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6.50KB ,
资源ID:8552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5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文献综述].doc)为本站会员(文初)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文献综述].doc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一、前言部分在现实意义上,大学对社会承担着三项主要的功能,即传播知识文明,扩大知识领域,运用研究成果为公众服务。对个人而言,大学是全面提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育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大学的重要作用,更在于培养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但是,部分大学生却虚度了大学四年的时光,不仅浪费自己的光阴,也浪费了社会资源。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出现了弱化及偏向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高低不仅能够影响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而且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和

2、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通过调查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大学生成为“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的人。二、正文部分(一)学习动力相关概念研究心理学认为,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心理驱动总合,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构成的认知系统(周贤君,2007);学习动力系统是由学习需要、目标(动力的源泉和核心)、自信心(动力的支撑、调节器)、情绪情感(动力的激励、促进器)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结构(陈平,2001)。学习动力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即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周贤君认为学习内部动力系统是指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内的、能推动个

3、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各种力量构成的有机整体。该系统包括学习的需要、学习愿望、学习兴趣与爱好、学习动机、理想信念等内部因素。学习外部动力系统指存在于个体外部,能够激发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包括社会需要、家庭期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学习环境、实践活动等(周贤君,2007);张彦博认为内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专业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外界激励或压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励作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激励(张彦

4、博,2009)。(二)数据收集方法及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对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调查方法上,大多数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且以某个特定区域群体为研究样本。廖瑛和郭存芝对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安徽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法,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53份,有效问卷731份,他们选择了不同高校的学生来进行调查,从而保证了样本的多样性、代表性与普遍性(廖瑛,郭存芝,2009);郑林科和王建利对西安石油大学进行调查,采用原日本“大学生人格调查”中的附加“学习动机量表”和自编“学习动力量表”抽样全校学生13154人,用SPSS处理数据,统计方法有

5、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二值逻辑回归分析等,客观的反映出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郑林科,王建利,2008);陈萍等选取了两所北京市管市属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选取为随机抽样,通过两所大学的数据对比方式,反映现状存在的客观因素(陈萍,马丁,刘雪飞,2009)。大部分文献对数据的分析均是采用的算术平均等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三)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指标的研究对于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在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所采用的调查指标都趋于相同,李宝富等在他们的文献中,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

6、,学习态度等方面(李宝富,周昕,王海燕,2006);郑林科等在他们的文献中,对于学习动机量表有十二个变量修学专业、求知事业、结交友人、异性朋友、结婚成家、家庭父母、修养个性、人生探索、经济赚钱、买房住居、精神健康和就业工作等。学习动力量表有五项指标学习受强烈兴趣驱动(兴趣驱力);学习受明确目的驱动(目的驱力);学习受功利欲念驱动(功利驱力);学习受积极态度驱动(态度驱力);学习受勤奋努力驱动(勤奋驱力)(郑林科,王建利,2008);廖瑛等通过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条支线研究,主观因素有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社交障碍等,客观因素有应试教育、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廖瑛,郭存芝,2009)。(四)学习动

7、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对于学习动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一致。外部原因方面主要是社会、家庭及学校。对于社会因素,主要是大学生受到毕业学生求职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受到功利价值的影响及社会的不公平性竞争,致使学习兴趣下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人生目标的短浅和功利。在家庭因素上,主要原因是有父母不和经济拮据、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过高的期望值,其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高期望值是主因。学校因素主要集中在高校基础设施落后;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的自由学习;考试制度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内部原因主要集中在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理想信念、意志。对于学习

8、需要主要是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不明确;丘锡彬提出的学习主体意识淡化;知识价值观偏差。学习兴趣则主要是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缺乏探索精神。学习动机集中于学习动机不明;注重短期功利性行为,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在理想信念上,由陈运普及唐福姣提出的在理想信念的选择中出现困惑与迷茫;误把成就感当作理想信念,使理想信念功利化与实用化;部分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妥,目标缺失。对于意志主要集中于自信心不强;自我控制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心智发展不成熟(周贤君,2007)(丘锡彬,2008)(陈运普,唐福姣,2009)。(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的研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

