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59KB ,
资源ID:863380      下载积分:5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63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资.doc)为本站会员(心***)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资.doc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九年级化学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二. 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2. 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3. 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重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三. 具体内容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燃烧既能造福于人类,它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燃烧条件的探究思考问题 答案 结论将分

2、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蘸有酒精的能被点燃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即物质必须是可燃物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继续燃烧吗?不能长时间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小木条比较容易被点燃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3、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4、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氧气充足: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氧气不充足:燃料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

3、,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5、CO 的性质C+O2 CO (O 2不充足)优质文档优质文档CO+O2 CO2CO 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的功能,使人因缺少氧气而中毒。6、爆炸(1)粉尘爆炸实验将燃着的酒精棉球投入纸罐中,目的是点燃淀粉;挤压洗耳球的目的:鼓入空气,使淀粉充满纸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现象: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纸罐盖掀起;分析爆炸原因:淀粉粉尘是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明火急速燃烧,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实验的启示:为了生命财产的安

4、全,要认识防爆的重要性,要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要能看懂消防安全标志。(2)爆炸的两种情况急速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如爆竹、炸弹等)内,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的爆炸;氧气浓度较高,或可燃物(如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猛烈膨胀而引起的爆炸。7、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8、灭火(1)灭火的原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隔绝空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2)灭火常用的方法。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使用大量的冷

5、却剂(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常用的灭火器材。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油、气的火灾;液态 CO2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因为它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典型例题】例 1、炒菜不慎油锅着火燃烧,将火立即熄灭的最好办法是( )A. 立即向锅内泼水 B.迅速将油锅移离火焰C. 立即用沙子扑灭 D.立即盖上锅盖答案:D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例 2、下列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2 B.N2 C.CO D.O2答案:C例 3、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 电器车间

6、失火,在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发生触电事故B. 在面粉厂内抽烟引起爆炸C. 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禁穿化纤衣物D. 家用液化石油气不慎泄漏,打开排油烟机而引发大火并爆炸答案:A例 4、在装有开水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白磷(A) ,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些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B)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_。(2)用导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A)接触,现象是_。(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_。用化学式表示这个反应_。(5)少量白磷应保存在_中。答案:

7、(1)白磷(B)开始燃烧,白磷(A)和红磷没有燃烧。(2)白磷(A)燃烧(3)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4)白磷 P+O 2 P2O5 (5)冷水【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30 分钟)一、选择题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化学反应 B. 都是氧化反应C. 都是放热反应 D. 都是化合反应2. 下列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燃烧 B. 爆炸C. 食物腐败 D. 缓慢氧化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 石油液化气 B. 汽油C. 二氧化碳 D. 酒精4. 前者一定包含后者的是( )A.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B. 缓慢

8、氧化,燃烧C. 化学反应,爆炸 D. 化学变化,化合反应5. 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 隔离空气C. 隔离可燃物 D. 开辟运水的道路6. 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 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 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 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 纸比煤的密度小7. 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能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 SO2和 CO2 B. CO2和 COC. SO2和 CO D. CO8. CO 有毒,是因为( )A. 它有刺激性气味B.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 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D. 它能与

9、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能力9. 下列混合物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氢气和空气 B. 一氧化碳和空气C. 混有面粉的空气 D. 二氧化碳和空气10. 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 打电话报警 B. 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C. 开灯,检查泄漏源 D. 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二、填空题11. 通常灭火可以采取的两种基本方法是_或_。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用_灭火。油类物质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用水灭火会增大油与_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12. 燃烧是一种_、_的剧烈的_。13.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采取的

10、主要措施是_;_。14. 用嘴能吹灭蜡烛的火焰,原因是_。15. 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_。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三、简答题16. 燃烧的条件。17.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8. 写出下列标志的含义。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B C D C C C D D B二、填空题11.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与空气隔绝;氧气12. 发光;发热;化学反应13.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并点燃14. 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5. 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三、简答题16. (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17. (1)隔离可燃物(2)隔绝空气(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18. 禁止烟火 禁止放鞭炮 禁止吸烟 禁止放易燃物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