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06.50KB ,
资源ID:875316      下载积分:5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753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备课资料].doc)为本站会员(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备课资料].doc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人教版历史必修 2第 17 课 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备课资料课程标准: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高度繁荣时期,尤以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极度繁荣,导致经济大危机。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定是在经济极度繁荣之后,经济危机是一场“富贵病” 。似车速过快,导致重大交通事故一般。前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严重不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表现为商品过剩,价格下跌,市场萧条;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经

2、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是过剩了,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真正超过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能力的大发展,所以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般认为,资本主义最早的经济危机是 1825 年发生在英国,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 1857 年。而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通称“30 年代大危机” ,是目前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最为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所谓“空前” (前所未有) 。一、30 年代大危机1、表现:开始标志:1929.10.24(“黑色星期四” )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华尔街:Wall Street。纽约市曼哈顿区一条大街道的名字。现

3、在的纽约最初是荷兰殖民地,是荷兰裔移民的聚居地,当时叫做新阿姆斯特丹。1792 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 Wall (墙)Street(街) 。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华尔街(Wall Street),前一词是音译,后一词是意译。纽约是当时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华尔街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

4、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一般来说,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有人认为股市是经济发展的“独行侠” ) 。这天,纽约证券交易所里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抛售浪潮,一天之内有 1300 万股转手,是正常交易量的 13 倍,有 11 位金融家自杀,股票价格直线下跌,其下降速度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都无法报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来临了。股价狂跌,只抛不接,平均每股由 365 美元跌到 81 美元,到 1933.7跌到最低点时,美国股票市场股份总共消失了 740 亿美元,即损失了 5/6。这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 ,这一月,被称为“黑色的十月” 。 “黑色”不同文化不

5、同,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贬义,悲伤、死亡等,如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在古代文化中,有褒、贬含义,秦朝尚黑;黑色象征“刚直、坚毅、严正、无私”等含义,如宋代的包拯等历史人物的舞台形象,都是黑色的脸谱;一般是北方的象征;与“黥” 这种墨刑有联系,早在周秦时期,在犯人的额上或脸上刻画或刺字,然后用黑墨涂之,这样可在犯人的脸上留下永远抹不掉的耻辱。因此,黑色又含有不光彩的附加意义。表现:(1)股市崩溃,银行纷纷倒闭(金融危机是大概念,此次有人称之为“银行危机” )在股市引起的经济恐慌下,银行纷纷倒闭。其具体原因,一是银行贷款给企业,受企业之累,企业倒闭,银行面临挤兑,纷纷被近关门或倒闭。银行贷款给企业、公

6、司,股市狂跌,企业、公司倒闭无法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还贷,储户(或个人,或经济实体)怕银行倒闭,纷纷挤兑(存款人争向银行提取存款、兑换现金) ,导致银行倒闭。二是银行投资股市,受股市之累,股市的暴跌给他们带来了巨额亏损,银行也面临挤兑危机。以上两种情况皆导致挤兑,恶性循环,越怕倒闭,越挤兑;越挤兑,就越倒闭,很多财务健康的银行也惨遭横祸,殃及无辜。1933 年初,半数银行倒闭(近 4000 家) , “多米诺骨牌”效应。1933 年仅 3 月这一个月,就有 5700家银行倒闭。19291933 年美国破产的银行共 10500 家,占银行总数的 49。(2)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工商

7、业危机)最严重时汽车的开工率只有 5。企业倒闭数在 13 万家以上。(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频临破产(农业危机)农产品大量过剩,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农业总产值由 1929 年的 111 亿美元,降低到 1932 年的 50 亿美元。谷物总产值由 1929 年的 1288 亿美元,降低到 1932 年的 391 亿美元;棉花总产值由 1929 年的 1389 亿美元,降低到 1932 年的 397 亿美元。由于经济萧条,工业和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大量减少,19291933 年美国农产品的销售额由 85 亿美元,减少到 1932 年的 40 亿美元。19291932

8、年,农业总收入从 119 亿多美元,缩减为 53 亿美元。(4)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达三千万以上。光美国完全失业人数即达 15001700 人,美国劳动力总数约 5000 万人。越繁荣,就业率越高;越萧条,失业率就越高。美国工业工人的失业数字在危机期间是逐年逐月地增长:1930 年 4 月为 300 万;1930 年 10 月为 400万;1931 年 10 月达 700 万;1932 年 10 月将近 1100 万;1933 年最初几个月中从 1200 万增加为 1400 万。(5)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锐减(外贸危机)1929 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

