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再生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 考试代码:836分子生物学是暨南大学再生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主要体现生物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知识群的交叉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使考生明确考试内容和知识要点,把握考试的范围和要求,特编写此考试大纲作为参考。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而有利于我校在录取时择优选拔。一、考试要求1、要求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要求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3、要求系统的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常用技术和方法,能够就某一问题设计出实验方案。二、试卷结构基础
2、知识占 40%,综合、分析题占 40%,创造性思维题占 20%。试卷主要由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等组成。三、考试方式和时间限制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三小时。四、考查要点(一)DNA1、DNA 的结构DNA 的构成,DNA 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高级结构2、DNA 的复制DNA 的半保留复制,复制起点、方向和速度,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特点原核生物 DNA 复制特点,真核生物 DNA 复制特点,DNA 的复制调控4、DNA 的修复四种修复方式5、DNA 的转座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转座机制,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真核生物的转座子(二)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
3、DNA 到 RNA1、RNA 的转录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2、启动子与转录起始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启动子的识别,酶与启动子的结合,-10 区和-35 区的最佳间距,增强子及其功能,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录的影响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mRNA 的特征比较原核生物 mRNA 的特征,真核生物 mRNA 的特征4、终止和抗终止不依赖于 因子的终止,依赖于 因子的终止,抗终止5、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及化学修饰RNA 中的内含子,RNA 的剪接,RNA 的编辑和化学修饰(三)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 DNA 到蛋白质1、遗传密码三联子密码及其破译,遗传密码的性质2、tRNAtRNA 的结构、功能及种
4、类,氨酰-tRNA 合成酶3、核糖体核糖体的结构,rRNA,核糖体的功能4、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氨基酸的活化,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蛋白质前体的加工,蛋白质合成抑制剂,RNA 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5、蛋白质运转机制翻译-运转同步机制,翻译后的运转机制,核定位蛋白的运转机制,蛋白质的降解(四)分子生物学研究法1、DNA 操作技术核酸的分离、提纯和定量测定的方法,核酸的凝胶电泳,分子杂交,细菌转化,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扩增,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2、基因克隆的主要载体系统质粒 DNA 及其分离纯化,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噬菌体载体,柯斯质粒载体,pBluescript 噬菌体载体3
5、、基因的分离和鉴定DNA 片段的产生和分离,重组体 DNA 分子的构建,cDNA 基因的克隆,克隆基因的分离4、基因表达分析技术RT-PCR、Real-Time PCR 等(五)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总论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和特点,弱化子对基因活性的影响,降解物对基因活性的调节,细菌的应急反应2.乳糖操纵子与负控诱导系统操纵子模型及影响因子,lac 操纵子 DNA 的调控区域P 、O 区3、色氨酸操纵子与负控阻遏系统trp 操纵子的阻遏系统,弱化子与前导肽4、其他操纵子半乳糖操纵子,阿拉伯糖操纵子6、转录后调控翻译起始的调控,稀有密码子对翻译的影响,重
6、叠基因对翻译的影响,poly(A)对翻译的影响,翻译的阻遏,核苷酸水平对翻译的影响(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基因调控的一般规律1、真核生物基因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基因家族,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真核生物 DNA 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DNA 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2、真核基因的转录3、反式作用因子DNA 识别或结合域,转录活化结构域4、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激素及其影响,热激蛋白诱导的基因表达,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多重调控5、其他水平上的基因调控RNA 的加工成熟,翻译水平的调控(七)疾病与人类健康1、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历史沿革,基因治疗中的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九)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1、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人类基因组的序列图2、DNA 的鸟枪法序列分析技术基因组 DNA 大片断文库的构建,鸟枪法基因组序列分析技术及其改良3、比较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基因组数据进行全局性分析,基因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五、主要参考书:1、朱玉贤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 基因 VIII (中文版) ,Benjamin Lewin,余龙等译,科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