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懂知妙会用”阅读教学“读”的尺度深圳市布心小学 黄淑娇摘要“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是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感情朗读,还更应重视静下心来咀嚼品味沉思,圈圈画画、写写体会的个性表达。若忽视这些,学生的“思” 、 “说” 、 “写”会被削弱,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有可能受到限制。关键词读懂 知妙 会用 相互交叉 相互发展新课程改革给我们传统沉闷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新课堂中的教学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不绝于耳。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在反思我们在课堂上矫枉过正的一
2、些教育行为:老师讲的内容多,提的问题繁杂,学生难以回答,发言机会少;学生的“思考”、“倾听”、“言说”、“写”等环节在课堂中微乎其微。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语言和精神营养的确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感情朗读,还更应重视静下心来咀嚼品味沉思,圈圈画画、写写体会的个性表达。若忽视这些,学生的“思” 、 “说” 、 “写”会被削弱,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受到限制,其语文素养谈何培养,这样的教育有何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
3、生语文运用能力的,着眼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当然, “读”始终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但如何把握课堂中“读”的尺度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 读中有思读懂 很多时候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参考书对课文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不能雷池一步。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文本,学生们就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对于文本,学生是听懂了,但不是真正的读懂。这样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知半解。法国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2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因此
4、,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硬套学生的思想上,而且必须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文学的接受者,而是“充满着好奇心、感性的、主动的独立个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这三到,心放在最前面,其实就强调读书过程中“思想”的重要性。学习课文的开始,激情地导入课文后先让他们对课文进行默读,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次精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圈圈画画,边读边想,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去查一查,去讨论交流,去体会揣摩,入情入境,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那该多好啊!我在桥这一课教学设计时,首先让学生把课文浏览一遍,然后设置问题:读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同学
5、们肯定争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求真相。答后,继续问道: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细心想一想,画一画,写下体会或不懂的问题。学生接受信息后,马上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边读边画边写边思。当然,这种默读与精读的气氛是较沉闷的,但不能因为“死气沉沉”就把这个环节打入冷宫。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度。 ”学生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思考,思考到不懂的地方就要查阅。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走入文本,使文本中的客观事物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从而感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中“桥”老汉的形象呼之欲出,其学习必事半功倍。二、 读中有说知妙学生阅读文本总会有一定的困难
6、,有的文本是产生在久远的年代或遥远的异域,学生缺乏文本作者的生活体验;有的文本是出自大作家之手,思想深邃,立志高远,语言文字规范经典,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精妙。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量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做好学生的“助读者” ,还要不时提醒学生并给予关注,俯下身子跟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呢?教学时可以在“思”的基础上,以读促说,以说促读,读说相结合,相得益彰。 白杨一课中的有教学任务为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学生在初读课文内容后都能根据自己的语感读好这个句子,但是否真正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呢?未必能够,因为对于南方的小孩子,不一定了解边疆的环境及作者的情怀。教学这篇课文时结
7、合思考、说话与朗读为一体,引导学生认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如何,再促使学生组织语言表达白杨的特点及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表达作者对扎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片段: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你对白杨树的了解。生:我知道白杨树非常直。哪儿需要它,就 在哪儿很快生根发芽。3师:(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学生自由读。师:默读 13 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生:它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什么生命存在。生:那里天地浑黄一体,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师:你们对白杨树有何了解。生:它高大挺秀,生命力强,能适应任何环境生长。生:
8、它适应性强,并能顶住各种自然灾害,不软弱,也不动摇。师引说:它能顶住(风沙、洪水、干旱、冰雹)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请再次读书,说说理解。生: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发达地区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他更希望子女能更像自己成为边疆建设者。生:爸爸还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它,就在那里成为栋梁之才。从学生滔滔不绝的发言中,我们感到了学生情感的涌动,这是学生情感的自由表达。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白杨树的特点及扎根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似乎与学生的情感相通了,自然不说自破。学生情感的触动,学生的体会,是老师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出来。这时
9、的感情朗诵已是由衷而发。说得有个性,能带动读的深化,读得入情入境,也会使“说”有声有色,读与说的结合,也就是语言能力不断的发展。三、 读中有写会用读书需要灵活运用心思和智慧,不能死读书,做书本的奴隶,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这个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也代替不了,只有靠自己直面文本,认真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因此,学生能否潜心会文,是决定阅读质量高低之本,而真正的阅读,既需要时间,更需要过程。不同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鼓励学生富
10、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和发现,做阅读的主人。再见了,亲人一课,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是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三段话如果仅4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那一种感激与依依不舍的情怀。对于中朝两国的伟大友谊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得还有点模糊。为了能够深化文章的主题,在教学中渗透了“写”的训练,使学生对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有了更深的理解。片段:师: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忆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
11、的感人事迹,讲述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相互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学生:动笔写,教师随机指导。学生不同的描述,相互补充着,相互启发着,文本的内容得到了延伸,从而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那一种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学生心理空间得到发展,语言表达自然得到拓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语言形象、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集合点,就能使感情朗读与口头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着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促使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读是“入” ,是吸收;写是“出” ,是表达。读与写的有机结合,相互交叉,相互发展,其效果是唯“朗读”不能媲美的。诚然,朗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法宝。 “读”是个广义的概念,阅读教学要听思说读写兼容并包,才能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机交织在一起,使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课才上得有意义!参考文献:小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2009 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