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43.50KB ,
资源ID:875950      下载积分:5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759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9-2《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选修1).doc)为本站会员(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9-2《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选修1).doc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政治主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 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

2、指导。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多注重纵向知识的归纳比较,培养学生掌握梳理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

3、并将本课的教学既放在戊戌变法这个主题下来进行,同时也要以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从而体会中国近代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发展历程。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由此导入新课学习。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一、早期改良思潮:1、维新派的出现:19 世

4、纪 70 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 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 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 传播。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 时这 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人物介绍 1】王韬王韬(1828 1897) ,近代中国著名洋务思想家、政论家、报人、文学家。初名利宾

5、,字兰卿,入县学后改名瀚,字懒今,后更名韬,字仲潜,一字子潜、紫诠,自号天南遁叟,晚年称弢园老民等。1847年,王韬迫于生计接受英国伦敦会新教传教士麦都思的邀请,到墨海书馆任编辑,由此改变了王韬一生的生活轨迹和思想观念。在翻译西书的同时,王韬十分关心时事,不断地抨击列强在华的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不断抨击清政府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种制度中存在的弊端。1862 年 2 月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把改良政治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不久,王韬的上书被清军获得,清朝官员指控王韬有通太平军之嫌,派兵捉拿。当年 10 月逃至香港。开始了长达 22 年的流亡生活。在此期间。王韬翻译尚书 诗经等

6、中国儒家经典,还游历了英、法等国,使他大开眼界,深感中国的落后与差距。王韬对英国君主立宪的政体很感兴趣,专门到伦敦英国议会参观,多次去旁听英国下议院开会,目睹议员们在议院中自由表达对“大政重务”的看法。王韬称这种政体为“君民共主” 。1874 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 ,亲自撰写文章,评论时政,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 ,率先喊出“振兴中国” 、 “变法自强”的口号。他主张中国学习西方,扫除封建偏见,重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他在循环日报上撰写变法(上、中、下三篇) 、 变法自强 (上、中、下三篇) 、 重民 (上、中、下) 、 洋务 (上、下) 、 尚简 、治中等数百篇政论文章,系统地宣传了他的

7、“变法”主张,具体提出了变法图强的纲领、方案。王韬强调要在变法的基础上,治理中国内政,变革封建专制政体及其制度,仿效实行英国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进而建立新的资产阶级的国体。王韬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来观察中外历史的演变,肯定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的趋向,肯定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认为中国只有变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在政治改革方面,王韬提出,其一,要“重民” ,开言路,启民智,得民心,这样才能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君民共主”的政治体制。其二,裁撤冗员,清理仁途,改革律例,简化繁文,也是为建立君主立宪政府所必须进行的政治改革内容。在文教改革方面,王韬提出要改革旧的

8、科举取士和教育制度。在军事改革方面,王韬提出改革武科、武学,进行新式练兵。在外交改革方面,王韬提出了展开独立外交等一系列主张。在经济改革方面,王韬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强国。1893 年,经陆皓东介绍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相识,对孙中山的变法主张大加赞赏,并为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润色。1897 年, “不作人间第二流,奔腾万里驾轻舟”的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变法自强和君主立宪制的首倡者王韬,在上海寓所城西草堂病逝,享年 70 岁。【人物介绍 2】薛福成薛 福 成 ( 1838 1894) 中 国 清 末 外 交 官 , 改 良 主

9、 义 政 论 家 。 字 叔 耘 , 号 庸 盦 。 1838 年 4月 12 日 出 生 在 无 锡 宾 雁 里 一 个 书 香 门 第 。 1865 年 ( 同 治 四 年 ) , 江 南 甲 子 科 乡 试 时 , 薛 福 成 参 加 ,但 并 未 作 答 , 而 是 致 书 曾 国 藩 (乡 试 后 打 扫 乡 试 房 间 , 才 发 现 薛 福 成 写 了 一 封 信 “呈 两 江 总 督 曾 大人 亲 启 ”。 曾 召 见 薛 时 , 薛 是 位 “美 男 子 ”), 建 议 改 革 科 举 、 裁 减 绿 营 , 学 习 西 方 军 事 技 术 , 遂 得入 其 幕 , 并 参

