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从 九十年代 开始 ,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1 有关服务贸易的一般概述 1.1 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内涵 ( 1) 服务业的定义 对服务业的定义及其所包括的业界范围,国际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 ,不同学 者对服务业所覆盖的行业范围还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差异。 关于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2、 .斯密。亚当 .斯密从生产 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将生产物质的 、有形商品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而生产非物质的、无形商品的劳动则是非生产性劳动 。他提出服务不是生产性的而是非生产性的,因为服务一旦完成便消失 遁形,同时, 它不能固着或呈现在可售卖的物品里边。随后的经济学家,例如萨伊、 马歇尔则 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提出 凡是能够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因此 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 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
3、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的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从上述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虽然从物理特性角度区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个物体、一种装置、一 件东西,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一种努力。但从本质上讲,服务与有形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 美国经济学家霍尔( 1977)认为,所谓服务就是隶
4、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人或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消费单位的变化与生产单位的变化同时发生,这种变化是同一的。服务一旦生产出来就必须由消费者获得的事实意味着服务不能储存,这与其物理特性无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巴格瓦蒂( 1984)、桑普 森和斯内普( 1985)相继扩展了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他们将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为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 我国学者黄少军则认为,服务业仅包括住宿和饮食服务、金融和保险、房地产业及其租赁业、广播电视和文化娱乐业、医疗保健和卫生福利事业、专业技术及
5、咨询业、教育和体育、居民生活服务业等,而交通业、通讯业、贸易、政府部门与上述服务业构成第三产业。而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完全一致,可以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并且在中国的统计体系中,也只有“第三产业”的概念。我国国务院 在 1985 年即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对中国三大产业做出了与国际通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决定。此分类法将中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 ( 包含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 ;第二产业指工业 ( 包含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热水和煤气、建筑业 ) ;第三产业则是指除了上述各业外的其他产业。在本文研究中,为便于比较分析及数据的可
6、得性,作者将中国的第三产业等同也服务业,这是本文的一个研究基准。 ( 2) 服务贸易的内涵 “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于 1971 年经济合作组织 ( OECD) 的工作报告中 。随后美国在 1974 年贸易法中首次使用了“国际服务贸易”这一概念。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不断深入,围绕着“服务贸易”的概念、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区别,理论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激烈的争辩。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国外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界定、国内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界定和关贸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界定。 国外学者关于服务贸易的界定 巴格瓦蒂( 1984)在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的基础上,将服
7、务贸易定义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交易活动”。具体可分为:消费者和生 产者都不需要移动的服务贸易、消费者移动到生产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生产者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服务贸易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都移动到第三国进行的服务贸易。桑普森和斯内普( 1985)对服务贸易的分类与巴格瓦蒂的分类基本相同,只是他们把服务消费者称为服务接收者,并且认为服务接受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而格鲁伯( 1987)则直接把服务贸易定义为“人3 或物的国际流动”。 D.瑞德尔在其所写的服务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按发展类型区分的异同一文中,根据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是否移动这一标准,对服务贸易
8、作可以分为 四类,即过境贸易、当地贸易、要素收益贸易与第三国贸易,如图 1 所示。 图 1 瑞德尔的服务贸易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服务贸易的界定 我国国内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 80 年代,最早代是表汪尧田和周汉民。他们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 1992)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符合于严格服务定义的直接服务输出与输入活动;而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出输入,也包括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如卫星传送与传播、专利技术贸易等。 1992 年以后 ,国内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的概念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界定。例如将无形贸易划分为要
9、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在无形贸易中扣除要素服务贸易即为通常所说的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国与国之间服务业的贸易往来,各国服务业的总出口构成了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作为劳动活动服务的特殊作用价值;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把要素服务、物化项目服务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进行跨国界的服务交易等等。 关贸总协定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 协定”,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 ( 一国与另一国或多国 ) 之间的以活动着的劳动形式所提供的商品服务与另一商品形式而进行的交换或交易”。这一定义将服务贸易按提
