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精神分析初级 50 讲主讲 曾奇峰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曾氏语录: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 ;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 人格鉴赏学;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 21 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
2、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 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1.1 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 关于移情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 关于反移情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21.4.1 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1.4.2 意识“三分法” 意识、前意识(precon
3、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1.5 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2:流派: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年 5 月 6 日1939 年 9 月 23 日,奥地利):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贡献
4、: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Special Note: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 ,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攻击性:即攻击驱力或攻击欲望,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对事物的有意损毁、破坏等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攻击他人、破坏社会等等。32.2 新精神分析:2.1.1 霍尼(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1952,德国)2.1.2 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年 3 月 23 日-1980 年 3 月 18 日,美国):倾向于对精分与马克思的理
5、论整合;2.1.3 沙利文(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Harry Stack Sullivan,1892-1949 ,美国):贡献:将精分社会化;2.1.4 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3.30 1960.9.22,奥地利)经典精分与新精分的分水岭;贡献:儿童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关系” 是人的驱力) “使精神分析真正地成为了心理学”(曾奇峰 评) ;第二讲:核心人格的形成曾氏语录:1. 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2. 一切记忆都会寻求表达,哪怕是被深埋、被压抑的;Note:1. 核心人格形成的时间段1.1 弗洛伊德:6
6、 岁,这个年龄段大脑基本发育成熟;“ 六岁以后没有新鲜事”;1.2 克莱因、科胡特等:前语言期(2 岁以前);1.3 克莱因:18 个月(出生后 4-6 个月)已完成某些重要的心理整合;4P.S.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基于临床成人病人的治疗;现代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基于对众多婴幼儿的观察;2. (现代)精神分析的四个理论基础:力比多、攻击性、关系、自恋;人活着的驱力;3. 克莱因 “客体关系理论”人的动力=寻求关系人际关系;弗洛伊德人的动力=寻求快乐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满足3.1 自闭状态:【出生,一个月】;多数时间段处于睡眠;原始的、虚幻的无客体指向状态;即原始的自恋状态发育受损儿童孤独症=一直的自
7、恋状态;如果下一阶段发展受阻,没有和母亲或他人形成共生圈,病理性自闭=孤独症;4. 核心人格的影响:早年良好的亲子关系健康的核心人格;之后的重大心理创伤退行到早年的状态;P.S.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类人,精神病( e.g. 精神分裂、躁郁症)、人格障碍(前俄狄浦斯期出问题)、神经症(“正常人” )指神经质性的冲突的状态即俄狄浦斯冲突:生与死、男与女、成功与惩罚。俄狄浦斯冲突主要是: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以后所可能受到的惩罚的恐惧;5. 攻击性的表现:攻击性的发展为早年阶段的亲子关系和经历决定的,然后通过移情等方式持续存在;5.1 安全感源自攻击性: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
8、识中对他人有敌意,把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即个体对他人或环境的敌意的投射;5.2 自卑的来源: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5.3 成长 不断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化和向外的过程;5象征化非原始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升华将这种能愉悦自己的方式用来愉悦他人;P.S. 游戏也是象征化的一种方式;游戏成瘾则是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被过度攻击后,把游戏当成了自己的精神避难所的表现;6. 从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角度,可以避免谈论先天或遗传,原因有:6.1 避免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种族主义迫害;6.2 避免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或贬低以及带来绝望;6.3 目前科学无法确定遗传在何种比例或程度上起作用,即精神类
9、的家族聚集倾向和无家族病史的患者均存在;遗传学上未能确定精神病的致病基因;第三讲: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曾氏语录:1. 心灵的成长意味着孩子和父母的空间距离是在扯远的;2. 越是本能的越可靠;3. 攻击是用来掩盖亲密的,我害怕和你太近,如此的近可能会让我们彼此都消失自我的边界,所以需要攻击;4. 曾氏 “爱情定律”:想念某人仅仅是感到快乐,只不过是喜欢而已;想念一个人感到抑郁的话,你肯定爱上了 TA。Note:1. 双亲对孩子核心人格的影响:科胡特:父母亲是什么人比他们做什么要重要。父母亲人格基本健康,如果发生单个创伤性事件,不至于对孩子的核心人格产生太大的影响;2. 哪怕有一个坏的关系,也比没有
10、关系要好;63. 抑郁症的特点3.1 向外的攻击转向自身;3.2 过于强大的超我,恶性自恋;(最高级别的自恋是自杀)3.3 自我边界不清楚;无法使用防御来保护自己;“边界” 就是自我防御机制;P.S. 两个人恋爱状态时边界最为模糊,“爱让人没有边界”;“ 抑郁症是处于对自己的爱中,即自恋的典型表现”;4. 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的“第二理论”,但现代精分学者有的少用此组概念(比昂);5. 精神分析的发展:5.1 弗洛伊德关于父亲、母亲、孩子经典精分理论“三个人的心理学”;5.2 克莱因、现代精分关于母亲、孩子,父亲作为母婴关系的“背景” 客体关系理论“两个人的心理学”;5.3 科胡特关于自恋
11、自体心理学“一个人的心理学” ;6. 精神分析的(治疗)目标:使潜意识意识化;7. (现代)精神分析方法不一定要使来访者“ 回到童年”或呈现创伤,通过移情,使来访者的过去及关系转移到与分析师的关系,来访者本来就活在“过去” ;即:精神分析对移情的分析,就是要消除过去对来访者的限定,要来访者“背叛” 自己的过去,使其更充分地活在当下8. 关于 “梦”:8.1 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达成;78.2 比昂:梦是我们试图整合我们各种心理碎片的努力;9. 埃里克 坎德尔(脑神经科学家,2000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精神分析仍然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心智的最好的模型;第四讲: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曾氏语录:1.