10、与 镇 压 捻 军 。 1875 年 ( 光 绪 元 年 ) , 应 诏 上 改 革 内 政 外 交 万 言 书 。 旋 被 李 鸿 章 延 为 重要 幕 僚 , 协 理 外 交 事 务 达 10 年 之 久 , 曾 为 李 起 草 不 少 有 关 洋 务 的 奏 稿 、 书 牍 。 1879 年 , 上 书 反对 清 政 府 授 予 英 人 赫 德 总 司 南 北 洋 海 防 大 权 , 使 英 国 控 制 中 国 海 军 的 企 图 不 能 得 逞 。 同 年 , 撰优质文档优质文档 筹 洋 刍 议 , 主 张 发 展 工 商 业 , 实 行 关 税 自 主 , 抵 制 外 国 商 品 倾

11、 销 , 扩 大 丝 茶 出 口 , 以 改 变 外 贸 入超 。 1884 年 , 中 法 战 争 期 间 , 任 浙 江 宁 绍 台 道 , 击 退 法 舰 进 犯 。 1889 年 , 受 命 为 出 使 英 、 法 、 意 、比 四 国 大 臣 。 曾 与 英 国 谈 判 订 滇 缅 界 务 、 商 务 , 争 回 部 分 主 权 。 出 使 期 间 , 更 进 一 步 主 张 效 法 西 方 国家 , 发 展 机 器 工 业 , 实 行 商 办 , 促 进 民 族 工 商 业 的 发 展 , 并 在 政 治 上 赞 赏 英 国 和 德 国 的 君 主 立 宪 制 度 。1894 年

12、返 国 。 5 月 28 日到达上海。因一路辛苦劳累,又染上流行疫病,与 6 月 19 日深夜病逝,终年五十六岁。【人物介绍 3】郑观应郑观应(1842 1922) ,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待鹤山人。1858年(咸丰八年)放弃科举,到上海学商。此后 20 年左右,在经营工商业的过程中,关心时政,留意西学。1892 年后,由盛宣怀保举入轮船招商局任帮办,后改会办。1893 年,一部体现郑观应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著作盛世危言终于出炉。 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 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中就包括举办世界博览会(是中国主张

13、办博的第一人) ,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1902 年冬,郑观应辞去招商局会办。次年,他改任粤汉铁路购地局总办。1906 年,被举为粤汉铁路商办公司总办。1909 年又入轮船招商局任会办。晚年政治表现落伍,拥护“立宪” ,反对革命。但又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和军阀混战不满。1922 年 5 月,病逝于上海招商公学宿舍。著有救时揭要 、 易言 、 盛世危言 、 盛世危言后编 、南游日记 、 西行日记 、 罗浮待鹤山人诗草等多种。作为中国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在政治上,郑观应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明确提出在中国建立议会制度的主张;在经济上,他主张发展民族工商

14、业,力主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在文化教育上,他提出改革科举,提倡西学,广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郑观应务实求真,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富强救国” 、全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和方法。虽然他以思想家著称于世,但他还是一个用思想指导行动的实业经营家。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那个风气还未大开的时代里,郑观应所言所行,不仅激励了同侪,而且也鼓舞了来者。3、思想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

15、(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 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4、影响: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起承上启下作用。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 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 资产阶级 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 片战争时期地主 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生平简介:【人物介绍 4】康有为康 有 为 ( 1859 1927) , 出 生 于 封 建 官 僚 家 庭 , 祖 父 康 赞 修 是 道 光 年 间 的

16、举 人 , 父 亲 康 达 初做 过 江 西 补 用 知 县 。 康 有 为 自 幼 学 习 儒 家 思 想 , 1879 年 开 始 接 触 西 方 文 化 。 1882 年 , 康 有 为 到 北京 参 加 顺 天 乡 试 , 没 有 考 取 。 南 归 时 途 经 上 海 , 购 买 了 大 量 西 方 书 籍 , 吸 取 了 西 方 传 来 的 进 化 论 和 政治 观 点 , 初 步 形 成 了 维 新 变 法 的 思 想 体 系 。1888 年 , 康 有 为 再 一 次 到 北 京 参 加 顺 天 乡 试 , 借 机 第 一 次 上 书 光 绪 帝 , 请 求 变 法 , 受 阻

