要
13、为病原体 污染的水和食物。 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饮料,生吃被污 染的蔬菜、瓜果、水产品等是最重要的 传播方式,也可通过日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6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本病潜伏期335天。 伤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稽留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 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与肠穿孔。副伤寒甲、乙的临床症状较轻,副 伤寒丙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有的 则仅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后或隐性感染后都可获得较巩固的免役力,再感染者少见。【诊断】1. 疑似病例:在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一周以上者。2. 确诊病例:(1)不能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持续性高 热(热型为稽留热或驰张热)、畏
14、寒、精神萎靡、无欲、头 痛、食欲不振、腹 胀、皮肤可出现玫瑰疹、脾大、相 对缓脉。(2)末稍血白细胞和嗜酸细胞减少。(3)血、骨髓、尿、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4)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 抗体凝集效价在 1:80以上,“H” 、“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60以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4)项。【治疗】1. 一般治 疗及护理:对病人要采取胃肠道隔离措施。要求病人卧床休息,经常给病人维护皮肤、清洁口腔以及 转换卧位等。宜流食或半流食,注意 补充维生素,维持电解质平衡。2.抗菌素治疗:氟嗪酸
15、、氯霉素、复方新 诺明、氨苄青霉素等都可以使用。【预防及控制】1. 做好饮水、食物及粪、尿卫生管理,消 灭苍蝇。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生奶等。3. 预防接种是预防伤寒的有效措施。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7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经粪口途径传播。其中,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最基本的方式,其次,经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且常引起暴发。本病潜伏期为数小时7天,多数 12天。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轻者可自愈,重者
16、需治疗。特别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中毒性菌痢,常可危及生命。【诊断】1. 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它原因腹泻者。2. 确诊病例:细菌性菌痢确诊病例可分为三种(1)急性菌痢: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它原因腹泻),伴 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 压痛。 粪便镜检白细 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血球;粪便培养志 贺氏菌属阳性。 临 床诊断:具备上述、项;实验确诊:具备上述、 项。(2)急性中毒性菌痢:发 病急、高 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 围循环衰竭症状
17、,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 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 起病时胃肠 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血球(脓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志 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上述、项;实验确诊:具备上述 、项。(3)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 2个月以上者;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为疑似病例加上述或 ;实验确诊为疑似病例加 或加 。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公共卫生部分8【治疗】1. 支持治疗,一般为口服补液。必要 时静脉补液,维 持水和电解质平衡。2. 抗生素治疗,如磺胺类药、氨 苄青霉素、 氯霉素、黄连素等。3. 中药黄连、
18、黄柏、白头翁、马齿苋等均有疗效。【预防和控制】1. 对病人采取“五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 疗和就地卫生处理。2. 治疗慢性菌痢患者,对环境做到“三管一灭”,即管理水源、 粪便、 饮食和消灭苍蝇,尤其做好水源和污水的卫生处理能防止水源性志贺氏菌的暴发。第五节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肠道感染病。食用了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此外,若手接触了带有沙门氏菌的动物(包括海 龟、小 鸡、猫、狗、 啮齿类动物)后,接触到口也可能受到感染。临床症状通常是在感染病菌后1236小时开始出现,也可672小时。伴有突发性剧 烈头痛、腹痛、腹泻、低热、偶有呕吐。其他症状消失后,腹泻和食欲不振常持续几天甚至几周。【诊断】1. 饮食史:有进食不洁饮食史(尤其是动物源性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蛋 类、乳类及其制品等),往往同席多人或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2. 临床表现:进食不洁饮食后12天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表现;持续发热1周以上,无明显系统症状,或有胃肠道表现,肝脾 肿大;有局部病灶形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