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8.50KB ,
资源ID:768346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7683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重点.DOC)为本站会员(国***)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重点.DOC

1、疑难点金1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重点河南大学 张玉玲中国当代文学自考教材的整体框架是以史为经、以作品为纬、融文学史与作品选为一体。在学习过程中应首先了解当代文学的流程,把握当代文学各个分期文学发展的特点、文学思潮及流派。在此基础上掌握各个分期不同文学样式的代表作家及创作特色。本文着重从史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流程、各时期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帮助学员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主干,以便准确理解作家、作品。1949 年 7 月 2 日至 19 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人当代文学阶段。50 年来,无论从社会对文艺的要求

2、和文艺的主导方针看,还是就文艺自身的实践道路而言中国当代文学都具有了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它限定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多元文学。这种性质使当代文学以极其复杂的面貌和特征显著区别于以往任何社会形态和时代的文学。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伴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的变化而律动,大体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1949一 1966 年) 、 “文革”十年(19661976 年)和新时期(1976 年)三个历史阶段。一、50 年代、60 年代(前十七年)文学(一)50 年代力、60 年代文学思潮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全国胜利以后国内的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号召

3、要反对那些否定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倾向,批判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唯心主义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进行了三场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21951 年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4 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1955 年开始的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这些运动和斗争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远远超出了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想的膨胀,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创伤。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国工作的重心开始由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4、,在思想文化领域需要发扬民主、纠正“左”倾思想的影响,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其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1956 年下半年到 1957 年上半年,文艺界贯彻这一方针,出现了活跃的局面。文艺理论和批评出现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摆脱教条、冲破禁区、大胆探索的新气象在文学创作上,也初步显露了百花齐放的苗头。从 1957 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

5、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一大批老作家、文艺工作者被打成“右派分子” ,展开批判斗争。这场斗争、践踏了“双百方针” ,断送了贯彻“双厂”方针的成果又一次把文艺问题、思想问题同政治问题等同给当代文学造成了巨大损失。1960 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文艺界也开始实行文艺政策的调整,甄别平反曾经受到错误批判的作家作品等,局部地调动了一些作家、疑难点金2艺术家的积极性。但这种局面很快又被“左”倾思潮的升级吞没。1962 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把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并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1963年到 1965 年,江青、林彪、

6、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相互勾结,直接插手文艺界,制造了一系列冤案, “左”倾思潮愈演愈烈,严重摧残了文艺事业直接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二)50 年代、60 年代小说50 年代、60 年代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潮,主要有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历史题材方面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其中反映解放战争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 (杜鹏程) 、 红日 (吴强) 、林海雪原 (曲波) 、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短篇小说黎明的河边 (峻青) 、 百合花 (茹志鹃) 。反映抗日战争和 20 年代革命斗争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孙梨) 、 青春之歌 (杨沫)

7、 、 三家巷 (欧阳山) 、 红旗谱 (梁斌)等;短篇小说有山地回忆 (孙梨) 、 党费 、 七根火柴 (王愿坚) 。另外、姚雪垠反映明末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李自成 (第一卷)在古代历史题材方面最有影响。现实题材的作品主要以反映农民生活为主,代表作品有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赵树理) 、 山乡巨变 (周立波) 、 创业史 (柳青) ;短篇小说登记 (赵树理) 、 不能走那条路 (李准) 、 三年早知道 (马烽)等。另外,反映工业建设的长篇有铁水奔流 (周立波) 、 百炼成钢 (艾芜) 、 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等;中篇在和平的日子里 (杜鹏程) 。在现实题材中还有两类作品不可忽视。一类

8、作品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李国文的改选等。另一类作品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细腻地描写了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人情味。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 。宗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50 年代、60 年代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一个高潮,但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明显的缺失,主要表现为:1、简单、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把文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为政治服务,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2、片面理解现实主义的含义,只承认肯定性的歌颂,排斥敢于正视生活矛盾、揭露生活阴暗面的作

