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重庆市聚奎中学高考模拟历史一、选择题24.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 (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人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解析:根据材料“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 ,故 A 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符合史实,但材料不体现,故 B 项错误;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错在“坚决” ,故 C 项错误;周朝军事
2、实力非常强大符合史实,但材料不体现,故 D 项错误。答案:A25.明万历二年,造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右六扇分列文武官职名,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后神宗讲读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 ”“俘帖”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的人事任免权B.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C.杜绝了用人决策出现失误D.表明了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解析:根据题目中“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得出加强了君主的人事任免权,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监察制度,故 B 项错误;题
3、目强调的是君主对人事任免的专制,不能杜绝用人决策的失误,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的选官制度仍是科举制,题目中并未体现,故D 项错误。答案:A26.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 “衣冠之制,上下混一” 。材料说明宋代( )A.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B.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解析:理学强调等级制度,故 A 项错误;“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 “衣冠之制,上下混一”说明等级制度受到冲击,故 B
4、项错误;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变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D27.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但宋代却出现“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 ”由此可知( )A.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B.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C.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D.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解析:从材料“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 ,可知体现不出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故 A 项错误;儒家理论主要影响的是读书人,贫下之家受到影响不大,故贫下之家的丧葬从简不能
5、反映出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火化主要集中在贫下之家,故体现的是现实条件影响了丧葬习俗,故 C 项正确;土葬习俗在宋代后被放弃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28.鸦片战争后至 20 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 单位:人)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18501879年72 15 49 818801911年156 0 118 3819121939年473 0 77 396这反映该地( )A.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逐渐趋于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D.经济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解析:该地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是指该地成为外国资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 A 项错误;自然经济逐渐趋于解体是指传统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冲击,材料没有涉及到,古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20 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迁出的主要是从事做工和经营工商业,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D29.1920 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 。这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C.新
7、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本主义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解析:陈独秀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方面的解放与改造,政治要求便只能沦为经济的附庸,这里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而非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故 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关注度,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体现,陈独秀强调仅是其重要性而已,故 C 项错误;通过材料时间和陈独秀的发言内容我们不难得知,此时的陈独秀仍处于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而未能达到社会主义者的高度,故 D 项错误。答案:B30.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
8、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 ,更要考虑“政略” 。 “七七”事变后,蒋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C.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解析: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是淞沪会战的客观效果,并非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故 A 项错误;开辟淞沪战场势必会破坏上海的商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利于确保上海的国际市场地位,故 B 项错误;上海是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容易引起国际注意,引起国际干预,从而争取外交上的主动,
