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基于“农超对接”的蔬菜流通模式研究 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商品交换行为和商业活动,最早的经济学就是“重商主义 “,经济学研究的起源也是从流通开始的,比如 1621 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出版了英国来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当时的人们就开始认为流通是财富的源泉。马克思认为流通是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对流通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在网上下载了 100 多篇关于流通方面的文献,下面对翻阅过文献做个总结、归纳。 1 流通成本 许志泉 (2001)对吉林省大豆生产与流通成本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大豆
2、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流通,而物流费占整个流通成本的比例较大,是对我国大豆流通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汤师雨 (2005)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辽宁玉米也做了此类研究,他认为该省玉米的流通成本主要是由人工成本、作业成本和物流成本构成,而且流通成本很高的本质原因在于制度的不合理,如果要降低玉米流通成本,政府要从粮食宏观调控和实际运行机制两个方向双管齐下。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胡一平和邓志评 (2004),他们也以玉米为样本进行的研究说明,流通成本过高会导 致生产成本的优势减少,在一定条件下流通成本优势也拥有决定性作用。常与春 (2002)发现降低流通费用的关键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提高农民收益。汪语
3、琪等 (2007)研究发现蔬菜流通成本高的原因是物流通道不通畅以及市场制度乱,这直接导致蔬菜流通过程中经常存在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黎春花 (2003)则从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两个方向来研究农民增加收益的途径和实现办法,她表示在流通领域内竞争的重要性要高于在生产领域内。汪协准等 (2003)则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产品从山东寿光的农民到北京的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流通环节和流 通成本情况,该研究表明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从种植户到批发市场的流通费用最高,销售环节的费用次之;在成本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依次是包装费、能源费、管理费和物流费。 2 2 物流和商流模式 Migllen 和 ones(1963)提出了农业
4、“纵向协调 “的概念,认为它是一个包括原材料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一揽子活动在内的创新发明。Henderson(1995)也同样对蔬菜流通模式作了研究,他认为在蔬菜流通的管理中出现较多的是垂直协调。在这个基础上, Barkema(1993)从消费者需求的方向强调农产品产业业必须通过纵向合 作加速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研究认为契约和整合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交易模式。 Kliebenstein 和 Lawrence(1995)对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作了实证研究,并且得出农业流通环节的协调活动包括所有权的整合及各种契约协议,所有的协调活动是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参与者的竞争力。 Boeh
5、Ue 和 Schrader(1998)则主张将农产品流通的研究重点由市场转移到流通环节的纵向协调上来,强调在流通中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流程与成本,并对流通模式进行内部整合以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国内理论界对农产品流通的研究还 停留在流通模式、海外模式、流通成本三个方面。李泽虎(2000)对各种农产品合同交易方式进行了深入地钻研,研究认为在我国目前推行契约交易的时机还不成熟,但这个交易模式是未来趋势。贾睡、刘乾 (2001),章小聪 (2001)在对拍卖交易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实施以拍卖交易为主的商流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卢风君 (2006)则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我国应谨慎采用拍卖交易
6、,而强调契约交易更加适合我国,更适合中国特色。李小锦 (2004)在研究传统的蔬菜流通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应加快发展专业化的蔬菜物流,加强蔬菜流通 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新型的信息导向型的蔬菜流通模式。该研究认为只有建立信息导向型的蔬菜流通模式,才能改变传统蔬菜流通模式成本高,物流体系有效性低,损失浪费严重的缺点,进而降低流通成本,解决我国蔬菜流通的根本问题。陈卫华 (2003)研究了我国蔬菜的现存流通模式和特点。针对蔬菜流通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国蔬菜流通发展需要的物流模式,并提出了实施第三方物流的蔬菜流通的建议。他认为,蔬菜流通依然存在成本高、消耗大、效率低、收益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
7、蔬菜流通过程中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选择先进的蔬菜流通模式就 是很好的选择。第三方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成本低著称。因此,采用第三方物流蔬菜流通模式对于打开蔬菜市场有重要意义。刘永清 (2008)3 则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对蔬菜物流外包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他认为物流外包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市场风险,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益。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经营者实施物流外包的财政扶持,制定相关行规、标准,来推动我国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此外,还有许多专家从流通模式、商流模式等方面对我国蔬菜流通进行了研究。 3 流 通主体模式 董温
8、(1993)第一个在国内提出了“龙头企业 +农户”的模式,他认为该模式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一条有效的大路,“龙头企业 +农户 “就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一批菜农,双方签订契约合同,企业向菜农提供生产工具和资金技术,菜农按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产品由企业以合同价格收购并销售。张绍平 (1995)对“企业 +农户 “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有利于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技术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 民收入。但市场风险大,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比研究国内外研究,提出了“企业 +
9、合作社 +农户 “的模式,他认为合作社的出现,更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也更有利于建立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寇风君、沈泽(2001)在论文中提出了蔬菜流通模式发展的三大阶段,一、“单段二元式 (农户直接到消费者 )流通模式是最简单、最基本、交易成本最低、最有发展潜力的蔬菜流通方式。“双段三元式 “(农户 +龙头企业或合作社 +消费者 )则是一种过渡模式,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蔬菜流通中经常采用的模式。 4 总结 国内外专家对在流通理论方面的 研究已经非常详尽,对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方面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还有些专家在流通制度、流通政策等方面对中国的蔬菜流通做了研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蔬
10、菜流通研究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笔者对宁波的蔬菜流通情况比较感兴趣,打算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淑祥简论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 J农村经济 2005, 2 2陈惜平生鲜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J 2005年超市食品安全年会 4 3陈永福,何秀荣两伤结局 中日蔬菜贸易战解析 J国际贸易, 2001, 5 4陈永 福,魏荣世界蔬菜贸易竞争力与产业内贸易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 2005,4 5陈月英中国居民蔬菜消费需求现状及前景 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 7 6陈志颖无公害农产晶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北京地区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 2006, l 7 童国良论 “农改超 “与农贸市场经营业态的提升 J-商业时代 2007(32) 8洪岚 .李力北京鲜活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探析 J-中国流通经济 2007(3) 9何劲 .蒋培民 .熊学萍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问题研究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4) 10刘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超市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J-商场现代化 2007(1) 11杨真城市两种农产品终端市场的比较与选择 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1) 12刘剑我国超市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J-农村经济 2007(1) 13刘天祥中韩农产品流通业态的比较探讨 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