9、品;把典型化仅仅归结为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指责“中间人物” 、非难人性、人情,因而不少人物形象类型化、模式化。3、在表现手法上片面追求民族化、大众化,忽视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技巧手法与方法作家创作个性。风格特色没有得到更广泛、更充分的表现。(三)50 年代、60 年代诗歌50 年代诗歌主题以颂歌为基本精神,乐观而豪迈的诗、单纯而明亮的色调构成这类诗歌精神的突出格调。内容主要有:l、歌颂新时代的到来,欢呼新中国的诞生,表达对共产党及领袖的感激和热爱。代表作品有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郭沫若的新华颂 、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 、藏克家的祖国在前进等。2、歌颂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代表作品

10、有郭沫若的骆驼 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的放声歌唱等。3、歌颂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精神。代表作品有未央的枪,给我吧 、 祖国,我回来了 。4、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田园牧歌。代表作品有张志民的村风 、严阵的老张的疑难点金3手 、苗得雨的修路 、苏金伞的场边夜话等。1956 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一度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 诗刊 、 星星两个诗刊创刊。1958 年兴起“新民歌运动” 。受“左”倾浮夸风的影响,出现了大量随梆唱影、空洞浮泛、以豪言壮语冒充“革命浪漫主义”的伪情矫情作品。同时从理论上否定“五四”以来新诗和外国诗歌的成功经验片面强调新诗只能在古典诗歌和民歌基础上发展,从而把现代诗歌驱赶到

11、了一条狭窄的道路上。60 年代后政治抒情诗数量剧增,诗与社会政治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诗歌题材和主题、手法和意象日渐雷同:诗的意象多取“东风” 、 “红旗” 、 “青松” 、 “烈火” 。等以象征革命力量(以“西风” 、 “乌云” 、 “虎狼”等象征反动势力) ,诗的手法多用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以呈现革命主题;诗的想象方法多将现实与历史相联系、以唤起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自豪感和对现实斗争的使命感,诗歌面貌单调、浮泛和伪饰,直接成为“文革”诗歌的源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他们被人们称为政治抒情诗天空的“双子星座” 。代表作品有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 、 秋歌 。贺敬之的雷锋之

12、歌 、西去列车的窗口 。(四)50 年代、60 年代散文1949 年至 1956 年是前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一个时期,通讯报告是创作的主要实绩,基本主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杨朔的鸭绿江南北等。一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如柳青的王家斌 、秦兆阳的王永淮 、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通迅报告的成果,标志着这一时期散文的初步繁荣,但题材不够广泛,体裁显得单一,存在着概念化的倾向。1957 年至 1966 年,是前十七年散文的第二个时期抒情散文与报告文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杂文也在这一时期复苏。抒

13、情散文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作品。当时出版了许多散文集,如扬朔的海市 、秦牧的花城 、冰心的樱花赞 、吴伯萧的北极星 、峻青的秋色赋等。报告文学发展成为散文中一支活跃而独立的劲派,创作中把时代感、新闻性以及歌颂性的题材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增强了政治文化色彩。代表作品有巴金的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 、中国青年报记者集体采写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雷加的三门峡截流记等。杂文在 60 年代得到复苏,它们针砭时弊、尖锐泼辣、坚持真理、旗帜鲜明,能够有的放矢地触及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为思想界吹进了一股新鲜的、民主的空气。邓拓的燕山夜话是这一时期杂文

14、难能可贵的收获它犀利时快、机智幽默,熔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炉。前十七年散文因受“左”的文艺理论和“左”的僵化观念的影响,限制了散文创作的题材和体载多样化,形成了歌颂性的思想模式,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反现实主义倾向。一般散文作家习惯于豪言壮语式的歌颂赞唱,使散文背离了抒写真情实感的美学原则。(五)50 年代、60 年代戏剧1、当代戏曲的改革1949 年至 1957 年间戏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 ,在剧目方面去芜存菁,对上演剧目的思想内容抑浊扬清,改变戏曲普遍存在的人物形象“脸谱化” 、类型化、理念化,情节结构拖沓、松散和随意的问题,克服戏曲过分重视形式美而忽视内容美的倾向,传