9、 5241 亿美元,进口总值 4399 亿美元;1930 年下降为 3843 亿美元和 3061 亿美元;1931 年又降为 2424 亿美元和 2091 亿美元;1932 年进一步降到 1611 亿美元和1323 亿美元。资本输出一落千丈。1930 年国外投资新发行额为 101 亿美元,1932 年减至 2600 万美元,1933 年更跌至 10 万美元的微小数额。2、特点:总特点: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空前) 。分特点:(1)范围特别广从行业看,四大行业全面危机银行危机、工业危机、商业危机、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如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的交织, 工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和

10、城乡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 加深了农业的慢性危机。农业危机造成的农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减少,又反过来使工业危机深化。以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很少波及到金融业。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关系到广大的民众。银行业危机的影响之大也非一般行业危机可比,它可能会波及到一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从地域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美国开始,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发达国家,包括中国。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波及到全世界?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其他国家对美国依赖性大。(2)持续时间特别长:从 19291933 年,长达四年,以往经济危机

11、12 年即结束。(3)破坏性特别大:经济上,对生产力破坏极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1/3 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 2/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到 2500 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 800 亿美元。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政治上,出现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破坏了民主制度和世界和平,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实质和原因:实质: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市场,马克思主义观点)原因:传统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根源说。这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为基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12、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因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和认识,国内的多数学者认为,30 年代大危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不断加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具体表现为 20 年代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与产品市场日益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引发的, “二矛说”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激化。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即企业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导致商品不断丰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即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广

13、大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使剥削力度不断加大(对劳动者过度榨取剩余价值是其天性) ,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二者矛盾最终导致社会出现高度的商品相对剩余,即产生商品积压。这是资本主义所有经济危机的共性原因。具体原因: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扩大。生产能力无限地扩大,市场相对不足,供多需少,导致相对过剩。(1)20 年代经济繁荣主要体现为工业生产的膨胀和耐用消费品的增多,消费能力未同步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收音机、私人汽车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到 1929 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

14、的比重已达 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共和党人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 年) ,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工业、电器业、建筑业等的高涨。且汽车、家电、房产皆是耐用消费品,使用的周期较长。这些耐用消费品生产得越多,剩余的可能性越大,生产过剩危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如房屋住宅建筑在 1926 年以后也基本上饱和,建筑业开始逐年下降;居民消费达到顶点,耐用消费品已供大于求。而同一时期的消费能力未同步增长。部分原因,一是在整个 20 年代中,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出现衰落,农业始

15、终处于慢性危机之中,使得一部分工人和全部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下,购买力不足,减小了国内市场的容量。二是 20 年代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但劳动者工资率的上升却慢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其结果,生产商品的能力大大超过了购买力, “消费不足”带来了“生产过剩”的必然后果。所以“柯立芝繁荣”是一种片面性的繁荣:生产不断扩大,市场(消费)日益缩小。生产和消费哪个更重要?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历来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对二者各自作用的讨论,主要受特定的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例如,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更看重生产,认为发展经济必须多生产、少消费,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迫切需要

16、积累资本的客观实际。而法国的西斯蒙第(17731842,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则从缓解经济危机的角度出发,认为消费和市场决定着生产和发展的规模。英国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也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认为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增长的源泉,在于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马克思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论断。他强调,在一次循环中,是生产决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定论,生产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和起点,它产生出可供消费的物质对象和相应的消费方式,并导致消费需求的再生。因此,没有生产,就没有产品的流通、分配和消费。但是,从再生产的循环运动来看,消费又是下一周期生产的动力和起点,它既显示前一轮生产的成

17、果,又指示下一轮优化生产的目标投向以及增长结构和规模。从这个角度说,显然是消费决定着生产,消费对生产具有反馈性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同一性的论述,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运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片面的繁荣,生产不断膨胀,而消费能力未同步增长。(2)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信贷消费等消费方式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泡沫经济”) ,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20 年代美国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盛行(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 ,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有人认为,消费社会最早出现在 20 年代的美国。作为新教国家的美国,强调辛勤工作、反对过度享乐、提倡

18、节俭,即勤与俭,是新教道德传统给美国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早期美国社会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就提倡“节约是美德” 。但 20 年代消费享受主义却大行其道,当时美国人认为,节俭对社会有害,消费才是一种美德。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类的消费行为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三种类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正是由于人类对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追求,才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一定发展阶段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又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人们只能消费自己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据此,美国当时应该是享受消费为主。所以,分期付款(先享受后付款)和贷款消费(举债消费)作

