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 ( 设计 ) 开题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精益管理在协同制造服务平台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精益”管理己经成为各大企业公认的“法宝”,但是,“精益”仅仅是一种价值观、哲学观和管理思想,其理论意义在于以“剔除任何形式的浪费”为思想基础。而日本的精益管理理念无疑是这一管理思想的基础。我认为,精益管理的思想对企业实施协同制造服务平台是非常有效的。通过研究发现,精益管理不仅仅对生产线实施精益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复杂的备件管理同样是有效的。通过对精益管理的应用研究,用精益 思想的基本观念对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的流程停滞和物资积压,管理业务的重复、等待等问题进
2、行分析,有利于发现不合理问题,引导大家不断改善,不断提高。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精益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实现了对精益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与补充。 本 论文 以现代制造服务业为 案例 , 通过对精益管理思想进一步的挖掘,结合 面向服务的思想组织和集成与制造活动相关的各种资源,研究在面向服务 领域 下制造企业 将精益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信息化构架中 ,为制造服务链中各企业的信息集成应用进行基础研究,它的意义在于运用面向服务的架构 和 技术对制造服务 链中的核心企业、营销商、物流公司和客户进行异构资源集成、业务协同和优化,必将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企业
3、通过实施精益管理,进行全面的生产管理革新,可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不必要的未能增值的环节,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消除不合格品和可能引起不合格品的根源,并提高企业生产的敏捷执行力,合理安排生产资源。在协同制造服务平台中通过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开发了成套设备协同制造集成服务平台,该平台以集团企业为核心,将协同合作伙伴、销售商、物流公司和客户统一在一个信息平台上, 实现了制造过程的信息交换,物料采购,信息的及时沟通,并且可以支持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同时对我国其他企业制订和实施精益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分析。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精益思想起源于日本,其中以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最为
4、典型。 1972年再全球石油危机风波之后,丰田公司由准时化生产方式迅速走出低1 谷,因此,准时化生产受到日本各界的忠实, 1990年,日本的沃麦克教授等称丰田汽车生产方式为“精益生产方式”,在丰田的精益生产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也是其重点,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是引人注目的, 前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是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从生产的没一个环节入手,保证产品质量,把产品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如此,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还吧工艺方案的改进,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纳入质量管理的内容。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筹资 500玩美元,组织 50多位专家,用了将近 5年的时间,对 15个国家 9
5、0家汽车厂进行考察,并用丰田生产方式与其它大量生产方式进行对比,于 1990年由詹姆斯沃麦克等人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机器( 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d),在丰田 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产经营理论并定名为“精益生产” (Lean) Production,于 1994年提出了精益企业的概念, 1996年,他们有出版了精益思想,在书中将这些放噶和理论总结为精益思想。 2007年,沃麦克等人又合著了精益解决方案( Lean Solutions)。坐着进一步提出精益消费的概念,告诉公司如何去消除消费过程中的无效劳动,描述了厂商和消费者双赢的最高境界,论述了
6、如何将精益思想延伸至消费过程,将价值流分析衍生至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获得更多价值的同时,企业也获得更多的利润。 美国战略理论研究专家依戈尔安索夫,安索夫在 1965 年出版的公司战略 (Corporate strategy)中提出了协同性 (Synergy)的概念,指出协同是指相对于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企业群整体的经营表现。业务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通过对子系统的相互协作,可以使公司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效益总和的效应,经常被表述为“ 1+12”。 霍夫和斯卡奈德尔认为,协同就是各个独立组成部分汇总后产生的“共同效应”,他们强调了协同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日本著名的管理战
7、略专家伊丹广之则把安索夫的 协同效应分解成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认为协同是一种发挥企业资源最大效能的方法。伊丹广之把企业资源分为实体资产 (生产要素、厂房、 .技术或技能等 )和隐形资产 (商标、技术专长、顾客认知度、激励员工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技巧等 ),他认为协同是由隐形资产实现的,所谓协同就是“搭便车”,即从公司某一部分发展出来的隐形资产可以同时被用于其他领域,且不会被损耗掉 :伊丹广之认为,“互补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实体资产”的使用来获得,而“协同效应”却是通过对“隐形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 在国内,李灵博士认为协同管理的定义就 是协同学与管理学的有机融合,2 是组织为了达到
