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374.49KB ,
资源ID:872867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72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与总结很好用的哦.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与总结很好用的哦.doc

1、1六号固定 12第一部分事业单位04-6-27 事业单位指为社会公益事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的定义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教、科、文、卫国有事业单位指全民所有制特点:不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不具行政职能经济社会双重性脑力劳动,劳动产品为知识和精神产品。(1)类别:行政支持类非政府公共机构类计生协会,社科院(纯公共产品)社会公益类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考试管理中心(准公共产品)经营服务类如园林设计事业单位的管理是指国家对其的管理,不是其自身内部的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要解决的问题)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的问题社会力量可以举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经济根源(计划经济) ,政治(中央

2、集权) ,思想(认识误区)改革开放后事业单位特征非政府,非营利,非特定多数、非实物生产,非权力依附性。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企社分开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因社市经济的建立发展(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形成: 酝酿:86-4(人大六届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次提出“事业法人”的概念,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起草修订试点:最先试点安徽省,共 19 个试点省市 实施:1999-4 长沙 正式启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内容P6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方式登记管理:申、受、审、核、发、公告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审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管理分级管理

3、,分类指导,分类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多源性、勤俭性、纪律性、保障性事业单位资金来源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单位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是各种法律责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教科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聘用制、岗位管理1998 年事业单位纳入医疗保险,1999 年 失业保险2001 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关系转接问题2003-3-30 人事制度改革在卫生系统试点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的依据是事业单位性质的明确界定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社会化,法制化,民主化改

4、革原则 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没有行政级别)改革的条件社经体制的初步建立,政府改革的深入改革的基本方式 分类改革改革的关键确立合理的分类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 人事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的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功绩制;依法管理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考核、工资、职称、培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分类管理职称源于职务名称,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成就的等级称号职称特征专业技术职称的特点结构比例,职责明确,工资挂钩,一定任期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基础设岗任职资格评审初审意见,无记名投票 2/3 有效,聘任制,一般 1-3 年1

5、990 年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考试,全国统考,全国有效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效,注册有效一般为 3 年工资的作用保障、激励、调节全额拨款固定 70%,活 30%差额拨款固定 60%,活 40%培训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培训对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方式正规学校、非正规学校培训内容 最基本的培训知识最核心的培训技能(心智、动作、社会)最根本培训态度聘用制度包括公开招聘、签订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聘用制度形式身份、岗位、基本用人(用工)关系全员合同聘用制=全员聘用制实行聘用制度的基础订立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内容8 条必备聘用合同期限分类短期(3Y)

6、 、中期(3y) 、长期(至退休)、项目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解除的(不须提前 30 天书面通知)连续旷工 10 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 20 个工作日,连续 2 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解除的(须提前 30 天书面通知)聘用单位不能解除的军队转业干部在 3 年内;内调干部、复原退伍军人在 2 年内受聘人员解除合同的(不须提前 30 天书面通知)升学,公务员,兵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体现的思想分类管理核心内容P26考核原则 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考核内容德能勤绩,重点工作实绩考核等次优秀(精通) 、合格(熟悉) 、基本合格、不合格年度考核一般在年末或翌年初,以平时考核为基

7、础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 10 日内申请,10 日内书面答复基本合格批评教育,离岗培训,不晋升职务职级,不发年终奖,但不影响晋升工资档次事业单位岗位的定义具有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岗位类别管理(10 级) 、专业化技术(高 7、中 3、初 3) 、工勤技能(技术工 5 和普通工)事业单位需要招聘外籍人员须报省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核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考试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

8、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聘人员的公示期 7-15 天回避原则纪律检查、秘书、人事、财务岗位及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应该回避原则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思想目标任务P3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基本思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人员直接、招标、推选聘任、委任人事争议权利争议对国家或者聘用合同规定的利益争议对国家或者聘用合同未作规定的人事争议发生的主要原因人事管理的规范程度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特点:快捷,调解首位,人事工作密切相关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及时人事争议处理的方式协商(原则:自愿、互信、合法) 、调解、仲裁(独立办案、合议、回避) 、诉讼(聘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

9、院管辖)贯穿人事争议处理全过程的主要手段调节冲裁机构调节争议一般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 60 日内结案第二部分 哲学(2500 多年)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 “认识论”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哲学发展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原初物质发展而来,普遍联系,一切皆变、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的自身矛盾,建立在直观和猜测基础之上)近代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产生:自然科学基础:细胞、能量守恒、达尔文生物进

10、化论阶级基础:英宪章、法里昂工人、德西里西亚纺织工社会科学:英古典经济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法空想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马哲本质特征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哲最重要的特征实践性(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目的)马哲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哲哲学的根本目的改变世界辩唯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因为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结合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一元论宗教唯心主义上帝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 、 “理念” 、 “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11、。旧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辩唯运动观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基础。形而上学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没有物质的运动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形而上学否认相对静止存在相对主义、诡辩论物质运动五种基本形式: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运动。运动是无条件和绝对的。静止能区分事物、理解多样性。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一维)和空间(三维)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相对、无限、有限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共同点: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意识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然后是劳动与语言一起,形成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无机物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

