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64KB ,
资源ID:865256      下载积分:5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652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复习教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doc)为本站会员(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复习教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doc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概述: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来源:Z#xx#k.Com专题内容分析:本专题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专题的主线之一 :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它们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专题的主线之二 :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践香港

2、、澳门的回归。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用“一、二、三”巧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一个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二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三个阶段:确立与形成时期曲折发展时期健全完善时期1、确立与形成时期(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来源 :学。科。网 Z。X 。X 。 K1、新中国成立背景历史条件(1) 、军事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2) 、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春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内容: 1. 工作重心: 乡村到城市 (1927 年城市转移到农

3、村). 2. 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中共的政治、经济、外交总任务: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3) 、政治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政府(4) 、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地点:1949、9 北平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内容: a、决定: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国歌、公元纪年b、通过:共同纲领 (施政纲领,临时宪法)优质文档优质文档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地位:暂行人大职权2、新中国成立中央人

4、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开国大典3、意义国内: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二)内容: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 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1) 、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 、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3) 、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

5、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内容a、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 根本 政 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c、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d、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e、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4)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基本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拓展:人民代表

6、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1)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 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2)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和一原则组织和活动;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活动。(3)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7、: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继续存在:1954 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人民政协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新的阶段: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确立: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源:学科网5 个省级自治区:到 1958 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1965 年西藏意义:(对少数民族而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对国

8、家而言)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来源:Z&xx&k.Com3、人民政协是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社会各方面代表的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二、曲折发展时期(一)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2、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

9、变化: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阶级矛盾已不是国内主要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 “八大”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 意义: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 、重大挫折:“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9661976)1、 “文革”发生(1)原因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严重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错误 判断,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林彪、江青等人的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促成因素)(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0、的文章(3)全面发动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4) “一月革命”:1967 年 1 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组织冲击中共上海市委,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建立上海革命委员会,毛泽东对此予以支持。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新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来源:学科网 ZXXK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冤案”总之,文革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3、

11、文革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4、文革的深刻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必须深入持久的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拓展: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哪些危害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民主与法制遭践踏,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也因此停滞或遭到破坏拓展: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3、健全完善时期(1) 、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12、召开(1978)1、背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后,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地在根本思想上清理“左”的错误, 党和国家工作处在徘徊中前进局面老一辈革命家要求彻底纠正”文革”错误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的讲话,为全会召开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2、时间:1978.123、内容:4、意义:(1) 、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 、它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 、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二) 、发展完善1、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1)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原因:文革的深刻教训(2)法制建设的方针:1978 年十一

13、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法制建设的措施: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1982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部较完善宪法(治国安邦总章程)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999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来源:学科网 ZXXK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982 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与发展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依法治国基本治

14、国方略的确立“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论)1、形成进程:最初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1979 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1981 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80 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来源:Z。xx。k.Com1984 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2、 “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体:社会主义制度3、 “一

15、国两制”的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拓展: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我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我国实际。“一国两制”可以避免战争,符合人民愿望。来源:学科网“一国两制”既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到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 “一国两制”的实践1、回归的过程香港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澳门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2、回归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16、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有关方面接受(关键)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也是 20 世纪世界史上重大事件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停止炮击金门:1979 年,两岸实现 30 年来真正停火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打破民间交往的坚冰:中央政府提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

17、交流;3、 “九二共识”:1992 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4、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 年,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5、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2005 年,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6、逆流:台独势力的猖獗(阻碍因素:岛内台独势力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对策和平统一方式, “一国两制” ;不承诺放 弃武力。拓展: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一样吗?不一样。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解决港澳问题

18、涉及中英、中葡双边(外交)关系;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解决它们又同中有异: 同:都实行一国两制;异:台湾有更大自主权,可拥有自己的军队。拓展:两岸关系缓和的原因(1)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台湾与大陆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发展海峡两岸关系,进行经贸往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4)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缓和与交流。模块链接: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四: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来源:学*科*网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必修三专题四: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来源:学.科.网 Z.X.X.K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选修四: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贡献及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