15、统剧目的整体艺术水平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推出了精品剧目京剧白蛇传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昆曲十五贯 。1958 年至 1966 年戏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京剧现代戏的革命它促使现代戏作为疑难点金4戏曲的一种新样式而得到观众的承认。革命现代京剧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并对传统形式进行了变革: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话剧的分场分幕制得以在戏曲中施行使戏曲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刻画人物,取消脸谱,传统的表演体制被彻底突破。引进歌剧和交响乐的

16、经验,原来“四部一腔”的音乐体制发生重大的变化。革命现代京剧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和重大突破、不仅使中国戏曲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也使中国人传统的戏曲审美观念发生了一场革命。但由于改革中未能很好地把握“虚” 、“实”的合度与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难以避免“话剧加唱”的弊病。后来由于江青的插手和政治的介入,使京剧现代戏在“文革”中沿着“三突出”的原则走向极端和僵化,落人的模式。这个时期京剧现代戏的精品剧目有红灯记 、 沙家浜 、 智取威虎山 、 奇袭白虎团等。2、当代话剧的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多幕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影响的有刘淦浪等创作的红旗歌 、胡可的战斗里成长 、老舍的方珍珠 、 龙须沟等。195

17、3 年至 1957 年,独幕剧创作数量可观,具有代表性的有妇女代表 (孙芋) 赵小兰 (金剑) 、 人往高处走 (奕凤桐)等。1956 年春大出现了“第四种剧本” ,其特点为:第一,勇敢地突破“人性” 。 “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人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第二,勇敢地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其代表作有岳野的同甘共苦 。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海默的洞萧横吹 、赵寻的还乡记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中国话剧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老舍的茶馆 。1958 年至 1962 年间

18、,话剧出现了历史剧热潮,从内容和立意来看可分为四类:第一对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为历史人物翻案如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则天 ;第二,发掘历史精神以鼓舞今人,如曹禺的胆剑篇 ;第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儆后人,如朱祖贻等的甲午海战 ;第四,歌颂历史上的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如田汉的关汉卿 。3、当代歌剧的发展从 1953 年起,全国相继成立了一批歌剧团,我国歌剧艺术走上专业化,出现了大型歌剧如刘三姐 、 小二黑结婚 、 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 、 嘎达梅林等。50 年代末 60年代初,中国歌剧涌现了许多新剧目,出现了当代歌剧史上的名篇佳作如红霞 (1957) 、洪湖赤卫队 (1958) 、 (刘三姐)

19、(1960) 、 (红珊瑚) (1960) 、 江姐 (1964) ,形成当代歌剧史上一个高潮。1966 年“文革”开始后,由于政治的动乱使中国歌剧从辉煌的顶峰跌落下来,整整十年,歌剧舞台弦歌尽绝。二、 “文革”10 年(19661976 年)文学“文革”10 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混乱的年代,新文学活动系统丧失自我调节的功能被”四人帮”纳人夺取的政治轨道,他们全盘否定了我国 30 年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艺成就,为了给“阴谋文艺”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根本任务论” 、 “三突出”创作原则、 “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创作理论。“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规定社会主义文艺的根

20、本任务是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否定了英雄形象塑以外的其它人物形象的塑造,取消了文学疑难点金5的丰富性、多样性,导致“文革”时期阴谋文学的一体化。“三突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它完全违背文艺创作规律,造成了文学创作的公式化,扼杀了文艺的独创性。“主题先行”的主题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打倒” 。这个主题无论对哪种体裁,在创作之前就已规定,创作时必须从它出发,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加以表现。这不仅颠倒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精神生产的过程,取消了作家的主体性,而且使文学直接用来图

21、解政治阴谋。根据这套创作理论产生了“假、大、空”和“欺、瞒、骗”式的文艺作品,如初春的早晨 、 金钟长鸣 、 欢腾的小凉河等。值得注意的是, “文革”中除了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纵的阴谋文学外,还出现了中国当代文坛特殊的两类文学现象:一类是不愿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当时一些作家尽管横遭迫害。但他们始终没有泯灭艺术良知,采取种种方式与阴谋文艺顽强抗争,艰难曲折地维护艺术的尊严,创作了一些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有黎汝清的万山红遍 、孟伟哉的昨天的战争 、郭澄清的大刀记 、曲波的山呼海啸 ;中、短篇小说有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 、蒋子龙的机电局长的一天 。一类是地下文学。它

