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智能技术在宁波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竞争已经逐渐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已经成为获得商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全球电子商务、供应链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信息失真、信息交换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由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无法获取或者获取的不及时,导致实际应用需求在供应链 (包括零售商,批发商,配送中心,生产商等 )的信息传输过程中被层层放大,产生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和缺货现象。而随着市场 的不断扩大,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配送和物品储运成本在总体成本组成中的比例也在
2、不断扩大。对我国的工业企业来说,物流行业实际已存在很久,但多以运输业、货运代理、及企业自有物流形式存在,规范化的现代物流也是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第三方物流更是刚刚起步,物流产业缺乏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在此探讨宁波港口企业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从而帮助宁波港口企业物流配送服务智能化中找到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 国外关于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的现状及研究 物流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 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
3、才能解决。 智能化 =信息化 +自动化;信息化从固化流程进入到信息源的开发利用;商业智能( BI)的应用高潮会比预想得快。 1.1 美国关于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的现状及分析 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模式腔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体系”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系的方式,实现内部一 体化物流管理,竭诚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 J.F.Growell( 1901)在美国政府报告 “关于农产品的配送 “中,
4、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R.Borsodi( 1927)在“流通时代”中首次用 Logistics 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 N T Woodland( 1949)首先提出了条形码技术,条形码可以标出商品的生产国、制 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并在物流中主要应用于信息销售系统( P OS 系统)、库存系统和分货检选系统,适应了物流大量化、高速化要求,实现了物流行业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Gartner( 2003)在“ Symposium ITXPo 2003”上预测,
5、射频识别技术属于最近 25年( 20052008年)将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RFID),又称电子标签( E-Tag)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子欧诺个识别目标对象冰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最早应用于二战 时期飞机的“敌我辨识”系统。后在物流领域用于仓库管理、生产线自动化、日用品销售等。 Donald J.Bowersox、 David J.Closs 和 Bixby M.Cooper( 2002)提出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范围应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和协同化发展。要改进企业的数据采集方式,需要企业能够建成一个智能高效的物流网络,为企业的高效、准确决策提供支持。例如利用射频识别技术(
6、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GPS 跟踪技术、企业应用系统结合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把所有的信息与互联网实时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与识别。 1.2 日本关于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现状及分析 日本在 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 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一术语,简称“物流”。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的国家,目前,日本在 22个城市,已建立 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
7、速;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 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主要发展趋势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 铃木震( 1997)倡导的 EIQ 分析法用于配送中心规划,它是针对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且具不稳定或波动条件的配送中心作业系统的一种分析方法,以便了解多变的物流的特性。 “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以大型零售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成为物流合理化在技术上的反映。 9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大纲中提出
8、了日本物流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具体保障措施,其中,特别强调了物流系统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以及实施无纸贸易。 1.3 欧洲关于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现状及分析 欧洲是引进“物流”感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先到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有:工厂物流阶段( 20 世纪 50-60 年代);综合物流阶段( 70年代);供应链物流阶段( 80 年代);全球物流阶段( 90 年代);电子物流阶段( 90年代末 -21 世纪初)。目前主要欧盟国 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
9、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企业认为物流师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的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装夜话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Harken( 1971)提出协同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以复杂的方式构 成的复合系统,所包含的大量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空间、时间或时空的自组织结构。后由 H.Igor.Ansoff引用其概念确立了
10、协同的经济学含义,指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汇总而形成的企业整体经营表现。在经济范畴中,协同理念是指多个组织为完成同一项确定的任务而进行协同工作与有效通信。并同期提出了准时生产模式( JIT),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已发展到同一天供货或服务。 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 、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是: 信息化一采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射频标识技术( RF)等。 自动化一自动导引小车( AGV
11、)技术,搬运机器人( Robot System)技术等。 智能化一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 ITS)。 集成化一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 2 国内关于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的现状及研究 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 20世纪 70年代末从日本 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队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我国物流业经过 20多年得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徐天亮( 2002)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和
