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章 教师观第 1 节 教师职业概述1、 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认养。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 教师职业的性质及发展历史(1 ) 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
2、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94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学生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向年青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2 )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庠” ,那时以长者为
3、师、能者为师。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以吏为师” ,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等都是管办的“国学” ,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大多由僧侣兼任。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3.专门化阶段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 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4.专业化阶段1966 年 10 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4、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后来, “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 1993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995 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3、 教师劳动的特点(1 )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4)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5、( 5)教师劳动手段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室需要 “教学机智” 。其中,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地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2 )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3 )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
6、长。把一个人培养成为能够独立生活,能够服务社会,能够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合格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对这个道理的最佳阐释。其次,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
7、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5 )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1.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每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所以,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2.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由于学校教育是分段进行的,每一阶段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几乎都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教师劳动的群体和个体统一性,要求教师要协调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
8、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4、 教师观概述(1 ) 教师观的概念 所谓“教师观” ,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它既包括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2 ) 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确立教师观的基础与核心教师的责任与价值是由教师在社会分工中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决定的。因此,要理解教师的责任与价值,必须理解社会赋予教师这类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理解社会对其寄予的期望和要求。(3 ) 教师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由于教师是一种古老而又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
9、,人们对其职业特征的认识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一面。因此,人们的教师观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性。5、 教师职业角色的发展(1 ) 教师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 “授业、解惑者 ”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 ) “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 “家长代理人、父母 ”和“朋友、知己” 的角色;(6 ) “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 “学者”角色。(2 ) 新近提出的教师职业角色(1 ) “心理
10、调节者”角色(“ 心理保健者”角色“心理健康维护者 ”角色) ;(2 )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角色(“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3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 )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 )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
11、认识。(3 )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还是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因此,教师角色是开放的,是“社区型”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 )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
12、赞赏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努力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身的超越。(2 )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这里,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和激励。(3 )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
13、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4 )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6、 教师职业的作用与价值(1 ) 教师职业的作用(1 )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4)教师是
14、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 ) 教师职业的价值1.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1 ) 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室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2 ) 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1)教师职业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 2)教师职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3)教师职业带给教师无穷的快乐。第 2 节 教师专业
15、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1 )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它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和保障,同时也最终代表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
16、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就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2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 ) 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4 )专业能力的提高;(5)教师的专业人格;(6)专业自我的形成。(3 )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4 )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国教师法固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
17、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又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视角是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
18、个方面:(1 )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理念即教育教学观念,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叶澜认为,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具有以下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要求教师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 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新的学生观。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只有树立了新
19、的学生观,教师才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新的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师生学校活动的核心。新的教育活动观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 “灵活结构性” “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必须明白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2 )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具体包括: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
20、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3 )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知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中学教师,不同于专业的研究人员,其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着重于学科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两个方面。3.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 3)坚忍不拔的毅力;( 4)广泛的兴趣。4.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21、素质。主要包括:(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 (2)热爱学生。这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3)团结协作精神。 (4 )良好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5 )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 ) 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2 )拓展专业知识;(3)提高专业能力。(6 )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教育。此外,跨校合作(比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专家指导(比如讲座、报告) ,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7 ) 教
22、师专业化的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从主观上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和保障(1 ) 加强教师教育。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2 ) 制定法律法规。我国于 1993 年颁布的中华人名共和国教师法 ,首次以法律行事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 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3 ) 提供经济保障。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硬座的主观努力(1 ) 善于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勤于反思,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5 )重视教师交往和合
23、作能力的培养;(6 )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总之,要实现教师的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需要教师个体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识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为教师群体专业化创设一定的外部环境保障。2、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 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来的,终身教育是全球性的教育活动。1996 年,在第四十五届国际大会上,由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书。该报告提出了
24、终身学习社会教育的四个关键问题:(1)学会做人;( 2)学会认知;(3)学会做事;(4 )学会共同生活。报告强调应对这些方面加以同样的重视,这样教育就会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一生的经历。(1 ) 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1 ) 在终身教育社会背景下,学校正在被要求发挥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教师被要求成为这个变革过程的核心。(2 ) 作为教师个体而言,需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个体的终身发展。(3 ) 现代教师应该是“普通人 ”和“教育者”的复合体,在 “教育者”角色方面,教室又是“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承担者”和“自身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承担者”的统一体。这种角色的双重性,使教师摆脱了传统
25、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完人” “圣职”的角色枷锁,与普通人一样享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权利。(2 ) 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包括:(1)有不断学习的意愿,把学习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习惯。这是在学习中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2)按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无论是比较专门的时间,还是生活中的“边角料” ,都尽可能用来学习。 (3)把学习于工作改进、生活改进等联系起来,使学习有所运用,发挥学习的作用,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变化、为发展而学习,要有强烈的应用意识。 (4)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习的效率。因为知识信息十分庞杂,不善于选择,不善于抓核心,学习的效果就会
26、受到影响,从而自己的发展也就受到制约。(3 ) 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1.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1 ) 学会学习;(2)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学科专家;( 3)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4 )学习信息技术。2.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终身学习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只有学校者把教育系统中的学习与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并在其一生中交替进行,终身学习才能最终实现。3.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1 ) 参加系统的终生学习;(2 )参加校本学习;(3)参加各类成人教育;(4)借助媒体学习。(4 ) 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教学发展的需要;(3)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