10、供方式分为四种形式 :跨界提供,由一个成员境内向另一个成员境内提供的服务;跨境消费,在一个成员境内向任何其它成员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商业存在,通过一个成员的商业实体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的存在而提供的服务;自然人的流动,由一个成员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的个人提供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提供方式的定义并不是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划分。事实上,许多服务贸易部门,都可能同 时具有以上几种提供方式。 4 从上述服务贸易概念的有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是根据服务的特征来界定服务贸易概念的外延,通过对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差异性的比较来获得服务贸易的内涵。具体来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区
11、别在于: 交易标的不同。货物贸易的标的是有形商品,货物贸易必须通过各生产要素的结晶 产品的国际间移动才能完成。而服务贸易的标的是无形服务,服务贸易的完成只需要各生产要素 人、资本和技术中的一项移动即可实现。 所有权转移性不同。货物贸易中产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同时发生转让的;而 服务贸易通常不涉及所有权的转让,服务消费者购买到服务以后,只是获取了服务的使用权,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服务的所有权。 储存性不同。货物贸易是有形商品的交易,它需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吞吐和储存商品以备不时之用;而服务贸易中的标的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多是同时发生的,服务一般不能离开劳动过程而独立存在,因此服务贸易无需事先储存。 比
12、较优势不同。由于一种商品的同一批量产品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与替代性,彼此的差异度比较小,因此商品出口国可以通过降低其成本,进而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而服务产品由于无法运输,以及难以批量生产 ,产品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服务的出口国很难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比较优势,而主要是通过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性能等非价格因素,进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优势。 1.2 服务贸易的分类 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的范围比较广,存在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分类,对于进一步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和性质,以及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都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迄今为止,无论是在学术讨论中,还是在实
13、践操中,对于服务贸易的分类均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三种: ( 1) 按行业划分。为了谈判、 统计等工作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有一个按行业分类的目录,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 12 个类别。每个部门下又再分为若干分部门,共计 155 个分部门。 ( 2) 按服务提供方式划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根据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是否过境移动,将服务贸易划分为过境支付、跨境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形式。 5 ( 3)
14、按要素密集程度来分类。根据服务产品的要素 密集程度,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 :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劳务的输出、输入,如建筑工程承包等;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资本的输出、输入,如金融保险等;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咨询、管理等专业服务、运用产权、特许权、专利权等权益性资产提供的服务,以及以提供知识信息和其相关服务的贸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传播,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比重将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1.3 服务贸易的特征 与有形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征: ( 1) 服务贸易的无形性 服务贸易的无形性有
15、两方而的含义。第一,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物理存在形态。第二,服务贸易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没有记载,只在国际收支统计中才以非贸易收入形态出现。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消费者在购买前服务之前,往往不可感知服务和了解服务的其质量,提供的服务具有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可变性,其质量难以标准化。比如教育服务、餐饮服务等,购买这些服务的风险比购买货物的风险大。 ( 2) 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 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即服务价值形成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与服务价值的实现和使用价值的让渡过程,以及服务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完成的。货物贸易的生产与
16、消费过程往往是分离的。商品一旦投入到市场体系或流通领域便成为了独立的交易对象,许多商品在甲地生产,却在异地甚至异国消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任何接触。不同的是服务贸易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在场,直接接触并互动,二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可分离的。这种不可分离性要求服务不能脱离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和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割开来。比如理发师为顾客提供服务,理发师 和顾客二者需要在同一时空内直接发生物理上接触才能进行服务。并且在服务贸易中价值实体与使用价值不同时发生转移,消费者一般只得到使用价值而并不拥有价值实体。 ( 3) 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货物商品在生产
17、出以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或长或短均有一个储存过程。 但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以及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服务是不能被储存和被运输的,不能被包装和反复进行转让的。例如航空运输业和6 旅游业,不论在需求淡季时有多少空位,都不可能把此时卖不出去的空位储存到旺季时出售,也不可能通过运输把甲地卖不出去的座 位和床位转移到乙地进行出售。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如果不在当时当地被消费掉,往往就会造成损失。只是这种损失不像有形商品的损失那样明显,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和折旧的发生。 ( 4) 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产品质量的差异性 服务产品的差异性要比商品差异性明显得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有形商品时,可以通过对
18、产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和鉴定,保证产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并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标准化生产,使同批量产品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替代性。但服务产品不同,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大多数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活生生的人, 因而服务很难批量生产。同时由于不同的服务提供者的素质和能力存在差异,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服务人员,由于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技能发挥的差异,也会导致服务具有差异性。 另外,由于消费者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不同消费者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同,也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育服务业中,学生专心听讲,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必将激发教师的授