22、们在高压专制下,以尽可能隐蔽的手抄渠道传阅,不顾压迫、收缴、查禁甚至批斗、杀头的危险,自发创作、传播。它们象“林中的响箭、黎明的曙光” ,挖掘了埋葬阴谋文学的坟墓揭开了新时期文学的曙光。代表作有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和“天安门诗抄” 。三、新时期文学(一)新时期文学思潮自 1976 年至今的二十余年的文学思潮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初期的文艺复兴阶段;80 年代前期的文艺争鸣和文艺思潮演进阶段;80 年代后期的文艺思潮新变阶段;90 年代的文艺发展阶段。新时期初期的文艺复兴阶段是一个文艺观念拨乱反正的历程,在这一阶段针对一系列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热烈争鸣:第一

23、,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辨识和争鸣。这次争鸣为 1980 年文艺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提出,进行了舆论准备。第二,现实主义的争论。围绕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诸方面问题展开,并通过对相关作品(如班主任 、 爱,是不能忘记的 、 人啊,人和“朦胧诗”等)的具体分析而逐步深人。争论涉及到真实性的诸方面:如生活事实与生活真实、生活本质;写真实与写本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真实性与倾向性等,初步廓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现实主义的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念。80 年代前期的文艺思潮主要是对现实主义问题、现代派文学问题和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规模最大、最深刻、产生影响最广远的是对文学中人性

24、、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讨论的主题词是“异化” ,即人的异化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问题,从对“文革”十年的历史反思逐步演化到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的全面反思。另外,本时期还对“朦胧诗”及新的美学原则、文艺心理学、文艺批评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论为主) 、复杂性格、文学作品创作的商品化倾向、通俗文学等问题先后展开讨论,使 80 年代前期的文学,在创作、批评和理论三个方面,较之前一时期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与发展。80 年代后期文学思潮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着眼于新格局的建立。要求文学回到自身,文学在表现时代时应进一步展现自己的独特性。第二,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作家

25、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命题面前更多地关心后者, “形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在作家的观念中日渐强化起来,而理论批评界更多地把作品做为独立的“自足体”加以本体疑难点金6的分析。第三,文学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这一时期争论焦点几乎都是纯理论性问题如文学批评方法、文学的主体性、小说艺术创新、文学“寻根”等。90 年代文学思潮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作与理论的共生共荣状态和我国文艺理论探求与世界文艺思潮深人的一体化态势。 “新写实”思潮的形成及其探索,丰富了我国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探讨。新写实主义的真实观不再努力去反映能展示生活必然趋势的历史真实,而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 、 “庸常性” 、 “平

26、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从而写出当代人的革命存在状态。 “新状态”文学要求告别新时期而进人“后新时期” ,表现出一种超越过去的企图和倾向:热情关注现实,要求主体介入,艺术趋向融合。而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话题,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骤然面对市场经济时的困惑,也表明了文学在 90 年代对 80 年代盲目追随西方的一种反弹,提出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转型期内人文精神重建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在 90 年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理论思潮还涉及到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及“重提现实主义”等方面。(二)新时期小说1、80 年代小说伤痕小说“伤痕小说”产生于 70 年代末期,得各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文汇报

27、 )1978 年 8 月 11 日) 。虽然当时多数“伤痕”作品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与人生伤痕的表面描写,但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人性遭到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 80 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主任 、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宗璞的弦上的歌 、从淮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 、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反思小说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些作家如王蒙、李国文、从淮熙、张贤亮、高晓声等提出现实主义深

28、化的主张,并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 “反思文学”起步的标志是茹志鹃于 1979 年 2 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 。反思文学在创作上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主题更为深刻,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代表作主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古华的芙蓉镇 、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叶文玲的心香 、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王蒙的布礼 、 蝴蝶 、谌容的人到中年 、张贤亮的灵与肉 、 绿化树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今夜有暴风雨 、 雪城 ;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李存葆

