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必修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考点 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高考指挥棒:1概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活动: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二基础知识回眸: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间: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并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2、三大改造时间:;内容:对-进行改造;意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3、中共“八大”时间:内容:(国情):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2、):;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片面追求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指标。人民公社化特点:一大二公影响:是党在探索 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的经济困难。5、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一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6、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 1967、1968 年文革动乱扩大到,经济工作机构陷于瘫痪,受到严重的影响。优质文档优质文档 “九一三事件”后,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1973 年出现的局面。 1975 年,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提出的思想,国民经济迅速。三重难点突破1总结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的
3、经验和教训2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四成功体验1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必要条件的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一五计划的实施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 )A合作化道路 B国家资本主义道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道路 D包产到户道路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 “大跃进”运动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 时期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日报 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小麦亩产 1 2
4、万斤” “皮棉亩产 5 000 斤”和“一棵白菜 500 斤”等文章。请回答: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 这三则材料都涉及什么重大事件?(2) 你认为这些材料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3) 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五乘胜追击一、选择题1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趋于全面崩溃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B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C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D多年战争的破坏21953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C消灭资产阶级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下列事实违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5、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A。 B C D420 世纪 60 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的核心内容是 ( )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1965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 92.9% 7.1%工业总产值 100%商品零售额 95.8% 4.2%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基本结论? 试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说明出现材料三经济状况的原因。考点 1 答案重难点突破1.20
6、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共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20 世纪 70 年代,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2.成功: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制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对国民经济实行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7、中的失误。启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必须符合具体国情,建设道路要有本国特色;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成功体验1B 2. A 3. D4 (1)都涉及 1958 年“大跃进”运动。(2)材料一,材料二都是假的;材料三是真的。人民群众把自家的铁制工具都送去炼钢了,说明当时全国人民都积极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运动当中,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急切心情;同时高指标,浮夸风的盛行,说明“大跃进”运动严重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是错误的。(3)我党在社会
8、主义建设中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毛泽东和一些挡的领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犯了“左”倾错误。乘胜追击1C 2. D 3. B 4. A 5 (1)材料一是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材料二是资本主义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公有制经济占了统治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党的正确领导,新政权的巩固等一系列因素的促进作用。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考点 2:伟大的历史转折及经济体制改革一.高考指挥棒: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
9、史意义。3简述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4知道国有企业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5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基础知识回眸:伟大的历史转折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文革”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的方针。结果:肯定了“-” ,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意义:为中共-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条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邓小平-的讲话确立了指导思想。内容:首先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全面抛弃了“-”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
10、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为中心;作出了实行-的伟大决策。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必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这次会议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质文档优质文档 背景: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农民经营没有-,严重
11、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措施:1978 年,-等省党和政府率先允许农村试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后,全国普遍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作用:使农民有了-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目的:使农业生产适应-的需要。 措施:改革农产品的-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调整-,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方向发展。 影响:-异军突起,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和一条新路。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的-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该体制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
12、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措施:1984 年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把-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改革方面,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后,以-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3、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在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总之,
13、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三重难点突破1、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2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四成功体验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A “两个凡是” 论 B “以阶级斗争为纲”论C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论 D “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C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 D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 省份是 (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四川、浙江 D安
14、徽、江苏4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放权让利 B两权分离 C产权制度 D实行股份制 5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一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写道:“会议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请回答:(1)报告中所说的“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的是什么问题 7 (2)端正思想路线的内涵是什么?(3)怎样看待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五乘胜追
15、击1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方针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中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 ”是错误的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其基本特征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实行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 )专业化商品化集体化现代化A B C D41985 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 义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6、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现代化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优质文档优质文档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意义?(2)图二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意义如何?(3)从图一到图二,你认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考点 2 答案重难点突破1. 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全会的形式确认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思想路线。 从党的工作重点看,果断地停
17、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 从对外政策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对外开放代替了闭关的极“左”政策。 从组织上看,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2.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地在发展中进行改革,同时又在改革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在一个国家既要发展,又要改革,改革与发展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
18、提。成功体验1A 2. A 3. B 4. D 5 (1)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2)解放思想,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政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治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乘胜追击1D 2. A 3. C 4. A 5. A 6 (1)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1978 年,安徽,四川等省发生严重自然灾害,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当地党和政府
19、率先实行“放宽政策” “休养生息”的政策,允许农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意义: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3)调整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是否适应生产力为出发点。考点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高考指挥棒: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3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4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二基础
20、知识回眸: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创办经济特区:1980 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诞生。同年-经济特区建立。1988 年 3 月,-建省,并划为海南经济特区,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 1984 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属于江苏的是-。 1985 年起,又先后在-、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已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1990 年 4 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济
21、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2、特点:形成-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1992 年 10 月,中共-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引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7 年,中共-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 年,中共-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
22、目标的重要内容。2、作用: 经济保持了稳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就。 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的新目标迈进。三重难点突破1、特区“特”在何处?2、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3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四成功体验11988 年,国务院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特区 D厦门经济特区21984 年开放的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位于最北、最南两端的分别是 ( )A天津、海口 B大连、湛江 C秦皇岛、湛江 D大连、北海3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设立海南省 B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C开放沿海港城市 D开发、开放浦东4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