19、课热情,提高讲授的质量,相反如果学生窃窃私语,必将挫伤教师的授课热情,影响讲授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消费者的知识、经验、诚实的动机,影响着服务的生 产力 (富克斯,1894),质量差异性是服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服务行业的普及,服务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有形化的趋势。例如部分服务有了物质载体 ( 图书、唱片和软盘 ) ,部分服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的不同步性。服务有形化的发展,使得部分服务的运输、储存和标准化成为可能,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大大增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于 2
20、0 世纪80 年代,完善成熟于 20 世纪 90 年代,而将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则始 于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如熊比特、索洛、麦克尔波特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来探讨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定义服务贸易竞争力,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西方关于服务贸易竞争力,其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7 西方学者尝试用传统贸易理论,特别是一国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一国服务贸易。经过分析,他们认为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在服务贸易中同样存在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只不过和货物贸易相比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不同,在运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
21、进行解释 时,必须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迪尔多夫( 1985)率先运用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 ( H-O 理论 ) ,建立了一个“一种商品,一种服务”的模型来探讨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克莱维斯,巴格瓦蒂( 1986),借助传统贸易理论,解释由要素禀赋决定的服务价格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具有相关性,认为发达国家在金融、工程咨询、信息处理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塔卡和森德伯格( 1988)指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适用于分析服务贸易,但其也存在局限性,为克服运用国际贸易原理来分析服务贸易时的缺陷,他们主张需要更
22、多的关注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市场结构和需求特征。兰格海默( 1989)通过对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四国服务贸易资料的实证研究,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模式与他们的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伯格斯( 1990)运用修正过的赫克歇尔 -俄林 -萨缪尔森 ( H-O-S) 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服务技术出口对于贸易双方的影响,提出关于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该模型说明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别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服务贸易格局。根据伯格斯模型,厂商是选择按合约经营还是 自我服务经营取决于服务和要素的市场价格比较。服务价格超过工资和租金的程度越高,厂商依赖服务部门的程度就会越低,自我服务经营程度就越高
23、。由于要素间存在替代关系,服务的成本就会相应降低。如果存在技术、贸易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各国在服务供给上的技术差别就成为商品生产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他指出,国际贸易理论是可以用来解释服务贸易的,如果把标准的 H-O-S 模型作简单修正,就可以得到解释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他认为 :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技术的出口一般会改变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提高出口国的经济福利水平。法尔维和格默尔( 1991)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解释国际服务价格水平的差异时,得出的结论与克莱维斯和巴格瓦蒂的解释不谋而合。琼斯,卢安( 1995)提出要素禀赋在一定程度影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国际
24、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由单一的劳动力成本因素转向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特别是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成为理论界研究的又一重点。人力资本理论应用于贸易领域最早源于“ 李 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克拉维斯和鲍德温等人认为人力资本是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和保健费用等开支,分析指出 李 昂惕夫计量的资本8 只 包括物质资本,忽略人力资本。 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1964)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对外贸易类型,指出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则处于比较劣势。
25、萨皮尔( 1982)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研究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提出物质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格雷贝克和哈罗德米瑟( 1990)进 一步提出,除劳动力和资本的比较利益外,人力资本这一服务产品所独有的生产要素是决定服务的比较利益的最主要因素。密尔文( 1989)研究指出,现代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为主,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具有短暂性。 90 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学术界开始将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 关于制造业的服务与竞争力的研究、对某一服务行业的研究以及对服务
26、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例如:大卫( 2001)等人探讨了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菲利普( 1998)等人研究了保险业的竞争力;保罗( 1999)等人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 务业的竞争力。西城等人对不同地区商业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玫尔( 1999)等人比较了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服务竞争力。 回顾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相对于历经 200 多年研究历史的商品贸易理论体系,关于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不过 30 几年的积累,甚至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开始涉及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这类研究中虽然明确了竞争力与服务贸易相互间的关系,但并未将服务贸易视为产业整体来研究其国际竞争力,更多的是直接的应用研究,很
