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59KB ,
资源ID:798648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7986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卷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卷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1、第 I 卷(选择题,共 14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汉武帝时,任用品秩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天下章奏,参与“中朝”事务。隋唐时期,尚书台发展成为尚书省,成为外朝最重要的行政机关。这种转变反映出A. 皇帝的好恶决定机构职能 B. 尚书从位卑权重走向位高权轻C. 中央决策机构实现外朝化 D. 皇帝的集权方式出现了新倾向【答案】D.2. 表 2 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士族 小姓 寒族 人数总计类别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进士 589 71.0 109 13.1 132 15.9 83

2、0明经 81 63.3 18 14.0 29 22.7 128制科 88 65.7 10 7.4 36 26.9 134据此可知唐代A. 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B. 士族进步垄断仕途C. 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 D. 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答案】A【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士族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人数占较大比重,说明士族改变了依靠门第出身为官的旧观念,也能通过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即士族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 A 项。B 项“垄断仕途”说法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 项不能反映实质问题,排除;D 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考试是根据成绩确定结果,排除。3.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

3、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答案】C4. 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 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 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 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反对废除宰相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说明该思想家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大臣的作用,大臣不能仅仅作为为

4、君主服务的奴才而存在,实际上是主张限制君主专制,故答案为 B 项。该思想家没有提出具体的制度设计,排除 A 项;C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该思想家主张发挥大臣的作用,并非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排除 D 项。5. 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 , “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 “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意义在于A. 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B. 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C. 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D. 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答案】C【解析】姚莹的康輶纪行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加强沿海及边疆的防务。他认为,英、法、美等国远离中国数

5、万里,多年来研究中国,对中国的地理人事很熟悉,而我国对他们却没人了解,这是中国失败的原因。有感于此,姚莹在书中记载了不少有关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因此该书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A、B、D 项。6. 1894 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战线 D. 明确提出反帝反

6、封建革命目标【答案】B【解析】兴中会成立时的誓词带有大汉族主义色彩,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关于“人民”的认识,符合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前提下中华民族的含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制,排除 A 项;C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排除 D 项。点睛:兴中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中的“鞑虏”是指满清统治者,说明该誓词具有浓厚的大汉族主义,没有认识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孙中山的观点表明已经认识到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7. 1938 年 2

7、月 21 日,蒋介石在致世界反侵略和平大会的电文中指出:“盖中国作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 ”该电文的主要目的是A. 敦促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 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C. 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 D. 昭示民族自卫战争的正义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认为中国的抗战具有世界意义,并非与世界上其他追求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无关,实际上是敦促各国关注中日战争,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蒋介石是为中国抗战的需要发出该电文,C、D 项不是“主要目的” ,均排除。8.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

8、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 ”这一思想A. 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 B. 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 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 D.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答案】D【解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董必武关于依法办事的观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故答案为 D 项。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是共同纲领和宪法,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依法治国的方针在改革开放后提出,排除;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是在 21 世纪初,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C 项。点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

9、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是伴随着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集体智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并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当然,毛泽东在总结集体智慧并加以理论概括的方面确实作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这一理论成果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而那些属于毛泽东个人的,和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言论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9.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后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

10、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 B. 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C. 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 D. 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来看,说明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受到作者自身观点或明或暗的影响,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变迁的影响,排除 A 项;B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0. 表 2 美国 1787 年制宪会

11、议确立的三条纪律和程序(1) 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以保证与会者能畅所欲言(2) 所有问题的议决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3) 投票的结果以当时在场的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准上述纪律和程序的确立是为了A. 营造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 B. 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C. 保证会议预期完成制宪任务 D. 确保顺利修补邦联条款【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保证与会者能畅所欲言” “投票的结果以当时在场的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准”来看,上述纪律和程序的确立是为了营造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故答案为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会议确立的纪律和程序没有涉及时间上“预期完成制宪任务”的目的,排除 C 项;这次会

12、议是制定联邦宪法,不是修补邦联条例,排除 D 项。11. 1953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指出,农业部门“大批农业专家和集体农庄工作人员把精力花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报告、呈文和报表上面去了” 。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试图A.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 扩大农业的自主权C. 以增产为主要目的 D. 改变集体农庄道路【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把精力花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报告、呈文和报表上面去了”说明农业发展所受的计划限制和束缚太多,赫鲁晓夫的抱怨表明在农业改革方面要扩大农业的自主权,故答案为 B 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A 项;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不符合

13、史实,赫鲁晓夫改革只是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排除 D 项。点睛: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改革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12.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 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 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 ,确定发展权是-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 世界格局呈现

14、多极化的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 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答案】A【解析】发展和发展权的提出,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从材料反映的联合国采取的措施来看,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壮大、地位上升,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和平”的主题,排除C 项;D 项说法错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二、非选择题: 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 必考

15、题: 共 135 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13 年和 1833 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 世纪 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 30%的水平。1841-1846 年,又取消了 605 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 1035 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 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 年终止了从 17 世纪 50 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 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材料二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郑观