19、为一种提前消费、超前消费,在 20 年代的美国非常盛行,几乎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分期付款:即“物先交付型”分期付款。 这种方式以先交付商品为特征,也就是说,购买者给付首次货款金额(第一期货款,也叫“头金” )后,销售者即将商品交付购买者占有,以后按期给付所规定的货款,通常以月为单位。贷款消费: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非金融机构抵押借贷,用于购买房屋、汽车或医疗、旅游等消费型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分期付款、信贷消费等是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 。以往是保守型消费或者无压力消费,有钱则消费,无钱则不消费。现在是“花

20、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或者“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当时美国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1923 年美国共卖出 350 万辆汽车,大约 80%是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的。1927 年的美国人消费中,85%家具,80%留声机,75%洗衣机,65%吸尘器等都是以信贷消费的形式购买的。今天中国有“月光族” (吃光用光,身体健康) 、 “房奴” (是指家庭月负债还款额超过家庭月收入 50%以上的家庭,此类家庭因为负债率较高,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的正常品质。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 1/3 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负翁”

21、(负债累累的人)类似与此。利:提前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弊:助长盲目消费、盲目生产,埋下经济危机的祸根。分期付款、信贷消费等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资本家为了眼前利润,更加盲目扩大生产,会激化生产与市场的矛盾。生产能力扩大无尽头,市场有极限。只能花明天的钱,不能花后天的钱(下辈子的钱。不可能无限延长时间,人的寿命有限) ,所以这种新的消费方式达到增加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使资本家有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同时股价被大幅度哄抬,掩盖了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增加了金融市场的

22、不稳定性投资:长期;投机:短期。当时美国的股市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一夜暴富的想法比较普遍。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价格涨到 3 倍到 20 倍。股票是工业生产的晴雨表,股票价格的涨与落,在正常情况下,反映了工业生产状况的好与坏。但当时的美国股票投机活动使股票被大幅度哄抬,其晴雨表的作用也就失去了。股票投机活动使更多的资本家有更多的钱更加盲目扩大生产,掩盖了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成为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股市相当于汽车的计速表,计

23、速表失效了,汽车飞速了,不知时速,容易出事故。股票疯涨对企业而言,至少有两个影响,一是让企业放心扩大生产。此时股票疯涨不是经济真正稳定、繁荣的体现,而是投机所致,这就掩盖了一些矛盾;二是让企业有更多的钱扩大生产。以上三个具体原因都是促进生产能力的无节制膨胀,而市场消费不可能持续增长,生产多、市场小的矛盾迟早会激化,第三个具体原因同时又掩盖了这一矛盾。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就一定会爆发。综上,20 年代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与产品市场日益缩小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的结果,最终导致了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较新观点:参考了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毅美国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原载史学理论研究2

24、009 年第 1 期) 。(1)有效需求不足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市场,马克思主要是从生产过剩角度分析,凯恩斯则是从市场不足或者消费不足角度解释。凯恩斯也承认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的大量过剩,但他认为其根源并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而是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在一国经济中,决定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主要是有效需求,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和国外(净出口) 需求四个部分构成。20 年代美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和国外(净出口) 需求呈下降趋势,造成了社会总需求往往低于

25、社会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据此,凯恩斯提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具体办法: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有效需求,使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达到均衡。消费需求不足:如在整个 20 年代中,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出现衰落,农业始终处于慢性危机之中,使得一部分工人和全部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下,购买力不足,更进一步减小了国内市场的容量。19291933 年,美国的消费支出从 772 亿美元下降到 458 亿美元。投资需求不足:如一战后初期的国内固定资产的大量更新临近尾声,市场对机器设备的需求开始日益减少;房屋住宅建筑在 1926 年以后也基本上饱和,建筑业开始逐年下

26、降;居民消费达到顶点,耐用消费品已供大于求。19291933 年,美国国内私人总投资从 162 亿美元下降到 14 亿美元。国外(净出口) 需求不足:从 20 年代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美国的国际市场日益缩小且竞争日益激烈。19281936 年,美国的净出口从 10 亿美元缩减到 3300 万美元。(2)货币政策失误说是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货币学派是 20 世纪 5060 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主要是研究货币需求理论的。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