29、的高山下的花环 。改革小说和纪实文学改革小说在内容上主要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开“改革小说”先河的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其它代表作品有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 、 腊月、正月 、 浮躁 ;矫健的圆环 ;王兆军的拂晓前的葬礼 ;张伟的古船 ;柯云路的新星 ;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 ;蒋子龙的燕赵悲歌 ;王蒙的坚硬的稀粥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纪实文学通过纯纪实的描绘让生活本身说话,淡化小说的宣喻功能,作家主体在失去某种既定的价值理念之后回避观念的参与,仅以现实

30、生活本身所显示的意蕴吸引读者。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公共汽车咏叹调 、 519 长镜头 ;张辛欣的北京人系列。纪实文学已经隐伏了稍后出现的“新写实小说”的某些美学特征。疑难点金7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寻根小说形成于 80 年代初,兴盛于 1985 年,其显著特点是用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品有韩少功的归去来 、 爸爸爸 。 女女女 ;陆文夫的美食家 ;阿城的棋王 、 孩子王 ;张承志的黑骏马 、北方的河

31、 ;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 ;王安忆的小鲍庄 ;贾平凹的古堡 、 远山野情等。先锋小说与寻根小说并行推进,主要特点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代表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 拉萨河女神 ;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的迷舟 、褐色鸟群 ;苏童的平静如水 、 我的帝王生涯 ;孙甘露的访问梦境 ;余华的现实一种 、 鲜血梅花 、 古典爱情 。2、90 年代小说新写实小

32、说新写实小说思潮崛起于 80 年代后期,创作特点主要表现为: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中应有的毛茸茸的原生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退出小说” 、“零度介人” ,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 单位 ;池莉烦恼人生 、 不谈爱情 、 太阳出世 ;方方的风景 、 桃花灿烂 。进入 90 年代以后,新写实小说在小说的文化探索和精神上比 80 年代有了超越,由 80 年代较典型的悲剧形态向谐剧甚至喜剧的形态转化,某些小说已具有了后现代小说的“结构” 、“消解”和“

33、反讽”的特征。长篇小说90 年代是本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继 60 年代之后的第二个繁荣期。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呈现风格多元的艺术倾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格调的写作方法;一类是探索创新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格调的写作技巧。前一类作家有感于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的精神的负面影响,有感于中国文学的精神贫血现象致力于以长篇巨制来弘扬人文精神和对於“思想性”的追求,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的“史诗性”追求的作品,这些作品思想性和哲学品格得以加强,代表作有莫言的丰乳肥臀 、王蒙的恋爱季节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 、韩少功的马桥河典 ,最具影响的是张承志的灵心史 ,陈忠实的白鹿原 。后一类作家则致力

34、於对人类性主题的思索,从主题和文体上对传统小说观念进行了颠覆,被称为新潮长篇小说。其特点为:第一,从主题形态上看,新潮长篇小说致力于对人生存状态和生存图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终极命运的关心,充满了众多没有具体时间背景的历史情境,这些历史是一种主观想象中的虚拟的“历史” ,在小说中被精神化、情绪化、象征化。第二,从文体形态上新潮作家试图用短篇或中篇小说的叙述与结构方式来创作长篇小说,叙述上扑朔迷离,语言本体化,一方面在小说中创造寓言和象征风格,另一方面大肆用充满修饰语的长句,使经典长篇小说的规范和形象遭到全面颠覆。代表作品有孙甘露的呼吸 ;洪峰的和平年代 ;苏童的米 、 我的帝王生涯 ;余华的呼喊与细

35、雨 ;格非的边缘等。(三)新时期诗歌归来诗人群疑难点金8新时期诗歌的觉醒以 1976 年天安门诗歌运动的起点,70 年代未逐步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诗歌转向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包括“七月派”诗人和九叶诗人及在反右斗争中被处置的诗人艾青、公木、流沙河、公刘、苏金伞等。归来的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和艺术个性化方面作了探索,在有关个人曲折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中凝聚历史的沧桑,从自我与历史的寻觅中进行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辩,同时又特别关心社会问题,重视诗对社会的干预作用。诗人们以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理性思辨精

36、神作深刻的社会探求。代表作品有艾青的鱼化石 、 在浪尖上 、 光的赞歌 ;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公刘的深思等。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指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食指、方含、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它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内核;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