17、 未 上达 。 1891 年 后 , 他 在 广 州 设 立 万 木 草 堂 , 收 徒 讲 学 , 弟 子 有 梁 启 超 、 陈 千 秋 等 人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895 年 , 他 到 北 京 参 加 会 试 , 得 知 马 关 条 约 签 订 , 联 合 1300 多 名 举 人 , 上 万 言 书 , 即“公 车 上 书 ”, 又 未 上 达 。 当 年 5 月 底 , 他 第 三 次 上 书 , 得 到 了 光 绪 帝 的 赞 许 。 7 月 , 他 和 梁 启 超 创办 中 外 纪 闻 , 不 久 又 在 北 京 组 织 强 学 会 。1897 年 , 德 国 强 占 胶 州

18、湾 , 康 有 为 再 次 上 书 请 求 变 法 。 次 年 1 月 , 光 绪 皇 帝 下 令 康 有 为 条 陈变 法 意 见 , 他 呈 上 应 诏 统 筹 全 局 折 , 又 进 呈 所 著 日 本 明 治 变 政 考 、 俄 罗 斯 大 彼 得 变 政 记 二 书 。 4 月 , 他 和 梁 启 超 组 织 保 国 会 , 号 召 救 国 图 强 。 6 月 16 日 , 光 绪 帝 在 颐 和 园 勤 政 殿 召 见 康有 为 , 任 命 他 为 总 理 衙 门 章 京 , 准 其 专 折 奏 事 , 筹 备 变 法 事 宜 , 史 称 戊 戌 变 法 。 后 因 慈 禧 太 后

19、 的干 预 , 维 新 运 动 失 败 , 其 具 体 细 节 目 前 尚 有 较 大 争 议 。变 法 失 败 后 , 光 绪 皇 帝 被 软 禁 , 康 有 为 之 弟 康 广 仁 被 杀 , 康 有 为 逃 往 日 本 , 自 称 持 有 皇 帝 的 衣带 诏 , 组 织 保 皇 会 , 鼓 吹 开 明 专 制 , 反 对 革 命 。 为 获 得 国 际 支 持 , 他 曾 游 历 列 国 , 会 见 欧 洲 各 国 君 主 。辛 亥 革 命 后 , 康 有 为 于 1913 年 回 国 , 主 编 “不 忍 ”杂 志 , 宣 扬 尊 孔 复 辟 。 同 时 在 袁 世 凯 提 出 祭孔

20、 的 时 候 , 康 有 为 致 电 黎 元 洪 、 段 祺 瑞 , 提 出 祭 孔 要 行 跪 拜 礼 , 叫 嚣 “中 国 人 不 拜 天 , 又 不 拜 孔 ,留 此 膝 何 为 ? ”作 为 保 皇 党 领 袖 , 他 反 对 共 和 制 , 一 直 谋 划 清 废 帝 溥 仪 复 位 。 1917 年 , 康 有 为 和效 忠 前 清 的 北 洋 军 阀 张 勋 发 动 复 辟 , 拥 离 溥 仪 登 基 , 不 久 即 在 当 时 北 洋 政 府 总 理 段 祺 瑞 的 讨 伐 下宣 告 失 败 。康 有 为 晚 年 始 终 宣 称 忠 于 清 朝 , 溥 仪 被 冯 玉 祥 逐

21、出 紫 禁 城 后 , 他 曾 亲 往 天 津 , 到 溥 仪 居 住 的 张园 觐 见 探 望 。 1927 年 , 康 有 为 病 死 于 青 岛2、主要著作和思想:(1 )思想: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 “升平世(小康) ”和“太平世(大同) ”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 ,认为 “变”是“天道” ,是 “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 ,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 思想 结合,推演 为 “据乱世”、 “升平世”(小康)、 “太平世”(大同),并 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

22、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 进步作用,但其 “变” , 只是 “渐进 ”, 而不是 “骤变”, 这是他后来思想 蜕变的根源。(2 )著作:新学伪经考 和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于 1891 年刊行,康有为怀着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强烈不满,详细论证了古文经左氏春秋 、 周礼等书都是“伪经” ,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 。尽管康有为的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却引起人们的思考:既然传统的经典是假的,那么从中引出的信条就不足为训了。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路。孔子改制考于 1898 年刊行,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一位社会改革家,同时推孔子为“万世教主” 。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

23、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3 )特点: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 ”、 “大同”思想和“ 托古改制”的理论,是他借用传统的儒学,来阐发自己的维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合作探究】材料参见教材“学思之窗” ,回答: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 传了资产阶级 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 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该题

