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5.70KB ,
资源ID:820735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207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升本政治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升本政治复习提纲.docx

1、成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一般知识(第一章)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7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意识) 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哲学的派别(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8. 唯心主义是指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 物质(存在)第二性,

2、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哲学的派别(即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0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2. “存在就是被感知” ;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 ;中国朱熹:“理在事先” ;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

3、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全面;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矛盾、片面 21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4、: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24在世界是否的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5.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27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二、唯物论(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1.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体实物(如金、木、水、火、土、气(看的见,摸的着)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子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

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 设想没有物质在运动:唯心主义;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否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二元论观点 4.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7.唯心主义时空观的根本缺陷是:否认时空同运动着的物质的联系8.时间: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空间:伸张性、广延性、三维性9.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劳动 1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1.从本质上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2.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

6、,唯心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1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7.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 ,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0.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是指: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问题 21.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辩证唯物主义的主张是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

7、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三、辩证法(第三章)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4.否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5.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

8、律 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2 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 :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13.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对抗和非对抗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5.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16.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1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普

9、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19.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2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22. 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24.割裂量变和质变统一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25.因果联系所提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

10、被引起的关系 2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7.所谓本质,就是事物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2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29.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 30.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31.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32.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3.典型的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1 )形而上学: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 )主观唯心主义:万物皆备于我;存在就是被感知;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天下无心外之物; (3 )客观唯

11、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4 )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 (5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 的经验,典型示范,号召;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等。 (6 )质量互变规律: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阶段,步骤,结构调整,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5 )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因地( 时)制宜,因人而异,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

12、时实际等 (6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7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灭; (9 )时间的不可逆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四、认识论(第四章)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6.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

13、映的关系 7.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9.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1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社会实践 1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 12.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1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1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1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16.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

14、论的错误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是从认识到实践 18.事物发展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 19.真理是指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20.真理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 2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客观性 2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23.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4.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25. 客观真理是指 :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15、: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27.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28.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 2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32.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五、历史唯物主义(第五、六章)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

16、社会历史是由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 ”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5.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6. 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7.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8. 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9.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0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属于对立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 11划分阶级的依据是:经济地位 1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3社会政治结构核心是:国家政权 14. 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5.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17、有反作用 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7.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8.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9.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20生产力范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2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教育、管理 23. 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24.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5.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2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27.

1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31.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2.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33. 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4.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35. 关于社会发

19、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6. 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37.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38.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39.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0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 41.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42. 关于社会发展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即

20、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一、 总论(第一章) 1.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 年):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论新阶段) ;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首次提出执政党政建设,坚持两个务必(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 ,工作重心转移(农村城市)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 年):不要四面出击;中共八大(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21、12):两个凡是实事求是,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僵化闭关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评价(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国民革命时期(萌芽) ;土地革命前中期(形成)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 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5. 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6. 毛泽东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代表作是:中国的红

22、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7. 毛泽东奠定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形成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8.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代表作是:新民主主义论 9. 毛泽东在 1941 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10.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11. 1940 年 1 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2解放战争时期,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性文件是: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又称五四指示 13.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4 1

23、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5. 毛泽东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16.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7.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18.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2.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

24、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 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1 )形成过程 (3 条) 1840 年 6 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在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 )主要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6. 20 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7

2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8. 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9. 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 ”、 “赛先生”大旗的是:陈独秀 10.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1.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12.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手中由领导阶级决定的13.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年)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14.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5.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6. 新民主主

26、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20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 2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3. 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2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

27、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3 )文化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 80 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28. 在近代中国,首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共二大 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中共四大。 29从 1927 年到 1935 年瓦窑堡会议之

28、前,中国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30 1940 年 1 月,毛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31 1945 年 4 月,毛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34.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3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6.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问题。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37.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

29、根据地 38.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39. 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起点,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40. 八七会议:1927 年 8 月 7 日,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决定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41.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革命武装的绝对领导地位,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 。 42.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1927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43. 遵义会议:标志中国革命

30、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的会议是;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成为全党共识。 44. 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45. 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46. 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47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48.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 49.“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50.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1.“工农武装割据”就

31、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52.“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3.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54.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买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56.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 5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58.土地革命时期主张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的是:王明。 59.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60.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文件是五四指

32、示 61.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62. 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宝: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建设。 63. 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64. 武装斗争 1 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3 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党指挥枪 4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以武装的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65.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66.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67. 统一

33、战线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主力军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 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以斗争求团结。 68.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中间派是:民族资产阶级。6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70.无产阶级天然和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 7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特点是: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7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 73.中国共产党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74. 1927 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对待

34、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 7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最终促成工农民主战线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件是:1937 年七七事变。 76. 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77.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78.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79. 党的建设(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80. 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1. 毛泽东关于党

35、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82. 延安整风的中心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83. 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84. 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85.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86. 解决党内矛盾和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的基本方法是:批评与自我批评87. 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必须实行:群众路线。 88.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最早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89.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积极防御的思想 90.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1. 毛泽东在

36、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章)1.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内部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部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性质: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4 1953 年至 1956 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7、 5.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6.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7. 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开展“五反”运动是在:私营工商业中 9. 建国初期,党在土地革命中对富农的政策是:保护富农经济 10. 过度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2.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13

38、.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15. 1950 年 6 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6.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 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 和平赎买 18.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9.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0.新中国成立后,毛

39、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21.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我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22.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3. “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24.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5. 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6.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7.1956 年

40、 4 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8.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29. 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30. 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31.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32. 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1961 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33.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

41、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4. 1974 年 2 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总论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共十二大(1982 年):邓小平首次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中共十三大(1987年):首次全面系统的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共十四大(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中共十五大(1997 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 年):三个代表论确立为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

42、大(2012 年):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从 1978 年至 1982 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5、从 1982 年党的十二大上 1987 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6、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括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43、会主义 11、十六大首次提出政治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政治文明;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生态文明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国情与党情的变化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8、 “三个代表”的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二、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第三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