12、作用及加快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途经和方法,说明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物流知识管理阶段,物流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由 “量变”到“质变”,增强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功能。 钟正( 2006)讨论了现代企业发展物流的必要性,物流与信息的关系, 物流信息的基本功能,物流信息化的相关对策等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和维持必须以高效的物流为前提,指出了物流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等方面及在产品开发、采购、分销等各业务流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涅林( 2007)通过对物流信息及物流信息化的相关概念,设计了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功能模块,探讨研究了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
13、化技术实现的问题。 马健( 2005)通过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融合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物流 企业信息化融合可能产生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企业所应采取的业务与组织等竞争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将提高物流企业资源利用的能力与水平,保持物流企业的持续与稳定成长。 王微( 2003) 指出中国的物流产业目前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 ,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其中既有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束缚,更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技术条件的约束,使得中国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规模、组织形式、设施条件、竞争方式等诸多方面问题和障碍,本文对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万江平( 2008)
14、分析出我国物 流信息化研究主题:物流信息技术、企业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平台,讨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主题:新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类标准、企业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张和探索。 3 宁波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的研究 从 有关智能化物流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物流配送服务智能化由于具有自动化和信息化互帮互补的特点,并且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给控制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相对于物流配送理念固定、设施设备生硬、信息系统应用缺乏的特点,不仅是港口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品高地的客观反 映,而且更是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客户队企业的最终评价、关系到
15、企业的经济收益状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物流智能化在配送服务中的重要性。现在的宁波物流配送服务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结构形式与实际的多样化存在较大的不匹配矛盾,制约企业装卸配送能力的发挥,并且场地限制,管理还缺乏计划性、预见性和主动性。鉴于此,宁波作为一个二线城市,其物流服务业为进一步改善以上出现的问题,必须出台一些列有渐进步骤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及合理适用的物流智能管理系统,以替代传统的人工经验管理,提 高管理配送流程管理水平,有效地利用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和提供高品质服务的企业,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宁波物流配送服务必须从根本上整合管理创新力度,尽快树立全面质量
16、控制的经营战略,建立一个以加快响应速度、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应变能力为主要目的;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金的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客户要求为驱动;以订单管理、计划管理、库存管理、运输配送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具有开放系统结构的易于维护的港口物流智能管理系统,使宁波物流服务业管理合理化,最终提高宁波物流服务业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 宋杰 . 物流信息化管理及发展 J.中国市场 ,2007.(15): 66. 2 刘翠芳 . 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中国市场 ,2008,(32): 26-27. 3 钟正 ,. 物流管理信息化初探 J. 商场现代化 ,2
17、006,(3): 84. 4 徐天亮 , 余虹 . 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 A.2002 年 CSL 首届中国物流协会年会 C,2002: 146-153. 5 徐梦婧 . 论信息化条件下虚拟物流中心的构建 J.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6): 20-23. 6 朱涅林 . 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探讨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15): 68-69. 7 任方旭 . 谈企业物流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 J. 商业时代 ,2006,(19): 19-20. 8 齐二石 ,程文明 . 浅析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4):7
18、9-81. 9 孙建华 . 关于物流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分析 J. 法制与社会 ,2007,(7): 440-441. 10 马健 .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融合 趋势及竞争战略研究 J. 生产力研究 ,2005,(10): 217-219. 11 张凯 . 物流信息化的时代现实性浅析 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3): 32-33. 12 胡颖 . 物流信息化与中国物流的发展 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4): 41-43. 13 王微 .中国物流产业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对策 J财贸经济, 2003,(1):76-79. 14 李日保 .谢建冬 .李沁醇
19、. 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J. 工会博览理论 研究 ,2009.(2): 71-72. 15 万江平 ,朱时庆 ,曾勇华 . 基于词频法的我国物流信息化研究主题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12): 251-253. 16 任美莲 . 浅谈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J. 科技资讯 ,2008,(27): 197. 17 李辉民 . 以信息化促进物流现代化 J.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 ,2001,(12): 26-28. 18 杨路明 , 吴颖 . 现代物流的发展及其信息化探索 A. 2003 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C, 2003: 398-402. 19 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5 (8). 20 Jan.van.Roekel,Agri-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7. 21 Kliebenstein,J.B. and Lawrence,J.D ,contracting and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ork industry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