24、的答案可呈开放性。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还是利弊兼有?主张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均可成一家之言。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4 )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反映了资产优质文档优质文档阶级的软弱性,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政治运动(1 )时间:1895 年(2 )内容:提出“拒和、迁都、变法 ”三项主张;(3 )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5 年 4 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午 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

25、激奋。当时康有 为正在北京参加会 试,立即 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请愿。由康有为起草“ 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 签和 约、迁都抗 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 ,并详论“富国”、 “养民”、 “教民” 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经 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 “万言书” 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 举人的签名,并于 5 月 2 日呈递都察院。虽然都察院拒 绝代呈,但“ 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因汉代以公家 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世遂以 “公车”为举人赴京应试的代称,故史称此 举为“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2、

26、 中外纪闻:舆论宣传为了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 1895 年 8 月 17 日,康有 为在北京创办了 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 传西学,鼓吹变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开通 风气,由是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强学会:政治团体(1 )时间、地点:1895 年 8 月,北京上海分会(2 )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3 )参与阶层: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外国传教士加入。1895 年 8 月,在康有 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

27、得到翁同龢、 张 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康有为亲自撰写强学会叙,提出中国正处在“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洞眈, 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的危急之中,呼吁挽救民族危机。强学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并出版了强学报, 倡 导 维 新 变 法 ,提出 开 议 院 的 政 治 主 张 ,形成了南北呼 应。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御史杨崇伊于 1896 年 1 月 20 日奏劾强学会结党营私, 贩卖西学书籍,刊印 中外纪闻,勒索外省大员。强学会和中外纪

28、闻遭封禁。但无论是公车上书、 中外纪闻,还是南北强学会,已使 维新之风渐 开且再难遏抑。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 )生平简介:【人物介绍 5】梁启超梁启超(1873 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中 国 近 代 维 新 派 代 表 人 物 , 学 者 。 中 国 近 代 史 上 著 名 的 政 治 活 动 家 、 启 蒙 思 想 家 、资 产 阶 级 宣 传 家 、 教 育 家 、 史 学 家 和 文 学 家 。 戊 戌 维 新 运 动 领 袖 之 一 。 梁启超 12 岁中秀才,17 岁中举,1 890 年 赴 京

29、会 试 , 不 中 。 回 粤 路 经 上 海 , 看 到 介 绍 世 界 地 理 的 瀛 环 志 略 和 上 海 机 器 局所 译 西 书 , 眼 界 大 开 。 同 年 结 识 康 有 为 , 投 其 门 下 。1891 年 就 读 于 万 木 草 堂 , 接 受 康 有 为 的 思 想 学 说 并 由 此 走 上 改 良 维 新 的 道 路 , 时 人 合 称 “康梁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895 年 春 再 次 赴 京 会 试 , 协 助 康 有 为 , 发 动 在 京 应 试 举 人 联 名 请 愿 的 “公 车 上 书 ”。 维 新 运动 期 间 , 梁 启 超 表 现 活 跃 ,

30、 曾 主 北 京 万 国 公 报 ( 后 改 名 中 外 纪 闻 ) 和 上 海 时 务 报 笔 政 ,又 赴 澳 门 筹 办 知 新 报 。 他 的 许 多 政 论 在 社 会 上 有 很 大 影 响 。1897 年 , 任 长 沙 时 务 学 堂 总 教 习 , 在 湖 南 宣 传 变 法 思 想 。1898 年 , 回 京 参 加 “百 日 维 新 ”。 7 月 , 受 光 绪 帝 召 见 , 奉 命 进 呈 所 著 变 法 通 议 , 赏 六品 衔 , 负 责 办 理 京 师 大 学 堂 译 书 局 事 务 。同 年 9 月 , 政 变 发 生 , 梁 启 超 逃 亡 日 本 , 一

31、度 与 孙 中 山 为 首 的 革 命 派 有 过 接 触 。 在 日 期 间 , 先后 创 办 清 议 报 和 新 民 丛 报 , 鼓 吹 改 良 , 反 对 革 命 。 同 时 也 大 量 介 绍 西 方 社 会 政 治 学 说 , 在 当时 的 知 识 分 子 中 影 响 很 大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后 , 他 企 图 使 革 命 派 与 清 政 府 妥 协 。 民 国 初 年 支 持 袁 世 凯 , 并 承 袁 意 , 将 民 主 党 与共 和 党 、 统 一 党 合 并 , 改 建 进 步 党 , 与 孙 中 山 领 导 的 国 民 党 争 夺 政 治 权 力 。1913 年

