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化学试卷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计 3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C. 重视开展“ 素养为本”的教学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
2、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 4 级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5 个方面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 5 个条目D. 学业
3、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必修课程共有 5 个主题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 3 个模块C. 选修课程有 3 个系列D.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属于校本化学课程7.关于必修模块变化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的学分没变,仍然是 4 分B. 由化学 1、化学 2 中的 6 个主题整合为 5 个主题C. 每个主题的内容从“内容要求 ”
4、“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D. 对学生应完成的化学实验作出具体要求8.必修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其中不属于必修课程的主题是A.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B.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C.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D. 化学与社会9. 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A. 模块 1:化学反应原理 B. 模块 2:物质结构与性质C. 模块 3:有机化学基础 D. 系列 3:发展中的化学学科10.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课程共 4 学分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 6 学分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 10 学时可获得 05 学分,最高可获得 4 学分D. 修
5、习完高中化学课程最多可得 14 学分11.对高中学生修习化学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A. 高中毕业不高考:04 学分B. 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化学:不少于 4 分(必修)C. 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 10 分(必修选修)D. 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 6 分(选修性必修选修)12.高中学生修习化学学科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选考政治学科的学生:只修习必修课程B. 选考化学学科的学生:修习全部高中化学课C. 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修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D. 选考历史学科的学生:只修习选修课程13.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化学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高中毕业不
6、高考:只选修化学校本课程B. 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修C. 高中毕业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 选择性必修选修14.关于有机化学以下内容对高中毕业生不作整体要求的是,A.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B. 能书写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 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D. 能描述和分析烃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5.以下要求与新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是A. 全体学生:了解第三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B. 全体学生:
7、准确书写钛元素电子排布式C.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D.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5 题,小题 2 分,计 30 分。每小题有 24 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多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 )16. 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特征等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B. 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C. 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D. 是发展
8、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17.新课程内容从“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内容要求”属于输入性要求,是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B. “学业要求”属于输出性要求,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C. “教学提示”是为了达到“内容要求”和“ 学业要求”给教师提供的参考D. “学业要求”是学业评价、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18. 关于新、老课标在课程目标设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 老课标是以“三维”目标方式设定课程目标B. 新课标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 个方面设定课程目标C. 老课标是用行为动词来表述课程目的水平层次D. 新课标是以行为动词与内
9、容相结合的方式表述课程目标的水平层次19.关于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学业质量水平 2 是高中毕业生在应达到的合格要求B. 学业质量水平 4 是选考化学的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要求C. 学业质量水平 4 是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D. 学业水平 2 是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20.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B. 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C. 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D. 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21.理解新课标关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修习的学分要求有误的是A. 高中毕业:不少于 4 学分 B. 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不少于 6 学分 C. 高中
10、毕业选考物理:不少于 8 学分 D. 高中毕业选考化学:不少于 10 学分22.关于科学探究的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 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B.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 C. 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于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D. 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23.按新课标内容要求,以下内容属于必修课程修习的是A. 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B. 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
11、热反应与放热反应C. 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D. 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运用24. 关于电化学的以下内容对选考物理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 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B. 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C. 能利用电化学原理解释金属腐蚀现象,选择并设计防腐措施D. 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25.关于化学反应的以下内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 能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B. 常见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 能举例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 一定条件下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26.
12、关于化学平衡的以下内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 能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描述化学平衡状态B.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D. 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化学动力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的适适宜条件27.以下内容是修习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A.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 能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属C. 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D. 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28.以下实验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必做的实验是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C用化学沉淀
13、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D. 氯气的性质实验29. 以下关于化学计算的内容对不选考化学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简单计算B.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焓变、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C. 关于溶液 pH 的简单计算D. 常见酸碱盐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30. 与化学键相关的以下内容是修习必修课程应达到的学业要求的是A. 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B. 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C. 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D. 能用化学键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属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三、简答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14、15 分)31.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五个方面?请具体说明其中一方面的内涵。32.新课标比老课标相比较有哪些变化?33.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说明:实例主要从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选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四、教学案例(25 分)以“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第 1 课时为例写一篇“ 素养为本 ”的教学设计案(提示: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要注意依据内容特征确立“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案从内容分析、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与评价思路、教学流程和案例说明五个方面设计)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