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逆向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研究 20 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问题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来自资源与环境现实的挑战 :一 方面,经济发展有赖于资源的投人,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需求在增加,而资源的后备储量逐渐减 少 ;另一方面,大量产成品报废后的欠妥处置给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本文献综述主要讲述的是家电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流程研究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国内逆向物流的状况分析,第三部分是本人 的结语。 1 国外逆向物流发展状况 1.1 国外逆向物流发展状况以及国外学
2、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分析 “ 逆向物流 ” 最早由 Stock 在 1992 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他在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物流发展历史较长的国家有日本、美国还有德国,同时这些国家在逆向物流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关于逆向物流的法律体系较为健全,早在 1966 年日本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增强城市逆向物流功能;德国于 1972 年制定了以强调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为主要观点的废弃物处理法;美国在 1976 年首次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这些发达国家除了用法律法规来规
3、范逆向物流的运作之外,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逆向物流,把逆向物流管理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给与重视。 废旧家电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的逆向物流运作流程系统研究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公共团体、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广泛关注的问题: Fleischmann 等 (2001)将逆向物流研究领域分成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逆向物流网络规划、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综述文献中所提出的数学模型,并指出未来研究的 可能方向。其中物流网络的构建是整个逆向物流的基础,逆向物流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运送废旧物品。物流网络的功能是将产品从顾客端回收、预处理然后送达再制造 (或其他再利用方式 )的地点 Nagurney和 Toyasak
4、i( 2005)为废旧家电产品的逆向物流管理设计了整合的框架模型,其中包括对再循环的考虑,该模型描述了各种决策者的行为,其中包括电子废弃物拥有者、回收商、处理商、以及和目标产品有关的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Noller R.M 等在 2001 年到 2002 年期间研究了 IBM 公司回收利用使用过的电子产品中零部件的网络结 构,探讨了回收行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产品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潜在效益。该研究促使IBM 公司调整其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的营销计划,开始无偿或有偿地回收使用过的产品及其零部件并大力推行租赁服务。 2 国逆向物流的状况分析 2.1 国内学者对逆向
5、物流的研究状况 我国逆向物流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技术发展上还是政策制定和观念认识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推动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再利用,我国相继出台了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 “ 十五 ” 规划、 环保产业发展 “ 十五 ” 规划、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2007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2008 年2 月 1 日起实施)、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则和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 200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这些政策法规在规范电子产品生产者的废品回收行为、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在电
6、子产品中的替代或减量化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逆向物流市场正不断扩大。价值较高的产品,如汽车、电脑、工业机电设备等电子产品,价值较低的产品,如废塑料、废纸 、废钢铁、废玻璃等,都有一定规模的回收市场。食品、医药、电器等行业也都开始重视对退货的处理和主动召回。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国内开始了对逆向物流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和引入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逆向物流理念或框架结构,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 杨晓雁( 2009)的反向物流 物流作业的新领域,将逆向物流定义为“ 商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反向流动
7、” ;唐海丹、宗蓓华( 2007)的亟待重视的反向物流,从产品质量、客户退换货及产品包装的回收等方 面,说明了逆向物流的存在及重要性;王长琼( 2008)在国外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及管理策略初探中,从流动对象、流动目的及流动结构等方面,说明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和经济价值,吴凯、张莉在( 2007)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管理中指出,逆向物流是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储备过程、运输过程中的物资以及各种相关信息由供应链的消费端返回生产端的处理过程。 刘刚、黄苏萍( 2008)早中国企业持续成长研究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决策。从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指出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电子废弃物。同时也讨
8、论了电子产 品企业对重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对逆向物流价值链的外包和自营决策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至今没有形成战略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关于第三方逆向物流供应商的选择问题研究得比较多,而忽视了对逆向物流价值链中待截取作业环节选择,以及对企业是否进行外包或自营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分析,这是逆向物流价值链外包和自营决策研究的一个基础;在对价值链中各物流节点企业契约安排的研究中,由于第三方物流的可观测变量往往并不唯一,因此相应的定量分析研究应考虑多任务模型,虽然我国学者王伟等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但是其主要针 对正向物流外包业务,没有涉及逆向物流外包中需要考虑的环境约束因素,政府的环
9、境立法对逆向物流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的收益协调分配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契约安排时需要考虑物流需求方与政府以及物流需求方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两阶段博弈过程。 向盛斌( 2001)是较早在国内介绍逆向物流概念的学者,他着重论述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逆向物流的管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鼓励企业重视和发展逆向物流。张剑( 2008)也对我国废旧家电产品逆向物流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废旧家电产品逆向物流的几大不足之处:回收技术投入不够、回收体系不健全、缺乏政府有效监管等,提出了发展我国废旧家电企业产品逆向物流的对策邢光军,卢子芳( 2008)指出在选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时,企
10、业应综合评估回收渠道成本控制能力、资源状况、服务能力、合作状况等因素,构建最适合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 韩刚( 2007)通过模式与核算模型的建立,可以看出我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行业存在着巨大潜力,但是潜力的发挥是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的,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新的物流模式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张都( 2009)通过定性、定量 和案例相结合的比较了逆向物流的几种运作模式的优势、劣势和使用范围,并讨论影响企业选择运作模式的因素,以及几种方式给企业带来不同效果,同时给出了给出了制造商进行运作模式选择的临界条件,还进一步在供应链总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对制造商决策的合理
11、性进行了讨论。 米宁( 2003)比较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区别,在正向物流的系统化网络基础上建立逆向物流网络系统,同时从战略、策略、业务这三个管理层次着眼,讨论了企业是是在现有物流网络基础上建设逆向回收网络,还是将正、逆两向物流整合考虑来建立新的物流网络这个问题。 3 结语 尽管国内外已经对逆向物流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都局限于理论当中,而且范围都太大,在现实的企业中应用也很少,对于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在不同企业的运作流程所带来的影响的比较性的文献还不多。在我国逆向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更大的领域需要去开发。对于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经济全球
12、化进程中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不断提出,将越来越迫切。发展逆向物流不仅适应社会潮流,还可以更好地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同时也是环境的需要,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需要,是实现企业经济效 益最大化和社会公共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Fleischmann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M S 如 nger-Veriag, Berlin, 2001 2BeamonB,FernandesC.Supply-Chain network configuration for Product recoveryJ
13、.Production Planning&Control,2004 3向盛斌 .逆向 物流与环境保护 J.物流技术, 2001 4张剑 .我国废旧家电产品逆向物流研究 J.商业研究, 2008 5邢光军,卢子芳 .生产商延伸责任制下的手机逆向物流回收渠道研究 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8 6韩刚 .我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研究 D.大连海事大学 ,2007 7张都 .供应链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 D.电子科技大学 ,2009 8米宁 .基于逆向物流管理的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 D.大连海事大学 ,2003 9欧阳文霞 .物流社会化运作模式与发展战略 J.人民交通 出版社 10黄祖庆 .逆向物流管理 M.浙江大学出版社 11王东红 .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价值分析及其策略研究 J.物流科技 12郝书池 ,姜燕宁 .逆向物流与提高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J.中国商贸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