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肯锡:中国缺少合格毕业生将影响其经济增长国际着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缺少经过很好训练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将会阻碍其经济增长,也将会阻止中国向更先进的工业领域迈进。麦肯锡的报告指出,中国大学毕业生缺少实际应用技巧以及糟糕的英语水平,使其在发展诸如外包等以服务为基础的信息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印度。印度过去 10 年中在外包等高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很值得中国效仿。但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试图从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工业向服务和以研发为基地的工业转变过程中,正面临着不少困难。尽管中国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大学毕业生,可合格者却不是很多。 麦肯锡同时还预测,由于中国
2、缺少合格的人力资源,那些已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在招聘高标准的雇员方面,也将会遇到越多越多的困难。麦肯锡上海公司负责人格兰特(Andrew Grant)对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大批大学毕业生却没有几人能胜任技术服务出口领域的工作,这种短缺现象很严重,也有些自相矛盾。 麦肯锡的最新报告基于对 83 名外国驻中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的采访和调查,这些管理人员断定中国只有10%的毕业生具有在一家外国公司工作的技能,而印度大学毕业生能胜任外企工作的比率则达到 25%。中国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 310 万人,美国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为130 万人。 不过,麦肯锡上海公司负责人格兰特强调指出,许多中国大学生
3、所接受的教育类型,都无法给他们提供实用的和团队工作的技巧,而这种技巧正是全球公司所需要的。格兰特说,中国的大学教育只注重理论教育、书本教育、基于事实教育和教与学的方法,英语教学也是不适当地强调对话训练。麦肯锡的报告指出,中国每年有 60 万名新工程师“诞生” ,比美国多出 9 倍,但仅有 1.6 万拥有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实用能力和语言能力。 除了能胜任外企工作的合格大学生越来越少外,多维社还注意到,中国国内软件业也面临着同样“人才”问题。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工作委员会等单位日前进行的 4400 多人的“中国软件人才生存状况” 调查表明,中国软件人才不仅“后继乏人”,而且由于培训缺乏、教育模式等原
4、因“ 后继乏力”。 调查表明,大多数软件专业本科毕业生月工资水平在 2000元左右,年薪能够达到 10 万元的软件人才估计不足全部软件从业人员的 5%。调查还发现,教育体制的落后导致了软件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编程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而软件企业自身又不愿提供相应的培训,这样一来编程人员的数量几乎是处在一种“净减”状态。 中国教育专家指出,目前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脱节,难以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普遍不熟悉国际标准、工程和技术规范。二是通过正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总体上时间能力比较差,需要锻炼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三是软件人才的培
5、训结构和层次不尽合理,软件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约 80%的软件人才来自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过于依靠正规院校培养,造成人才培养机构失衡,制约了软件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四是国内软件人才培训认证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但也有专家指出,中国仅靠学历教育或是民间机构来培养IT 精英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从一定的技术层面来讲,目前社会力量的 IT 培训机构还没有能力培养纯粹的精英人才,因为 IT 精英人才除了掌握应用计算机技能外,在实际工作中再创造、再提升对他们的成长更为重要。 麦肯锡调查报告指出,中国除了短缺合资的高技术人才外,还缺少足够的管理人才。麦肯锡报告指出,
6、在未来 10 年中,中国将需要 7.5 万名拥有一些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但目前中国只有 5000 多名这方面的人才。格兰特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工业人才需求之间所建立的“供需组织”已有很大的改进,正按照市场所需培养“有用”的人才。但格兰特强调,中国还需要在这个“供需” 问题让发展一个审重的策略。 印度最大的 IT 服务公司塔塔(Tata)公司首席执行长拉马多莱(S. Ramadorai)9 月份在中国杭州考察其中国分公司时,也曾谈到了“专门培养 IT 人才”的看法。拉马多莱告诉中国官方,塔塔公司计划将中国公司的部分员工派到印度接受培训。拉马多莱还表示,塔塔公司将会帮助设计学院课程来帮助毕业生能在 IT 行业更容易被应聘。 金融时报最后指出,在印度几大 IT 巨头正试图杀进中国市场之际,如果中国的软件专业毕业生和研究生仍不能熟练掌握英语,那么可能就会一无所获。印度人在英语方面的最大优势,将会在他们的未来高科技的雄心中,把它的竞争对手中国人甩在后头。而中国人也毫无掩饰他们对印度的低价格和 IT 出口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并已成为世界最大外包中心的羡慕之情