9、生学习动力的对策的研究上,大部分的学者具有相同观点。在学生方面,周贤君等学者主要对策有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整健康心理(周贤君,2007)。陈运普及唐福姣建议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理论教育、树立共同理想(陈运普,唐福姣,2009)。牛津大学第一副校长麦克米伦教授提出要改变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对知识要有质疑精神(文静,2004)。在如何学习最有效一书中,针对改善学习动力提出改变低效的学习习惯(ALLANMUNDSACK,JAMESDEESE,ELLINKDEESE,CLIFFORDTHOMASMORGAN,2002);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建

10、议是培养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学习上化被动转向主动;进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适应能力(李开复,2005)。在学校方面,刘秀娟等学者认为应该深化教育改革;改革考试考评方式;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及管理;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设置专业导论课,强化学习目的;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加强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刘秀娟,2009)。浙江师范大学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提出了实行“四个自主”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量和学习进程;另一项

11、是教育改革,使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杨竞红,2004)。在教师方面,刘秀娟等学者的主要对策是改革教学方法。黄赣生及胡硕利还提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师风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廖瑛及郭存芝建议应加强导师与专职辅导员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重视和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刘秀娟,2009)(黄赣生,胡硕利,2009)(廖瑛,郭存芝,2009)。在TOOLSFORTEACHING一书中,对于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上建议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在课余时间与学生的交谈、关心他们的烦恼、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的自发研究;满足学生选修这门课的需求;采用积极

12、的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设计有效的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分数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阅读(BARBARAGROSSDAVIS,1993)。在家庭方面,只有廖瑛及郭存芝对此提出对策。他们认为家庭教育应当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兴趣,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廖瑛,郭存芝,2009)。三、总结在分析方法方面,各学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专业及院校等进行调查,保证了样本的多样性。但基于个人调查的能力,将采用问卷调查对本院校本学院的不同年级及专业进

13、行调查;在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学者们多采用回归分析及少数的对比分析,保证了分析的客观性,对此在分析中也将用回归分析来分析大部分数据,对比分析用于年级、专业,还将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来挖掘出大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过去,现状及未来发展变化短期趋势。对于分析指标及原因上,各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主要有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也因此将会借鉴这些指标及相关论点,但结果将以调查数据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对策研究上,首先学校、学生、教师方面的对策建议较多,也较为完善,但关于家庭的对策较少,因而在对于家庭因素的对策上会提出、借鉴相关对策。其次,借鉴国外优秀大学针对于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较少。借鉴优

14、秀大学的措施将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应对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动力,考虑到国情的不同,将会适当的借鉴或加以改善使之适合我国国情。主要参考文献1BARBARAGROSSDAVISTOOLSFORTEACHINGMWILEY,JOHNSONS,INCORPORATED,19932陈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1073ALLANMUNDSACK,JAMESDEESE,ELLINKDEESE,CLIFFORDTHOMASMORGANHOWTOSTUDY5/EMMCGRAWHILL,20024杨竞红四个“自主选择”促成才浙师大学子可提前毕业N教育信息报,2004035文静世界著名大学校长大学生应怎样学习N中

15、国青年报,200408106李开复大学里最重要的七项学习N中国青年报,200502227李开复开复谈学习学会“无师自通”N中国青年报,200505108陈晶大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029李宝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10李群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111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教学改革与管理,20070312郑林科,王建利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力的预测模型研究基于西安石油大学13154名抽样学生的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3

16、丘锡彬完善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思考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114李晶冰浅谈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陕西教育,20081215张彦博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分析与优化对策J法治与社会,20090216刘秀娟论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0417廖瑛,郭存芝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咨询,20090518陈萍,马丁,刘雪飞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基于两所北京市管市属高校的调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90519陈运普,唐福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720黄赣生,胡硕利大学生

17、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商情,20092421杨超文科大学生学习动力与对策研究以辅导员工作为着眼点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2李春宇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00123单明,刘春玲浅析大学生学习动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24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5江光荣选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6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7杨娇丽,陈鹏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个案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28李鲁平大学生压力应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C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