27、少涉及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回顾近年来已有的国外文献, 对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主要从服务贸易自由化角度展开,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一国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总体服务贸易、金融和电信两个关键行业领域。具体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利用贸易自由化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总体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ee and Hanslow( 2000) 研究表明,如果完全取消乌拉圭回合后的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贸易壁垒,则整个世界经济可以从中获利 2600 亿美元,其中1300 亿美元来自服务贸易,约与商品贸易获利等同。 Sherman Robins
28、on ( 2002)1 借用这理论分析,若将忽略的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当中,将会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美国劳动力比国外劳动力包含更多的人力资本,他们还曾对此作过实际的估算和研究,成功地消除了“谜” (克拉维斯,鲍德温, 1984)。 9 选取了 10 个国家和地区、 11 个部门的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构表明,服务贸易不仅直接影响世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而且通过产业间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对经济其他部门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其从发达国家进口服务产品时,可获得信息和先进的技术,从而引起了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推动作用。 Ruther
29、ford, Tarr and Shepotylo( 2005) 则利用 CGE模型对俄罗斯的 “入世 ”效应进行了评估分析。他们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服务市场的开放能够增加一个国家的福利,而消除服务业 FDI 市 场准入壁垒是一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福利增加的主要来源。 第二 基于特定服务贸易部门,讨论具体服务贸易部门开放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于服务贸易谈判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电信两个部门,因此研究具体服务部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主要围绕这两个部门展开。 Goldsmith( 1969) 认为金融服务业通过将金融资本投资于最有生产效率的部门,使得一国产出和收入增长。他利用金融资产和 GNP 的比
30、例作为衡量金融部门业绩的指标,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经济的增长。 King and Levine( 1993) 指出金融服务通过提高资本积累和(或)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增长,在控制其它影响长期增长因素的前提下,采用金融系统负债 /GDP、金融系统对私人部门贷款 /GDP 这两个比例来解释金融业自身的增长,并得到了显著正的回归结果。 Francois and Schuknecht( 2000) 运用贸易开放度、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以及金融部门集中度来解释实际人均 GDP 增长率。他们发现金融业开放与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Khoury and Savvides( 2006) 选取了包括发展
31、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 60个国家的电信和金融服务 部门横截面数据,建立了起点回归模型 (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市场开放对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具体服务部门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第三, 基于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品角度,研究生产者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Markusen( 1989) 研究发现,不论是资本密集型的中间投入制造品,还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都能够带来报酬递增。虽然服务市场开放以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会对国内服务企业产生部分的 “ 挤出效应 ” ,但由于该 服务部门的竞
32、争导致了国内对该服务的更大需求,因而,外资提供的服务对国内相应服务的替代效应小于因竞争产生的规模效应;同时,由于服务差异化的特性,使得外商提供的服务成为国内提供中间投入品的有益补充。因此,他认为生产者服务的自由化有可能对一国的社会福利带来显著的正面效应。 Francois,Joseph and Kenneth Reinert( 1996) 利用 17 国数据分析了服务在生产和贸易结构中的10 作用;这些研究普遍认为,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进口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者服务通过提高整个经济部门生 产率带动经济发展,而且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其它服务贸易以及商品贸易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
33、替代关系。 Hoekman( 2006) 研究认为,服务可能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例如印度。他分析认为,在服务市场开放条件下,服务将成为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者服务,如金融、电信、运输、分销服务等。因此,通过进口生产者服务,带动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该国的经济绩效。 第四, 基于特定服务贸易模式,研究不同模式下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Whalley and Bob Hamilton( 1984) 是较早研究消除劳动力在国家间流动的所有限制后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由于自然人流动的开放,基于不同国家劳动边
34、际产品的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新的配置,因此,他们估算在某些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得全球收入将可能翻一倍,并且对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Walmsley and Winters( 2005) 指出,如果发达国家允许相当于其国内劳动力 3%的国外服务提供者进入其国内市场,则全球获得的收益可能远远超出任何现存的贸易形式自由化所带来的收益,而 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共享这种福利的增加。此外,他们还指出,目前熟练工的自由流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解决,然而,非熟练工的自由流动也将会产生更多的收益。 2.2 国内研究现状 ( 1) 有关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我国货物
35、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服务贸易获得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强弱。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弱势地位,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理论、世界及我国的 服务贸易实践展开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 2001)的研究表明,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出口呈正向关系,而与进口呈反向关系。在出口中,服务业出口的比重对国际竞争力的正向作用最强,工业次之,农业最弱。一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则这个国家的服务业、工业、农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就越强。这说明,在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越大,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从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越强;有些学者用服务贸易的出口项目结构来衡量我国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