12、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 或“我陪你一起哭” ,这就是共情;2. 所谓的童年经历,就是你曾经住过的旅馆和吃过的菜,那些旅馆的服务质量和菜的口味决定了你现在愿意去哪些地方和不愿意去哪些地方;Note:1.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的疾病来自他的力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和投注的方向出现问题;2. 母亲对婴儿的回应不恰当:2.1 投注到代替物-恋物癖;2.2 投注到自己-病理性自恋;P.S. 母亲不应成为“ 第二抚养着”,她本来就是第一位的;隔代抚养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创伤;3. 两个(同一家庭内)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会内化成孩子的心理冲突,e.g. 孩子不知道自己
13、需要谁;4. 成年时的首次发病童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创伤性事件即诱因;5. 双亲会内化为孩子心理中“内在客体”:5.1 一种为内在的帮助者支持、赞美、帮助自己的;5.2 一种为内在的迫害者反对、与自己冲突的;85.3 精分心理治疗把内在迫害者转化为帮助者;重构的不是现实中的亲子关系,而是自己与由双亲内化的“内在客体” 的关系;5.4 基于移情、客体关系的治疗以新的客体关系代替旧的即寻求被“恰当的对待”,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对来访者“恰当的对待”以重构客体关系;6. 退行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治疗师和医师的人本主义关怀和共情,能促使来访者有限退行;7. 从人格理论看病因与治疗:7.1 超我与本我是永
14、远处于冲突的;7.2 心理疾病的产生不是超我与自我的持续冲突,而是自我在调和冲突时的无力;7.3 心理治疗目的使自我强大到应对超我与本我的夹击和外界的变化;在有限退行状态下借助治疗师的帮助增加自我的功能,自我的不够强大源自早年的发育不良;8. 神经症(正常人)-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是“ 连续谱”,界限模糊,8.1 精神病学或心理学里带“ 症”字的诊断都是不科学的诊断,精神病大多数“症”字诊断亦如是;“症” 仅仅是为医学上分类的方便;8.2 “去诊断”;8.3 现实检验-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的最大区别:能否分清现实事件与幻想,是否出现幻想、妄想,所知道的周围的日常是真的或假的;即是否
15、知道自己患病;第五讲:父母与孩子的冲突曾氏语录:91. 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2. 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3. 我不指望在跟来访者做出某种解释的时候对方立即接受,如果我有这样的希望的话,这是我过度自恋;4. 早年的时候婴儿会通过无助感来强大的控制母亲, ,在一个没有成长好的人格里面会藏着这些婴儿般的(心理)东西,这样的人在与别人打交道时需要控制,需要控制周围所有人,这种现象在每个人心里都有残留;5. 从经济学角度讲,把自己塑造得很完美是划不来的事情,因为我们迟早都要死;6. 中年危机-“第二次青春期”,与青春期危机都是寻求另外的(认知)整合的时期,而中年危机之后面对的是健康水平下降,
16、下半生-面对死亡的危机;-“我开始变得不像我了”;7. 精神分析像一门外语,让我们理解身体在如何言说我们的内心;Note:1. 强迫症:1.1 源自力比多和攻击性的压抑;1.2 强迫行为是一种隔离的行为,具有仪式性,仪式是用来隔离情感的;e.g. 强迫性的洗手,想洗掉的不是脏,是道德上的堕落,因此洗手是一种象征;一种超我的在潜意识的惩罚;1.3 强迫症是性冲动跟道德之间的冲突的表现;2. 各种恐怖症:2.1 恐怖是对热爱的掩饰;3. 婴儿般的无所不能:通过控制他人来缓解自己的恐惧;104. 焦虑症:4.1 原始焦虑:害怕自身破碎,担心边界被打破;如疑病症;婴儿幻想自己消失或母亲突然消失带来的心
17、理残影而没有得到与母亲良好的关系支持,而停留在这种原始焦虑;4.2 成熟的焦虑:害怕丧失客体或客体的爱;如考试焦虑;神经症水平;5. 从精神分析角度讲:每一步成长都跟哀伤在一起,成长的力量或能力直接等于哀伤的能力;“越哀伤,越成长”;6. 情感分三种:抑郁、焦虑、恐惧;两部分:感受,及跟这个感受捆绑的认知;情感情绪;6.1 抑郁:感到糟糕+糟糕的事已经发生;6.2 焦虑:感到糟糕+糟糕的事正在发生;6.3 恐惧:感到糟糕+糟糕的事将要发生;6.4 极端情况:有感觉,但无认知伴随,认知被潜意识压抑;引导词:“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的那种感觉,然后给他取一个名字”;6.5 特殊情况:无感觉,有认知;高度合理化、情感隔离;引导词:“你说这个话的时候有什么感觉;6.6 健康的状态:感觉和认知同步出现,处于整合状态,没有过多压抑;6.7 纯生理反应:能感觉身体部位反应,但无伴随的情绪,也无伴随的认知;如:感到头疼,但没有情绪变化和认知变化(e.g.对头疼的归因,情绪和认知均未被察觉,并非没有),隐匿性抑郁症;7. 所谓不恰当的情绪:7.1 过渡反应(的情绪);7.2 对情绪的情绪;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