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选编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 1500 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
2、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 1800 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 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所有答案仅供参考)观点一: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2 分)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
3、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
4、的。(10 分)观点二: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2 分)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
5、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10 分)2011 年广东文综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 1640 年,现代史开始于 1917 年;近代史开始于 1500 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 1900 年前后。任选材料三
6、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说明:首先任选一种分期方法,然后说明理由,只选择不分析不能得分)(8 分)。答题示例:答案一:选择(从革命史观分析)史实依据:1640 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新时代(或回答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胜利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标志人类历史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同等得分)。(4 分)1917 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世界历史开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打破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4 分)选择(从全球史观分析)史实依据:1500 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世界
7、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或“欧洲主导的全球化(世界市场)开始起步);(4 分)1900 左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 分)2012全国新课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 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 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 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 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 力的 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 剧烈库仑。有人据此图示 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规定 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
8、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一:我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2 分)评析:首先中国社会有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由于中国古代在经济、政治、 思想、科技等方面长期领先世界,形成了天朝上国的“华夷观念”。 1619 世纪,世界向近代过渡时,中国在经济上依然是落后的自然经济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力量薄弱,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上文化专制、思想僵化,对外趋向闭关锁国。其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一方面不断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迫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努力抗争,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
9、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变迁和近代化。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冲击了中国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使之逐渐解体,改变了中国“自给自足” 的经济观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政治:1 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冲击,社会危机的加深,中国发生一系列社会变革,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3对外关系: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改变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4思想文化:近代以来,正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
10、习西方的浪潮,思想不断解放。如: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 ,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的“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革命。5社会转型:西方列强的侵略,欧风美雨使近代中国在衣食住行、派遣留学生、出版报刊等方面逐渐迈向近代化。此观点从历史实际出发,注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性,是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体现。 (10 分)观点二:我认为“冲击 反应”模式是错误的。 (2 分)评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原因,而非外部原因。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西方的冲击只是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外部因素,不是主要
11、原因。首先,明清时期的中国便具备突破传统框架的相应条件。自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便产生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其次,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奠定了经济、阶级、思想基础。而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只不过是次 要原因。再次,先进的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主观努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追求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从“器物 ”到“制度” 再
12、到“文化”不断向西方学习。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西方的冲击只不过是加速了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进程而已。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历史研究要从事实出发,全面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停留在理论上。 (10 分)2012 年 北京卷节选“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 键词表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软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 3 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 4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 分)答
13、题示例: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示例: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1 分) 关键词:筒车、水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1 分) 添加的关键词:漕渠(1 分) 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利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利发电的代表之一。2012 年 江苏卷节选22 ( 12 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
14、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 萧公权于 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
15、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 、 “假维新” ,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 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答题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家认识的变化,史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因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在不断修正中完善的。萧公权对康有为研究认识的改变就说明了这一点。
16、萧公权对康有为研究初期,一方面,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即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受材料的多寡和真伪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受史家本人的限制,即主观方面的限制,如对史料理解的程度、错误史观的影响,以及在史学研究和治学态度上不够深入严谨,因而存在认识的偏差,认为康有为维新变法“假民权”、 “假维新” 。随着时代条件的发展,大批有关康有为的原始材料出现,萧公权在比较全面而深入研究剖析后,摆脱了错误史观的影响,修正了认识:康有为实为“渐进之真民主” 、 “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因此,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是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完成的,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认识便达到什么程度。因而也难免出现问题,史家要知错能改,
17、要勇于及时修正历史认识。由此可见, “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2013 年 新课标全国卷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图 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 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 9、图 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 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题示例:信息 1:汉代各州范围较大,唐代长江流域各道范围较小;说明 1:唐代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中央对长江流域控制加强。信息 2: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说明 2: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更加发展。信息 3: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唐代版图中。说明 3:汉至唐边疆民
18、族关系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强,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信息 4:从汉代的交州到唐代的岭南道, 、所辖范围变化不大:说明 4:说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信息 5: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 5: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信息 6: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 6: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2013 年 新课标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 1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 2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 10 号(右)自 18 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