27、教授弗里德曼认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主要是由于中央银行不规则地变动货币政策而造成的。1963 年,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出版了18671960 年美国货币史一书。该书用了整整 16 的篇幅专门讨论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经过翔实而周密的论证,弗里德曼和施瓦茨提出,美国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出现,是由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了错误的货币政策造成的。他们认为,30 年代的大萧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条在一开始只是一次普通的周期性经济收缩,同以往的经济萧条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当危机之初一些银行出现倒闭,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之时,美联储本应及时

28、干预,恢复公众的信心。但是,美联储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对股市投机产生了过分的担忧,从而采取了错误的货币紧缩政策(减 少 货 币 供 应 量 ; 提高 存 款 利 率 和 贴现率, 银 行 吸 纳 存 款 ; 加 强 信 贷 控 制 , 限 制 货 币 流 通 等 )。结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从 19271928 年的 38,下降到 19281929 年的 04。美联储这一政策的突然变化,对已经开始的经济衰退无异于雪上加霜,使一次本来并不严重而且完全可能延缓的经济衰退,演变成了一场空前严重的大危机。(3)证券投机过热说还有不少学者认为,20 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出现的投机狂热是导致 30 年代大危机的直

29、接原因。20 年代的经济繁荣使少数资本家和垄断公司手中积累了巨额货币财富,“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对经济繁荣的乐观估计,使美国社会各阶层,包括下层的工人和农民,纷纷加入了投机者的行列。从 20 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投机狂潮。20 年代初期,美国股票成交额每年平均为 3 亿股,1926 年上升到 5 亿股,1928 年超过 9 亿股,1929 年达到 11 亿股。同时,投机狂热也促使股票价格飞速上涨。到 1929 年初,证券市场的投机狂热已经失去了控制。到 1929 年夏季,证券投机狂热的不断升温和股票价格的飞速上涨,已经使美国的金融结构

30、失去平衡。到 10 月 23 日,终于出现了狂抛的热潮。1929 年 10 月 24 日,是证券交易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这天,纽约证券交易所里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抛售浪潮。股票是对公司价值反映,然而过多的资金流入股市会造成股价的虚高,也就是说只值几块钱的东西被卖到几十块。但是当大家都发现它不值那么多的时候,都想卖的时候它的价格就飞速的下降。这样很多人手里的花很多钱买的股票都分文不值了。上述各家学派对美国 30 年代经济危机原因的不同解释,都是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某一方面的因素。4、影响:经济上:(1)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力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1/3 以上,国际贸易

31、减少了 2/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到 2500亿美元美国:1929 年 5 月到 1932 年 7 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 556,相当于 19051906 年的水平,倒退了 26 年。危机期间,汽车生产下降了 744,其产量从 1929 年 8 月的 44 万辆,降至 12 月的925 万辆。(2)宣告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破产,导致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此后,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被人们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30 年代经济危机以前,西方国家普遍奉行经济自由主义,推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2、。与此相适应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被视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和经典。在解释经济危机方面,“萨伊定律”被奉为神明。萨伊(( 17671832, 法 国 政 治 经 济学 家 )认为,社会生产的供给会自动地创造需求,因此,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资本主义各国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周期性的经济萧条,只是一种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生产过剩的状况完全能够自动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国家或政府的任何干预。30 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也为“萨伊定律”的观点和结论提供了佐证。一句话,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提 倡 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五大经济原则,企业

33、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政 府 以 守 夜 为 天 职 , 不 干 预 经 济 , 政府的职能确定为保卫国家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强调自由放任。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然而,30 年代大危机的严酷现实彻底打破了“萨伊定律”的神话,也宣告了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破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凯恩斯于 1936 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这标志着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彻底地否定了“萨伊定律”,坚决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经常性的生产过剩。因此,单靠市

34、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不可能避免或消除经济危机,必须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和措施。由于凯恩斯提出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潮的理论和政策,西方经济学界将其称之为“凯恩斯革命”。30 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学说作为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主流而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凯恩斯理论核心观点: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充分就业。政治上:(1)从局部上看,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广大人民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推动了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原有的法

35、西斯组织迅速状大,新的法西斯组织纷纷产生,其中德、日的法西斯组织、势力发展得最快,并先后控制了国家政权,他们希望通过对外扩张、扩大市场来摆脱经济危机。(2)从整体上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以邻为壑)30 年代经济危机使各国的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为了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转向海外市场的争夺。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尖锐,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开展关税战(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倾销战(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而 使得另一国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受到损害的行为即为倾销) 、货币战(实行货币贬值,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刺激出口) 。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