32、, 进 步 党 “人 才 内 阁 ”成 立 , 梁 启 超 出 任 司 法 总 长 。 袁 世 凯 称 帝 的 野 心 日 益 暴 露 , 梁 启超 反 对 袁 氏 称 帝 , 与 蔡 锷 策 划 武 力 反 袁 。1915 年 底 , 护 国 战 争 在 云 南 爆 发 。 1916 年 , 梁 启 超 赴 两 广 地 区 参 加 反 袁 斗 争 。 袁 世 凯 死 后 ,梁 启 超 出 任 段 祺 瑞 北 洋 政 府 财 政 总 长 兼 盐 务 总 署 督 办 。 9 月 , 孙 中 山 发 动 护 法 战 争 。 11 月 , 段 内阁 被 迫 下 台 , 梁 启 超 也 随 之 辞 职

33、 , 从 此 退 出 政 坛 。1918 年 底 , 梁 启 超 赴 欧 , 了 解 到 西 方 社 会 的 许 多 问 题 和 弊 端 。 回 国 之 后 即 宣 扬 西 方 文 明 已 经 破产 , 主 张 光 大 传 统 文 化 , 用 东 方 的 “固 有 文 明 ”来 拯 救 世 界 。1922 年 起 在 清 华 学 校 兼 课 , 1925 年 应 聘 任 清 华 国 学 研 究 院 导 师 。1927 年 , 离 开 清 华 研 究 院 。 1929 年 病 逝 。 梁 启 超 一 生 勤 奋 , 各 种 著 述 达 一 千 四 百 万 字 , 在 将 近 三 十 六 年 而

34、政 治 活 动 又 占 去 大 量 时 间 的 情 况下 , 他 每 年 平 均 写 作 达 三 十 九 万 字 之 多 , 这 体 现 了 多 么 惊 人 的 勤 奋 和 才 华 啊 !(2 )维新活动:创办时务报 ,担任主笔:时间1896 年;地点上海。1896 年 8 月 9 日 在 上 海 创 刊 。黄 遵 宪 、汪 康 年 、梁 启 超 创 办 。旬 刊 。连 史 纸 、石 印 。梁 启 超 主 笔 ,汪 康 年 总 (经 )理 。中 国 人 办 的 第 一 个 杂 志 。以 变 法 图 存 为 宗 旨 ,分 设 论 说 、谕 折 、京 外 近 事 ,域 外 报译 等 栏 目 。其

35、创 刊 号 刊 载 梁 启 超 的 论 报 馆 有 益 于 国 事 ,文 中 指 出 :“言 政 务 者 可 阅 官 报 ,言 地理 者 可 阅 地 学 报 ,言 兵 学 者 可 阅 水 陆 军 报 ,言 农 务 者 可 阅 农 学 报 ,言 商 政 者 可 阅 商 会 报 ,言 医 学 者 可阅 医 学 报 ,言 工 务 者 可 阅 工 程 报 ,言 格 致 者 可 阅 各 种 天 算 声 光 电 专 门 名 家 之 报 ,有 一 学 即 有 一 报 。其某 学 得 一 新 义 ,即 某 报 多 一 新 闻 。”从 此 可 以 看 出 时 务 报 是 本 着 各 个 学 科 无 所 不 包

36、的 办 刊 宗 旨 来 进 行其 传 播 的 ,并 且 多 为 传 播 “新 义 ” 。连 载 梁 启 超 著 变 法 通 议 ,猛 烈 抨 击 封 建 顽 固 派 的 因 循 保 守 。由于 议 论 新 颖 ,文 字 通 俗 ,数 月 之 内 ,销 行 万 余 份 。对 推 动 维 新 运 动 起 了 很 大 作 用 。翌 年 ,梁 启 超 去 湖南 ,仍 遥 领 该 刊 。由 于 张 之 洞 横 加 干 预 ,汪 康 年 总 理 管 起 主 笔 ,汪 梁 之 间 矛 盾 激 化 ,梁 启 超 愤 而 辞 职 ,自 第 55 期 后 再 无 梁 文 ,排 式 也 与 前 不 同 。光 绪 下