19、比较。答题示例:信息一:从建筑的样式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 10 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12 分)信息二:从建筑的历史传承或变迁看:中英建筑都见证了历史的动荡;但太和殿体现了专制体制的延续和被殖民的政局。白金汉宫、唐宁街 10 号见证的是体制的创新。 (12 分)信息三:从建筑的历史归宿或现实影响看: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白金汉宫、唐宁街 10 号依然是治国理政的场所,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稳定。 (12 分)2014全国卷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
20、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
21、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答案示例 1: 建议:增加“ 淞沪会战”一目。 (2 分)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10 分)答案示例 2: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 (2 分)理由: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对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 (10 分)答案示例 3:增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
22、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分)理由: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中国抗战,减轻了苏美英等国的压力,对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绝贡献,中国赢得了世界尊重 ,国际地位提高。 (10 分)答案示例 4: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内容。 (2 分)理由: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国民党反共高潮或黑暗统治不是主流。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军且战且退,但一直顽强抵抗到抗战胜利。调整该内容,才符合抗日战争的事实。 (10 分)2014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 A第一章 17 世纪英
23、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 1688 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 ,1972 年版目录 B第一章 16 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 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 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 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 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
24、011 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答题示例:示例 1 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 A 以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 B 以 16 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2 分)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 A 编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 B 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
25、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 B 反映了 21 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10 分)示例 2 不同:目录 A 反映的内容主体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过程,而目录 B 既关注了西方,也关注到东方;既关注政治斗争,也关注经济变化与思想文化。 (2 分)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 A 编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 B 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
26、录 B 反映了 21 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10 分)2015全国卷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12 分)(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题示例:1.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 (3 分) 第
27、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新式交通运输工具蒸汽轮船、火车的发明,使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3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 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3 分)2: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3 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确立起来,流水线作业等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分) 第二次工业革
28、命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出现了跨国公司,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3 分)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推动了经营者革命,即专门的经理人开始出现,使得管理日益科学化。 (3 分)2015 年 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二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题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 分)2015浙江高考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
29、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 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定节假日天数节假日 1950 1995 2000 2008元旦 1 1 1 1春节 3 3 3 3劳动节 1 1 1 1国庆节 2 2 3 3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1端午节 1中秋节 1材料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
30、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 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阅读材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题示例:侧重:“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 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侧重: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
31、自由”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015江苏高考节选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
32、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 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 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答题示例:大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33、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休息和娱乐。但是,大机器生产也有很多是非人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生产形式上,劳动者成为了机器的奴隶。大机器生产一般都是流水作业,劳动者成为机器生产的辅助部分,工作的速度、频率等都是机器本身决定的,劳动者虽然可以控制机器,实际上也是被机器所控制,成为了机器的奴隶。从生产后果上,劳动者的生活节奏加快。大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是也大大加快了劳动者的生活节奏,时间成为劳动者必须时时关注的问题。从生产产品上,产品完全是标准的,统一的。大机器生产都是统一的标准化生产,产品没有任何个人特征,不同的人使用的质量、模式可能有所区别,但只是大同小异,这尤其体现了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的
34、一面。2016全国卷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题示例:论题:启蒙运动与美国新体制的确立阐述:盛行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很多制度构想
35、,如人民主权,民主共和还有三权分立等,这些思想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世界。而美国的开国领袖们就接受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并在美国这个没有封建社会残余的环境里构建新的体制。这些新体制基本上就是启蒙运动的实践。如根据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设计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制度,有效的维护了民主,防止暴政;又如根据人民主权思想,美国设立民主共和制,总统制等,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有任期限制。美国的新体制有效的维护了美国的稳定,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论题二:“人民主权”说指导了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同时随着其实践深入不断得到加强。论证:启蒙运动中,
36、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人民主权”说作为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且树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不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初,只有少数人拥有选举权,拥有被选举权的人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使得符合年龄的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主权在民”的构想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得到了
37、加强。论题三: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制度阐述:政治构想是建立政治制度的指南,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正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确立直来的,其中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构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了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政党制度等。但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政治构想下却有不同的政治实践。如美国独立前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独立后经过探索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法国封建保守势力较强,经过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系列斗争,最终第三共和国确立了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政体。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统一并建立起代议制,因而其制度实践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点,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综上所述,制度构想为理论上的探讨,要转化为政治实践还需与国情结合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能推动社会进步。2016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