36、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高涨。二、美国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本部分主要参考了黄安年先生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第 7 讲) 。1、胡佛其人:胡佛(18741964 年) ,共和党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地质学专业,是采矿工程师,18991990 年在中国天津工作(墨林公司驻华代表,并受聘于开滦煤矿担任技术顾问) ,会汉语。1917 年至 1919 年任美国粮食总署署长。1921 年至 1928 年任商务部长,1929 年至 1933 年出任总统。在 20 年代担任了八年商务部长,被誉为“伟大的部长”和“所有重要经济政策发言人”的胡佛,在1929 年繁荣顶点时

37、期入主白宫,1928 年他在加州发表接受总统候选人竞选提名演说时称:“我们美国今天比任何国家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加接近取得消灭贫困的最终胜利。 ”1928 年 10 月 22 日,他在纽约发表竞选演说时又说:美国制度“已将我们追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经验,在历史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传播得更远。 ”1929 年 3 月 4 日,他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美国人民已临近最后征服贫困了,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中所没有的” , “美国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舒适的程度。 ”“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了。 ”显然胡佛对于潜在危机毫不在意,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危机更无思想准备。在一个不短的时间里,他否认危机的存在

38、和严重,确信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可以帮助美国安度困境。他一直持乐观的观望态度和视而不见的驼鸟政策。他认为 1929 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 ,说什么“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 。他把大危机看成“一种心理现象” ,并用“萧条”一词代之以“恐慌”或“危机” ,说这样不至于“那么吓人” 。1929 年 12 月 12 日, 危机形势急剧恶化,胡佛则发表声明说:美国经济形势已经“回归正常” 、 “基本上是好的” 。1930 年 3 月,他又宣布:“失业的最恶劣的影响将在 60 天内消失” 。1930 年 5 月 2 日,胡佛向国人宣布“我确信我们已走过

39、了最险恶的一段” 。1930 年 7 月,胡佛对一些工商业代表来到白宫要求政府采取挽救危机的紧急措施时说:“先生们, 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 危机现在过去了” 。 1930 年 12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月 2 日,他在国情咨文中宣称:“几个月前, 我们已经看到了经济复兴” 。胡佛在 1929 年 12 月 3 日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强调联邦政府还是少管闲事为好。1930 年 12 月 2 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1931 年 12 月 8 日,胡佛在第三个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 “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

40、得已的。 ”1932 年胡佛在竞选连任的演说中宣称:“我国今后 100 百年往那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 ”1932 年 12 月 6 日,胡佛在第四个国情咨文中又说:联邦政府“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 ”可见。在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哲学和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思想指导下,不可能对经济过热中的潜在危机给予高度注视,并采取相应防止的对策,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胡佛对经济政策的态度主体上仍然是信奉经济自由主义,固守“自由放任”政策,相信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本次生产过剩的状况,一定会像过去的经济危机一样,完全能够自动地、很快

41、地恢复平衡,所以他对前景相当乐观。大萧条的到来是对胡佛的理念的考验。为抑制大萧条所导致的经济剧烈下滑,胡佛做出了一些尝试,但几乎无一奏效。病太重,靠自愈不行,靠医院、医生才行。危机太重,靠市场自动调节不行,靠政府干预才行。2、局部的反危机措施: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蔓延,部分企业家为克服困境也强烈要求政府调整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胡佛政府也被迫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大银行、大企业、大公司等胡佛政府最重要的的反危机举措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它是由国会在 1932 年 1 月 16 日通过,总统1 月 22 日签署生效的。该公司拥有 38 亿美元(

42、相关于现在 260 亿美元),把 35 亿美元(相当于现在240 亿美元)借贷给大银行、大企业、大公司等,帮助资本家度过难关;只有 3 亿美元左右用于农业贷款及救济失业工人。这个机构被人们称为“专帮大企业的忙”的“大企业救济所” 。(2)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1930 年 6 月,胡佛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 75 种农产品和 925 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平均税率由 33%增加到 40%。此时经济危机已蔓延至全球,这一措施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其他国家作为回应也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结果,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反而加剧了萧条。(3)倡导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自愿合作”(或者“自愿联

43、合”)1930 年 12 月 2 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 “政府可以作出最佳贡献在于鼓励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级政府联邦、州、县要加入各社区的救济活动并尽其应尽的本职。 ”这就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自愿联合的政策。如胡佛召开了一系列有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双方保证:不削减工资,不举行罢工。联邦政府引导劳资双方“自愿合作”。1931 年还成立了失业救济局,