37、 谕 “将 时 务 报 改 为 官 报 ,派 康 有 为 督 办 其 事 ”。终于 1898 年 8 月 8 日 停 刊 。共 出 69 期 。 时 务 报 的 影 响 :时 务 报 发 行 一 年 后 ,发 行 量 从 创 刊 时 的 3000 多 份 增 加 到 1.2 万 份 ,最 高 达 1.7万 份 ,成 为 维 新 派 最 重 要 、影 响 最 大 的 机 关 报 。发表变法通议 ,宣传维新变法:内容: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a.政治制度:主张“伸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文教制度: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影响:

38、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欢迎,大大推动了编发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2、谭嗣同: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 )生平简介:【人物介绍 6】谭嗣同1865 年 3 月 10 日 1898 年 9 月 28 日 ,字 复 生 ,号 壮 飞 ,又 号 华 相 众 生 、东 海 褰 冥 氏 、廖 天 一 阁主 等 。汉 族 ,湖 南 浏 阳 人 ,清 末 巡 抚 谭 继 洵 之 子 ,善 文 章 ,好 任 侠 ,长 于 剑 术 。著 名 维 新 派 人 物 。在 北京 半 截 胡 同 14 号 是 他 在 朝 为 官 时 的 故 居 ,也 是 在 这 里 被 清 政 府 逮 捕 。5 岁读书, 15 岁学诗,20 岁学

39、文。钻研儒家典籍,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旧学有较深造诣。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 今文经学。后往来于 直隶、 甘肃 、新疆、 陕西、 河南、湖北、湖南、 江西 、江苏数省,察视风土, 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 1896 年 2 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 职南京。曾游历天津、湖南 、湖北等地。1896 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 卷。 1897 年,协助湖南巡抚 陈宝箴等人设立 时务学堂,筹办 内河轮船、开 矿、修筑铁路等新政。 1898 年, 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 为维

40、 新运动的激进 派。同年 4 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 。1898 年 参 加 戊 戌 变 法 ,变 法 失 败 后 ,于 1898 年 9 月 28 日 在 北 京 宣 武 门 外 的 菜 市 口 刑 场 英 勇 就义 。同 时 被 害 的 维 新 人 士 还 有 林 旭 、杨 深 秀 、刘 光 第 、杨 锐 、康 广 仁 。六 人 并 称 “戊 戌 六 君 子 ”。代 表 著作 仁 学 ,后 人 将 其 著 作 编 为 谭 嗣 同 全 集 。其 候 刑 时 ,据 说 曾 题 诗 “望 门 投 趾 思 张 俭 ,

41、直 谏 陈 书 待杜 根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2 )维新活动:发表仁学 ,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 (1897 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 (1897 年)3、严复:(1 )生平简介:【人物介绍 7】严复严 复 ( 1854.1.81921.10.27) 原 名 宗 光 , 字 又 陵 , 后 改 名 复 , 字 几 道 , 汉 族 , 福 建 侯 官 人 ,是 清 末 很 有 影 响 的 资 产 阶 级 启 蒙 思 想 家 , 翻 译 家 和 教 育 家 ,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上

42、向 西 方 国 家 寻 找 真 理 的“先 进 的 中 国 人 ”之 一 。严 复 出 生 在 一 个 医 生 家 庭 里 。 1866 年 , 严 复 考 入 了 家 乡 的 福 州 船 政 学 堂 , 学 习 英 文 及 近 代 自然 科 学 知 识 , 五 年 后 以 优 等 成 绩 毕 业 。 1877 年 到 1879 年 , 严 复 等 被 公 派 到 英 国 留 学 , 先 入 普 茨茅 斯 大 学 , 后 转 到 格 林 威 治 海 军 学 院 。 留 学 期 间 , 严 复 对 英 国 的 社 会 政 治 发 生 兴 趣 , 涉 猎 了 大 量 资产 阶 级 政 治 学 术

43、理 论 , 并 且 尤 为 赞 赏 达 尔 文 的 进 化 论 观 点 。1879 年 毕 业 回 国 , 到 福 州 船 厂 船 政 学 任 教 习 , 次 年 调 任 天 津 北 洋 水 师 学 堂 总 教 习 ( 教 务 长 ) ,后 升 为 总 办 ( 校 长 ) 。 严 复 还 曾 担 任 过 京 师 大 学 堂 译 局 总 办 、 上 海 复 旦 公 学 校 长 、 安 庆 高 等 师 范 学堂 校 长 , 清 朝 学 部 名 辞 馆 总 编 辑 等 职 。回 国 后 , 严 复 从 海 军 界 转 入 思 想 界 , 积 极 倡 导 西 学 的 启 蒙 教 育 , 完 成 了 著

