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关于运动的知识我国在先秦的时候,对于运动就有热烈的争论,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题目庄子书上记载着,公孙龙曾提出一个奇怪的说法,叫做“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按常识说,鸟在空中飞,投到地上的影当然跟着鸟的移动而移动但公孙龙却说鸟影并没有动无独有偶,当时还有人提出“镞矢之疾;有不行不止之时”,一支飞速而过的箭,哪能“不行不止”呢?既说“不行”,又怎能“不止”呢?乍看起来,这些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也可以给它们戴一顶“诡辩”的帽子。但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这个说法不但不是诡辩,而且还包含着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恩格斯曾经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
2、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因为运动体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某一时刻在 A 点,在随之而来的另一时刻,就在相邻的 B 点,因此,也就有一个时刻,它既在 A 点又不在 A 点,既在 B 点又不在 B 点在这时刻,物体岂不是“不行不止”吗?再者,在一定的时间 t 内,物体前进一段距离 s,当这时间变小,s 随之变小;当 t趋近于零时,s 也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在某一瞬间,即某一时刻,运动体可以看作是静止的,所以飞鸟之影确实有“未尝动”的时候,对于运动的这种观察和分析实在是十分深刻的这同他们能够区分“时间”与“时刻”的观念很有关系
3、墨经对于“鸟影”问题又有他们自己的理解,说那原因在于“改为”认为鸟在 A 点时,影在 A点,当鸟到了相邻的 B 点,影也到了相邻的 B点此时 A上的影已经消失,而在 B处另成了一个影,并非 A上的影移动到 B上来,这也是言之有理的。机械运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运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历的空间长度,就是速率墨经下第 65 条之所述就包含着这方面的思想经说云:“行,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这里的文字是明明白白的,“修”指空间距离的长短那意思是,物体运动在空间里必由近及远其所经过的空间长度一定随时间而定这里已有了路程随时间正变的朴素思想,也隐隐地包含着速率的观念了。东汉时期的著作尚书纬考灵曜中记载地球运动时说:“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即窗户)而坐,舟行不觉也”这是对机械运动相对性的十分生动和浅显的比喻哥白尼在叙述地球运动时也不谋而合地运用了十分类似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