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领导寄语课改成败关键是教师;教改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培训研修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 ;n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分类n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保障,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n 然而究竟何谓课程资源,目前在教育界还未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在国务院颁布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文件中,也仅列举了一些可能的和物化的课程资源形式 ,而并未对课程资源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 n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n 目前许多教育界的学者试图从各自的角度对“什么是课程资源 ”作出回答,其主要观点有:n 1、经验资料说。顾明远先生认
2、为,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 n 2、因素来源说。吴刚平则将课程资源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他认为,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而狭义的课程资源则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n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n 3、活动支持说。范兆雄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 n 4、载体媒介说。我国课程专家施良方先生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
3、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n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n 5、教育素材说。季永峥认为,在学校的课程实施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是课程资源 实际上课程资源应该是指在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一切素材。 n 6、信息来源说。张廷凯认为,课程资源即是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n 上述对课程资源的界定,可以使我们对课程资源有一些认识,具体来讲,课程资源具有以下特
4、质:n 其一,课程资源在性质上应具有教育性;n 其二,课程资源并无特定的存在形式(即可能以任何形式存在);n 其三,课程资源的作用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n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n 对课程资源分类实质上是按照某种特定标准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质的课程资源归在一起,以便能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认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必然导致其多种分类的形式的存在。目前,我国学界采用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n 1、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者都作用于课程,但前者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而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n 2、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分为有形资源(显性资
5、源)、无形资源(隐性资源)。有形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具、学具、计算机网络等诸如此类以物化形式存在的资源,无形资源则指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等一些非物化存在的,但能够对教育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一类资源。n 3、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人文资源以及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等等。校外资源则指在校园以外的一切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n 4、按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网络资源。文字资源指以纸张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辅资料等等。实物资
6、源指那些直观、具体形象的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模型、仪器、标本等。活动资源指以各种活动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如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等等。网络资源则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教学资源。n 上述对课程资源的分类,都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基本能够反映出当前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可以按照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理念选择适当的分类方式。n 5、课程资源视为一个系统来分:n 在课程资源分类的问题上,范兆雄博士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他将课程资源视为一个系统,分为物质系统(包括人力资源子系统和物力资源子系统)和非物质系统(包括知识资源子系统和活的个体思想子系统)。范兆雄博士认为,课程资源其作用不仅是达成课程目标,同时它还可以生成课程目标,形成课程设计。这种不以课程计划为基点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无疑能够使人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上摆脱功利性,形成对课程资源较为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