9、同时开辟淞沪战场也反映出蒋介石政府坚持抗战的决心,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故 C 项正确;此时美国并未对日宣战,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意图是引起美英等国的干预,故 D 项错误。答案:C31.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的公民大会主要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等重大事宜,但其所讨论的议案都是由五百人会议提交的,否则任何公民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之于陪审法庭,因此公民大会只有对议案的讨论和决定权而无提案权。这表明当时的雅典城邦(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B.体现出法律至上的精神C.体现了权力分工的原则D.防止执政者权力的滥用解析:近代西方民主制中的三权分立政体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材料反
10、映的内容与三权分立政体不符,故 A 项错误;法律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但题干中并无充分体现,故 B 项错误;从题干可知,公民大会只有对议案的讨论和决定权,而无提案权,议案是由五百人会议提交的,通过这样的权力分工,可限制公民大会权力,避免出现多数人的暴政,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故 C 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不是执行机关,故 D 项错误。答案:C32.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卢梭与同时期的其他思想家一样表达了对理性的崇拜,而他的爱弥尔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A.强调理
11、性的同时关注感性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D.强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卢梭与同时期的其他思想家一样表达了对理性的崇拜”“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说明卢梭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天性与自然,故 A 项正确;B 项材料中并无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卢梭并未反对理性,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中并无体现,故 D 项错误。答案:A33.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
12、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 )A.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B.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解析:材料不涉及人们政治地位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与社会阶层的分化无关,故 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 C 项错误;材料仅说明了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逐步理性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34.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设计这个新国家的政治结构时,认为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
13、力。正如第 28 任总统威尔逊所说: “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A.牛顿力学体系是宪法的理论基础B.宪法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理性精神C.宪法的宗旨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D.分权与制衡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解析:美国1787 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而非牛顿力学体系,故A 项错误;美国宪法并没有体现牛顿力学的理性精神,故 B 项错误;美国宪法的宗旨是将十三州的松散状态转变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认为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可知,就像万有引力维持着太阳系的平衡,美国宪法也亟需一种维持稳定的因素,即分权制衡
14、的基本原则,故 D 项正确。答案:D35.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己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这表明( )A.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C.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解析:材料未涉及全球化的主导权,故 A 项错误;“均与”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己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可知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从而减少政治冲突,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未
15、体现多极化的作用,故 D 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40.(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南京官府构建的水利体系,大致由湖泊、河流、城墙水关和沿江堤圩等构成。城外积蓄大小河流水而成赤山湖和后湖,且都通过秦淮河与长江相连。进城后,秦淮河分为两支, “皆与城外各河脉络贯通,既便客货往来,兼资居民汲饮” ,在水患来临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排涝通道。为保障城内居民用水和控制城内外水位,城墙的某些地段建设有进出水关,用闸板控制启闭,依靠它们调配控制出入城水流。此外,南京沿江分布着大量面积不一的圩田,为阻止江潮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后因南京官府缺乏中央拨款、秦淮河淤塞、外湖逐渐被填为
16、圩田、水关失修等原因,至道光年间,南京多次出现内涝选编自徐智清代南京水患治理研究材料二:1898 年,德国通过胶澳租借条约强租青岛,其中在青岛划分华人区和德国人区两片分别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水利方面,德国人区给排水网系统采用环状配水方式,灵活调节城市用水量,且下水管道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防止了重复建设。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设置不同的雨水和污水地下管道,分流管理雨水和污水,先将污水汇集于市内的污水处理站,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用泵直接输送到海中。当时,德国殖民者在青岛沿海建立了座污水处理站,有些污水站至今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作用。华人区则采用雨污水合流制,并处在污水排泄的通道。选编自谭文婧德占时期青
17、岛城市规划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南京城市水利系统的设计思路,说明其与清代社会特征的联系。(12 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特点,比较清代南京及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区别。(13 分)解析:(1)第一小问思路,根据材料一“清代南京官府构建的水利体系,大致由湖泊、河流、城墙水关和沿江堤圩等构成”可知,清代南京市水利系统注重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防范水患;根据材料一“皆与城外各河脉络贯通,既便客货往来,兼资居民汲饮 ,在水患来临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排涝通道。为保障城内居民用水和控制城内外水位,城墙的某些地段建设有进出水关,用闸板控制启闭,依靠它们调配控制出入城水流
