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885KB ,
资源ID:743291      下载积分:10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7432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为本站会员(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 2014 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历史试题,按选修模块顺序分解而成,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 QQ 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 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 选修 1 汇总分解、整理:张秋鸿 商鞅变法1 (2014四川文综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 “倾邻国而雄诸侯”

2、的是(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考点】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解析】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改革所属时期存在诸侯国,且改革是属于诸侯国的改革,经改革诸侯国强大兼并其他 诸侯,商鞅 变法符合上述条件,故 A 项正确;汉武帝改革不属于诸侯国改革,故 B 项错误;北魏通过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及政权巩固,但难称富强,且不久分裂,未进行大规模兼并,故 C 项错误;王安石 变法最终失败,故 D 项错误。【答案】A2 (2014安徽文综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3、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2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明治维新【解析】商鞅变法的影响中“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是采取了“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 的举措, “民勇于公 战,怯于私斗 ”采取了奖励军功的举措,故 A 项正确;

4、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变 法中的市易法对于增加政府的 财政收入有一定积极作用,故 B 项错误;戊戌变法的内容虽然有设立农工商总局,但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并没有执行,促 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更无从谈起,故 C 项错误;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 为杠杆,用国 库资金来加速资 本原始积累过程,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从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 现了早期工 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 重点的轻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故 D 项错误。【答案】A3 (2014浙江自选模块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

5、分)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 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要观点有:“ 商君之法,使民务本而力农”;“ 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 违背了“得人者兴”、 “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而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 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6、(5 分)(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 (5 分)【考点】商鞅变法【解析】 (1)第一小问“指导思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作用” 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 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残伤民以峻刑”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人(指奴隶主贵族)说惠王”作答。【答案】 (1)思想:法家思想。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3

7、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改革4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5)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建立后, “约法三章 ”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 九章律之外的“ 旁章科条”迅速增至 359 “章”, 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 1000 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 ”;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 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 秦汉旧律”竞多达 906 卷,770 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

8、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 规被编辑为“ 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 20 篇、620 条、27600 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7 分)【考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改革【解析】 (1)主要特点依据材料第一段中“西汉建立后, “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的信息,可推导出魏晋时期法

9、律改革也是原有法律不再适应现实需要,从而概括出从现实需要出发;对比第一段汉代法律,从第二段中 “共 20 篇、620 条、 27600 字”的信息可概括出删繁就简,从“ 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 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的信息可概括出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从“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信息可概括出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从材料第一段中“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东汉以来马融、 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的信息可归纳出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从材料第二段“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

10、而不同罚”的信息可归纳出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答案】 (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8分)(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7 分)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5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5)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4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 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 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 难以执行

11、。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 “富强者兼岭而占, 贫弱者薪 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 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9 分)【考点】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解析】 (1)从材料中“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

12、薪苏(柴薪)无托”可知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 泽之利;从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可知是北方 战乱,人口南迁的大背景。(2)结合实行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可总结归纳改革的作用。【答案】 (1)背景: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6分)(2)作用: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9 分)北魏孝文帝改革6 (2014上海单科7)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唐

13、朝 D北齐【考点】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解析】鲜卑语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被广泛地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使用,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 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 次于汉语的声望语言,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汉族接触不到鲜卑语,故 A、B、C 项错误;北齐属于南北朝时期,故 D 项正确。【答案】D唐代韦宙风俗改革7 (2014重庆文综4)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 ,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 ,至私奔者。韦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5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

14、有 翻录必究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考点】唐代韦宙风俗改革【解析】抓住题干中“俚民婚,出财会宾客”“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当地婚俗中的婚宴需要花 费巨资来宴请很多宾客, 导致没有财力者私奔的情况出现,因此 题干中“ 韦宙约束”应该是约束婚礼的大操大办,提倡节俭,而不是反对举办婚宴,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C 项错误;D 项与题干信息“略如(汉)礼” 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王安石变法8

15、 (2014上海单科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考点】北宋中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 A 项错误;青苗发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 B 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 强军事,后者是 调节物资 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 C 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 D项错误。【答

16、案】B9 (2014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 、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 B C 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6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济发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由中的“选举”“新军”

17、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 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 “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 中的 “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应为当代浙江的地方志, 选择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10 (2014重庆文综14) (3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 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 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

18、,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 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 (6 分)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4 分)【考点】 (1)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王安石变法(三舍法)【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来归纳即可,从 “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 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

19、业成绩”的信息可概括出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从“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的信息可概括出毕业 考试实行教考分离;从“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的信息可概括出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第二小问影响从三舍法对人才的培养选拔以及学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归纳即可。【答案】 (1)特点: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戊戌变法11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

20、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 “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7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考点】戊戌变法废八股【解析】注意审题:“这一事件的发生”是指“ 梁启超等联合百余 举人上书”和“ 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A 项只能说明“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的原因,不能说明前者,故A 项错误;“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反对,这说明了这场运动缺乏广泛

21、的社会基础,故 B 项正确;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与题干中“ 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的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答案】B12 (2014重庆文综7)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考点】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解析】A、B 两项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与题干信息“欲张挞 伐,以湔(洗)国耻 ”不符,故 A、B 项错误

22、;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 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启用 维新派,变法图强,故 C 项正确;宣统帝还没亲政,清王朝就已经被推翻,与题干信息“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13 (2014山东文综46) (10 分)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 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 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 、招商局、同文 馆、制造局、

23、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 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 变事而已,非 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8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 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 分)【考点】戊戌变法【解析】 (1)从材料一中“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及“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 务,非不然也,非变法也”等信息

24、去概括共同点。(2)从材料二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及也 “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制度统治视角分析作答。【答案】 (1)相同: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4 (2014四川文综14) (30 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图 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

25、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 “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9 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表 3(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 4 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10分)(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

26、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 3 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4 分)【考点】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交通、通信工具的 进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3)史学理论历史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 (2)结合材料三可知首先应该讲图四中的信息条理化,然后予以解 释。第一步 图四信息条理化,首先确定信息所属领 域即社会生活领域,然后将各具体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可知图片所属包括物质生活习俗、交通通 讯、 传媒变迁等几

27、类,故在总述后分别予以介绍即可完成对图片描述。第二部对图片的解释 ,首先可从史 观的角度予以简 要分析,其次可联系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相关知识予以关 联分析,即可 对上述变迁出 现的原因予以回应,同时也可兼及影响、评价等。也即在分析评价中要注意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3)第一小问如何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 评价方法, 结 合材料我们看到陈旭麓是将“ 中体西用”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故方法可称之为历史的评价;“如何”评价含义二之的是对“中体西用”的看法、观点,梳理材料、提取关键词,概括归纳可知 陈旭麓对“中体西用”持较多的肯定态度,他认为当时中国封建 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

28、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第二小问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也即前述 评价方法,把 评价对 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第三小问按照这一原则,任选 表 3 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也即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表格中各种观点主张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具体而言,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事件 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 仅没有减 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 计划进行,中国最 终将成 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 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0

29、页(共 16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 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 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 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 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族政治轨道的追求。【答案】 (2)整理:图 4 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

30、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10 分)(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族政治轨道的追求。 (10 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15 (

31、2014重庆文综14) (3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 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 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 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材料二 1932 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 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 论。教 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 “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 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 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 。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 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 “在学生们赶考的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