12、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所有形式是是人的主观世界特有的。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具有同一性(T)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复杂性、多样性。恩格斯“物质的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p46 P47 例 1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是从整体出发。在动态中协调。任何物质都作为系统而存在 系统的特点整体、结构、层次影响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的 3 因素要素的质和量;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因素) ;环境的好坏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发展是变化的

13、高级形式,是前进上升的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三种走向升,降,平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的规定是多样的,度的极限是关节点质变是渐进过程的中断质变的两类爆发式的飞跃,非爆发式的飞跃发展实质/本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新陈代谢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对具体事物,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过程是从低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相对的。斗争

14、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有矛盾就有斗争,差异就是矛盾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内因是根本,外因是必要条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辩证法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机械的整体观主体和客体上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和认识(基本的) 、价值、审美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动力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

15、、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马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可知论和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科学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认识的来源、目的;认识发

16、展的动力;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低级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割裂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17、循环往复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两种情形: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和成功准备条件。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社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认识论的运用和发挥P60 练习题真理

18、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是指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本质是社会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包括地理环境、人口(两项是自然物质基础)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

19、替和变革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分为:(主体)个人和群体意识;(结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

20、生产力是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一切物质技术要素的总和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主导地位的 劳动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体现在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生产关

21、系最基本的方面,具有决定意义的,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内容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是剩余价值的出现,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阶级对立的实质就 一部分人能够占用另一部分人的劳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革命是新社会取代旧社会的决定性手段和重要的环节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国家的政权问题革命的客观根源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全部历

22、史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发源地 物质资料的生产马义认为人的本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现实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根本特征,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人的价值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关系)和社会价值(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国家在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体=国家的性质/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管理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国体决定政体,只有根据国体才能判明国家的性质,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毛泽东思想两

23、次概括:七大党章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981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 十三大党章毛思形成条件 近代中国历史和革命运动时代条件:俄十月革命理论渊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传统文化和孙中山思想阶级基础:无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毛思形成过程:萌芽:中共建立(1921)-大革命失败(1927 国民革命)初步形成(基本形成):1927-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 ,标志农村包围城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向成熟:1935-中共七大(1945) ,标志 新民主主义理论继续发展:解放战争,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曲折发展:1957-1976 文革新时期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

24、全会毛思独创性理论贡献(六个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 武装斗争,战略基地农村胜利的唯一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著作: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国家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著作: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论著 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革命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著 关于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理论论著: 党的建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针对左倾) ,中共区别于其他党的显著标志 三大作

25、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共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毛思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本质是 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唯心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基本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实践基础改革开放的实践,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历史根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进入低潮,70 年代和平和发展邓论形成酝酿和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到十二

26、(1982)逐步发展并形成轮廓:十二到十三大(1987) ,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做了明确的概括。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正式提出, 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

27、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成熟。江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 南方讲话的主要观点: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 三个有利于;C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D 发展是硬道理十五大江泽民 邓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论的四新 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邓论的 16 个方面分为三层(不是并列的):第一层:精髓第二层:主题(建设中特社的首要基本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

28、三层:中国发展道路的“构想”十六大“三个代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提出全面小康“三个代表”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贯彻“三个代表”的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 坚持与时俱进核心 保持党的先进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代表先进生产力必须把握“3 坚持” 改革促发展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发展先进科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4 必须”马列毛邓思想;培育“四有新人”依法、以德治国;改造、抵制、吸收结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3 关系”:党群干群各种利益先富后富个富与共富“四有新人” 理性、道德、文化、

29、纪律“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马列毛;党的领导(核心) ;人民民主专政“三农问题” 农村、农业、农民“三个有利于” 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标准是 生产力标准五个统筹(十六届三中) 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国外社义本质 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还属于 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我国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特征 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但不是唯一尺度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社初阶段主要矛盾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30、史问题的决议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基本路线(13 大)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一个中心(关键和核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关键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社初阶段基本的核心和主体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中特色社经的基本目标 在社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初阶段的科学论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小

31、康主要是指 经济和人民生活指标(邓小平提出, “三步走”中的第二步)社市经理论提出:1984-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两个阶段 1979-十二大(20世纪末两步走) ;十二大-十三大(21 世纪中叶三步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学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实质 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使之协调和优化主要任务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布局推进城5镇化着力改进基础设施和环境重点和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第一产业基础薄弱,二产素质不高,三产发展滞后,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

32、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产业结构优化 2 方面 改造传统产业调整比例关系当前目标 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键和基础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天基本原则是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资经的共同特征:企业的自主经营,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管理的法制性,宏观调控的间接性,市场竞争的平等性。社市经自身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手段的长处。政治制度,

33、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社市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社会行政管理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市场经济的最根本、最基本、最重要活动主体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产权制度(一般采用公司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量上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生产要素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十六届三中全会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个人、合伙(承担无限责任) 、公司(主要指股份有限、有限责任)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了 2010 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