18、。此外,南京沿江分布着大量面积不一的圩田,为阻止江潮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可知,清代南京城水利设施建设注重治水与保障城市交通、用水及农业生产相结合。第二小问联系,需从清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城市化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作答,视角力求多元化,需很好的结合所学并进行适当的发散。(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其中在青岛划分华人区和德国人区两片分别进行城市建设华人区则采用雨污水合流制,并处在污水排泄的通道”可知,华人区与德国人区分开且优先建设德国人区;根据材料二“城市水利方面,德国人区给排水网系统采用环状配水方式,灵活调节城市用水量,且下水管道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防止了重复建设”可知,工程建设
19、量大且避免重复建设;根据材料二“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设置不同的雨水和污水地下管道,分流管理雨水和污水,先将污水汇集于市内的污水处理站,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用泵直接输送到海中”可知,实现了调节城市用水和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相结合。第二小问区别,该问需与前面诸小问结合起来进行对比作答,一方面是封建农耕经济之下为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实施的暂时性治理,而另一方面则是德占时期工业化之下的根本性与殖民性的现代治理。答案:(1)思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防范水患(2 分) ;治水与保障城市交通、用水及农业生产相结合(2 分); 联系:自然经济为清代经济基础,城市水利建设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之一;清代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20、,城市水利建设兼顾了商品、人员流通;清代城市化有一定发展,城市水利保障城市生活用水;清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地方政府缺乏工程经费。(每点 2 分,共 8 分)(2)特点:华人区与德国人区分开,优先建设德国人区(2 分);工程建设量大,避免重复建设(2 分);调节城市用水和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相结合(2 分)。(4 分,任答两点得满分)区别:清代南京: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建设;目的是防止水患及保障农业生产;不具有持久性,不能根本杜绝内涝;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体现工业化水平;目的是保障殖民者城市生活,具有殖民性质;能够根本解决德国人区城市内涝,但污水排向华人区。(9 分,每点 3 分)41.(1
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22、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据材料可得论题:新兴大国崛起有利于全球治理,或新兴大国崛起不利于全球治理,或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辩证来探讨。肯定的阐述应从各新兴大国崛起时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影响来展开,如近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否定的阐述可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主义对世界的消极影响等展开论述。如要辩证来看,可结合以上两方面综合阐述。除了从政治、经济,也可从环保、思想文化等方面看全球治理,只要符合题意,史论结合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新兴大国崛起有利于全球治理。(2 分)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
23、使得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17 世纪荷兰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联系; 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使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自由主义的贸易规则向全球传播;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使得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向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10 分)示例二:论题:新兴大国崛起不利于全球治理。(2 分)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打破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的贸易优势,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17 世纪荷兰崛起挑战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秩序,加剧了重商主义战争;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列强的殖民争夺;19 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军
24、国主义势力膨胀,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后,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干涉世界各国内政,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10 分)(示例仅作参考,不是唯一答案。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同等得分)44.(15 分)【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朝野曾发生过一场禁海问题的争论。1564 年,福建巡抚谭纶指出, “世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私通不得,即掇夺随之。 ”请求朝廷允许在近海与外通商。不久,谭纶之后的福建巡抚都御史
25、涂民利用隆庆改元政治布新之机,奏请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奏议迅速得到穆宗朝廷的批准,从而形成了“隆庆开海,月港开放”的局面。尽管隆庆初年的开放海禁并不彻底,但民间被抑制的商业活力依然喷涌而出, “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此外“自纳饷过洋之利开,豪狡之徒成趋利畏法。故海澄之开禁,凡以除中国之害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海”的影响。(9 分)解析:(1)据材料“嘉靖 倭乱发生后,明朝朝野曾
26、发生过一场禁海问题的争论”可得:为解决“倭乱”问题;据材料“世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私通不得,即掇夺随之”可得:解决沿海居民生计问题,缓解官民矛盾;顺应中外贸易需要;据材料“奏议迅速得到穆宗朝廷的批准”可得:隆庆皇帝支持。(2)据材料“但民间被抑制的商业活力依然喷涌而出, 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可得:促进了当地商业发展;加强了中外贸易交流;增加了政府收入;据材料