44、但是胡佛强调主要由私人慈善机构来解决失业救济事项。胡佛还批准了所谓“邻居互助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每个人都应负责帮助他的四邻中的困难者。胡佛还倡导轮流工作制度,要求公务员实行一年中有一个月的无薪休假,以便使更多得的人获得工作机会。胡佛强调社会应当关心失业者、儿童、老人、病残者,但是这种关心主要应当通过人们的自愿联合和地方政府的关照来完成,联邦政府的责任只是引导而不是具体干预。然而面对 1700 万的失业大军,单靠地方和私人团体自愿互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胡佛的自愿联合政策,强烈反对由联邦政府来实行大规模的救济活动和公共工程活动。在 1930 年至1931 年的第 71 届国会期间,不少议员要求

45、胡佛政府实行联邦政府的直接救援计划,发展马瑟尔肖斯水电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枢纽工程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但是胡佛否决了由联邦政府来经营这些工程的法案,声称由政府来经营工程是退化行为。他强调:“究竟是由美国人民通过自愿的赠与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来保持仁爱和相互的自助的精神呢?还是由联邦政府财政部拨款用于同一目的?这是有区别的。 ”“假如我们开始这种性质的拨款,我们就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 ”1932 年 8 月,胡佛在一次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时坚持说:实施失业保险和贫民救济就是挪用工商业的资金, “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 。他还认

46、为:“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从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百倍。 ”美国不可能“靠乱花钱得到繁荣。 ”显然这种自愿联合政策并不是大国家干预政策的体现,它仍然基本上是有限干预的放任政策。事实上,胡佛从开始政治生涯到总统卸职的几十年间,一直没有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哲学。还在 1928年 10 月,他在靠奋斗的个人主义哲学的演说中就宣称:“美国制度是建立在一种自治政府的特殊概念之上而以地方分权为基础的。 ”“美国制度是个人奋斗的自由放任主义” “我目睹了国内外的政府干预商业的失败” 。 “共和党使政府回到了公断人的地位,不再做游乐场上的参加人。 ”胡佛是依据他的传统观念和政策来面对前所

47、未有的经济困境的,他向全国宣布:“我们在上一个世纪中,曾经历不下 15 次大的不景气”, “但是,我们每次从不景气中挣脱出来而走进新的阶段的时候,所达到的总是一个比过去更繁荣的阶段,这一次我们也一定是这样的。 ”3、特点:(1)在维护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实行了局部的、小规模地干预经济不敢实行大规模干预经济。(2)救济的重点是大公司大企业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复兴金融公司成为“大企业救济所” 。(3)强调救济的责任在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倡导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自愿联合” ,认为联邦政府的责任只是引导而不是具体干预。4、影响:(1

48、)危机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有人估计,19301933 年美国至少有 800 万人饿死,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 7%。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 。1930 年 3 月,125 万失业工人为抗议失业和饥饿举行示威游行。19311932 年,200 人参加的反饥饿大游行有两次。胡佛成为贫困的同义词。如翻过来的空口袋叫“胡佛旗” ,抖一抖,以示里面空空如也,嘲弄说在挥动“胡佛旗” 。(2)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某些措施也成为新政的初步基础胡佛总统虽然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困扰,但是开始时危机刚刚展开尚未到达锅底, 政治危机刚刚显露;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处于不可动摇

49、的主导地位;同时反危机的经验也一无借鉴。尽管胡佛政府也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并且管制对外贸易。但是在社会救济和保障的重点上主要是强调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的救济;强调单纯性救济,救济的重点则是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胡佛政府不是全面整顿工农业,而是局部调整工农业生产;不是扩大公共工程的规模,而是缩小公共工程的规模;不是由联邦政府来主持公共工程,而是强调由地方政府来承办;不是赤字财政,而是平衡预算;不是废除金本位,而是保留金本位;不是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而是局部地加以修补;不是改变管理体制,而是保持体制不变;不是扩大联邦政府的干预职能,而是强调联邦政府少干预为妙。在反危机的指导思想上,不是强化国家干预,而是强调自由放任;不是照顾到一般资产阶级及中下层的承受能力,而是着重照顾大资产阶级利益;不是实用主义的随机应变,而是坚持传统的庸俗经济学。胡佛的自愿联合政策,虽然已经不是原来那种严格意义上的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在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原有轨道上的一种摆脱危机的尝试,但是仍然坚持不由联邦政府采取强化干预的自由放任哲学。它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自由放任放在高于一切、高于资本主义利益总代表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