44、 名 的 天 演 论 的 翻译 工 作 。 以 “物 竞 天 择 ”、 “适 者 生 存 ”的 生 物 进 化 理 论 阐 发 其 救 亡 图 存 的 观 点 , 提 倡 鼓 民 力 、 开 民 智 、新 民 德 、 自 强 自 立 、 号 召 救 亡 图 存 。 主 办 国 闻 报 。 “与 天 交 胜 ”在 当 时 的 知 识 界 广 为 流 传 。 他的 著 名 译 著 还 有 亚 当 斯 密 的 原 富 、 斯 宾 塞 的 群 学 肄 言 、 孟 德 斯 鸠 的 法 意 等 , 他 第 一次 把 西 方 的 古 典 经 济 学 、 政 治 学 理 论 以 及 自 然 科 学 和 哲 学

45、 理 论 较 为 系 统 地 引 入 中 国 , 启 蒙 与 教 育 了 一代 国 人 。辛 亥 革 命 后 , 京 师 大 学 堂 改 名 为 北 京 大 学 。 1912 年 严 复 受 袁 世 凯 命 担 任 北 大 校 长 之 职 , 这 也说 明 严 复 在 思 想 界 和 学 术 界 的 令 人 信 服 的 显 赫 地 位 。 此 时 严 复 的 中 西 文 化 比 较 观 走 向 成 熟 , 开 始 进 入自 身 反 省 阶 段 , 趋 向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复 归 。 他 担 忧 中 国 丧 失 本 民 族 的 “国 种 特 性 ”会 “如 鱼 之 离 水 而优质文档优质

46、文档处 空 , 如 蹩 跛 者 之 挟 拐 以 行 , 如 短 于 精 神 者 之 恃 鸦 片 为 发 越 , 此 谓 之 失 其 本 性 , ”而 “失 其 本 性 未能 有 久 存 者 也 。 ”出 于 这 样 一 种 对 中 华 民 族 前 途 与 命 运 的 更 深 一 层 的 忧 虑 , 严 复 曾 经 试 图 将 北 京 大 学的 文 科 与 经 学 合 而 为 一 , 完 全 用 来 治 旧 学 , “用 以 保 持 吾 国 四 、 五 千 载 圣 圣 相 传 之 纲 纪 彝 伦 道 德 文章 于 不 坠 。 ”1921 年 10 月 27 日 去 世 , 终 年 68 岁 。(

47、2 )活动与主张: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7 年)1897 年 10 月 26 日,严复在天津创 立国闻报,社址 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严复虽然持有激进的思想,但处事谨 小慎微,从不参加实际维新政治活动,也从不去报馆,而且找了个福建人李志成充当馆主,所著文章也不署名,但严复是该报 最主要的创办者和主编者。 这份报纸 ,贯穿着严复个人的思想倾向与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理想。在国闻报缘起一文中, 严复称 该报“略仿英国泰晤士报之例”。在阐述该报的宗旨和目的时说:“国 闻报 何为而 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 以通下情

48、 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国闻报在创立之初,每天 销售 1500 张。从 创刊后就面临顽固势力及保守 势力的威胁,不得不于 1898年 3 月 27 日对外称盘给日本人西村博,实际上编辑人员基本没有变动 ,1898 年 5 月 3 日,直隶总督王文韶奉谕饬查国闻报,而且警告 严复及 国闻报。而刊登 谭嗣同等戊戌政 变六君子被害消息、对维新派表示支持等文章,成为 国闻报于 1899 年正月真正 卖给日本人的导火索。维新派办国闻报前后有一年多时间,售于日本人后,一直办到 1901 年改名 为天津日日新闻,以 汉奸方若 为主编,彻底变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文化

49、工具。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 ,阐明维新变法主张:内容: 借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 ,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意义: 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 为核心的历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 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也对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影响。【备课资料】严复的天演论天 演 论 是 严 复 最 著 名 的 译 作 。天 演 论 英 文 书 名 直 译 应 为 进 化 论 与 伦 理 学 。作 者 赫 胥 黎 是英 国 博 物 学 家 ,达 尔 文 的 朋 友 ,也 是 达 尔 文 学 说 的 忠 诚 拥 护 者 。天 演 论 分 导 言 和 正 文 两 个 部 分 ,正文 是 赫 胥 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