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全球史观主讲人:王涛余杭第二高级中学历史研究的新视角 “ 全球史观 ”“ 全球史观 ” 是第二次大战后在欧美兴起的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理念。“ 全球史观 ” 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同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 15世纪末 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形成。(一)全球史观的基本内容一、走近 “全球史观 ”“ 全球史观 ” 将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的过程归纳为纵向的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
2、,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横向的世界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到联系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两个基本方面。世界近代史就是从 1500年地理大发现,到1900年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从地区隔绝向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 全球史观 ” 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要重视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它主张超越国别、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演进,反对 “欧洲中心论 ”,反对将世界历史当成国别史的汇编,强调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以及世界各地区由分散到聚合的整体化趋势。(二)全球史观的主要观点 1人类历史
3、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3运用整体史观,有助于形成立体知识结构和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运用全球史观(一)应用方法1从宏观角度突出横向系统分析法。2从微观角度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二)典型案例( 1) 美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吴象婴、梁赤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 美 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编: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0
4、版。( 3) 美 RR 帕尔默,科尔顿著:现代世界史,何兆武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年版。( 4) 美 塞缪尔 -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 2002年第 3版。( 5) 美 亨德里克 房龙著:人类的故事,刘海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6) 美 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纽约, 1974年版。( 7)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历史 (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1994 年版。( 8)刘宗绪主编: 世界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 3版。1. 史学名著推介新课程教科书对全球史观的阐发,在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观点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不仅
5、体现在知识点的设置和分布方式上,而且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定位和阐释上也有明确的表述。譬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化趋势等具体问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如在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时,不仅要看到殖民者掠夺的一面,更应看到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对人类历史进程促进的一面。再如对殖民主义的认识问题,全球史观认为,在世界由分散向整体过渡的历史过程中,殖民主义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可以按照马克思 “双重使命 ”的观点,论证殖民主义历史作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再如对全球化的认识,也应看到其双重性。2教材案例解读( 1)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
6、向整体世界;也使中国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原产美洲的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烟草等传入中国;西欧开始对华的殖民威胁;中国实施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传教士来华,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尽管继续得到发展,甚至出现了所谓的 “康乾盛世 ” ,但同时又存在近代前夜的危机。与中国明清同一时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在殖民主义血与火的暴力掠夺中,由于中国统治阶级的固步自封,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幻之中,导致中国在封闭与僵化中潜伏巨大危机。如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即突出体现了这一史观。(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从 16世纪到 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从 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 60、 70年代 世界市场扩展时期,此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从 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