34、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主体 企

35、业法人制度、核心有限责任制度、特征专家经营。现代企业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法律明确界实现出资者(具有最终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所有者,董事会法人,总经理经营者)权责明晰:出资者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据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政企分开:企和政不存在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管理科学:宏观经济调控最基本的目标保持社会总共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经济工作的中心提高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标志充分就业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共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

36、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经济(间接的主要的) 、行政(命令、指示、决定、通知) 、法律(权威性和强制性) 、计划宏观调控经济政策 财政、货币(紧缩和扩张) 、产业政策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劳动十六大确立了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原因存在着雇佣劳动,只有私营经济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宏观调控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

37、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五大“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7、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23 为基础)社会保险。基本层次(纲领) ,核心内容,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特征强制、互济、储备、补偿、普遍性社会救助最低纲领。社会福利。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政府民政部门管理最高纲领社会优抚。特殊纲领。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补充纲领。我国的五大保险: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发展观是否科学是看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经验总结,是否符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建国论十大关系实现四化十一届三中全会(邓) “一中,二基”十三届四中(江) “可持续发展观,西部大开发,走出去

38、,政治文明,三个代表”十六大(胡)文明进步的尺度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指导方针)统筹兼顾实质(根本着眼点)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性国家目标经济增长的方式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五个统筹的实质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如何发展的更快更好的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正确的政绩观:灵魂指南三个代表核心内容求真务实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9、衡量标准实践、群众、历史和谐社会特点=指导思想=总要求2004 十六届四中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和谐社会优先发展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党重心基层迫切需要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十七大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 农村改革基本目标 5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建立服务性政府第二部分经济知识剩余价值 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c 不可变资本,v 可变资本,生产出的价值为

40、c+v+m提高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资本主义的工资本质是 劳动力(不是劳动,现象上表现为)的价值和价格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换形式从量上考察资本主义工资变化规律的两个重要范畴-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一般呈增长趋势实际工资实际购买的生活资料及服务的数量,有升有降,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生产资料的使用进一步社会化、生产过程、劳动产品资本主义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资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

41、产扩大与价值增值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生产扩大与流通停滞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外合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 、股份制、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我国社初的非公有制形式主要有 个体、私营、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主要的形式“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收入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途径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最主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交叉弹性=X 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 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为零是总效用达最大值,这种效用最

42、大化的最佳消费状态被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的差额企业的三个基本要素雇主、雇员、组织企业的本质 追求利润成本生产商品和劳务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会计成本(=历史=赊户)机会成本显性(会计)隐形(=内隐=内显,通常是厂商自有要素的投入)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一个极端形式)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商品是不同质的是有差别的) ;寡头垄断市场(商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别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需求=引致需求。不是对这种要素本身的需求,而是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欧拉分配定律=产量分配净尽

43、定律(完全竞争条件下)洛伦兹曲线(美统计学家) 国民收入实际分配曲线 收入不平衡程度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G0.4 不平等,0.2G0.4 较为合理福利经济学: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研究社会经济制度、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理论。他研究的问题涉及到优劣、好坏,不能通过事实来检验价格机制在一个没有外部性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能够使资源达到有效的配置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垄断的存在,不对称信息、外部性及公共产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源于统计、会计、业务核算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核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

44、法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经济社会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NNP(国民生产净值)=GNP-折旧NDP(国内生产净值)=GDP-资本折旧NI(国民收入)=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津贴PI(个人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支付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财政:政府收入(税收、公债) 、财政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水平的大小政府转移支付是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补助方面支出,是一种货币性支出

45、税收(财政政策)的特点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平衡预算支出都是政府购买,收入=税收,转移支付=公债=0,增加的政府支出不会产生乘数效应财政赤字弥补的主要途径借债,出售政府资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财政政策税收、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相机抉择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水平 4-6%失业:周期性(经济衰退) 、自然性失业(没有货币因素干扰,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论、成本推动论(工资推进型、利润推进型、进口和出口推进型) 、结构性通货膨胀(美舒尔茨,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46、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研究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两次转折泰勒科学管理(生产现场管理) ;二战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管理、科学、技术判断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管理者的管理成果管理原理系统、人本、责任、效益系统的三个条件P150系统的特征 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7系统原理的内容 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人本原理的实质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就是指尊重人、激励人、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本原理的内容能级、动力(最基本的物质、精神) 、行为原则物质动力不仅包括物质奖励还包括经济效益,以精神动力为主责任原

47、理:核心 职责,权利 保障,能力 基础效益表现为质和量的综合效益原理的核心 是创造最大价值效益评价的实质评判价值制定方案的基本步骤提出、评价、选出最优科学管理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辩唯、历唯科学管理思想方法:最根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事实求实方法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实事求是的方法的途径是调查研究,三项任务:调查、研究、决策 整体、系统、发展(三个准则:整体局部、外内、当前长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科学管理见效的基础)社会心理方法的内容分类人事、组织、工程、产品销售手段分类自然观察法、试验法、调查法关键掌握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并按照其规律办事特点针对性强、内容复杂多异、亲和力强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激励问题社会心理方法:P157现代管理的具体方法 5: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