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领导科学考前串讲资料第一章 绪论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1)决策工作的专门化;(2)领导主体集团化;(3)领导方式民主化;(4)领导方法科学化。2.试述为什么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P44(1)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包含着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活动有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3.简述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P46(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4.简述领导科
2、学的特点:P50(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5试述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P50(1)领导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而且也必须指导领导科学,但是也不应该代替领导科学这一具体学科。(2)领导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政治学研究领袖、权力等问题,是构成领导科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一。政治学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进行研究的,领导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现代的领导现象,研究对象更为专门。(3)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领导是一种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的管理。领导比管理层次高,管理比领导门类多。()领导科学是从管理科学中派生出来的。(4)领导科学与党的建设学说的关系:领导科学
3、和党的建设学说有不少内容是想通的,但党建学说研究内容更集中,而领导科学的研究范围更广阔。6.简述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P5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3)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4)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7(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试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P52(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
4、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P54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根本学风,也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1)重视理论学习。(2)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同时,还须注重:实证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案例方法;系统方法;借鉴方法。第二章 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1.简述领导的特征:P58(1)认识特征:原则性;超前性;综合性;创造性;系统性。(2)实践特征:权威性;依附性;目标性;组织性;协调性;超脱性;服务性。2.简述领导者的特征:P63(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3.简述被领导者的特征:P65(1)服从性;
5、(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4.简述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P66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3)被领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5.简述怎样做好被领导者。P66(1)要服从领导;(2)要支持领导;(3)要监督领导。6.论述领导者和被领导的关系:P67从性质上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额制约。其关系主要是:(1)相互信任;(2)相互促进;(3)相互支持;(4)相互转化;(5)相互监督。第
6、三章 领导的职能和原则1.简述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P70(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2.简述领导的一般职能。P70(1)引导;(2)指挥;(3)组织;(4)协调;(5)监督;(6)教育。3.简述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P74(1)科学决策;(2)选才用人;(3)思想政治工作。4.简述领导的总原则。P77(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群众路线原则。5.简述领导的基本原则。P78(1)统一领导原则;(2)分层领导原则;(3)系统整
7、体原则;(4)权责一致原则;(5)民主公开原则;(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 领导观念1.简述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P83(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2)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摒弃或改变那些已经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旧观念,又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的、进步的新观念;(3)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需要。2.简述领导观念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P84领导观念影响和制约着领导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
8、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3.试述现代领导者应树立哪些新的领导观念。P84(1)政治观念;(2)人本观念;(3)权力观念;(4)法治观念;(5)市场经济观念;(6)改革创新观念;(7)政绩观念。4.简述领导者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的必要性 P85(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2)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需要正确的政治观念。(3)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4)坚持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5)做好对外工作,有效抵制和平
9、演变,需要坚定的政治观念。5.简述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P86(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2)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甘当人民公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3)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局。(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6.简述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P87(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2)
10、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的本质要求;7.简述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P88(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6)倡导人文关怀。8.简述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P90(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9.简述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P91(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2)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3)树立并
11、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4)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10.简述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P92(1)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2)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3)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4)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11.简述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P93(1)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2)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3)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4)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12.简述领导者树立改革
12、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P95(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3)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4)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13.简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 P96(1)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2)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3)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4)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5)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14.简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P98(1)明确什么是政绩。(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4)