27、“自纳饷过洋之利开,豪狡之徒成趋利畏法。故海澄之开禁,凡以除中国之害也”可得:缓解了倭患问题。答案:(1)原因:为解决“倭乱”问题;解决沿海居民生计问题,缓解官民矛盾;顺应中外贸易需要;隆庆皇帝支持。(6 分)(2)影响:缓解了倭患问题;促进了当地商业发展;加强了中外贸易交流;增加了政府收入。(9 分)45.(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战后德国战争赔款的支付出现了特别复杂的情况。战胜国要求德国支付外汇,这就产生了德国马克的汇兑等一系列问题。德国战争赔款还可用一部分实物来偿还战时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借贷,在当时条件下以此方式反而比用外汇偿还战债更有利。早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便宣称,苏
28、联并不想要德国所储备的黄金,尤其对德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投资不感兴趣。正是由于斯大林的这一建议,苏联得到其他盟国同意,从西方占领区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工业设备。1945 年共计有 40 万以上火车车皮的物资被发往苏联,其中 242788 车皮是粮食和被服,21834 车皮是物品和辎重财物, 18217 车皮是农机设备。另外,还有大量的黑色和有色金属(45 万吨)被整车运往苏联。根据战争赔偿而得到的设备,被应用于苏联各个部门。例如源自德国康采恩的精密设备为苏联发展无线电定位仪器、无线电装置、发生和特殊电子管、两极管整流器、X 光透视管、无线电测量仪及其他电子产品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不过以上范例并不太多
29、。而其他盟国,尤其是美国将大量“德国科技精英”运回国,充分发掘和利用德国学者和工程师的聪明才智。摘编自 B.A.赫依费茨财经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苏联对战争赔偿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的战争赔偿对苏联的积极影响。(6 分)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早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便宣称,苏联并不想要德国所储备的黄金,尤其对德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投资不感兴趣。正是由于斯大林的这一建议,苏联得到其他盟国同意,从西方占领区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工业设备” “而其他盟国,尤其是美国将大量德国科技精英运回国,充分发掘和利用德国学者和工
30、程师的聪明才智”进行归纳概括可知苏联要求以实物抵偿战争赔偿,不要现金,而美国的战争赔偿政策主要集中在获取德国最新科技研发的高级人才;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德国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其原因主要为二战使苏联经济受到了重创,一般性的工业设备和商品极度匮乏;充分借鉴了一战后德国战争赔偿过程中出现的不成功经验;实物还可用来偿还战时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借贷;苏联的赔偿政策在新技术的经济意义方面估计不足。(2)根据材料“ 根据战争赔偿而得到的设备,被应用于苏联各个部门。例如源自德国康采恩的精密设备为苏联发展无线电定位仪器、无线电装置、发生和特殊电子管、两极管整流器、X 光透视管、无线电测量仪及其他电子产品起到
31、了巨大推动作用”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其主要积极作用为德国的高技术设备和最新技术样品为苏联生产众多先进产品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推动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在冷战激烈对抗时期对外资金借贷上的困难。答案:(1)不同:苏联要求以实物抵偿战争赔偿,不要现金,而美国的战争赔偿政策主要集中在获取德国最新科技研发的高级人才。(3 分)原因:二战使苏联经济受到了重创,一般性的工业设备和商品极度匮乏;充分借鉴了一战后德国战争赔偿过程中出现的不成功经验;实物还可用来偿还战时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借贷;苏联的赔偿政策在新技术的经济意义方面估计不足。(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德国的高技术设备
32、和最新技术样品为苏联生产众多先进产品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推动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在冷战激烈对抗时期对外资金借贷上的困难。(6 分)46.(15 分)【历史重要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西洋人之入中国,天地为之一变,中外交往已成不易之局滇案(引者注:1875年,英人马嘉理擅自率军由缅甸侵入云南,被当地居民打死)发生,英方要求派员谢罪,这一不光荣的使命就落在他(郭嵩焘 )的身上,他遂成为第一任出使英国大臣。舆论视为大辱,而他毅然不辞。 “办理洋务,以了事为宜,不当以生衅构兵为名。 ”他主张自行议处云南巡抚岑毓英,庶可保全中英和平和岑氏本人。因之招致各方的谤毁, “湖南人至耻与为
33、伍” 。他又认为出使之旨,一在委曲以通和好,不存薄视慢侮喜事立功之心,亦不屈挠迎合;一在细心体察,究知利病得失,苟利于国,仿而行之。抵任之后,事事本此原则而行。因为他的西行日记曾涉及时事观感,又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参劾攻击,说是大清无此臣子,斥其有二心于英国。中枢大臣,复有人立意与他为难,他的副使处处与他作对。他内心苦痛万分,怫郁莫名。英人言论,对他虽有颂扬,颇示公道,而唯利是尚的英国政府当局,每遇交涉,则不肯出以平恕,亦令他大为失望。他在英两年,外交上的成就,殊为有限。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出使英国面临的外交环境。(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
34、外交思想。(6 分)解析:(1)据材料“西洋人之入中国,天地为之一变,中外交往已成不易之局”得出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列强恃强凌弱,外交环境恶劣;据材料“办理洋务,以了事为宜,不当以生衅构兵为名。 他主张自行议处云南巡抚岑毓英,庶可保全中英和平和岑氏本人。因之招致各方的谤毁, 湖南人至耻与为伍 。他又认为出使之旨,一在委曲以通和好,不存薄视慢侮喜事立功之心,亦不屈挠迎合;一在细心体察,究知利病得失,苟利于国,仿而行之。抵任之后,事事本此原则而行。因为他的西行日记曾涉及时事观感,又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参劾攻击,说是大清无此臣子,斥其有二心于英国。中枢大臣,复有人立意与他为难,他的副使处处与他作
35、对”得出天朝上国思维依然根深蒂固,清政府近代外交理念依然落后;据材料“舆论视为大辱,而他毅然不辞” 、 “因为他的西行日记曾涉及时事观感,又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参劾攻击,说是大清无此臣子,斥其有二心于英国”得出社会舆论反对同西方交往。(2)对郭嵩焘外交思想的评价主要本着这两点进行,一是要把郭嵩焘的外交思想和他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中国外交的内外环境、中外实力的对比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二是要从一分为二,全面客观的评价。答案:(1)环境: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列强恃强凌弱,外交环境恶劣;天朝上国思维依然根深蒂固,清政府近代外交理念依然落后;社会舆论反对同西方交往。(9 分)(2)评价:郭嵩焘主张与外国交往,冲破了“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符合近代化潮流;主张在中外交往中以求和避战为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衰弱的现实,但对列强的侵略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主张了解、学习西方,以图中国富强,体现出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但限于国际环境、国家实力和外交思想的缺陷,成效不大。(6 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