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4 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丞相的废除:明太祖下令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这样自秦朝开始建立的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2.内阁制的建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由于政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裁决,为此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并兼理章奏。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提高。3.军机处的设置:(1)目的: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为军机处。(2)职能:是辅助皇帝处理
2、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宫,保密性强。(4)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雍正还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4.清朝的边疆政策:(1)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2)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少数民族地区事务。(3)清朝皇帝频繁出巡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在那里接见边疆各民族的上层人物,联络情感。(4)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和军
3、事防卫给予特殊重视。(5)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 ,乾隆时代,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5.清末的政治改良:(1)背景:绝对专制的封建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使中国社会的进步受到严重阻碍。(2)目的:慑于内外压力,为了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3)内容:设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设巡警部和学部;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改户部为度支部,改兵部为陆军部,改刑部为法部,改理藩院为理藩部;工部和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增设邮传部;筹备设立海军部;又设资政院以不议院的基础。(4)结果:并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皇权。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
4、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太祖下令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宰相制度的废除: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的设立: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及影响。了解在近代化浪潮中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实质。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通过对明清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不同特征的比较,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对清朝边疆政策的了解,认识到正确处理边疆民族关系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
5、要意义。了解在近代化浪潮中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实质。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锻炼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通过本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判。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内阁制开始实行于下列那位皇帝在位时期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 雍正帝3.明朝皇帝为防止内阁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威胁皇权,所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内阁阁员 B.让宦官参政甚至控制内阁C.皇帝自己多处理政事 D.不允许内阁统率六部百司4.
6、“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5.对军机处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机构 B.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C.主要职能是监督各级大臣 D.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6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7.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顺治帝时 康熙帝时雍正帝时 乾隆帝时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厂卫C.设置军机处 D.
7、大兴文字狱9. 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以加强皇权为主旨 B.重要机构没有变化C.皇帝称谓变化频繁 D.宰相一职从有到无10. 清朝的军机处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臣”等组成 能接触军国机要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工作效率高A. B. C. D.11.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12.清代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对少数民族大事集权,小事放权A. B. C. D.13.理藩院最初只是管
8、理A.蒙古事务 B.新疆事务 C.西藏事务 D.满族事务14.清朝对下列哪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管理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蒙古 西藏 新疆 广西A. B. C. D.15.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16.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归流”是指A.作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17.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A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B中央开始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
9、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优质文档优质文档D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18.面对近代化的浪潮,清朝统治者被迫进行政治改良的目的是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 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 提高施政能力 消除政治腐败A. B. C. D.19.晚清政治改良的措施不包括A.设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 B.农部、工部和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C.设资政院以为议院的基础 D.筹备设立海军部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
10、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2)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2.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上述两图显示的明代政府架构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明代政府架构有这样的改变?(3)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 1666件,涉
11、及3391件政事。试计算明太祖平均每日要阅读多少份奏章和要处理多少件事情?你认为皇帝能够应付得了吗?这会引起什么结果?(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明代政府机构改革的弊端。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
12、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改土归流有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土司向朝廷纳贡,把负担加倍摊派到人民头上,其征之私橐(口袋)不啻百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当地百姓咒骂土司“生补”、
13、“穷补”、“嫁补”、“取补”,直到“死补”。清世宗在雍正五年的一道谕旨中说:“向来云贵川广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疆尤复任意残害,草菅人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清政府在改流地区,变革赋税方法,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土民所受的剥削比以前减轻了。至于客民盘剥,差役吓索,历来扰苗之大者。今则于苗、(汉)民交界处设集场,限期贸易,官弁监之苗之气息也渐驯矣。添修苗馆若干处,延师教读则礼仪兴而匪僻消,苗与汉人无异。 冯尔康雍正传请
14、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对改土归流地区的治理措施。(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土归流的作用。三、问答题 5.“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新唐书 )唐、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我国古代皇权演变的轨迹和特点。(1)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决哪些矛盾?皇权总体呈现的演变趋势怎样?(2)以唐、北宋、明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3)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
15、标志?7.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大背景是什么?明朝和清朝采取了哪些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的最终后果有哪些?答案随堂自评1.D 2.B 3.B 4.A 5.D 6.D 7.C 8.C 9.A 10.D 11.A 12.D 13.A 14.C 15.D 16.D 17.A 18.D 19.B综合评价二、材料解析题1. (1) 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
16、大权。(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2.(1)改制前,保留了宰相,由宰相统领六部,处理国事;改制后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加强君主权力,削弱相权。 (3)每日要阅读近 209件奏章,处理 424件事情。皇帝很难应付得了处理这么多事情。必然导致积压、失察、拖拉、草率等不良结果。最关键的是影响办事效率。 (4)中央政制是全国政治的枢纽,宰相是君主最有力的助手;所以历代的治乱与宰相贤劣有密切关系。明代自废除
17、宰相后。贤能之士再难发挥辅弼作用;加上宦官乱政,阁臣争权,使明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中叶以后政治日益腐败。 (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职能: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4.(1)原因:土司制度具有落后性;土司加征赋税,剥削残害百姓,妨碍少数民族的发展;割据一方,相互争战,造成社会混乱,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2)措施:政治上中央派流官直接管辖;经济上:变革赋税制度,按亩纳税,设置贸易场所;文教上:兴办学校发展教育。(3)作
18、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的落后状况;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问答题5.唐朝通过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分割和削弱了相权。北宋不仅把军权和财政权从相权中分割出去,还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新政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使相权与皇权合一,完全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6. (1)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解决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皇权演变的轨迹和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2)唐朝设三首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3)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7.背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再次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并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创立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和密折制的推行,使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结果: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阻碍了社会进步,同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开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