8、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整合各种资源,协调人员、组织、环节之间的匹配关系,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优化的所有活动和过程的综合。 彭忆等人在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协同管理一文中,借助协同学“自组织”概念,对协同管理进行了定义,并就其研究内容作了简要分析。 杨文涛在制造企业的协同发展中,提出了制造服务协同发展的思路,认为“协同化发展,即是将不同的企业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育市场,以增加整体的竞争力” ;“协同的目的是整合分散的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 唐海东在将协同 学原理应用于制造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将协同学原理应用到物流领域的思路,并引用了一个生产型企业的实例来 .说明,同时还提出
9、了其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但没有进行任何分析。 舒辉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集成化协同服务平台的研究中应用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考察制造企业的运行机理,通过建立起用集成化服务的协同管理模型,更好地揭示出影响集成化协同服务平台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和系统中各成员企业之间协同运作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集成化物流系统的协同管理框架体系和运行 支撑体系提出了对策。 邹辉霞在制造业协同管理理论与方法中,通过分析制造业供应链系统的组织特性,建立起供应链系统的序参量,然后通过其他组织施加外力,促使供应链系统从低级向高级有序的转变。 3.参考文献 1 王开忠 . HL 公司精益生产
10、应用与研究 J.华南理工大学, 2010(10). 2 王永 . 基于协同管理的中石化企业信息化就研究 J.山东大学 ,2011(11). 3 王虎 . 目跨域协同制造集成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J.湖北工业大学 , 2008(1). 4 杨叔子 . 网络化制造与企业 集成 M.北京: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8. 5 梁滨 .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 J.北京科学大学 , 2009. 6 薛华成 . 管理信息系统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7. 7 李箐 . 基 于 精益 思想 的 企业 绿 色制 造 的研 究 C.天 津 :天 津科 技 大学 , 2008(3) 8
11、刘胜军 . 精益生产现代 IEM.深圳:海天出版社 , 2009. 9 Steven Vogel, Karl Messer. Web-Enable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iTAC Software Inc, 2007.1-10 10 Cooper, Robin. When Lean Enterprises Collide: Competing Through Confronta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4 3 二、研究方案 1. 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
12、排) 1 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基本思路 2 精益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 2.1 精益管理的由来和发展 2.2 精益管理的五大原则 2.3精益管理的方法 2.4 精益管理对信息化需求 3 协同制造工作平台总体内容和结构概述 3.1 协同的概念 3.2 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提出 3.2.1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功能 3.3 跨域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设计要求 3.4 基于 SOA实现业务集成 4 精益管理思想在协同制造服务平台中的作用与影响 4.1 精益思想协同服务平台中的作用 4.2 精益管理信息化在协同服务平台 中的影响 4.3 在协同
13、服务平台中推行精益管理思想的意义 5. 企业应用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案例分析 5.1.企业背景 5.2 该企业信息化基础存在的问题 5.3 经纬公司实施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需求分析 5.3 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3.1 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设计 5.3.2 精益管理思想在平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4 协 同制造服务平台的实现 5.5 总结 4 2. 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 通过查阅精益管理与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相关文献, 研究、熟悉精益管理模式、协同制造服务业相关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从读阅的 大量文献中 ,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用 理论联系实际 的方法对精益管理模式与 在协同制造服
14、务 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进一步分析精益思想与协同思想的相关性。 进度计划: 第 6学期第 19-20周:收集参考文献与资料,仔细阅读,为论文撰写打下理论基础。 第 7学期第 1-4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撰写;随后参加开题答辩,论证论文研究方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立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 7学期第 5周: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的框架、详细提纲,研究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此保证论文的结构合理,内容具有意义。 第 7学期第 6-1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 7学期第 11-17周:接受教师指导,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 7学期第 18-19周:准备、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