37、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第二,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代替物理逻辑,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性和立体感,使诗歌情绪内涵获得了弹性张力空间。朦胧诗意味着中国现代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诗坛的某些联系。后新诗潮80 年代中期以后,一批更为年轻的“第三代”诗人在全国各地以民间群落形式自办诗刊诗报,以各种各样标志自我概括的艺术主张,汇成了一股朦胧诗后新诗潮。代表群体有南京的“他们” 、上海的“海上诗群 、四川的“莽汉主义” 、 “非非主义” 、 “整体主义” 、“新传统主义”等等。第三代诗人试图反抗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或为后新诗歌潮的总体

38、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有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这种激进的语言还原包含着对文化的质疑、破坏与解构。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扬黎、固化信等。(四)新时期散文80 年代散文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与价值:第一,散文在创作中找回了失落的文体精神。这一时期散文作家拥有了更多精神自主权,开始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深思,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第二,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散文作者开始注意按照散文本体的规律进行审美性的创作,并且打破“形散神不散”的旧有范式,将主体潜意识与现代哲恩引进散文本体。优秀作品有巴金的随想录 、陈白尘的云梦断忆 、杨绝的干校六忆 、贾平凹的爱的踪迹 。曹明华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

39、记等。其中随想录被称为“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90 年代出现了“散文热”的文学现象,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有:第一,以汪曾棋、张中行为代表的文人散文,多抒发文人的性灵,提供文人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以雅致的情趣去掉日常生活的粗鄙、以书卷气冲淡铜臭气。第二,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在反顾中询问中国文化的未路,在解读历史中确立当代人的精神高标。第三,以季羡林、金克木为为代表的学者散文。第四,以张承志、韩少功为代表的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重在对世纪未知识分子境况和文化命运进行思索。汪曾棋的蒲桥集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山居笔记 ,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80

40、年代还是报告文学最为轰动的时期,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84 年以前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再现,主题取向的主旋律意识鲜明,作品表达精致,但信息量不足,题材不够广泛。疑难点金9代表作有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 、理由的中年颂 、柯岩的船长 。1985 年后“问题报告文学”兴起。所谓“问题报告文学”就是“围绕着某一具有广泛社会性的、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为中心,进行选材和采访报告” 。特点是报告性强、信息量大,但有些作品说理过滥。文学色彩弱化。影响较大的作品有中国的“小皇帝” (涵逸) 、国殇 (霍达) 、 北京失去平衡 (沙青)等。(五)新时期戏剧新时期戏剧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771979 年

41、是第一阶段,现实主义戏剧传统恢复并取得重要收获。 枫叶红了的时候 、 于无声处 、 丹心谱率先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显示出作家敢于直面社会的胆识和勇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一批反映新时期现实生活的作品。在内容上,一些作品解放思想、面对现实,反映了现实社会中重大矛盾和问题,如报春花 、 未来在召唤 、 救救她 、 血,总是热的 ;在艺术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能自觉消除“高大全” 、 “三突出”模式的影响,致力塑造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特别是领袖人物已从理想化、神化、个人崇拜中解放出来,逐渐走向“人化” 。如曙光 、 陈毅市长 、 彭大将军等。1980 一 1985 年,是戏剧创作发展的第二

42、个阶段,戏剧艺术因其它艺术形式的冲击而出现了危机,为了摆脱困境。广大剧作家特别是中青年剧作家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创作了一批带有探索性的新剧作。代表作品有哲理剧屋外有热流 、 绝对信号 、 车站 、 野人 、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 。1986 年以后,活剧创作进人第三个阶段,话剧形成多元状态,探索剧产生更加强烈的反响,达到成熟状态。代表剧作有狗儿爷涅磐 、 桑村坪纪事 。同时现代主义戏剧也得到发展表现为更深入人生现实,人物形象更趋丰富复杂,而且尽可能吸收现代派戏剧的表现手法,实现了自身的变革、代表作品有黑色的石头 、 田野又是青纱帐 、 榆树屯风情等。以上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以及它在三个主要时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这门课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学员在学习该课过程中,可以此为线索把握该课的重点、难点,领略中国当代文学的精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