13、明确怎样创造政绩。第五章 领导决策1.简述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P105(1)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的代价要小;(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2.简述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P106(1)客观原则;(2)信息原则;(3)预测原则;(4)程序原则;(5)可行原则;(6)选优原则;(7)“外脑”原则。3.简述追踪决策的特征 P110(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4)心理效应。4.简述科学决策的程序 P107(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2)集思广益,拟订方案。(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4)实施方案,反馈修 正。5.简述德尔菲
14、法的实施步骤P110(了解)(1)组成专家小组;(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询问专家的其他相关要求。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作第二次修改。(6)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6.头脑风暴法必须遵循的原则P111(1)自由畅言;(2)强调数量;(3)禁止评论;
15、(4)相互借鉴。7.简述德尔菲法的特点 P110(1)匿名性;(2)多轮反馈性;(3)最终结论的统一性。8.简述决策树法的步骤 P112(1)根据决策问题绘制决策树。(2)计算概率分支的概率值。(3)计算各概率点的收益期望值,确定最优方案。9.简述决策活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P114(1)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2)组织决策方案的制订;(3)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4)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10.简述领导者抉择的基本要求P115(1)时效性;(2)系统性;(3)民主性;(4)合法性;(5)灵活性。11.简述领导者应发挥智囊团的作用:P116(1)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2)对决策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
16、,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3)对决策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咨询;(4)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分析。12.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基本要求及决策方法 P117(1 )危机决策的要求:快速果断;高效准确;非程序性。(2)领导者在危机决策中占主导地位,面对危机,进行适当的危机决策,必须做到:要主动积极,镇定自若。要迅速果断,协调合作。要富有创意,灵活应变。第六章 领导用人1. 简述人才的基本特点:P119(1)创造性;(最基本)(2)历史进步性;(3)社会性;(4)专业性;(5)相对性。2.简述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P123(1)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17、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3.简述人才选拔原则P124(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4.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有哪些:P126(1)选举制;(2)考选制;(3)荐选制;5.简述人才使用原则P128(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4)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5
18、)五湖四海、宽以容人的原则;(6)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7)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8)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6.简述委任制的具体原则:P131(1)先考察后任命的原则。(2)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原则。(3)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4)严格审批程序的原则。第七章 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1.简述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P137(1)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在领导者领导工作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2)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既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试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P138
19、(1)理论教育;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居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通过理论教育,来改造被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2)政治教育;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形势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3)公民素质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3.简述法制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中应注意的有:P143(1)树立民主和法制的观念;(2)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同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界限;(3)明确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4)充分认识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4.简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P145(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
20、;(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5)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7)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结合的原则。5.简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P148(1)说理教育法;(2)情感交流法;(3)个别引导法;(4)心理咨询法;(5)榜样示范法;(6)自我教育法。第八章 领导体制1.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 P152(1)根本性;(2)系统性;(3)规范性;(4)稳定性。2.简述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 P153(1)领导组织的原则;(2)领导组织的机构;(3)领导的层次与幅度;(4)领导组织机
21、构;(5)领导管理制度。3.简述领导组织的原则 P153(1)目标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4.简述领导组织机构中较为常见的结构模式。P153(1)直线式领导结构;(2)职能式领导结构;(3)复合式领导结构;(4)矩阵式领导结构;(5)事业部式领导结构;5.简述影响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P155(1)工作任务的性质;(2)工作内容的难度程度与近似程度;(3)组织成员素质水平;(4)领导者能力状况;(5)组织文化的凝聚力;(6)领导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先进程度。6.简述领导组织机构的构成 P155(1)决策机构;(2)执行机构;(3)监督机构。7.
22、简述领导体制的作用 P156(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2)领导体制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3)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制约着领导主体;(4)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5)领导体制关系到领导的前途命运。8.简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的领导体制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P158(1)“家长制”式领导体制;(2)经理制式领导体制;(3)“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4)专家集团式领导体制;(5)多级式领导体制。9.简述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特征主要表现 P163(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与管理。10.简述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 P
23、164(1)领导权力过于集中;(2)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3)领导体制建设滞后。11.试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P165(1)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法治原则;公正原则;系统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民主性原则。(2)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领导权限划分的科学化;党政关系的规范化;领导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领导制度建设的法制化。第九章 领导者的素质1.简述领导者素质的特点P169(1)综合性;(2)动态性;(3)层次性;(4)自致性;2.简述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P171(1)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2)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3)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4)领导者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
24、衰存亡。3.简述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2(1)政治素质;(2)法律素质;(3)能力素质;(4)道德素质;(5)知识素质;(6)身心素质。4.简述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2(1)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2)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3)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5.简述领导者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3(1)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2)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3)依法领导,注重职务守法6.简述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4(1)科学决策能力;(2)知人善任能力;(3)激励能力;(4)沟通能力;(5)创新能力;(6)危机管理能力;7.简述领导者的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6(1)忠诚于国家