16、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 。速商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 “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 “划疆自守,不相往来” “今则百货流通,各商云集” ,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 ”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贪”来描述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摘编自许纪霖、陈达

17、凯中国现代化史(1) 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及影响。(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 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原因: 工业革命的发展: 以往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成为英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障碍;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不懈斗争。影响: 使英国的机器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大家工业品的输出和大家原料、粮食的输入拓宽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2) 认识: 西方世界引起的工业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

18、,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促使世界连为一体;科技进步对工商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贸易的发展,加剧了各国的激烈竞争。评价: 他们认为在世界各国商业互通、发展和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这种对世界现代化大势的认识,虽然还比较直观、肤浅,但己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观念的确立,使洋务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界,从而奠定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后贸易政策的变化,近代中国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从材料

19、中的“1813 年和 1833 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涉及到的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来回答。该政策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如拓宽世界市场、促进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和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等方面来回答。(2)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 “ 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 ”“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贪”来描述

20、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 ”等信息概括得出。对此简要评价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如这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观念的确立使洋务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界,从而奠定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等等。点睛:本大题的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中的“简要评价” ,均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

21、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开过众多“革命借条” ,如表 1 所列的三张代表性“革命借条” 。表 1时间、地点 名称 内容1930 年 湖北孝感红军借条“因我们红军现在擴大武裝經濟特向楊長銀先生借大洋四百元 经济困难隊長涂杏(印章) 红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营第一分隊”1945 年湖南宝庚(今邵阳)八路军借条“借爱国人士周莲池先生大米陆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肆佰贰拾块、钢钱伍佰块、小钱十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八路军贺龍(盖有贺龙和陈菊生的印章) 一九四五年 三月”1949 年湖南宁远解放军借条“今借到张先生土荣家馬壹匹

22、此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湘南司令部朱印 十一月十三日条”据湖南发现 1945 年八路军借条等整理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革命借条”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 艰难的革命环境催生“革命借条” 。阐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的军队,财政来源少,经济困难,加上国民党的“围剿”与打压,不断扩充的革命队伍的吃穿与作战费用等必需品供应十分紧张。为了进步开展革命斗争,部队不得不借助于殷实之家。在当时无法偿还的情况下立下借据。这些从民间借来的钱物对民主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

23、力的资助。示例二:论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出的“革命借条”的真伪需要辨别。阐释:“革命借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真伪需要辨别。在辨别时,应注意以下要素:时间上,其使用的纪年方法是否正确;字体上,繁体与简体的使用是否合理;内容上,措辞是否得当,如“祖国统一” ,字迹、署名和印章,是否与经办人相吻合等。【解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出的“革命借条”均是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不得已举措,这种“借条”的存在有一定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确定论题“艰难的革命环境催生革命借条 ”,然后联系所学,从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开展斗争的需要来论证这种开“借条”的合理性,以及这种方式对革命斗争和最终胜

24、利的影响。另外,这种“革命借条”也是史料的一种,因此也可以从对史料进行辨别的角度来进行论述。(二) 选考题: 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49-1979 年,是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在这 30 年内投入 374 亿元巨资建设住房,但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居民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全的福利分房制度,国家和企业为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从 1978 年开始,国家和企业一方面增加住房投资,加快住房

25、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改革住房制度。1980 年 4 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1982 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 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 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据谢然浩中国住房商品化 20 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 特点: 逐步推行,渐进改革;坚持国家统指导

26、;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 坚持政府、企业、个人合理负担的投资原则;改革住房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体制。(2) 影响: 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住房制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动摇了根深蒂固的住房福利观念和消费观念;国家、企业以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调整;为全国的住房改革提供了思路。【解析】 (1)据材料“1982 年,囚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悠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 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 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住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 ”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

27、,从住房制度的合理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为今后住房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回答,据“三三制”住房制度的提出,可以得出住房改革调整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等。16. 【历史-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早在 1915 年,德国就通过丹麦向俄国作和谈试探。接着,又通过俄国皇宫的一女侍官向沙皇接连递信。1916 年 7 月起,德俄双方在瑞典首都频繁进行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德国试图与俄国单独媾和,以分化协约国集团,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只是因俄国受制于英法俄三国协约,以及国内主战派的激烈反对,德俄单独媾和未获成功。1916 年下半年,随着各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和阶级、民族矛盾的

28、激化,人民和平呼声日高,统治集团中的主和派也积极活动。德国抢先提出和谈,以缓和国内外矛盾。12 月 12 日,德国政府以自己及其同盟国的名义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建议和谈。但没有提出具体条件,只是泛谈“和平与和解” 。贝特曼踌躇满志地以为协约国的答复“将不会是拒绝” 。然而他对形势的估计又错了。在协约国阵营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国的白里安政府视德国的和谈为“陷阱” ,英国刚上台的劳合乔治则是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执掌政权的,俄国不敢单独行动。12 月 30 日,协约国集团以“赎罪、赔款和保证”的前提条件回答了德国的和谈建议。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德国要求和谈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