25、和人民;(2)公正廉洁;(3)勤政尽职;(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8.简述领导者知识素质的基本内容(1)基础知识;(2)专业知识;(3)辅助知识。9.简述领导者知识素质中的基础知识 P177基础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第一层级,它包括:(1)科学文化知识;(2)社会科学理论知识;(3)政策法规知识;(4)现代科学知识;(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10.简述领导者心理健康修炼的基本要求 P178(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2)正确看待财富和权力,保持从容、平和的情绪状态;(3)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奢华和浮躁,锤炼良好的意志品质。(4)要注意气质性格的修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
26、应性。11.简述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P179(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3)不断自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12.简述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 P181(1)整体性;(2)相关性;(3)适应性;(4)稳定性;(5)目的性。尚德学历教研中心13.简述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 P182(1)梯次的年龄结构;(2)合理的知识结构;(3)互补的能力结构;(4)协调的气质结构。14.简述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P184(1)主动性原则;(2)互补性原则;(3)精干性原则;(4)目的性原则。15.简述优化领导集体
27、素质结构的途径。P185(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2)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时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础;(3)加强领导集体自身建设时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根本;(4)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第十章 领导方法1.简述领导方法的特征 P187(1)客观性;(2)动态性;(3)条件性;(4)目的性;(5)时效性。2.简述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P188(1)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2)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3)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3.简述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P189(1)目的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具
28、体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4.简述领导的思维方法 P190(1)辩证逻辑思维方法;(2)系统性思维方法;(3)战略性思维方法;(4)创造性思维方法。5.简述系统性思维方法 P192(1)整体性思维;(2)结构性思维;(3)动态性思维。6.试述战略性思维方法 P193(1)战略性思维方法的特征:预见性;长远性;综合性;全局性;(2)改善战略性思维的途径:要正确认识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本质联系;要正确处理预见中“出乎预料”的情况,完善预见能力。7.试述创造性思维方法(了解)P194(1)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独特性;求异性;灵活性;敏捷性;突发性;跳跃性;综合性;联动性。(2)创造性思维
29、方法举要:发挥个人的直觉、灵活与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集体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信息交合法;8.简述基本的领导方法 P198(1)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方法;(2)按辩证法全面性要求办事的方法;(3)群众路线的方法。9.简述比较常用的调查方法 P199(1)典型调查;(2)抽样调查;(3)普遍调查。10.简述坚持群众路线P202(1)从群众中来:集群众意见为领导意见。(2)到群众中去:化领导意见为群众实践。(3)一切为了群众:实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4)一切依靠群众:科学地组织群众。11.简述现代科学领导方法P203(1)系统论方法;(2)信息论方法;(3)控制论方法。第十一章 领导艺术1
30、.简述领导艺术的特征 P207(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2)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4)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5)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2.简述领导授权的类型 P209(1)根据授权的具体内容划分:刚性授权;弹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2)根据授权行为的形式划分: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长期授权与短期授权;逐级授权与越级授权。3.简述领导授权艺术要点 P210(1)围绕目标,明确要求。(2)因事择人,视能授权。(3)把握尺度,适度授权。(4)尊重分工,逐级授权。(5)民主监督,公开授权。(6)强化责任,可控授权。4.试述领导沟通艺术P211(1
31、)领导者的接待艺术:明确接待的工作环节和礼仪要求;掌握接待中的沟通技巧。(2)领导者的谈判艺术(谈判前的准备、谈判过程、谈判的的结束)(3)领导者的表扬与批评艺术:表扬奖励的技巧。批评惩处的技巧。(4)领导者劝说与疏导的艺术:劝说的技巧;疏导的技巧。(5)领导者电话与信函的艺术5.简述领导者驾驭会议的艺术 P217(1)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超前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善后性原则。(2)严格控制会议规模。(3)主持会议的技巧:严肃会议作风;控制会议进程;处理会议问题;制定会议守则。6.简述突发性事件的特性:P218(1)突发性;(2)不确定性;(3)危害性;(4)扩散性;(5)聚焦性。7.简述处理突
32、发事件的艺术 P219(1)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2)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亡人员;(3)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4)果断决策,把握全局;(5)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化解危机。(6)加强沟通,主导舆论。(7)整合资源,协力行动。(8)重视善后处理,力戒重蹈覆辙。8.简述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P220(1)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2)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科学性;(3)加强素质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4)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第十二章 领导作风1.简述领导作风的特点P223(1)从属性;(2)外在性;(3)时代性;(4)行业性;(5)稳定性;2.简述领
33、导作风的意义 P224(1)是实现领导性质的根本保证;(2)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体现;(3)是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4)是优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3.简述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P226(1)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3)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4)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5)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4.简述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 P231(1)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2)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3)宗派主义作风;(4)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风。5.简述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 P233(1)加
34、强理论学习;(2)注重教育培训;(3)完善规章制度;(4)强化考核监督;(5)优化环境氛围;第十三章 领导绩效1.简述领导绩效的特点 P237(1)客观性;(2)综合性;(3)动态性;(4)具体性;(5)公共性;(6)继承性;(7)基础性。2.简述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 P237(1)用人绩效;(2)决策绩效;(3)办事绩效;(4)时间绩效;(5)整体贡献绩效。3.简述领导绩效的作用 P239(1)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是衡量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3)是评价、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4)是领导发展的驱动力;4.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 P241(1)有助于明确领导活动的正确导向
35、;(2)有利于强化对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监督;(3)有助于推动领导制度的创新;(4)有助于改善领导作风;(5)有助于提高领导者素质;(6)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5.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 P242(1)领导者个体绩效的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廉)(2)领导集体绩效考评的内容:决策绩效考评;用人绩效考评;办事绩效考评;组织的整体贡献绩效考评。6.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 P244(1)客观公正原则;(2)民主公开原则;(3)全面系统原则;(4)注重实绩原则;(5)科学规范原则。7.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程序 P246(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结束阶段。8.试述领导绩效的方法 P247A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1)领导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2)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3)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B领导绩效考评的具体方法:(1)调查研究法;(2)民意测验法;(3)目标对照法;(4)比较考评法;(5)专家考评法;(6)统计分析法;(7)自我述职法;(8)模拟考评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